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杜牧写法特点

时间:2020-10-08 10:40:39 杜牧 我要投稿

河湟杜牧写法特点

  《河湟》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旨在讥刺当时的统治者无心国事而只知享乐,表达自己对国家边防的.忧虑之意。

河湟杜牧写法特点

  杜牧(河湟)这首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此诗写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

  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

  后四句是白发心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深寓讽刺之意.

  河 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 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 流传天下乐闲人。

  词句注释

  ⑴河湟: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⑵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⑶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⑷“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下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记载,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指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时“错衣朝衣,斩东市。”

  ⑸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记载:“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

  ⑹“牧羊”两句:《汉书·苏武传》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以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⑺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所以偏好西北音乐。唐玄宗时凉州曾有《凉州新曲》献于朝廷。

  ⑻闲人:闲散之人。

  白话译文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河湟杜牧写法特点】相关文章:

河湟杜牧诗歌介绍11-08

杜牧诗山行楷书写法10-28

杜牧诗的特点是什么?11-11

答谢中书书写法特点10-27

答谢中书书的写法特点10-19

杜牧遣怀07-14

五年级语文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11-16

杜牧唐诗赏析12-04

杜牧的金谷园12-20

杜牧《赤壁》唐诗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