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时间:2021-01-29 15:46:56 弟子规 我要投稿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全世界的父母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可以为孩子放弃一切,包括生命,只要孩子好,他们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部;若孩子不好,他们就会拼了命的去保护孩子,父母给你的爱,你永远都不会想到他们的爱有多伟大,多无私,多么令人心疼……

  不管父母憎恨我们还是不爱我们了,我们做子女的依然要不离不弃的孝顺她们,毕竟,给予我们生命的是父母,是父母让我们知晓这全新的世界,没关系、依然孝顺,相信自己的孝心会感动天,感动地。我知道,即使是冰块做得心也会有所融化、僵硬的石头也会被敷热的。

  父母若是犯了错误,我们发现了,不能瞒在心里,态度要诚恳一点,温柔一点、和颜悦色,轻柔的提出来,要学会维护长辈的尊严,尊长才会转怒为喜,才不会为了你指出他的错误而生气,反而增加了长辈对你的好感度,升高了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当我们犯了错误时,父母会很生气的打你,“不打不成才”就是应这句话。做错了事,本应该要受罚,要打才会成才,才会记住错误不能再犯。或许你会埋怨、生气,但是,你是从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父母打你了,是不是等于在打自己呢?甚至会比打在你身上还要疼,还要撕心裂肺。你永远不会知道,当他们下决心要打你时,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想法,多少的心理斗争,虽然不断努力说服自己要打下去,因为这是为了你好,无论怎么样都要打下去,可就是怎么也办不到,打不下去……

  尽管父母的爱,爱的那么卑微,那么无私。可能妳永远都不会明白。好像,看太多了有关于父爱与母爱的作文,也感动多了。但 我会不断催眠自己,让自己知道爱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我爱你 爸妈还有姐,有了你们,这个家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有了你们,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还有很深的奥秘让我们探索!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仅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我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样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我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我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我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十分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我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能够期待。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当我翻开《弟子规》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件刻骨铭心的事情。

  在弟子规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那是我刚读的时候不是很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在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就彻底明白了,并且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那时三年级的时候,那正是个周末,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所以我和我最好的朋友,约好了星期六去她家一起写作业,可没想到我正准备出门时,天上却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心里抱怨着:这雨来得真及时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等到这个时候下了。我心想:现在下雨了,我不去她家应该没事吧,思考了一下,我决定不去了,可也忘了给她说一声。可没想到这个决定却是错的。

  星期一我去了学校,我的朋友一直没有跟我说一句话。虽然我很想跟她道歉,却没有这个胆量。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了一个星期。在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考试,而正好是这一天,我忘记带铅笔盒了,正在我焦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她微笑的把一支钢笔递给我,我接过她的钢笔,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那天我是因为雨太大,所以在没去的,你能原谅我吗,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她依然笑着对我说:“咳,你说那件事啊,我早就不在意了,今天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原谅你吧,我们还是好朋友。”我点了点头,我用的这支笔写的卷子,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

  弟子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以后会遵守时间,不会再迟到了。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俨然就是小公主,小皇帝。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甚至是豪华的别墅,开着别致的轿车,吃着顶级的快餐,古人的那些仁孝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自从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后,让我深深震撼。

  《弟子规》开篇第一句就是“首孝悌。”是说做人心中要有爱,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的话,那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晋朝的王祥卧冰求鲤,最终感化了继母冷酷的心。身为一代皇帝——汉文帝,日理万机,但不忘了照顾年迈的太后,做到亲尝苦药。正因为他的侍母至孝,才会有他的治国有道,最终成为一代名帝。

  读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叫我们时,我们要立刻答应。父母叫我们做事时,我们不要偷懒。)想起以前父母叫我做事时,都觉得不耐烦,甚至对父母大呼小叫;当父母问我问题时,总是爱理不理,慢腾腾地回答。不禁汗颜万分。

  读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父母心中自然就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尤其是孔融小小年纪,能够如此敬兄爱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我和哥哥却动不动就吵架、斗嘴。吃饭时,我和哥哥都争先恐后地抢鸡腿吃。每次有好吃的,我都是挑大的,捡好的。现在想起来都脸红。我决定以后要和哥哥和睦相处,让爸爸妈妈感到欣慰。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做人的根本,真感到庆幸!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6

  在刚刚进入金沙小学时,我们就开始在早读课朗诵《弟子规》。一年级的我还不太能明白其中的寓意。在这个暑假,我又重读了《弟子规》,对其中的几句话特别有感触。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而又宝贵的东西,它能让乌黑的头发变白,能让白天变成黑夜,能让一个青年人变成老人。时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并不能用金钱或其它方式买到。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任何人都不能让它停止,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时间悄悄流走。

  弟子规里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珍惜每一天。如果整天无所事事,当自己年老时才能后悔埋怨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就没有意义了。趁着年轻时多学习一些,哪怕辛苦一点,年老时才能享受自己用努力换来的成果。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同样多的,但有些人可以在短时间能完成许多事情,他们可以合理安排利用时间,高效率的完成学习和工作。也有些人做事情拖拖拉拉,没有计划,虽然看起来他们也很忙,可是却没有什么成果。弟子规告诉我们,趁着年轻,多用功一些,合理利用时间学习和工作,珍惜每时每秒,不要等到老了才感慨时光飞逝。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

  听人说《弟子规》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得到了提升,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它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幼小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成长历练会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有很多我却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理所应当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和苦衷。“亲所好,力为具;亲所严,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上学,而我却不能如他们所,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恨厌烦,有时甚至故意和父母唱反调。自从学了《弟子规》,我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乃孝之始也。

  读了《弟子规》,作为一名小学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敬父母,说话做事要小心仔细,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学习之余,要多读书,多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道理也许人人皆知,但是做起来人们往往忽视了如何付诸行动。

  《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8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日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头,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能够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我,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厌恶自我,自我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当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样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我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能够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当以《弟子规》来规范自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9

  我读了《弟子规》,有两句话我感悟最深:“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喜欢我,我孝敬父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不喜欢我,我能很好的孝敬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关于这两句话还有一个故事:传说王祥是晋朝有名的孝子,他母亲去世后,父亲又续娶。继母不喜欢王祥,经常搬弄是非,说王祥的坏话。时间一长,王祥的父亲也不喜欢王祥了。但王祥依然孝顺父亲和继母。

  《弟子规》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在书中的解释是:出门办事,必须告诉父母一声,回来后也要面告父母,以免父母担心。自己安了家之后一定要固定下来,职业也不要随意变动,免得父母一时找不到而担忧。我突然想起了夏日里的一天,因为天气太炎热,我私自去姑姑开的游泳池去游泳,忘了跟爸爸说。当姑姑跑过来说爸爸正打电话四处找我时,我才想起没跟爸爸说起过这事。于是赶紧跑回家去。当看到爸爸满头大汗的坐在床上时,我从心里感到惭愧。爸爸看着我,生气的说:“你知道我到处找你吗?你为什么不跟爸爸说一声就去玩呢?万一你出了什么事,那可怎么办?!”我低下头,很后悔自己的行为,我不应该让爸爸那么操心。古人能做到出门、回家都向父母禀告,我为什么不能呢?看着爸爸大滴大滴的汗珠,我决心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做到“出必面,反必告”!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1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当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此刻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能够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够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当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当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当恭敬地听而不能够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悲痛。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能够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2

  今天,妈妈让我去刷碗我立马就去了,这是因为我从:《弟子规》这本书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明白了他的意思。

  自从读了弟子规我就改掉了坏习惯,以前妈妈叫我去刷碗,我就对妈妈说:“不去,水那么凉谁刷啊?”

  记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去买烟,我说:“不去,我最爱看的电视还没演完呢。要是偏让我去买你等我看完电视的吧。”还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试卷发下来了,我明明看得一清二楚是对的,可是妈妈就说是错的。我和妈妈吵了起来,最后我和妈妈一起拿起笔算了起来。果然这道题是我算错了,妈妈说:“你还不服气,怎么样这道题是你做错了吧?”

  还有一回,我把妈妈的化妆品弄到了地上,碎了。妈妈回来看见她的化妆品碎了一地,心疼的问我:“你怎么把我的化妆品弄碎了?”我说:“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然后妈妈把我叫到面前非常严肃的对我说:“你看看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马虎这个坏习惯。妈妈教训我的话我一点也没往心里去,心里还想着今晚会吃什么。这就是我没读《弟子规》之前。

  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父母召唤我们,要马上答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做,要马上去做,不要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要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则被我们,我们要虚心的接受。做一个让老师、家长、朋友喜欢的孩子。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3

  假期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背诵《弟子规》,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体会十分深刻,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

  在这本书里讲了许多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仔细想想这句话可真是太有道理了,结合我平时的日常学习去体会这句话确实也是如此,就比如说我在学习电子琴的时候,真的需要用心记谱,用眼睛仔细的看乐谱,手弹的同时又要大声读谱,这样练提高是十分大的。又比如说背单词需要我先看书,反复听磁带,同时大声朗读,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单词记在心里。

  其次,这本书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能够了,不需要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是名牌、贵重,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是说吃饭时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造成营养不良。更不能够爱吃的就暴饮暴食,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改掉了挑食的坏习惯,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本书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我会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我,它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让我健康欢乐的成长。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练、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一班的蓝奎樟,在此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六栋楼来和同学们分享学习弟子规后的心得,以及感受。

  《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以五个部分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并正式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于20xx年2月进入校园,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学们对《弟子规》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认为“弟子”就是学生,父母的孩子;从广义上来讲,“弟子规”就是每一个人,“规”就是规范、道理。自从弟子规入校以后,学校少了随手乱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动拣起垃圾的人;学校少了讲粗言烂语的人,多了尊师爱幼的人。我认为《弟子规》要从小做起,从孝做起。这是我接触弟子规以来最深的感触。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在中国,父母无时无刻不再关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这么说:“好好读书、好好吃饭、出门小心一点儿、不要感冒了”但是他们去从来不让我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次他们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我们不用你担心,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无法也不可能让父母为我放下心来,因为我无论我有多听话,或是有多么快乐,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儿子,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难割舍的、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弟子规》读书笔记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5

  妈妈常常夸奖我,自从学了《弟子规》我长大了。今天我又一次坐在书桌前又一次打开《弟子规》这本书,“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读着读着,一幕幕的往事,在我脑海里一一闪现……

  原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香九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夏夜,黄香用蒲扇扇凉父亲的枕席,使辛劳的父亲早些入睡。冬夜,黄香用自己的体温把被窝焐热,再让父亲睡下。黄香长大后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的孝行成为千古美谈。”

  那是发生在去年冬天里的事情。

  “妈妈,快,快上床。”我再三催促着妈妈上床,你肯定以为我是担心妈妈累了,其实你想错了。我是想让妈妈早点帮我把冰凉的被窝焐热,这样,当我写完作业,上床睡觉时,外面是“寒气袭人”, 只要一钻进自己温暖的被窝,里面就 “温暖如春”,我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对妈妈的冷暖,我却全然不顾。

  在经典诵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黄香的故事。放学后我再也忍不住了,任凭羞愧的泪水在脸上流淌,心里暗暗地说:“妈妈,您放心,我再也不会让您为我暖被窝,而相反,我会为您暖被窝。妈妈相信我吧,妈妈,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又是一个寒冷的晚上,我早早地做完作业,漱洗完后,悄悄地睡到妈妈的被窝里。心里不停地说:“快点暖起来吧!快点热起来吧!”当妈妈睡进暖和的被窝时,又惊又喜,一下把我搂进怀里说:“妈妈的好宝贝,谢谢你。”

  诵读了经典,我从中学会了许多,这本书,像朋友一样,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告诉我什么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我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