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时间:2023-01-11 15:31:35 范仲淹 我要投稿

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脍炙人口,久诵不衰。此文构思新颖别致,写景状物曲尽其妙,主题深刻见解独到,炼词造句精辟畅达……《岳阳楼记》的语言更是后人百读不厌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炼的四字句式。《岳阳楼记》在句式的选择上,最突出之一是选用四字句式,极其精炼形象地抒写了岳阳楼的风景。

  1、成语。例如:“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等,便是四字成语。

  2、对偶。例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是上下很工整的对偶句,句式整齐生动精炼。不家一种“当句对”,例如,“朝晖夕阳”、“虎啸猿啼”,其中“朝”与“夕”对,“晖”与“阴”对,“虎”与“猿”对,“啸”与“啼”对。语言十分优美,结构严密,文字精练,音节和谐,互相映衬。

  3、排比句。例如,描写阴雨连绵的洞庭景色,使用四字排比句。一气呵成。铺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凄凉的景象,寄托了游子去国离乡的悲感。而写到春和日丽的洞庭胜景时,同样运用四字排比句,气势宏伟,一泻千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洞庭春光,妩媚动人,寄托了迁人骚客心旷神怡之乐趣。这两段文字,又是鲜明的对比,晦明二景,悲喜二情。作者选用四字句式,一句一个画面,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其次,对比手法的妙用。语言运用上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鲜明性、形象性。我们细心体味一下,范仲淹写本文的目的,并不在描写洞庭风光,而是在抒发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因此,本文在对比的运用上,十分巧妙。除了上面提到的洞庭晦明二景的鲜明对照对映衬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对比,即作者用“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悲乐”观,同迁客骚人那种“快乐”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显然,从文章表面来看,大段铺陈,仿佛赞扬这种览物之情似的,实际上作者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肯定“古仁人”的观点,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政治抱负。

  通过这种对比,把作者那种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襟怀,表现了十分充分。从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警句,鼓舞着无数后来者,岳阳楼也因这篇“记”而闻名天下。

  再次,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这篇百读不厌的优秀散文,语言是新的语言,不仅富有形象性,而且还有音乐性。朗读起来,抑扬顿挫,音调铿锵。有的上下对偶句还押韵近似骈体文,如“明”“惊”、“顷”、“泳”、“青”等,反复吟诵,回味无穷。

  所以,这篇散文要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才能领会其含义。

  最后,含而不露,竟在言外。文章第一段,常常不被读者注意,以为只是一般性的交代了写作的起因。其实,我看在作者平谈的叙述中,却渗透着深沉的不平凡之感。

  范仲淹的朋友腾子京,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职到湖南岳阳任巴陵郡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仅隔一年,腾子京就能使得当地政事入于正轨,人民安宁,一切废弃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在重新修复扩建岳阳楼时,嘱托范仲淹写这篇有纪念性的“记”述文章。

  文章开篇见山,在极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对朋友腾子京的深情厚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把腾子京的功绩高度概括了。“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腾子京是 一个有政治头脑和有才华的人。可是这样一个有才之士竟然“谪守巴陵郡”!作者对政事的不不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的末一段,读者往往只注意表达主题的名言,而忽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个感叹句,在这感叹之中,作者褒贬的态度十分鲜明,表明是对古仁人的感叹,实际是作者自己的胸怀和亮相,又是对朋友的劝勉。

  最后又是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既是对古仁人的赞颂、爱慕,又是表白自己的理想。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深邃,耐人寻味。

  总之,《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不仅是上面几点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挖、总结,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拓展阅读:《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于是。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天气)放晴。

  阴,阴冷。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相关文章:

百读不厌的唯美语句07-23

谈谈诗经11-03

谈谈王昌龄的《闺怨》11-27

谈谈进步散文07-25

谈谈看书散文08-19

经典诗歌:谈谈穷人12-04

谈谈平凡的世界12-06

岳阳楼记10-28

岳阳楼记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