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科举失利的原因

时间:2023-07-21 12:26:54 偲颖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甫科举失利的原因

  原因,汉语词语,指原来因为,也指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科举失利的原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科举失利的原因

  失利的原因:

  杜甫自公元746年进长安以后,就没有得到实质的官做,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科考落榜(实际是李林甫“野无遗贤”造成,当年科考无一人中榜)。杜甫在长安全部靠郑虔(大唐三绝)帮助,后来还有严武、王维、高适、苏源明、岑参等人接济。杜甫在长安虽说也是出入豪门,但是得不到真心朋友的帮助和引荐,曾经陷害李白的张垍倒是给杜甫出了个主意,作《雕赋》献给唐玄宗不被看好,后写《三大礼赋》献给唐玄宗,唐玄宗才给了杜甫甲胄参军一职,就是一个看守兵器库的小官。杜甫看不上这个小官的位子,再加上看管兵器库的小兵偷兵器卖,杜甫整日喝酒烂醉搞的旗帜上满是污秽,时常被上司批评,杜甫辞官回家,专心写诗!

  后来张垍帮忙,任杜甫做河西尉,当听高适说做县尉就是鞭笞黎民的官,自己坚决不去。长安遭遇百年不遇的苦雨,下雨下了三个月,院子里都有小鱼游泳了。杜甫靠领太仓米活着,一家人苦熬不了,只好去了奉先。杜甫改授胄曹参军。冬夜回家,冻的杜甫要死,杜甫写了《丽人行》讽刺杨贵妃姐妹,又写了《投赠哥舒翰二十韵》,最著名的是《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到家中,杜甫的儿子饿死。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带领一家人逃难到陕西富县,在此杜甫被抓回长安。不知道什么原因,也许是杜甫名气当时不大,安禄山的官兵竟然允许杜甫在长安自由走动,但是不能出长安城。杜甫妻子杨氏带领宗文、宗武靠吃野菜、百姓接济生活。

  杜甫一人被困长安靠旧友接济生存。在赞公(著名的和尚住持)的帮助下,逃出金光门,直奔凤翔投奔肃宗。肃宗见逃亡而来的破衣烂衫的杜甫忠心可嘉,授予杜甫左拾遗,做谏官。做谏官不久,杜甫卷入宰相房琯的门人受贿案和朋党案件,被关进监狱,好在审理杜甫案件的是颜真卿等正直的官员,杜甫才无罪释放。肃宗看不上杜甫,让杜甫回家探亲,他才回到富县。好几年没有消息的杜甫突然出现在一家人面前,悲喜交加。杜甫安顿了家小,回到河南首阳山下的老家窑洞,家族中兄弟姐妹都逃走了,剩下一个弟弟的小妾最近也跑了,就剩下一条狗趴在小妾的床下,饿得不能动弹。杜甫住了几日,回到富县,安禄山的官兵打进了富县,杜甫领着一家人继续逃亡,来到秦州,找到逃难到此的赞公,赞公想留住杜甫在此躲避战乱。杜甫看后地形说不可靠,每有战争,此地都遭到洗劫。在杜甫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白水的县尉来信诚挚邀请杜甫一家去白水。杜甫一家到了白水,县尉并没有见杜甫,仅仅是写信诓杜甫的诗文罢了。

  县尉碍于面子,给杜甫一家在山野盖了一个草房。杜甫此时写了《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著名诗篇,杜甫摒弃了旧有的诗文主题,走向人民。冬天,一家人在雪地里捡拾橡子果吃,回到家里,草屋也被大雪压塌。杜甫绝望地领着一家人,挤进流亡大军中,路上小女儿饿得直咬杜甫的肩膀,一路上尸体遍野,到了成都的时候,一行20多家百口人,几乎就剩下3家,杜甫一家幸免遇难。在成都得到高适和严武的接济,盖了草堂,这是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时候。杜甫到成都不久,云南少数民族攻打成都,严武被派来镇压。严武向肃宗请求,赐给杜甫绯鱼袋,做工部检校侍郎,简称杜工部。杜甫因为和严武是朋友,看不上严武的属下,怕给严武带来麻烦,不久就辞官回到草堂。八月风高,将杜甫的草堂吹毁,杜甫一家人在雨水中渡过一夜。高适和严武派兵修葺了草堂。高适去世,严武也不久去世了,杜甫失去了依靠,一家人顺水到了夔门,在夔门杜甫得到当地人的照顾,得到四十亩官地,种植花草和果树。思乡之情念念不忘,再加上杜甫老病复发,哮喘不断,饮酒逞能骑马摔伤,病情不断加重。“剑外忽传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郭子仪收复了大唐江山,杜甫闻讯带领家人返乡,顺水来到湖南,在湖南遭遇兵变,杜甫一家漂泊在江面上,遇到苏焕,在苏涣的帮助下冲出重围继续往家乡走。恰逢遇见逃难的李龟年,有了“正是江南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李龟年的嘴里知道李白已经去世,杜甫悲伤不已。李龟年接济了杜甫一些银两,杜甫继续往家乡走,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雨和洪水,被困在江中,寒冷之中,杜甫一家五日没有吃东西,当地一个官员闻讯,送来牛肉和酒,暴食后,杜甫旧病复发,病死江中。

  杜甫简介:

  杜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诗歌的发展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与唐王朝开创的盛世场面脱不了关系,然而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密不可分,杜甫刚好生在盛唐由兴至衰的转点,因此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浓浓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唐朝当时发生的凡是被后人所熟知的重大均在杜甫的诗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诗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种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陈陶》与《悲青坂》两首诗指代了唐军大败的两场战争;而杜甫所作《洗兵马》则是在听到胜利消息时,心生愉悦所作。而三吏三别则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对于征兵制度的残酷与统治者无情的批判,以及对于苦于战乱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诗还是对于史料残缺的补充,例如三绝句中提到的一些杀刺史现象,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造成的蜀地极为混乱的场面。而他的《忆昔》则是对于开元时期繁荣盛况的表述。

  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比史料记载中的历史事件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画面,他的感慨、忧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战争与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不仅仅是字面上冰冷的记录。

  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可见其作品中对于当时唐王朝社会面貌的反映,不仅含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境况具有很高的史料意义。

  杜甫生平:

  杜甫作为我国唐代年间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一生坎坷,虽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经历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社会的动荡,政权的不稳,让他一心报国却没有门路,心系百姓却流离战乱,中年仕途不顺,老年病无所依,留下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的诗文,感动了世世代代后人。

  杜甫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很不错,家境优越富足,家族文化气息浓厚,自小就在文学诗歌方面深有天赋,且为人勤奋创作,据悉他私底下的习作能足足装满一麻袋。杜甫早年间也如李白般纵情四海,十几二十岁时到处游历,也是在此期间与李白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杜甫对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两人分离后,杜甫也还是常常在诗文中提及这位年长的大诗人。

  此后,杜甫在官场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终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当时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贤士,因此杜甫无论参加科考或者转投权贵之门均无果,后来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职。他的小儿子也在那个时候饿死了,后被授予一个无用小职,国家爆发战争,杜甫也就四处漂泊,躲避战乱,在友人们在帮助下,暂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严武的职位调动,杜甫一家也随之流离,最终严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没了依靠,生活得很艰辛。大历三年,由于倍思乡,杜甫踏上归乡的渡船,可惜生活艰险,社会的动荡,最后病死在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科举失利的原因】相关文章:

李白杜甫高适绝交的原因07-11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12-23

杜甫写“诗史”的历史典故-杜甫12-24

杜甫的名言09-30

经典杜甫古诗10-16

杜甫的简介11-28

杜甫的语录11-29

经典杜甫名言11-21

经典杜甫诗句11-24

杜甫的诗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