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

时间:2022-10-09 12:50:18 边城 我要投稿

《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个梦,相当于他的乌托邦,但《边城》的美着实让人着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

  《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

  摘要: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在叙事时间上具有独特的个性,本文主要试图从对《边城》叙事时间和叙事时距的分析中,探讨小说在叙事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叙事时间;叙事时距

  京派作家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一向被评论家称作是一篇歌颂人性美的具有“田园牧歌式”风格的小说,沈从文自己也曾说:“我想建造一个供奉人性的希腊神庙。”因此,对《边城》的解读,评论家多半是从小说歌颂人性的真善美,描写湘西的社会风俗,具有牧歌、挽歌式的诗性图景等方面,然而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也别具特色。从某一种角度而言,笔者认为作家正是因为利用了不同的叙事技巧,使得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才使得小说具有经久的魅力,吸引了大批读者,使读者读来回味无穷、独具魅力。

  一、《边城》的故事情节简述

  《边城》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湘西边缘的一个叫茶峒的地方,故事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和祖父――一位善良老实的老船夫相依为命。城中有名望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佬和二佬同时爱上了翠翠。两兄弟相约公平竞争,通过唱歌的形式向心爱的人表达爱意,但翠翠心属于弟弟二佬,大佬得知之后架船远走,不幸遭遇意外死去。忠厚善良的老船夫因为二佬的误解,也在一场雷雨中去世,二佬因为哥哥的事不能释怀架船远走他乡,只剩下翠翠一人独自等待。

  二、叙事时间的分析

  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叙事时间指的是事件在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区分这两类时间,是因为具体文本中叙事时间总是与故事时间不相符的,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在叙事文本中,时间倒错常常是由叙事中的“倒叙”或“预叙”引起。倒叙又分为内倒叙和外倒叙。内倒叙指时间起点和全部时间幅度都在叙事时间起点之内,而外倒叙则相反,时间起点和全部时间幅度都在叙事时间起点之外。

  各种倒叙在叙事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外倒叙通常用来回顾人物的历史或经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发生在第一叙事中的事件。内倒叙担负的功能又不同,它的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补充,即填补故事中的空白。另一是重复。这种重复通常意味着对过去事件的意义加以改变或补充,或在新的方面加以强调,或改变过去对它的看法。

  (一)内倒叙

  《边城》中有两处分别使用了内倒叙的手法,也即是对于翠翠与二佬和大佬的相识。小说写到端午节到来了,写到这城中两个泅水划船的好手大佬和二佬,在端午的鼓声中翠翠被带回了两年前的回忆中。作者运用第一个倒叙,叙述了两年前的一个端午节翠翠与二佬的相识;运用第二个倒叙,去年的端午节翠翠与大佬相识。这里两个内倒叙填补了故事发生的中两年的空白。但是,这里作者运用两个内倒叙,显然还用于暗示文中一直存在着的一种强大的命运力量――宿命论。这种强大的难以把握的宿命在支配着这一个小城中的人物,而且这股不可预测的力量也正是小说悲剧的缔造者。翠翠与二佬相识时,大佬恰出门远行;翠翠与大佬相遇时,却不见二佬。不可捉摸的命运就这样使得这两兄弟同时爱上一个人。在这两年中,翠翠心里有一种隐秘的情愫在悄悄地滋生。老船夫和翠翠在与大佬相遇后,老船夫并不知晓翠翠与二佬之前的相遇,也并不知晓这之中发生了什么,更无从知晓翠翠心中的秘密。读到这里,读者能够明白翠翠的心思,而书中热心善良的老船夫却似乎无法揣测孙女的心思,故而在得知大佬对翠翠有爱慕之心后,便有意地试探,给了大佬希望。大佬的死,二佬的误解,这些间接致使了老船夫的死去。这种阴差阳错的宿命也导致了爱情悲剧的酿成。这些个善良的人,谁都没有罪,只是这捉摸不定、难以预测的命运,像一支无形的大手,掌控着一切。似乎,这也正是敏感的沈从文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融入于小说之中,或许我们可以说,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种内倒叙的方式,给小说形成以深深的宿命悲剧感,使读者读来也总被一种隐秘的悲凉和忧伤环绕。

  (二)外倒叙和重复倒叙

  《边城》中翠翠父母的故事则属于外倒叙和重复倒叙。小说故事时间的起点显然是从翠翠父母的故事之后,也即是十五年后开始的。但是小说开头却讲述了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的母亲与翠翠的父亲在唱歌中相恋,并且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翠翠,一个处于军人的名誉和责任,一个处于子女的孝义和责任,相约私奔不成。但却执着于爱情的忠贞和坚守,男的服毒死去,女的在生下女儿后不久也殉情而死。故事的开头讲述翠翠父母的故事,属于一种外倒叙手法的运用。这似乎是一种永恒的爱情悲剧产生的预示。爱情的萌生既是人的一种无法控制的情感冲动,是一切力量都难以阻挡的。然而,人却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土壤中,爱情的背后绝不只是两个人单纯的坚守与背叛的爱恨情感,很多时候且必须它还会与孝、与义、与权力,与亲情、与友情等等相连缠绕。这是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而后,文中翠翠父母的故事被多次提到。在论述翠翠成长的女儿心事时,多次提到老船夫想起或者是给翠翠讲起翠翠父母的故事,眼前这个美丽可爱的孙女与她的母亲是那样相似,那么这似乎是在向读者预示,翠翠与她的母亲命运相关,翠翠的爱情和她母亲的爱情似乎也会拥有同样的悲剧结局呢?在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叙述中,翠翠父母的悲剧爱情也被不断地向读者展示,那翠翠的爱情在这一爱情悲剧的象征和暗示下,也终究难以避免和改变吗?这些都给读者心中留下隐秘而挥之不去的悬念与想象。在文章的最后,翠翠父母的故事又是通过杨马兵之口讲述的。杨马兵是翠翠母亲的爱慕者,求爱不成,而如今却是翠翠唯一的靠山和信托人,命运真是变幻莫测。 “时候变了,一切也自然不同了,皇帝已不再坐江山,平常人还消说。”①现在,社会变了,风气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那么,这是否预示着,大佬的死或许能被淡忘,船总顺顺也许会接纳翠翠,人们也许会消除世俗偏见,成全这份爱情;二佬也会不再固执于愧疚与自责之中,给自己一个机会,给爱情一个机会。而不是像翠翠的父亲与母亲那样偏执于责任与孝义之间,只留给爱情一条死路呢。显然,作者想要通过这样重复叙述的方式,使翠翠的爱情增添了必然与偶然的因子,至于这结局,或许作者已经表明,或许作者自己也未曾想定,那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与思考。这正是小说的耐人回味之处,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三、叙事时距的分析

  由于文本的故事时间长达几十年,而叙事时间才有一年左右,如何在短时间里容纳长时间的内容含量,这就要用到“叙事时距”。所谓时距,是指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通常包括四种情形:省略、概要、场景、停顿。时距运用得当,可以使文本的情节有张有弛,跌宕起伏。概要和场景等反复交替使用,就建立起了小说的基本节奏。

  例如在《边城》中,“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②“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③“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④故事时间的跨度是50年,老船夫在这五十年中一直忠于职守默默无闻地掌管渡船,每一天从早上到晚上,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忘我地工作。这短短的几句话概括了老船夫五十年每一天的生活,似乎他的这一辈子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生活着,五十年的时间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不管时代是如何变化,在这个小城的`这条溪水边,老船夫的生活却没有什么变化。他只是在那里很忠实的活下去,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对他而言,只是忠于生活本身,忠于自己,过好这平平凡凡的每一天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吧。概要的叙事,既有简单概括的作用,但是在《边城》这里,却往往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时间的重复向前,日子单一地循环往复,这样的生活或许是这个小城中每一个人的,他们不会想太多,他们只是在那简简单单地生活着,悠闲而安然自得,这是生命的一种真正的状态。“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永远不会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⑤

  文中对翠翠和爷爷的对话采用场景描写,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例如“祖父回家时,大约已将近了平常吃早饭时节了,肩上手上全是东西,一上小山头便喊翠翠,要翠翠拉船过小溪来迎接他。翠翠眼看到多少人皆进了城,正在船上急得莫可奈何,听到祖父的声音,精神旺了,锐声答着:‘爷爷,爷爷,我来了!’老船夫从码头边上了渡船后,把肩上手上的东西搁到船头上,一面帮着翠翠拉船,一面向翠翠笑着,如同一个小孩子,神气充满了谦虚与羞怯。‘翠翠,你急坏了,是不是?’翠翠本应埋怨祖父的,但她却回答说:‘爷爷,我知道你在河街上劝人喝酒,好玩得很。’翠翠还知道祖父极高兴到河街上去玩,但如此说来,将更使祖父害羞乱嚷了,因此话到口边却不提出。”这段话表现出了翠翠对祖父的依恋,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一分一秒都不想离开祖父,祖父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依靠。尽管祖父抛下翠翠独自一个人看船到很晚才回来,翠翠心里焦急,想埋怨祖父去了很长时间,但是她很爱自己的祖父,她能理解老船夫为了工作平时总是忙碌,能有一点时间去玩,祖父心里很高兴,于是翠翠便不再责怪自己的祖父。而老船夫也很疼爱翠翠,翠翠是他在这个世上唯一陪伴她的亲人。这样的场景描写把翠翠和爷爷的内心情感很好地展示给读者看,仿佛是一幅祖孙两人相亲相爱的美好图画。

  注释:

  ①《沈从文集》,沈从文【M】,花城出版社,2007年5月

  ②《沈从文集》,沈从文【M】,花城出版社,2007年5月

  ③《沈从文集》,沈从文【M】,花城出版社,2007年5月

  ④《沈从文集》,沈从文【M】,花城出版社,2007年5月

  ⑤《沈从文集》,沈从文【M】,花城出版社,2007年5月

  《边城》读后感

  早已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看《边城》了?望着书架上这本《边城》,脑海里浮现出翠翠坐在河边静静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偶尔,小黄垂着头徘徊在翠翠身旁……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边城》,就这样演绎了一出唯美纯洁,而又弥漫着淡淡哀愁、浓浓诗意的爱情悲剧和人性的悲剧。《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而且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落满面。

  平凡而宁静的话语。喜欢这种淡漠的美。落日,渔舟还有流水,美丽得让人感到沉重。站在白塔下,飘飞的白云,河底的石子。像梦。走近才发现,清澈的河水之下其实有着另一个诡秘的故事。夜深了。那些凄美的歌儿也随着我的梦走近。可是,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淡淡的凄凉。我还在寻觅,带着梦走向远方。其实,我知。那是一种旋律,一种情愫,更重要的还是人性之美。

  看完这篇小说,我不禁沉思良久……

  边城,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却演绎不了女主人公情窦般的爱情。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起了吗?我不敢猜测,也不敢想象,却又忍不住陷入了幻想之中。我真希望,心里百般的希望翠翠和傩送这对有情人能终成眷属,或者作者沈从文能给我们一个续集,续集的结局告诉我们:翠翠和傩送最后走在了一起。

  可回过头来一想,她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美丽的爱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现在谁会放弃自己的爱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完美的爱情都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弃了爱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傩送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知道爷爷突然离世全是由于替自己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后来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人说,人情如水;人说,世态炎凉。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这样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他人,带上伪善的面具,或违心或有意地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里,我们还保留着多少真正纯净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可是疲倦的都市人是否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或许很多人已经开始遗忘。遗忘不是罪过,但若任由它们成为回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人类的悲剧!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书。故事到此,沉思至此。

  下次看此书时,我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边城》的叙事时间分析】相关文章: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11-17

沈从文 边城的分析09-27

边城意境美分析09-16

《边城》的时代意义分析09-25

有关于《边城》的分析12-06

《边城》的内容分析12-06

《边城》的人物分析12-06

《边城》叙事结构特征10-29

论《边城》的叙事技巧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