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赤壁赋》会考真题

时间:2020-11-07 13:26:49 赤壁赋 我要投稿

文言文《赤壁赋》会考真题

  有关苏轼的《赤壁赋》,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该文言文的会考真题,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文言文《赤壁赋》会考真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苏子愀然 愀然:

  (2) 山川相繆 繆:

  (3) 酾酒临江 酾酒:

  (4) 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B.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1),(2)”的常人。进而,“客”以“(3),(4)”形象的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叹。

  参考答案:

  (1)忧愁的样子 (2)盘绕 (3)斟酒 (4)享有

  D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1)渔樵于江渚之上(2)侣鱼虾而友麋鹿(3)寄蜉蝣于天地

  (4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作品赏析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

  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文言文《赤壁赋》会考真题】相关文章:

文言文《后赤壁赋》教案汇总12-16

《赤壁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12-16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赤壁赋》12-15

《送杨真序 欧阳修》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01-22

《观潮》考试真题及赏析11-17

《望岳》赏析及中考真题11-18

柳宗元《箕子碑》文言文阅读题01-03

韩愈《马说》文言文阅读题精选11-20

文言文阅读题:李贺集序01-30

文言文阅读题:记承天寺夜游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