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案

时间:2022-12-20 10:34:25 短歌行 我要投稿

短歌行教案【热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短歌行教案【热门】

短歌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

  二、解题

  “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明确:

  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

  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贤才难得(板书)

  (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到诗作当中去,进一步和诗人对话,看看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忧”的。)

  五、分析鉴赏

  ㈠人生短暂

  1、诗人是怎样表达“人生短暂”之忧?请同学们把相关的诗句大声读出来。

  2、前四句运用什么手法写“人生短暂”的?

  明确:比喻。朝露,太阳出来一晒就没有了,转瞬即逝。“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诗人将人生比作朝露,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生短暂,韶光易逝。

  (自古以来,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大有人在,如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也会发出“时间过得真快呀”的感慨。)

  3、诗人在宴请文武众将时,发出人生短暂的感慨,该如何理解?他要那么多时间干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板书)

  (播放《三国演义》片段)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击吕布,败袁术,灭袁绍,征乌桓,现在又列阵长江,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此时,曹操已年过半百,统一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所以才会忧人生短暂。但他雄心不减,依然图谋大志。我们初中学过曹操的《龟虽寿》,其中有两句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意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曹操之忧,是积极进取的英雄之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

  4、“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之酒真的能解诗人之忧吗?

  明确:

  当然不能。李白有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曹操忧人生短暂,杜康之酒并不能延长其人生。(如果曹操活到现在,我会向他推荐一首歌:韩磊的《向天再借五百年》)

  ㈡贤才难得

  1、既然作者觉得人生不够用,那么他要实现一统天下的抱负,此时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明确:招揽人才。司马徽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讲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性。汉高祖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等人才的辅佐,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也可以成为开国之君!

  2、诗人是如何表达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用原文回答,并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来。

  3、诗人这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是直接抒发出来的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⑴引用《诗经》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两句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我想念你的心,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诗人不直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而是引用《诗经》的句子,向人才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主要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相处的温情。“呦呦”是鹿的叫声,说是鹿发现山野之间有它喜欢吃的苹草,就发出快乐的叫声,招呼同伴们都来享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国君的口吻。他说,我今天要宴请你们大家,不但为你们准备了美好的宴席,还准备了美好的音乐。而曹操引用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们来归附我,我也要为你们准备这样美好的宴席,好好地招待你们,共享君臣之乐。简而言之,礼遇贤士。

  ⑵妙用比喻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将贤才比作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得使诗人的担忧从内心当中抒发出来,绵绵不断。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操这几句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其中却有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曹操的言外之意是说,你们这些有才干的人还在犹豫什么呢?你们要找一个贤明的主人,为什么不投奔到我曹孟德这儿来呢?只有我这里才是你们最好的归宿!

  ⑶巧用典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招揽人才。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周公的典故,在于说明,自己会像周公那样,有宽广的胸襟,殷勤地接待贤才,希望天下贤士都来归顺自己。而这正是对“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做的艺术的回答——投奔我这个思贤若渴的明主才是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卒章显志,诗人以周公来勉励自己,只要得到人才,我就可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板书:统一天下

  (诗人委婉曲折地表明心迹。诗人引用《诗经》语句表明自己对贤才的仰慕和思念,妙用比喻形象生动的说明贤才难得,巧用典故说明自己要尽情地招揽贤才,并且像周公一样礼遇贤才。)

  ㈢小结:何以解忧?

  诗人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而真正的忧在于统一大业还未完成。何以解忧?——唯有贤才!

  六、朗读体悟(把握诗歌风格)

  (幻灯片)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 《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 《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为什么会形成曹操这样的风格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

  (幻灯片)东汉末年的战乱带来的饥荒和瘟疫,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是历史上空前的。史书也多有记载,如《三国志》中记载说:“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世语》:“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涕之哀……或举族而丧。”此时的人们似乎是第一次认识到人生的无常,生命的短暂。《古诗十九首》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这种哀叹并没有走向完全否定人生的悲观主义。建安文学在此之后,它也发出人生无常的哀叹,但这哀叹已经同这社会灾难,以及如何结束这社会灾难,重新建立统一繁荣的国家的热望和努力结合在一起。这首先鲜明的表现在曹操的诗作中。

  (曹操的一统天下抱负和这种抱负实现的艰难,形成了曹操诗文的慷慨悲凉的特色。也是那个时代英雄诗文共有的特色。曹操这首诗的风格就是“建安风骨”的主要体现。)

  (幻灯片)

  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而有雄图霸业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二者兼而得之,所以《短歌行》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好诗。这首诗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无论是忧人生短暂,还是忧贤才难得,实际上都是因功业未就而忧,而且这种忧是与诗人心中的志向并存的,他希望的是能够统一天下。我想可以这么说,《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英雄的慷慨悲歌,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也能够向曹操学习,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么我们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做一个“及时当勉励”的有志之士。

  八、巩固与训练

  1、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2、把《短歌行》与刘邦的《大风歌》作比较阅读,体会两词在内容上和风格上的异同。

短歌行教案2

  教学过程:

  1.导入语:历史上的每一个著名人物都有人去评判,当然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作者,有的人说他是治世能臣,乱世奸雄,也有的人说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这个人确实是集英雄、奸雄、枭雄于一身,一个雄视古今的人物,同学们他是谁啊?(曹操)对!这个人就是曹操,在我们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操的另一部作品《短歌行》,来看看曹操的人才观是怎样的。

  板书:短歌行曹操

  2.作者:说起曹操,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也学过他的作品,那么就请同学来说一说曹操,好!同学们说的很对,说明老师以前讲的没有白讲,老师在明确一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品:《龟虽寿》、《观沧海》。

  3.背景:而我们今天所学的《短歌行》这首诗是写于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在赤壁之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向南飞鸣而去,曹操由此创作了《短歌行》。

  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读一读这首诗,明确字音并感受一下这首诗,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首先我们来看标题《短歌行》,汉乐府的曲调名,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四字句就称为“短歌”,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

  我们来齐读一遍古诗,短歌行1、2

  我们读完了这首是,我们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我想问同学们,我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忧。文中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诗句分析思考曹操在“忧”什么?

  1)“对酒……去日苦多”译。引导

  明确:忧人生苦短,功业未成

  人生苦短,人生就如同朝露一样易逝(比喻)

  诗人只有借着杯中之酒来消愁解愁绪,那么我想问同学们,就真的能为诗人消愁么?

  不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那么什么才能真正消解诗人的愁绪啊

  人才,我们接着看

  2)青……笙

  忧人才难得,贤才难得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有贤才的辅助,曹操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慕之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表姑娘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曹操将此句嫁接到这里,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慕之情,运用了“用典”这一艺术手法

  用典:指在诗句中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任的成句,故事

  作用:言简意丰,以少胜多,富有书卷气

  3)“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这一句诗人又假设人才如果来了,自己将热烈欢迎的场景

  好,我们同学齐读第一节,注意读出“忧”的情感。

  第二章的一开始诗人看到了明月,不由的“忧”从中来

  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经时讲过,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诗人在此处用明月比喻品行高洁的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之心,那么请问:为什么曹操如此渴求人才

  思考半分钟

  案:前面我们说到时间的流逝使曹操充满了紧迫感,但真正忧的并不仅仅是岁月的流逝,曹操知道时不待我,靠自己的个人努力是难以实现心中的“治世之梦”,所以要依靠人才,但人才如天上的月亮一样难求,所以曹操才会在这个问题上苦苦追求。

  而接下来的四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是诗人想象贤才归来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如《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

  “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这四句是: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人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忧思不绝,仰慕贤才。

  最后八句同样运用了比兴和用典的手法

  先用比兴的手法,“乌鸦”比喻“贤才”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接着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对贤才抱着来者不拒的态度,最大限度的接纳贤才,并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的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点拨学生注意,是人情感的变化)贤才择主,天下归心

  齐读整首诗

  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当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表达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本诗。

短歌行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

  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 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过渡语:……最后,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通过诵读进行巩固。――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2个学生个读(配乐),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上课的准备内容:

  诵读的背景音乐、《短歌行》歌曲、电脑和音箱。

  教学补充阅读材料。

短歌行教案4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

  2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欣赏角度

  显著特色或类别

  表达方式

  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

  语言

  简约含蓄

  写作手法

  衬托用典起兴

  修辞手法

  双关引用比喻设问

  结构

  意识流结构似断似连回环曲折

短歌行教案5

  一.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他以具有个性特色的古直悲凉的诗句,抒发他政治家、军事家的抱负和胸襟,慷慨悲歌,雄伟壮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正如前人所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短歌行》正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曹操《短歌行》有二首,这是第一首。

  二.解题

  在汉末动荡丧乱、分裂割据的社会里,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因而渴望贤才,“唯才是举”,以成就其大业。他曾多次下令求贤,这首《短歌行》其一也可以视为形象的求贤令。其诗通过宴会的歌唱生动地直抒“忧思难忘”的胸臆,显现出他为实现“天下归心”的政治抱负而产生的求贤若渴的心情。

  三.反复诵读,总体把握

  1. 指导朗读

  2. 思考:全诗可分为几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

  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

  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

  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四.研读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欢宴之际,感到年华易逝,慨叹人生短暂如朝露易干。这是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吗?

  不是,这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海内未定、功业未成,而盛年消逝,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发出深藏于内的“忧思难忘”的心声。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正由于年华易逝,“去日苦多”,而功业未就,这就更渴望贤才来辅佐。这八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现对贤才的思慕。这里引用是否累赘生硬?

  不累赘。相反却简约而贴切地表现了他复杂的思想感情,在语言风格方面也显得古朴、苍劲而自然。引用《子衿》说自己求才不得而沉吟忧思;引《鹿鸣》说自己求才已得而笙簧酒醴。特别是引用《鹿鸣》四句,对表现他的胸襟抱负尤为恰当。原诗中以鹿食苹草并呼朋引伴共食,来兴周王有酒食与臣共享,而臣子莫不皆来,且以琴瑟乐之,故嘉宾皆因我敬宾如是而爱好我,这就是先王的至美之道。引此诗表现曹操以恳笃诚实之心,渴求贤才,既得贤才,必待之以礼,予以重任,而贤士必定竭力辅佐以成大业。这样的引用来表现他迫切而复杂的心境和愿望,完全切合他的身份、志向和处境。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引用后进一步反复抒发思慕贤才之情。“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承接《子衿》,以明月不可掇为比兴,从人才难得,进而抒发内心求贤不得的无穷忧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承接《鹿鸣》,率直表述对已来的贤才,必当推心置腹,欢宴款待的深情厚谊。这样的匠心独运,运用自如地把《诗经》诗句融合于自己的简朴苍劲而自然的诗句中,浑然一体,不着痕迹,不仅倾诉思慕之情,情真意切,更显得其胸襟的壮阔和气魄的宏伟。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两章分别从贤士择主和明主求贤的角度,把全诗推入更高境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以乌鹊比喻贤士,意谓他们都在寻找依托,但哪里才是他们的依托之所呢?就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言,“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这四句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深深忧虑。

  从明主求贤来说,怎样才能广招天下之士呢?“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曹操先化用管仲语意,表明王者不却众庶,方能成其大业;然后以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表明要像周公那样诚挚虚心地对待贤士,从而得到天下人的衷心拥护。

  四句分用两典的作用?

  贴切自然地表现了为达到“天下归心”的雄伟目标而渴求贤才的深厚沉郁的心情,从而突出全诗的中心。这样结尾,更振起全篇,把上文所写的“人生几何”的感叹、“慨当以慷”的情绪、“忧思难忘”的心境以及反复倾诉的思慕贤才的诚恳之情,通贯起来,谱成为千古传诵的慷慨悲凉的浩歌。

  总之,这首诗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苍茫悲凉。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四言名篇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背诵《短歌行》

短歌行教案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本诗用典、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

  3、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学习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歌中诗人之“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预习(课前印发资料)

  (一)看课文注释,给生字注音(幻灯片)

  譬(pì)如朝露 青青子衿 (jīn) 呦呦(yōu)鹿鸣 何时可掇(duō) 契(qì) 阔谈? (yàn) 绕树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

  (二)了解曹操,知人论世

  (三)曹操“横槊赋诗”的背景

  (四)解释题目

  板块二:品析诗歌(怎一个忧字了得)

  (一)初读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一个字可以作为全诗的诗眼?

  2、文章几次写“忧”?分别是什么?

  (二)品读

  师生合作,品析诗歌。在品析诗歌过程中,把握本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3、作者何以写忧呢?

  本诗中的艺术手法最为精彩的当属用典和比喻。可分类归纳诗文中用典句及比喻句,可要求学生用如下的表达方式:例句——释义——效果。

  解读:引用典故不着痕迹,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壮志。

  (三)美读

  1、基本二二节拍。

  2、注意节奏与轻重的变化。

  3、注意停顿与延长的变化。

  板块三:课外延伸

  结合学习过的《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以及本文,撰写一幅评价曹操的对联。

短歌行教案7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鉴赏诗歌。

  2、难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

  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

  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 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 结构: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

  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

  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五、练习

  运用所学的鉴赏诗歌的方法,来鉴赏下面一首诗歌:

  落日怅望

  [唐]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六、研究性作业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曹操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大奸臣、大枭雄,在《三国演义》中,他因嫉妒杨修的才能而杀之,但他也曾赤脚迎接许攸。有一句俗语叫做文如其人,现在我们学习了他的三首诗歌,再结合你们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客观地评价他。并写成文章,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

  短歌行

  曹 操

  感叹人生短暂

  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短歌行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作家和题解】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讨论鉴赏

  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4.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课外拓展】

  作业:

  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

短歌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辨体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统一中国北方,是一位指点江山的英雄;他“内兴文学”,开启建安风骨,是一位畅抒胸怀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雄诗人”曹操的诗歌作品《短歌行》。

  3、解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而“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一般而言,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那曹操想借《短歌行》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进行把握。

短歌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

  2、比较鉴赏

  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

  (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深入探讨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

  (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

  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6、个性解读

  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

  讲解作业要点并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忧 解忧

  人生苦短——>只争朝夕

  贤才难得——>招纳贤才

  功业未就——>天下归心

短歌行教案11

  教学目的:

  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

  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曹操深沉复杂之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

  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情感的理解;

  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

  1、关于曹操:

  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

  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投影展示)

  三、全诗整体赏析:

  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

  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投影展示)

  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

  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四、:

  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忧多乐少之喟叹:曹操之忧,亦是永恒、普遍之忧;渴求贤才、功业未建之忧:曹操作为政治家个人之忧。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五、延伸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短歌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

  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 《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 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

  预设回答:忧

  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

  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

  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同学们是如何看出来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愁来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啊,在诗中曹操是如何来解决的愁苦的?

  预设: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里的杜康代指的是什么?酒。这说明曹操是想借酒消愁了,那酒能不能真正的消解愁闷呀。

  预设:不能,那你认为什么才能消除曹操的愁闷。

  预设。“是人才。”

  →你从哪句中可以看出是人才?

  “青青子衿,忧忧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句诗是出自哪儿的?展示幻灯片,补充《子衿》的下一句。指出曹操的用意是:渴望人才的投靠。所以作者的第二层忧是什么呀?

  幻灯片展示:贤才难得。

  那同学们想一下,作为领导人,怎么样才能吸引人才呀。

  预设:给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

  →那曹操给那些人才怎么来保证

  预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节:所以从这节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有忧愁,了解作者的感情,现在请同学们,我们再把前面的朗读部分,我们合起来读一遍。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注意把握情感。读完之后,到后两句在合,全班一起朗读。

  预设:同学们说一下,是不是比前面进步,很好,值得鼓励。

  小导入:中国诗歌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感都是贯穿其中,那我们在往下学习作者的忧思之情是如何贯穿到下文中的。

  让一个学生来朗读一下下半节。

  →哪个同学能不能和我们说一下第二节首句中的明月作者用意何在?是不是真的像上天去摘取天上的明月呀。

  预设:是用明月来喻指人才,指出人才难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反复地歌咏着渴贤之忧啊。

  但接下来作者却写到了什么?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哪个同学来说一下这句是表明什么的。

  人才来归顺曹操了,那人才都来了,曹操还忧什么?

  三忧功业未就。

  →对人才的忧思,贯穿了全文,但第二节有一处是作者写作者的欢喜之情的,是因为人才来和他交心,来归顺他了。同学们看是哪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那人才都来了,作者还忧什么呢?

  三忧功业未就。

  小结:所以人才的忧思,人生的苦短,都是因为功业未就,因此曹操为了自己的功业,他又对哪些人才伸出了橄榄枝?曹操是如何说的?

  预设:“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那些在三国鼎立的情况下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贤才们。

  → 这里曹操站在那些贤才的角度去虑及他们的前途,把贤才的煎熬变成当成自己的煎熬。这里曹操换位考是替贤才担忧之外,他是否还有另一层意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用了两个典故,一周公自喻,说明自己有周公一样对待人才的心,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所以我会重用贤才的。

  小结:1、曹操说歌以咏志,那这首诗曹操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愁是为了表明什么志向?

  招贤纳士,统一天下。

  2、中国崇尚一句话:“文如其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同学们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

  总结:幻灯片展示。

  播放电视剧《短歌行》主题曲,引入到曹操英雄的形象。

  背诵。

  课堂总结:曹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文化上,都是以奸臣、逆贼的形象示众,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我们还是能看出曹操他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英雄。所以同学们看文学一定要以事实为根据,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分析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短歌行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

  2.说出诗人求贤若渴,志在天下的胸怀抱负,并能通过朗读表达;

  3.能找出诗歌中一两种艺术手法,说出它的用处。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学习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操的作品《观沧海》、《龟虽寿》

  二、初读诗歌,力求读准

  正音

  三、背景介绍

  观看《三国演义》视频片段,了解背景。

  要求学生边看边作批注,朗读如何处理情感。

  四、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等形式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

  进行诵读指导

  五、品读诗歌

  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

  人生苦短贤才难得功业未就

  六、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板书设计

  人生短暂

  因何而忧?贤才难得

  功业未就

  黄秋云

短歌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诗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妍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2、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3、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4、题目解说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5、层次结构

  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拨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6、全文分析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明”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

  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1)作者把人生比作“朝露”,忧的内容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阳升起,便转瞬即逝,所以用此意象来表达人生短暂之情。

  (2)作者用高高明月,不可掇,来比喻人才难求。忧的内容是“人才难求”。

  3、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诗句,凝练生动地描写出对待人才的态度。

  用典作用:(1)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

  (2)诚少语辞之繁累。

  (3)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4)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四、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2、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

短歌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 示范朗诵

  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 分节鉴赏

  分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 熟练诵读 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短歌行教案】相关文章:

《短歌行》教案08-26

《短歌行》教案11-25

短歌行教案11-30

短歌行教案11-03

短歌行(优秀教案)09-08

短歌行古诗教案10-28

短歌行优质教案10-27

短歌行新课标教案10-27

诗歌《短歌行》的经典教案11-07

短歌行教案【推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