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

时间:2022-05-20 19:06:52 边城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水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这点从《边城》就可以得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

  摘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异常丰富的意蕴。沈从文作为“湘西水乡”的孩子,其独特而丰富的“水乡”成长经历使他对水形成了独到而深刻的体悟。从创作题材到人物形象,到思想主题,再到审美意趣的选择,沈从文的文学世界充溢着水的精神与灵韵。本文主要以《边城》为例,探索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水的意蕴。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水,意蕴

    一、 自然纯净

    《边城》那青山绿水的世界相对于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都市世界是相当纯净的,那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始的自然生命力得到了极致的张扬。《边城》开篇在描摹翠翠的外貌时这样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然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2](P209) 这清澈如水的眼眸,活泼如小兽物的性格都体验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与统一。生活在一片碧水清波中的翠翠纯净而脱俗,与水融为一体,具有水的灵性与美质。与翠翠一样,不论是老船夫,还是傩送兄弟,亦或是其他渡河人者,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体现了生命最原始的自然与纯净,即便是妓也自然地生活着,“也永远那么浑厚”。水的本质是至洁至净的,水边的生活荡涤了人们的心灵,生命回到了最初的自然状态,人性回归自然,人真正成为了一个自然的人。在《边城》的世界里,沈从文实现了他崇敬自然生命的理想生命意识。

    二、 温柔情爱

    柔情似水,水是悠长的,情是深浓的,水含着情而香醇,情溶于水而绵长。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抒情意象,悠悠的水总蕴含着浓浓的情。这一点在沈从文的创作中也得到了突出地体现。拿翠翠的爱情来看,她与二老在河边的渡船相遇,双方春心初动;又于端午龙舟赛时相互倾心;历经曲折,最终以大老葬身江水二老远渡他乡结束。从爱情的萌芽到发展,再到结尾,水都之紧紧相随。它伴着傩送的泅泳展现生命的健美,也伴着翠翠的凝望表现少女怀春的痴想,它就这样静静地倾听着、凝望着,于缓缓的流波中见证了二人的悲欢苦乐。除却爱情,这一波柔水还蕴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拳拳深情,老船夫对翠翠便是这样。“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老船夫活着的支柱是翠翠,死时最放心不下的也是翠翠。同样的,翠翠也对她唯一的亲人——爷爷有着深深的依恋。这亲人间的关爱与温情也被那流不尽的一江柔情之水演绎的动人心扉。实现了沈从文“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1](P257) 的愿望。

    三、 忧郁哀伤

    忧郁与哀伤也是“水”这一意象所要表达的审美效果之一。它表达了一种孤独苦闷、忧郁愁苦的情绪,这恰与个性忧郁、敏感的沈从文所特有的“乡下人深重的孤独感”相契合。水的阻隔造成了人的孤独,水的流逝带来了生命无常的悲叹。“美丽总是愁人的。” [1](P61)

    《边城》是美丽的,也是忧伤的。爷爷死了,白塔倒了,渡船冲走了,爱人远渡他乡,不知何时回来。人物的爱情故事、人生故事伴随着遗憾与不完满进行着,这是爱情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淡淡的哀伤与隐隐的悲情在这“桃花源”的潺潺溪流中缓缓流淌。环境是悠朴的,人物却是孤独的;故事是清新的,结局却是悲哀的。这时的水变成了亲情与爱情的阻隔,人在这阻隔中孤独着,寂寞着。一幕幕苍凉凄切的故事过后,留下的唯有人生无定的感伤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这深沉的孤独感便来自于沈从文独特的生命体验,“我有我自己的生活与思想,可以说是皆从孤独得来的。我的教育,也是从孤独得来的。然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1](P312) 沈从文一生追求着湘西自然而纯净的生命形态,但现实却给他以沉痛的打击,描写中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激烈地矛盾着、冲突着。他所倡导的湘西“健康、优美、自然的人性”在国民性格日益萎缩的残酷现实中显得那样渺小,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沈从文的心中总怀着一股难以拂去的悲哀。

    四、 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之源,象征着生命意识的流动,它刚柔相济,清澈洁净,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沈从文在创作中借水关照生命,表现了湘西人民蓬勃的生命力与雄健的生命意志。他小时候最喜欢天上落雨,落过大雨过后,当茶峒河涨水时,桥上的人便会用长绳系了自己的腰身,踊身一跃,跳到河中漂来的物品上,缚好绳子后便向下游泅去。这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救物冒险充分体现了湘西人的勇敢与强劲。救物如此,下水救人更是义不容辞,“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这种不顾一切的勇敢进一步体现了强烈的生命热力,这是一种可以焦灼一切的生命之火、生命之力。除此之外,节日里水上赛龙舟的盛大场面,也把湘西人强健的生命活力表现的淋漓尽致。《边城》中的天宝、傩送两兄弟即为这种蓬勃生命力的典型代表。这两个青年都“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小乡城里出身的年轻人所能做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这股强劲的生命力充满了原始生命的野性,保有一份自然与纯真,与现代文明相比,显得悠长而又活力,正如源源不绝的河水一般,永不衰竭。一代人的逝去总会有新一代人来接续。翠翠的妈妈虽然喝冰河水死去了,但她留下了翠翠这个新生命,这便是生命的延续,是希望的传递。结尾处孤单的翠翠虽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但河水依然流淌不息,生活仍在继续,这便是河水赋予人的生命的韧性。

    水边的故事,生活在水边的人,水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内蕴,构成了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独特的水的世界。它指引着我们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回归善良,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纯净的生命形态。在这和谐的“水乡”世界中,人溶于水,水便是人,以水来阐释生命的意义和审美的理想。沈从文构筑了水的世界,水也成就了沈从文。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2]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M].凌宇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沈从文创作中的“水”的意蕴】相关文章:

沈从文《边城》的悲剧意蕴03-30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创作风格11-11

《雨巷》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蕴01-10

解读余光中的创作11-30

冰心创作中的中庸意识08-10

沈从文散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02-24

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忧伤情怀03-28

《边城》的悲剧意蕴04-01

《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及鉴赏09-16

《答谢中书书》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