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得奖作品

时间:2022-06-05 11:59:44 板报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9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得奖作品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下面是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得奖作品,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得奖作品





  “多一片绿叶,多一片温馨”。马上要到3月12日了,那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期待绿水青山,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绿色森林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因此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并有了法定的植树节。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是美国内部拉斯加州制定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树木稀少,土地干旱,风沙很大。为了改善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状况,莫顿先生在1872年4月10日倡议全民植树100万棵。其后,每年的这一天此州全民动员义务植树。1885年,内布拉斯加州议会为表彰莫顿先生的功劳。以它的生日4月22日作为当地的植树节。1915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国务院正式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生活中可不能没有树,树能给我们提供氧气,树能造房子、造家具,就连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书、纸都是用树来做成的。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森林里的树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顷森林生产10吨干物质会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这使得森林成为一座巨大的氧气库。树还可以防止沙尘暴、洪水……树,能防风固沙,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山上绿幽幽,泉水不断流”。保持水土:有了森林,山上绿幽幽,泉水不断流。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再落下来;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保护庄稼。树木还可以为我们直接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还能美化环境,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家园和让人心旷神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树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伙伴。

  路是人开,树是人栽。 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许多国家的护林实践表明,当国家森森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国家就不会发生较大地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非常遗憾,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绿化面积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覆盖率仅有16.5%,,而且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揭了山皮,饿了肚皮”。长期的毁树毁林,滥砍滥伐,破化水源,人们近乎掠夺性地开发,使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破坏了生态平衡,而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一些地方长期干旱无雨,一些地方却洪水泛滥。酸雨,泥雨,赤潮,龙卷风,沙尘暴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每年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想想98年长江、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有家难归,这一切都是人们不注意生态保护结出的苦果。是大自然对人类滥砍滥伐行为的惩罚。这怎么不让我们深感焦虑!正因为如此,人们才高度的重视它的存在。才有了这一年一度的绿色节日——植树节。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在人类奔向21世纪的今天,地球已负担深重,苦不堪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大。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根本方法是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因此植树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标。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绿化赛过宝,一宝变百宝。爱护花草树木就是爱惜生命。爱护花草树木还是一种传统,爱树的核心就是种;爱护花草树木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操,一种文化;爱树木,爱花草,爱鸟兽是一种美德,孩子们从小就应受到这样的环保教育,这种绿色的教育,绿色的熏陶,会让我们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人要文化,山要绿化。我们赞美绿色,提倡植树造林。是因为有了绿色大自然是人类财富的宝藏,也是人类美感与艺术的源泉。藻类到参天大树,才使荒芜的地球生机勃勃,才有了动物,才有了人类。地球上有了绿色植物之后,才孕育出动物生命,从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诞生,到进化为现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过了100多万年的时间,可以说人类是在绿色的摇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我们赞美绿色,期待有一天,清澈的河流漫游着鱼群,在清澈的小河里欢快游淌,鸟儿在枝头放声鸣唱,寂静的春天不再寂静。期待有一天,狂暴的洪水不再咆哮,灼人的热浪不再肆虐。期待有一天,每一个山谷都盛开希望之花,每一条小溪都跳着欢乐之舞,所有的荒原都变成绿洲,所有的生命都得到上苍的关爱和人类的善待。

  金山银山,换不来碧水青山,我们期待绿水青山。拥有了好的环境,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当今世界,环境是文化,是生产力。一个地区的环境和面貌,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是一项绿色运动和整体工程,这件事情需要大家共同来做。是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大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广泛参与,持之以恒。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在当前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广大干部群众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的良好局面。要结合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各类义务植树基地,使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倡导种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纪念林,要积极探索义务植树活动的有效实现方式,通过认建认养,共建捐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各地要把组织专业队伍植树和发动全民参与植树结合起来,把义务植树活动和建设生态风景林、绿化城乡道路、工业园区等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提高质量,做到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

  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只要热爱祖国和人类的人就会懂得爱护绿色,只有从爱护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会热爱祖国的山河。打造绿色祖国、建设生态家园,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创建生态文明是为了我们自己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的利益,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地更绿、花更多、景更美”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要爱每一片绿叶,爱每一棵小草,爱每一朵鲜花。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绿化祖国。

  人之初,性本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一个人都曾拥有一颗纯洁的心,只不过是被物质私欲所迷惑了。只要敢于接开虚伪的面纱,去掉私欲的邪恶心灵,那么一个真正完美的生活,真正完美的世界,离我们还远吗?“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坚持不懈,我们将共同拥有绿色的家园。 让我们把口号落实行动,一同珍惜绿色,植树添绿。共同植树,绿化、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让绿色生命激活我们热爱的生活,做祖国美好的建设者。

  ——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古代名人的植树故事

  植树造林在我国源远流长。前几天,我翻看一些书籍,发现从古到今,尤其是一些古代名人都很重视这一造福于民、惠荫子孙的事业,并躬亲实践,传为美谈。

  霸王项羽与桂树:据说项羽自幼就爱树,相传有一次,他在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个老人持斧要砍桂树,项羽忙问缘由,老人说:“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这棵树长在院中,就成了‘困’字,不是很不吉利吗?”项羽听后,灵机一动回答说:“照你这么说,院中倒树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老人觉得项羽言之有理,于是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诸葛亮与桑树: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费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董奉与杏林: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几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用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隋炀帝杨坚与杨柳: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白居易与花木:唐代诗人白居易爱树如宝。他被贬任忠州刺史,年年都种植花木,并赋诗咏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买花者,不限桃李梅”;他在《春葺新居》诗中又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王安石与竹桃柳:王安石赋诗植树: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程度。

  朱元璋与柿树:据《燕京时餐记》载,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家贫,经常挨饿。有一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走到一个村庄,看到一棵柿树正熟,就摘下了一些果子美餐一顿。后来,他当了皇帝,忘不了柿树的功劳,还念念不忘植树造林,于是下令有五亩至十亩地的人,要种柿、核、桃、枣;还下令安徽凤阳、滁县等地百姓每户种两株柿树,不种者要罚。从此,安徽等地广种柿树。

  左宗棠与左公柳: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得奖作品】相关文章:

得奖手抄报植树节07-01

端午节得奖手抄报图片05-24

得奖的交通安全手抄报图片05-28

清明节得奖手抄报图片06-10

得奖的文明礼仪的手抄报图片05-25

植树节手抄报获奖作品07-01

交通安全手抄报图片获奖作品06-21

植树节手抄报图片大全06-18

2017植树节手抄报图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