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读后感

时间:2022-02-08 10:39:44 边城 我要投稿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边城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6篇)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1

  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子,我特别向往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最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师笔下那个小小的边城水乡让我迷恋不已。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2

  夜深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品读《边城》,思绪也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实情后,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竞争,架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一直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翠翠与爷爷至深的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又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

  又或许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锣鼓,热闹的节日,吸引眼球,掩盖喜庆祥和背后的凄凉与伤痛。但作者清新隽永的笔词下的确有丝丝忧伤的情怀。就像这里也有亲人的离别与去世,有满满的期待未果,还有懵懂、朦胧,却又无疾而终的爱情……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繁华,却看不穿繁华背后的萧索与凄凉,经历喧哗,却没有想过曲终人散后的寂寞是否也会升华。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现象,却拨不开迷雾,也有些时候,有些话不说,就再难澄清,再难说出口。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但长久以来,生命便如一条河流,激流曲折,却永远也回不头。

  我们总抓不住一些东西,改变不一些事物,美丽的背后也有诉说不完的苍凉。就像翠翠这样明媚的孩子,最终也只得在江畔孑然一身独自的痴痴盼想。

  这里的忧愁是一滴化不开的墨,滴到心上,纠缠不止,然后风干,凝结在那里,无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3

  《边城》这本书,以前我并未看过;沈从文这个名字,我也不曾听过。只是在暑假里,才结识了他和他的代表作。

  那一次是我去书城买书,看到了一本比较薄的,而又是中学生必读的丛书,所以就买了。读吧,几天就读完了,便可以写读后感了。

  那是在鲁迅的时代,沈从文也同鲁迅一样写起了短篇小说,只不过要比鲁迅的长点。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普通话刚开始是根据北京方言和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修订的,后来又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改进。沈从文的'名气当然要比鲁迅小得多了,可是,看他的小说,却觉得那是更标准的普通话。也许,使他歪打正着,恰巧对上了今天的语言吧。可是,那很明显是湘西方言。那或者可以说,改革开放后,普通话受到了南方的影响吧。

  小说内容我就不细讲了,因为大家是可以看的,我不比浪费时间。对于看过的人,那我就更不必讲了。读后感唯一有价值的,就是赏析、评论、感想。那事离现在已近八十年了,那时的许多社会状态,现在都已不复存在。但那简洁、朴素的文笔,却可以把我们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湘西小镇。一个老船夫和一个船家女,在一个小小的渡口上,开始了他们的故事。孙犁用平淡清秀的文笔写景,沈从文却可以记事。平淡清秀的文风从头至尾,不浮不躁,以至于文中没有一处难懂的地方,小说决不显得做作。这样的写法,的确不会 让你心潮澎湃,因为平淡,你不能与书中人物同甘、共苦。但是,你会如同畅饮着甘泉一样,你会如同沐浴着凉风一样,四周都充满了诗意,阅读便成为欣赏。小说中心我还不太清楚,说是反对包办婚姻吧,可那女孩子自己那么不好意思,错过了大好时机;说是为穷人伸冤吧,可那老头子自己放弃发财的机会。也许,小说也并非一定要有中心吧。作者自己也说了,只是把这么一些故事,讲给我们听,喜欢听的就听,不喜欢的就不听,他并不强求,也不图销量。

  于是,我也和沈从文一样,送你一件平淡清秀,但朦胧不知合物的东西。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4

  20xx年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边城》。《边城》讲述一对兄弟喜欢上同一个女孩,女孩不爱的死了,女孩爱的走了,女孩在等他回来。

  每次看完书,一两句话就能把故事梗概概括,但是只是看概括,对文章完全没有触动,完全无法带入。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让人在1934年初次发表文章八十多年之后的今天,读到文章还有种身临其境,故事人物有血有肉,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刻画深刻。

  小说开头描写【茶峒】地理位置,主人翁爷爷和孙女翠翠两个,通过环境,事迹,细节让人物真实。不仅是现在还有过去事迹,让人物立体。随着翠翠的活动小说地图向山城扩展,环境活动描写好似真的有种到水乡码头小城的感觉不虚细节刻画成功立体,形形色色的人,引出了另一对主角,先从其父亲说起,再说兄弟两天保和傩送的情况。描述背景,端午最热闹节日,船赛铺垫。

  回忆2年前,端午节事件冲突一,翠翠找不到爷爷,碰到傩送二老冲突认识。两年过去依旧无法忘记,事件发展端午碰到大老天保。日常渡船回忆,提到十五嫁人。又一年端午,爷爷想翠翠嫁人的事情,大老表达好感。端午渡船翠翠碰到财主母女,铺垫。爷爷进城,二老回送酒壶,渡船碰到翠翠邀请。中间人向爷爷表述大老情谊,翠翠听传言遇二老。

  大老请媒人,翠翠无应答。兄弟知心意,公平竞争。翠翠心中有事,感伤哭泣埋伏笔。二老唱歌,大老放弃离开出事。爷爷期待遇变故,误会疙瘩,爷爷知心意。

  日子照过心中有坎,二老父子冲突离家,爷爷碰壁。不详,雷雨夜爷爷去世。处理后事。日子依旧,有人逝去,有人在等待。

  文章的字句美,有画面,大量使用白描,随着作者的讲说,好似真的在眼前浮现边城小镇的山山水水,形形色色的人。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5

  夜阑人静的夜晚,躲开白天城市的喧嚣,让自己沉浸在一片静穆之中,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思绪随着书中人物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爱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应该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边城就是这么一出健康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悲剧。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6

  在学本文前,曾独自一人捧着沈从文的《边城》静读。虽然从中并未悟出些许大道理。但字里行间带给我的点点纯真,滴滴淳朴,却让我记忆犹新。如今再次读起节选部分来,除有种和老朋友阔别重逢的感觉外,更让我有一份更深的体会---发觉一切美的东西。

  《边城》虽然有着悲剧性的结局,可那结局未尝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贴切。城内乡民的淳朴是一种美,不谙世事,与世隔绝是一种美,与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种美,民风习俗是一种美,地理风貌是一种美,坚强乐观是一种美,真挚纯真的初恋是一种美,忠贞不渝的坚守是一种美,不顾其他的痴情等待亦是一种美……

  文章无处无美,处处皆美,这更是作者沈从文内心深处对美的寄托和追求,亦如陶潜所作《桃花源记》一般,作者将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纯真、美好的歌颂均寄于此,只是比起《桃

  花源记》,更平添一份悲伤,一份希望无法实现最终湮灭的无奈伤感。追溯过往,追溯那个城外纷乱的年代,作者写此文只是为平静内心不安和混乱,唤起尘世的纯真,唤起尘世对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时常不解,在其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如何让心那般心如止水,这种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镜的品性如何保持?况那番年代,寄亡国之恨于这般平静的文字中,引人细细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颗多么强大的心灵?多么高深的人生境界?多么纯净的尘世净土?

  联系今日,无数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尽金钱权势的牵制和诱惑,他们终日思量着如何稳居其位,如何尔虞我诈,如何勾心斗角,他们心中没有美的印象,或歪曲对美的审评标准。他们内心浑浊,全身充满着让人嗤鼻的恶臭,他们失去美,更失去对美的追求。纵然将沈先生呕心沥血的作品捧之当前,恐怕只是依旧“羞见于刘郎才气”。

  彼之美,铸成人之美,心之美,纯之美,则万物皆美。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个人收获12-10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想1000字06-18

关于边城的读后感6篇06-05

《边城》的读后感想06-20

关于《边城》读后感(11篇)11-19

关于边城读后感(7篇)09-29

关于边城读后感7篇09-28

关于边城读后感600字09-28

《边城》读后感01-16

【推荐】边城的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