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12 17:59:17 背影 我要投稿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背影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感知《背影》的内容、思想感情。

  2、用探究精神,在合作与交流中,感受父爱;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双亲,培养亲情意识,并将这种认知融入生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背影》的内容,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观点和思想感情;明确《背影》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探求作者谋篇布局的特色;结合语言环境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探究和创新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言之有理有据的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准确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进行知识拓展和知识运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与解读,在整体感知、反复体味中,抓住关键点,准确把握住《背影》的写作特色(在叙述中结合抒情、构思精巧、语言平实自然、情真意挚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刻骨铭心之情)。

  2、结合已有的学习体验进行知识拓展,将知识学习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知识迁移,并能够学以致用。

  [一体化设计]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理想的教材处理方式。立足教材,“先学后教”,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仔细揣文字的魅力,在自学的基础上探究发现的问题;“当堂训练”,在学生的品读与师生、生生的交流这个动态发展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文字与情感间来回走,能够在合作中解决学习中所暴露的问题,并在长期积累中不断提升阅读品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学中注重“文本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样的探索。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背影》的阅读。

  第二课时:完成《背影》的解读。

  第三课时:完成《背影》的拓展性阅读。借《母亲》、《如梦家园》等的训练进行“主题教学”,实现知识迁移。

  [教法与学法指导]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积累、感悟、体验”。

  2、主题教学法: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进行一纲多本的施教。

  3、五步阅读法:通读明内容、看题明所问、找点定区域、筛选明判断、整合巧作答。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方法及途径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生活中至亲至爱的人呢?(生:母亲、父亲等)师:你能向大家说说他们各自的特征吗?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生:各自陈述、各抒己见)

  小结:经过大家一番介绍,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实在很幸福!岁月无痕,真爱无声。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而来自父亲的爱也是刻骨铭心的。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板书课题)所刻画的父亲形象无不令人感动,父子间情深意切,读完不禁使人然泪流。

  创设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学生急于表达的氛围,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进入主题,在与其近距离的对话中,让其明确学习目的。

  二、阅读环节:问题引路

  朱自清一见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父爱是无私的!岁月无痕,父爱无私(板书)。今天,我将带大家去感受那平凡而伟大的父爱,请你们尽情地读一读《背影》这一篇散文吧:想想文中哪些内容触动了你、其中表达的感情跟你所理解的是不是一样?并准备说说你的发现和体会。

  1、集体读书,加强朗读指导,并培养学生圈划笔注、边读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开始质疑。

  生:有的默读,有的大声朗读,有的慢读……也有的盲目地“漫读”等等。

  师:阅读有三大技能,一是快读,可用视读方式,每分钟读500字以上,要求能识记文章梗、人事物或观点;二是略读,可用默读方式,每分钟读250—500字,要求能复述内容、理清结构层次;三是精读,可用朗读方式,每分钟读250字以下,要求能对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推敲品味、归纳中心与分写作特色。

  生:个别同学存在阅读障碍,如不会读、不知怎样读、读不成句等。

  师:在尊重大部分同学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给予阅读技法上的指导,对有阅读障碍的同学给予修正;根据阅读个体的不同需求,教师可给予适当示范。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急于解决的问题(问题会五花八门:或不着边际,或较有价值,或与中心问题擦肩而过,这都需要教师予以引导、规范、提炼、分类、升华)

  生:“奔丧”、“踌躇”怎么读?为什么“我”到徐州见到父亲就流泪,文中写“我”流泪的地方还有三处,各有何作用?“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作者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父亲“送”上车?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本来很平常,但为什么读来却那么感人呢?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父亲过铁道买橘子那么“辛苦”,为什么还坚持去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够自己读书并提这么多问题,实在不简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的发现不正是创造的见证吗?

  3、在充分肯定同学读书效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顺序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为下一环节的“探究与合作”做好准备。

  生: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要善于质疑,勇于探索,勤于积累。

  师:在学生的自学中,通过巡视、个别询问、展现问题,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学习所需,并给予适当的'点拨、更正。

  鼓励先知的同学对慢知的同学的帮助,诸如,对一些字词的理解,会的同学可先教不会的同学,(讲对的,给予肯定;讲得不完整的,给予补充;讲错的,给予更正)这样先解决掉一部分小问题,省下时间,去探究难题。

  4、在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大胆质疑时,要引导学生围绕表现“父子情深”的文句进行探讨,防止学生提一些偏离主题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一旦出现,要给予修正。

  生1:这篇课文读起来很感伤的,我不大喜欢,为什么不写快活些呢?

  师:你很会读书,能读懂“感伤”,这是因为表现主题的需要啊!

  生2:我觉得作者能用平实的语言表达这么深沉而真挚的感情,能打动读者。

  生3:会流泪的人,是感情丰富的人。

  语感,要在反复阅读中培养。把阅读权还给学生,读得多可一点即通。

  先学,并非单纯次序上的“先”学,而是让学生自始至终地“自主”学习。

  后教,并非单纯形式上的教师在“教”,而是包括先学会的学生对暂时学不会的学生的“教”,教师对学生“先学”中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教”,教师对个别学不会的学生进行的指导。

  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建构,当其认识发生偏差时,要给予正确导向,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解读环节:探究与合作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朱自情的《背影》,大家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车站送别”、“望父买橘”、“为何流泪”等),而且都作了归类、积累与思考,有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有些问题大家已成竹在胸,有些问题已经在同学的互学互帮下得到了解决。你们真会读书,连老师都佩服你们啊!

  1、理清文章线索,认识精巧构思。

  师: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生:(齐)背影。师:作者怎样以“背影”组织材料? 生1: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师:很好!中间还着重刻划了哪些内容? 生2:刻画了两个细节

  生3: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师:有同学对“背影”很感兴趣,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背影”作为文章的标题,很精当!但作为一种人物形象的特征,似乎较难理解。师:确实有点难,我们可把它看作父亲的一种特殊的“面貌”。 生1:以“背影”为题,贯穿全文,可以更突出父亲的性格特征。 生2:父亲晚年的心境可见一斑

  生3:通过“背影”,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的颓唐、忧郁,以及对儿子的关爱。

  小结:“背影”的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大家留下了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

  2、重点探讨“望父买橘”和“父子分手”(板书)两细节,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掌握通过平实、自然的语言更能表现人物间的至爱深情。

  (1)引导学生精读4—6段,就相关问题(望父买橘)展开讨论、交流。

  师:文中“背影”一共出现四次(分别让学生找出,并简要说出其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生:找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 一细节,(齐读)“我看见他戴着黑色小帽……心里很轻松似的”,反复品读、探讨。

  (探究与合作:充分肯定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主动表达对问题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有独特体验的学生感受要持保留意见,以免扼杀其创造力。)

  生1:这里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那肥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令人无法忘怀!

  师:之前,“我心里暗笑他的迂”,那时,“我”哪里能体会到“天下父母心”!

  生2:这个特写镜头采用了动作、神态描写。 师:哪些词用得好? 生:“蹒跚、探、攀、缩”等动作词语写得准确而细腻、形象而生动。 师:真是如生啊! 生3:这些词语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师:正因如此,才使“我”感动得热泪,难道你不为之感动吗?

  (2)引导学生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几句话”,在有感情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体会朴实简洁的语言所饱含的真情。(板书:车站送别)

  生1:(读)“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要读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真挚的爱)。 生2:(读)“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要读出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爱之情)。 生3、4:(读)“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要读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担心、不舍等感情)

  师:怎样读出感情,这确实需要一定的技巧。看来,刚才的朗读还要加把劲!

  小结:平淡的话语里面有不平静的心情,它比千言万语更真挚、更感人,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一见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

  3、引导学生找出“我”流泪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揣 “我”为何流泪。

  生1:第一次见到父亲处境艰难,在逆境中挣扎,流下了伤心之泪。

  生2:第二次看到慈父蹒跚买橘,爱子如命,流下了感动之泪。

  生3:第三次瞧见父亲的背影消逝在人群里,父亲送别的至情使“我”流下了愁苦之泪。

  生4:第四次想到父亲老境的颓唐,流下了挂念、伤感之泪。(板书:深情思念)

  师:最后写“背影”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又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深化了主题,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板书:父子情深)

  小结:作者透过“背影”以白描手法展示了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用反衬手法烘托出儿子对父亲的刻骨铭心之情。

  4、通过对关键性语句的探讨,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探讨文本内涵的宽松和谐环境中,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思想感情。

  生1:开头部分“我与父亲不相见……不禁地流下眼泪”等几句话(点拨:开篇点题,交代背景,意蕴深远)。 生2:结尾部分“我读到此处……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点拨:照应开头,深化主题,表现父子情深)。

  师: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还有不少同学对其他重要语句有着个人独到的见解,尽管我们不能在课堂上一一呈现,但我建议大家可保留自己想法,把讨论延伸到课外。

  解读,阅读的核心部分。为了使阅读获得最佳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就得转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更要由注入式逐渐转化为启发式。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学生的多元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其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其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其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其自己动手。要想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非得让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创造的喜悦,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阅读教学的拓展]

  以“通读明内容、看题明所问、找点定区域、筛选明判断、整合巧作答”的五步阅读法进行相关训练指导。(阅读材料《母亲》、《如梦家园》另附)

  四、练习巩固

  1、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狼藉、 、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

  2、怎样理解“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说说其言外之意。

  3、“背影”有何作用?作者为何一见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

  训练其感悟

  评价鉴赏能力

  五、小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饱享了一种人间至深的亲情,当你一声啼哭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便开始接受来自双亲的第一份至真至纯的爱,这份刻骨铭心的爱——你能忽视吗?不要忘了用好成绩给你的父母送上一份温的祝福,让他们乐乐。

  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

作业设计

   1.课文为什么以“背影”这一人物特征命题立意?你从中联想到什么?

  2.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并说说为什么“我”一见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

  3.情景对话:父亲送儿子上车,在平实的语言中体会父爱子之情。

板书设计

    背 影

   车站送别

  —望父买橘—泪—

   父子惜别

   深情思念


【背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背影的教学设计11-06

课文背影教学设计11-06

散文《背影》教学设计11-05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11-05

课文《背影》教学设计11-05

《背影》的教学设计11-03

人教版《背影》 教学设计11-02

《背影》优秀教学设计10-31

《背影》教学设计内容10-31

《背影》教学活动设计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