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解读」

时间:2020-12-15 18:17:59 我要投稿

2017-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解读」

  2017年4月6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具体内容是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是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吗?下面是跟yjbys一起来看一下2017-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解读」

  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全文】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日前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1个总目标 5个具体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攻坚计划》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攻坚计划》提出的五个具体目标

  1. 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

  2.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3. 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4. 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

  5.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吕玉刚表示,目前大部分省份高中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只有少部分省份在90%以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下一步,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些省份也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普及目标。

  3个层面攻坚重点

  攻坚的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重点是4类地区、3类人群和3个突出问题。

  《攻坚计划》提出三个层面的攻坚重点:

  一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等4类地区。

  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3类特殊群体。

  三是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和学校运转困难等3个突出问题。

  4项重点任务

  为保障普及目标的实现,《攻坚计划》提出4项重点任务和6条主要措施。重点任务包括:

  提高普及水平,重点是提高教育基础薄弱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提高特殊群体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解决有学上的问题。

  优化结构布局,重点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就学便利。

  加强条件保障,重点是加强学校条件建设,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提升教育质量,重点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专业吸引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有质量的普及。

  6项主要措施

  6条主要措施包括扩大教育资源、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完善扶困助学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改进招生管理办法。

  缘何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听专家为你解读《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什么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发展瓶颈如何突破,千校一面、同质化等弊端怎样解决,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高中阶段教育地位独特

  《攻坚计划》为加快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破解体制障碍,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治理体系,必将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这个计划出台的首要意义,就在从整体上更加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定位。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地位独特,它是承上启下、进行分流的重要环节;高中阶段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地位独特,它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教育也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期,《攻坚计划》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分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主要目标,提出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到2020年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攻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我们要通过组织实施攻坚计划,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奠定基础。”

  合力攻坚,突破普及瓶颈

  2016年,广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14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8%,迈入基本普及的新阶段。这一方面是进步,一方面也要看到与《攻坚计划》提出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国友坦言面临的困难:“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高中名阶段教育资源短缺、普通高中学位不足、大班额达50.6%;普职发展不协调,普职比为7:3;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余额20亿元;教师总量不足,缺编约1.3万名。”

  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广西。

  近年来,虽然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但仍然存在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发展瓶颈,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健康发展。

  对此,《攻坚计划》提出,要通过优化学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我们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吕玉刚用四句话概括《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

  这一轮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要着力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吕玉刚表示,首先,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其次,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

  三是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学费的机制,确定学费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四是要求各地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吸引力

  千校一面、同质化,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最大弊端。这种过于单一的办学模式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背道而驰。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攻坚计划》提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

  “普通高中必须加强独特的优势课程资源建设,形成若干优势课程群;职业高中必须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形成若干优势专业。”张志勇这样理解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办学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离开了独特的个性化的课程供给,就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吕玉刚表示,《攻坚计划》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四个: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

  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

  三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配齐教师 。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要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 ,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这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认为,要始终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普及的基本要求,避免低水平、简单化的规模数量增加,真正实现有质量的普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教育是选择性教育,仅仅提供学位,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普及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规模、质量、结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获,成长成才。”

  更多相关内容

  那么,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是怎样的呢?小编带你一起回顾下~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法律上规定我国正式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1994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用了50年,在2000年完成85%左右的人口地区实现普九的目标。2010年到2014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87.5%逐年上升到92.6%。

  美国用了67年(1852-1919年)普及初等教育;

  英国用了48年(1870-1918年)普及初等教育;

  法国则用了92年(1833-1925年)普及初等教育;

  德国用了125年(1763-1888年)普及初等教育;

  日本用了35年(1872-1907年)普及了四年义务教育,又用了近65年时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907-1972年);

  前苏联用了40年时间(1919-1959年)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

  从上述各主要国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进程我们可看出,我国普九的成就是了不起的,是值得肯定和自豪的。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教基〔201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7年3月24日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内容

  (2017-2020年)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短板,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较低;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部分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许多学校办学条件薄弱,难以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普通高中一些学科专任教师和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普及目标的实现,严重制约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切实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确保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适龄青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统筹推进。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科学规划,精准发力。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质量和条件保障,找准突出问题,聚焦薄弱环节,集中力量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制度建设,注重长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破解体制障碍,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治理体系,确保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三)攻坚重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普及水平。着力提高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提高特殊群体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各地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在财力可持续的情况下适当普及更高水平的高中阶段教育。

  (二)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效利用高中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在县域内就学。办好必要的乡镇高中。

  (三)加强条件保障。完善学校办学标准,加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减少超大规模学校。优化资源配置,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对学生选课走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完善学费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积极化解普通高中债务。完善和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提升教育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普通高中课程选择性,推进选课走班,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教育资源。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分年度实施一些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为薄弱学校配齐必要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要坚持勤俭办学,不得脱离实际超标准超规模建设豪华校舍、校园、校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没有普通高中的县,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新建或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方便学生在当地上学。要落实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和社保政策,支持高中阶段民办学校发展,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要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

  国家扩大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教学和学生生活类校舍,扩大培养能力。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教学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尚未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校舍、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科学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各地要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要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地要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三)完善扶困助学政策。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奖助学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适应普及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根据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要求核定教职工编制,为学校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调配力度,探索建立校际之间教师共享机制,盘活用好教师资源。各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毕业生到贫困地区任教。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多种方式开展高中阶段教师培训,培训项目要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

  (五)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探索发展综合高中,完善课程实施、学籍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支持政策,实行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省域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机制,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建立学习困难及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帮扶机制,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改进招生管理办法。健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招生工作协调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切实落实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区域内农村学校倾斜。加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的比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争抢生源,影响其他学校正常招生。依法加强对民办高中的招生管理。

  四、组织实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各地要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省市县责任,细化政策措施,确保攻坚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部门分工。各地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积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协调、过程指导和督导检查。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支持学校建设。财政部门要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推进技工学校发展,并会同教育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完善和落实高中阶段学校教师补充、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三)加强督导评估。各地要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教育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建立问责机制。各省(区、市)要以地市或县为单位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评估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要以地市为单位进行督查,对各省(区、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情况进行评估认定。建立动态监测和复查机制,跟踪普及巩固情况。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广泛宣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解读各项惠民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多样化的成才观,形成良好的氛围。

【2017-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内容及意义「解读」】相关文章:

化石吟内容解读10-11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汇报01-20

普及法制教育黑板报03-21

易经解读:“田”字的文化意义03-14

教育方面怪现象解读09-06

上海自助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01-25

安全教育的黑板报图片及内容02-22

学校安全教育黑板报图片及内容02-22

小学学校安全安全教育内容及案例08-31

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