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学习指导学案

时间:2020-12-06 15:25:26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诗三首》学习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杜甫诗三首》学习指导学案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链接】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 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熟读诗篇,达到通顺流畅,节奏准确)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二、学习研讨(合作探究)

  (一)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春望

  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朗读诗歌,探究:

  (1)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3)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那两句?请对这两句进行赏析。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

  (5)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石壕吏

  朗读诗歌,合作探究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2)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4)《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5)《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6)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

  三、学习检测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 ) (2)齐鲁青未了( )

  (3)造化钟神秀( ) (4)会当凌绝顶(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 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 _______。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 __ ____而______ ____,时间是从_______ _至______ __,并由__ ______遥想将来的___ _____。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 __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 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 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 _____,___ 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 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 _ 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 _____ _____________。

  9、根据诗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能用原句回答的尽量用原句。

  (1)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一句预示着有一场灾难降临?

  (2)这里的老翁、老妇分别有怎样的举动?全篇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3)那几个词写出了差役怒呼,老妇哭啼的情景?

  (4)老夫致词说了那些家事?诗人是怎么知道的?

  (5)老妇被带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杜甫诗三首》学习指导学案】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教案09-11

《杜牧诗三首》学案03-01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06-24

杜甫诗三首教学教案10-23

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06-12

《杜牧诗三首》导学案03-02

杜甫诗三首教案(12篇)09-25

杜甫诗三首教案12篇09-24

杜甫诗三首教案(4篇)02-24

杜甫诗三首教案4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