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时间:2020-11-28 08:31:19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江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江亭

杜甫《江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眉。

  (1).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分)

  (2).有人认为本诗是杜甫诗中少有的“闲适”之作,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5分)

  参考答案:

  (1).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2分)

  (2).不同意。 (1分)全诗表达了诗人表面悠闲恬适,内心忧国忧民的焦灼苦闷情绪 (2分) 结合“寂寂春晚”“物自私”“一眉”等合理分 (2分)

  赏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那时杜甫居于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安定,有时也到郊外走走。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拿王维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山作》)来对比,王维是本来心中宁静,从静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他表示欢迎、依恋之意;而杜甫这一联则从静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出诗人杜甫的本色。“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李光弼于761年春大败于邙山,河阳、怀州皆陷。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杜甫《江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相关文章:

曾巩《西楼》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12-27

月夜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杜甫08-17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07-12

杜甫《望岳》译文及全诗赏析12-24

《江雪》柳宗元全诗赏析12-07

咏柳曾巩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08-24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12-07

《酬张少府》王维阅读题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12-28

杨万里《新柳》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01-07

柳宗元《江雪》的全诗翻译赏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