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与安史之乱

时间:2020-09-22 18:34:18 长恨歌 我要投稿

《长恨歌》与安史之乱

  引导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句讲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兵变-天宝之乱,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这是《长恨歌》里面的句子,你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没错,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起因

  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声色犬马,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 。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林甫在位期间把持朝政十九年,后上位的杨国忠更是变本加厉,妒贤嫉能,骄纵跋扈,又与安禄山不和,争权夺利多年,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线,对了,杨国忠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

  安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国家长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民疏于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短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马嵬坡兵变

  马嵬坡兵变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件之一,一代宠妃杨贵妃在此处香消玉殒

  唐玄宗一众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23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杀杨国忠的意图

  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20多人围堵杨国忠,抱怨没食物。有官兵喊:“杨国忠与胡虏谋反!”杨国忠骑着马逃到西门,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户部侍郎杨暄、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国忠妻裴柔同及儿子杨晞、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在陈仓被县令薛景仙杀死。陈玄礼及韦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高力士劝说玄宗保军心安定,杀死杨贵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灵武。后世史家认为“马嵬之变“是一场“有计划的兵变“。长安失陷,君储逃亡,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

  史思明复叛

  史思明是安史之乱里的另一个主角

  安庆绪,即安禄山之子,杀父称帝后,对史思明收其溃散的残部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向唐廷奉上归降书,愿以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唐肃宗得报大喜,封他为归义王,兼范阳节度使。但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唐朝廷策划消灭他,不料计划外泄,史思明复叛,与安庆绪遥相声援。

  乱事告终

  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兵返范阳,称“大燕皇帝”。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二年,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相继向唐军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长恨歌》与安史之乱】相关文章:

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是安史之乱的源头?10-08

杨玉环与长恨歌06-28

《长恨歌》的原文与鉴赏12-29

王维安史之乱时身事贼心背异11-25

舞剧《长恨歌》与三大悖论论文08-14

解读:《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苦果11-14

《长恨歌》参考资料与练习题答案11-19

教授谈杨贵妃:她不应为安史之乱负责08-29

《长恨歌》说课稿12-10

《长恨歌》诗词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