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过年习俗

时间:2024-03-13 09:26:48 晓丽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同地区过年习俗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以其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而闻名于世。其中,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全国各地都会热烈庆祝的盛大节日。然而,尽管全国上下都同庆春节,各地的过年习俗却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同地区过年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同地区过年习俗

  不同地区过年习俗

  1、老北京年俗

  照老北京人的规矩,过年其实腊月初就开始了,有一首北京老童谣就能很形象概括: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五显财神庙的正式活动从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财神庙进香者。除巨富显贵外,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他们多身着各种绸缎的棉袍,外罩马褂或坎肩,头戴细毡礼帽。香客们从城里出发出广安门向南,当然基本顺风(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广安门就须逆风而行了。

  2、东北年俗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3、陕西年俗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4、云南年俗

  云南过年时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5、上海年俗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门前说吉利话,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后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

  6、广东年俗

  广东大致可分为广府、客家、潮汕、雷州半岛以及瑶、壮、畲少数民族五个文化区域。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

  广府地区的春节习俗商业气息比较浓厚,以广州及周边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作为花城的广州,每年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展一大亮点。

  而潮汕地区更为传统,如腊月二十四日送神朝天,包括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长辈给后辈送压腰钱、初一要带上大桔去拜年(潮州有‘新年赠桔,大吉大利’的说法)等。

  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客家地区保留了很多带有中原文化的传统习俗,如除夕沐浴、送穷、鞭春等。而且由于很重视新年,客家人甚至9、10月份就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时使用;冬至后便开始蒸酒。

  雷州半岛最有特色的年俗非“年例”莫属。年例,是以游神摆宗台为核心并伴随各种民俗文化表演节目和宴请亲朋好友而开展的群体性祭祀活动,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

  7、四川年俗

  都说四川是吃货的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四川人对农历新年及其重视,张灯结彩挂贴门神,就连粮仓、家禽牲畜圈都会贴上吉祥话,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还有最重要的是杀年猪、灌香肠、熏腊肉等,另外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些彩灯习俗也流传至今。

  8、福建年俗

  年夜饭是一家人团圆的象征,吃完年夜饭后的行为也被人们所重视。年夜饭后,福州的父母都要用纸巾替小孩擦嘴,寓意童言无忌,不管小孩之前说错了什么,神明都不会怪罪。在漳州,长辈会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给不同的“压岁钱”,大一点的是用红纸预先包好的,年纪小的用红线绳缠好,系在他们脖子上。

  大年初一,福州人必须先祭天才能出门拜年,还要吃一碗用鸡汤泡的、加两个鸭蛋的太平面。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太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闽西客家会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闽南人会给客人奉上糖果、蜜饯、甜茶等甜品,让客人有个甜蜜的开端。

  闽南地区,大年初九拜天公,当天凌晨开始“敬天公”,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厅堂上点燃“老天爷灯”,然后长辈们领着一家大小跪在桌前,上香,行礼祈求平安。仪式一般会进行到初九清晨五点左右。闽西客家则是斋戒沐浴后“拜天公”,祭品要用公鸡或全猪或全羊。当天,禁止晒衣服,或倒垃圾桶。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拂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的晶莹的琥珀。祝新年快乐,诸事顺遂!

【不同地区过年习俗】相关文章:

有关春节习俗的诗句03-29

关于春节习俗的经典春联01-27

春节习俗:贴春联03-21

过年传统习俗的手抄报05-10

春节的习俗手抄报06-26

过春节贴春联的习俗01-30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典故01-31

过年倒着贴福字的习俗手抄报05-09

最大的不同散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