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图片

时间:2022-09-20 10:51:56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五月五,是端午,敲敲锣来打打鼓。吃粽子,赛龙舟,唱唱歌来跳跳舞。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图片

  端午节简介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我们不去说“曾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端午日朝贺是当大官们的事情,虽然是国家大典,但是与老百姓无关。

  与老百姓有关的事情,清·《清嘉录》上举出许多,大致有:

  修善月斋,贴天师符,挂钟馗图,瓶供蜀葵、石榴、蒲蓬,妇女簪艾叶、榴花,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蒲剑蓬编。

  采百草蟾蜍合药,以彩绢与金属丝制花草、毒虫蛇虎杂以幡幢宝盖以为钗符簪于髻鬟,雄黄荷包、绕绒铜钱,老虎头、老虎肚兜,独囊网蒜,进长命缕(长寿线),五毒符,避瘟丹、蚊烟,划龙舟等。

  这是清代过端午节所做的事情,其中只有吃粽子和划龙舟与屈原有些关系(也并非都为屈原,为屈原只是“楚俗”,吴俗是为伍子胥)。这说明如今许多人对端午节的认识已经离古人的看法很远,远远不是端午节真正的传统。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说法是若干年前才杜撰出来的,把端午节变成“屈原节”当是近几十年来不恰当的政治宣传的结果。 文章指出:

  “五月的天气已经进入盛夏(所谓仲夏之月),又炎热又潮湿,看得见的蜈蚣、蝎子、蛇、苍蝇、蚊子,以及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我想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瘴气邪气一类的东西)大量繁殖,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在这个意义上称五月为恶月、毒月就是理所当然的。

  人们采取可能的一切措施,安全度夏。这种意义远远大于纪念个把爱国诗人,许多措施也一定远远早于人们纪念屈原或伍子胥。

  为了物质的和精神的健康、快乐,而作出不懈的努力,这才是我们传统的意义。虽然它看上去有许多“封建迷信”,但这才是真正的传统。企图把传统纳入今天的政治目的,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对传统的不尊重。”

  但是,今天看来,我之前的那篇文章,仍然有缺点。作为全民的节日,光从夏季到来,人们需要健康、安全地度夏这个理由是不够的。这还要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来看。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以桑农为本,解决穿衣吃饭两大问题。夏历五月初,正是麦收以后,春茧已结。

  休闲、欢乐,这是节日的两个特点。“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经过一春的忙碌之后,人们需要休息。有了收成,人们需要欢庆,也有了新的食物,这是物质上的保证。

  所以,在初夏时节,在盛夏以前,有这样一个端午节,实在是既有需要,也有了物质上的可能。这可能才是端午节最根本的起因。

  端午节都有哪些名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1、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2、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3、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4、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5、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6、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7、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8、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小学三年级端午节手抄报图片】相关文章:

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图片06-22

端午节图片手抄报图片05-24

端午节日的手抄报图片07-05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07-06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07-02

小学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05-12

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资料07-08

有关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05-25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资料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