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资料

时间:2022-03-23 11:41:01 杜牧 我要投稿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资料

  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称为“小杜”,区别于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有没有关系的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资料

  杜牧与杜甫关系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后世称其为诗圣、诗王。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嫡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按官职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嫡孙。大和三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尤善七言绝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据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甫自称为杜预“十三叶孙”;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亦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推算起来,杜预、杜甫之间是十三代。此外,在杜甫诗文中,常常提到“从子”杜位。据《杜氏宗谱》载,杜位此人出自杜预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是杜预十四世孙。杜位的另一身份为权相李林甫之婿。

  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中任参谋。唐肃宗暨至德二年(757年)因抨击朝中奸佞而贬新州任参军,十年后方离新州迁任夔州司马,历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湖州刺史等。有组诗《新昌八景》传世。

  杜甫与从子杜位极为要好,有多次赠诗,略举如下:

  《杜位宅守岁》

  作者: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除夕来到阿戎(昵称)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背景:

  《杜位宅守岁》是唐朝诗人杜甫在自己四十岁之年在族子杜位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杜甫时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杜甫既见官场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

  后杜甫得知杜位流寓新州,作《寄杜位》诗:“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骨肉真情,溢于言表。在杜位离开新州时,杜甫又作《寄杜位》一诗相寄:“近闻宽法离新州,想见怀归尚百忧。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干戈况复尘随眼,鬓发还应雪满头。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可见叔侄之间的深厚感情。

  综上,杜牧显然为杜甫同族从子(俗称侄子)杜位的胞弟杜佑的嫡孙,因此杜牧称杜甫为从曾祖父,他们之间同宗共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缘关系。

  拓展阅读:《感怀诗》杜牧

  《感怀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早年以政治为题材的一篇重要的抒情长诗,鞭挞了藩镇的跋扈,揭露了朝廷的无能,绘出了唐王朝的一幅西山落日图,表达了作者空有雄心而报国无门的苦闷。全诗一百零六句,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追忆了唐朝的建立和唐初的政治,表达了对盛世的无限缅怀。第二段以极大篇幅,历述“安史之乱”以后七十余年间藩镇割据、朝廷衰弱、兵连祸结的历史。第三段是面对满目疮痍,自述忧愤,这一段重在抒怀,感情的起伏跌宕加快,忧恨也愈来愈深。此诗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的手法:叙述大开大合,议论激情充沛,抒情激昂深沉,充分显示了作者坚实的'笔力和精妙的构思。全诗以历史的进程为经,以感情的起伏为纬,经纬交织,熔叙事、抒情、写景和政论于一炉,水乳融合,把作者的激情包寓其中,显得气魄雄浑而又悲愤激切,读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此诗向有“诗史”之称,可与杜甫的《北征》、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媲美。

  【原文】

  感怀诗一首

  高文会隋季⑴,提剑徇天意。

  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

  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⑵,谈笑开中否。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

  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

  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

  刳隍咸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

  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

  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

  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

  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

  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

  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

  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⑶。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

  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

  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⑷。

  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

  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

  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

  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

  苍然太行路,剪剪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

  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

  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注释】

  ⑴高文:高指唐高祖李渊,文指唐太宗李世民。

  ⑵宣皇:唐肃宗李亨。

  ⑶元和圣天子:唐宪宗,年号元和(806—820)。

  ⑷舁(yú)襁:背负婴儿之意,这里指准备归顺朝廷。

  【白话译文】

  高祖文皇正当隋末,提剑起兵顺承天意。扶助万代人民,步骤三皇业绩。圣人自言是承继天神,要用文德把人间治理。恩德普及生灵,像美酒深入骨髓。旄头星光照箕尾,战尘从蓟门刮起。胡兵杀戮汉兵,长安市上堆满尸体。肃宗驱使豪杰,谈笑间扭转中衰之局。安史之党在河南河北盘结,死灰复燃终不得熄灭。驻扎号称精兵的地方,有齐蔡燕还有赵魏。合兵足以环绕千里疆土,争相勾结只为连成一家。叛逆家的女儿嫁给胡虏孙子,好似西邻下聘东里。火热情同手足,唱和就像宫徵。法度自己制作,礼仪争相僭拟。临阶装饰着螭斗角,屋壁画的是龙交尾。颁公文渐不署名,分发赏予也用“赐”。挖掘城壕到万寻,筑设城墙迭千雉。权位定要传予小儿孙,直到血统断绝才休止。

  大唐九庙仰仗神灵,资财仍需四海供奉。为什么长达七十年,脸红汗流忍着羞耻?韩信彭越不能复生,英公卫公都已死去。如今凶门出征尽爪牙之辈,扰扰攘攘如同儿戏。历朝天子只能终日叹息,阃外将有谁可寄托?屯田兵虽有几十万,提防乱事仍多忧惧。紧急征收以供军旅所需,加重赋税以制作战器具。毁坏了祖宗画一的法度,姑且追逐眼前的利益。朝廷官员流品多庞杂,律令也日渐松散废弛。夷狄一天天嚣张,百姓愈来愈憔悴。今世离太平年月太遥远,满目萧条尽是骚动耗费。直到德宗贞元末,风俗越加绮靡。艰难已极泰会来,来了元和圣天子。

  好个元和圣天子,英明高在商周上。茅草覆盖宫殿顶,奏章封套缀帷帐。队伍里选出勇武将,梦卜用上真宰相。好像乌云勃起雷震响,河南之地一举平荡。接着时至长庆初,燕赵百姓终也舁襁,率领妻儿前来,争向北阙顿颡。老人们抚摸着儿孙道:你们这辈子有了指望!

  如同咽喉狭窄难吞鱼骨,就像负重还嫌体力欠壮。运筹帷幄缺少奇兵,致使吞舟大鱼漏网。蓟门外平沙上新添白骨,滹沱河鲜血流涨起大浪。只说天子出兵有征无战,哪能够真正地讨问无状?一天里派出五节度,如同飞鸟般往来奔忙。取之艰难如登天,失之却易如反掌。茫茫太行山路,重又生满榛莽。

  我这关西的贱男子,发誓要把逆虏作肉羹!请让我列举捕虏之策,可又有谁为我倾听?荡荡乾坤广大,曈曈日月光明。唤起周代文武业,可以开朗洪溟。哪能让封疆之内,长有扈苗之征?当年商周只有七十里地,又何尝有过与人纷争?常常想到这里,一醉但愁清醒;闭口不言屈辱了壮心,呼吁宫门又无人支持相应。姑且写下这《感怀》长诗,付之一炬赠与知我贾生。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杜牧早年所作。题下原注:“时沧州用兵。”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横海节度使(治沧州,今河北沧县)李全略死,其子李同捷反叛。公元827年(文宗大和元年)旧历八月开始讨伐李同捷,公元829年(大和三年)旧历四月始告平息。据缪钺先生考定,此诗作于战争刚刚开始的公元827年(大和元年),杜牧二十五岁。唐朝以“安史之乱”为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乱后,唐朝中央势力减弱,强藩悍将遂拥兵自重,分庭抗争,战争连绵不断,搅得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生当唐朝末世的杜牧,面对藩镇的祸害和国家的危乱,心中忧虑,他以一腔青年热血写下了这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佳作。

  杜牧的情史

  慕容骁呵呵一笑,扬手一木,开篇唱个肥喏:

  李杜文章千古传,

  风流绝代笑青山。

  多情自古别无岸,

  留取诗心系小船!

  在唐代,要出名,“武作侠客,文作嫖客”才能风流百代,当然前提是武者武功卓绝,文者文华盖世。前者如尉迟敬德,勇冠三军,“马上三夺槊”;后者如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开放的做派要从李世民算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鲜卑族人。老爹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胡人风俗很乱,“扒灰”,算不得稀奇。所以武则天可以在太宗死后成为儿子高宗的皇后;杨贵妃则上了公公唐玄宗的床。皇上都带头风流,平民更该自由。

  王小波在《唐人故事》里说,当时的长安城里的成年男子,都被姑娘们亲热地称为“舅舅”,且不论是否杜撰,多少有些映射些现实,可见当时的确开放。

  且看看唐人如何风流,武的从略,单说文客。领军四人,大小李杜。

  先说小杜。杜牧26岁就中了进士,可升官不快,30出头了,还只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就是后来被扯进“牛李党争”的牛政客)的幕府当个小官,上班地点在扬州。当时有“一扬二益”的说法,这“扬”指的就是扬州,除了首都长安,扬州就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

  那时扬州是著名的红灯区。一到晚上,全域的歌楼夜总会有上万灯笼打出来,“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如仙境”(于邺《扬州梦记》)。杜牧是单身汉,每天下班后就爱往其里钻,如鱼得水,夜生活搞得丰富多彩。等到杜牧任满离开扬州的时候,牛僧孺提醒了一句:你还是应该注意点身体啊。杜牧马上抵赖说“某幸常自检守,不至贻尊忧耳”——自己还是很注意为官形象的。牛僧孺笑笑,让人拿来一大堆暗访记录,杜牧一看,都是牛总派当差夜里跟踪记录的报告,上书“某年某月某晚,宿某家,平安无事”等等。杜牧大窘,羞得连忙磕头。多年后老领导牛僧孺离世,杜牧亲自捉刀墓志铭,比给自己的墓志铭写得还好,以表知遇之恩。

  虽然他在扬州过得肾亏脚软,但写出了不少关于扬州的经典诗篇,以至于后人一提起小杜,就想起扬州。

  离开扬州后,杜牧贪色的毛病没改。一次,李司徒宴请官员,因为杜牧身为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纪检组长),李司徒怕被双夫见没敢请他。李司徒的家妓号称第一,杜牧很想去做个评委,就主动托人跟李司徒打招呼,要求赴宴。李司徒没办法,只好请他来。杜牧在家已经喝得脸似猴屁股,到了李司徒家,直着眼琢磨李的众多美女。又喝了一阵后,杜牧借着酒劲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在哪里?李司徒指给他看,杜牧瞪眼扫描了半天,说:果真名不虚传,应该送给我。众人皆笑,他却皮厚当没事。

  当然情圣小杜也偶有失手的时候。一次他到湖州散心,湖州刺史顺便拍马,把附近的歌妓舞姬都召来让他做专业鉴定。杜牧嫌不过瘾,提出在湖边办一次大型“50进20”的选秀活动,这样他就可以挑一挑全城的美女。刺史够兄弟,真的照办。但是杜牧眼睛太毒,看了一整天,竞选不出个“最上镜小姐”。眼看要散场,一名妇女领着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上台,杜牧按照“美女标准”仔细打分,盯着小姑娘钻研了好久,大为满意。他当场跟母女说:10年内我会来这里做刺史,要是10年不来,就请另嫁。然后重金下了聘礼,满意地走人。

  不料事情不顺,杜牧折腾了14年才混上湖州刺史。到任一看,当年的小姑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因为有10年保鲜的约定,杜牧愿赌服输,只能又用老办法解决——写情诗,一首《叹花》情切切:“自恨寻芳到已迟,不须惆怅怨芳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这倒不是杜牧专情,大概只是想多个妾而已。

  这不是杜牧第一次情场失意了。杜牧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爱上了他领导的歌女,叫张好好的。自从见到此美女,小杜没事就往领导家跑,三天看不见心抓挠。但张好好是领导家属,杜牧苦于有贼心没贼胆。后来领导的弟弟和杜牧色鬼所见略同,也看中了张好好,捷足先登纳为小妾,杜牧连饱眼福的机会也断了。直到杜牧调到扬州,还一直怀念着张好好。几年之后,杜牧偶遇旧日梦中情人,眼泪鼻涕乱飘,伤情之下写了著名的Ⅸ张好好诗》。杜牧的书法本不是强项,写不过颜柳等大腕,但一股春情可能憋得太久,一爆发出来别有风韵,以至于杜牧手书的《张好好诗》成为传世珍品。流传至今的《张好好诗》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后来被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收藏家张伯驹购得,最后捐给了国家。如今诗人不如意只会在舞台上脱裤子念诗,小杜失恋都搞出了一件国宝,水平实在是有分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生平

  年少优游 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

  家庭成员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

  典故:愤斥奢靡无耻的皇亲国戚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无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王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忠心爱国者为丞相,大力整顿相应弊政,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里的地位。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文学成就

  文学作品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一个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他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的祖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

  年谱

  玄宗时期(公元712——公元755年)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湖北襄阳。玄宗开元五年,丁巳(公元717年),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七岁。始作诗文。玄宗开元八年,庚申(公元720年),杜甫九岁。

  纪念建筑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有二处,分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和甘肃省成县,前者较著名。 杜甫墓,在河南巩义康店邙岭。 少陵台,位于山东省兖州市。 杜工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耒阳、夔州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  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是这样写的:“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相关资料】相关文章: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03-21

古代诗句带花名杜牧杜甫11-13

杜牧简介与生平11-04

有关杜牧的生平与评价11-12

杨贵妃的相关资料08-29

《化石吟》相关资料10-23

杜牧《泊秦淮》的注释与赏析12-29

读杜牧的诗与字散文11-14

杜牧的生平作品与评价11-12

关于化石吟的相关资料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