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39  2017-03-22

三明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座位号、准考证号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在文明起源研究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不过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在文明形成过程中,聚落和城市可以理解成文明体的表层结构,是文明的结果与呈现。支持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是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特别是导致集约化生产出现的关键性技术因素的突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因此,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是文明起源的内因。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可以理解成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视野看,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特质的常常是那些文明体的表层结构,而驱动文明马车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趋同现象。

  和其他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成熟一样,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以来,西方文明因素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这里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漩涡地带。整个公元前3千纪的下半叶数百年间,中原文明已经孕育了深层的变革,至2千纪初前后,夏文 明诞生。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西方文化因素向中原频繁汇集,更多学者不断举出南方以水稻种植文化的北传和对黄河流域农业文化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来进行说明:源于中国境外更多的文化因素这一时期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所起的作用,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引起中原地 区的社会变化更为深刻,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近来有学者立足于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的史实,用“青铜革命”来概括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

  青铜技术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 为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一件铜器的产生就需要更复杂的程序,这无疑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其次是小麦,小麦是一种高产农作物,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的小麦,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小麦是需要灌溉的农作物,因此它的大面积种植需要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国际学术界曾站在水利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究过西亚两河流域以及埃及文明出现的动因。可以推测相应的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必然存在内在关系。牛羊类动物牲畜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类体质。

  (摘编自刘学堂、李文瑛《史前“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

1.下列关于“文明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尽管聚落考古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标志性、概括性意义,但是大型聚落和城市只是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一个结晶,文明起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工程。

  B.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因素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建立在其上的社会文化形态的形成,是支持文明表层结构进步与改变的因素。

  C.技术因素、基础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是驱动文明这辆马车前行的两轮,相互支持,互为表里,技术因素在文明起源过程中,提供了原生动力。

  D.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看,文明体的表层结构常常决定不同区域文明的特质,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原文明在几百年间孕育了深层的变革,2千纪初前后,夏文明诞生,夏文明体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外因和内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B.西方文明因素从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开始向中原地区汇集的步伐加快,使中原地区演变成文化的接触与交融的中心地带。

C.源于中国境外很多文化因素在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传至中原,对中原文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

D.可以用“青铜革命”来概括的,以为青铜技术的西东向传播为主要表现之一的外来文化因素引 起中原地区社会革命性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每一件青铜器都需要找矿、开矿、选矿、熔炼、设计、锻造和铸造等系列工序,如果是合金,工序更为复杂,这需要严密有效的基础社会组织才能实现。

  B.中原地区夏代或略早突然开始普遍种植高产农作物小麦,这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

  C.从水利资源的分配与西亚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出现的关系,可以推测水利灌溉与水源管理知识体系的应用,与中原夏代文明机制的不断成熟有关系。

  D.牛羊人工畜养传入中原内地后,大大改变了当地的肉食结构,丰富了人类的营养,增强了人 类体质,对中原早期文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世人一提起先生,第一反应多是“译界泰斗”“复旦教授”,但陆谷孙引以为豪的却是“父亲 的儿子”。正是父亲陆达成带领幼小的陆谷孙迈进法国文学的殿堂,陆谷孙幼时习字,父亲认为字若歪斜,必定是心有邪念,实是在其练书法的同时灌输正直豁达的人生态度。父亲在生活上的作风也深刻地影响着陆谷孙,先生始终谨记父 亲“小富可,大富不敢”的教诲,一生清贫,不图虚名,自得其乐地过着知识分子的“草根生活”。

1965年,陆谷孙从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并留校,在紧接着的“文革”浪潮中,他被打成“逍遥派”。生性乐观的陆谷孙后来回忆说,自己不会闹革命,被划到该派别后就是看书。“托‘四人帮’的福”,陆谷孙读了不少的外文书籍和文章。1970年他被分配进入由工宣队领导的《新英汉词典》编写组。那个年代,编写词典也必须纳入既定的“革命”流程。这样的硬性要求使得陆谷孙内心挣扎,为了保留心中的学术底线,陆谷孙设法把实用生动的英文条目塞入“红色语录”的庞大队伍中。后来,《新英汉词典》累计共售出1000 万册以上,堪称中国辞书史上的销售奇迹。

197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亲自筹划《英汉大词典》的编纂,陆谷孙再次被调配进入新的编写小组。后来小组内很多人奔向了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编写组不断萎缩,资金匮乏,工作难以为继。陆谷孙憋着一口气,主动揽下主编的活儿,并立下铿锵誓言:词典编完之前不出国、不写书、不兼课。直至1991年,长途跋涉了15年的《英汉大词典》终于出版,该词典收录词条达20万,俨然一部英汉百科全书。后来此书成为联合国的必用工具书之一,享誉国内外。

陆谷孙一生痴迷莎士比亚,常喜欢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直至其已过花甲之年,仍不愿停歇。2001年,本该颐养天年的陆谷孙再一次决定出面主持《英汉大词典》的修订工作。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陆谷孙便萌生编汉英词典的想法,直至2015年8月,这本耗去陆谷孙15年光阴和心力的《中华汉英大词典》终于出版,陆谷孙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项事业。陆谷孙在词典编纂的路上一走就是30多年,两本词典几近倾注了他所有的青春年华,但他从未后悔,从未抱怨。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并不是聚光灯下的闪亮光环,而是作为一名文化人,自觉背负中英文化沟通使命的责任感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世人给陆谷孙送去鲜花和掌声,但他不需要,只想和宁静为伴。他对《英汉大词典》的频频获奖感到惭愧:“凭一本书到处揽奖,只能说明学术浅薄。”除了编纂词典外,陆谷孙还是另一领域的匠人:教书。除了因身体原因无法上课,陆谷孙从不愿欠学术一堂课,严寒酷暑,始终如一,他讲课幽默风趣,常使学生哄堂大笑,陆谷孙生活简朴,但对于学生,却是无条件的慷慨。有学生生病住院,他二话不说就拿出1000元送到系里……除了上课,陆谷孙几乎不愿走出自己的“洞穴”——这是他对自己简陋而陈旧的住所的戏称,只想安静低待在家里做学问,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某位编辑就给陆谷孙取了个“老神仙”的外号。

(摘编自林金堂《陆谷称: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相关连接:

① “我是真心不希望抛头露面,我希望躲在我的‘洞’里,你们也不烦我,我也不烦你们。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待着)是我的哲学。”陆老在2012年的一次讲座上这样述说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在精神上王国里享受着孤独,并将之化作灵感的催化剂。

(曹刚、刘建芳《陆谷孙:低调的“老神仙”》)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经过15年努力,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终于在1991年出版,俨然是一部英汉百科全书,后来该书频频获奖,成为了联合国必用工具书之一。

B.70年代,陆谷孙两进词典编写,面临着诸多困难:政治环境的束缚,人员的流失,资金的困乏,他都想尽办法克服。

C. 陆谷孙晚年曾写过一首诗,其中“亭亭常抱岁寒心”“消磨绚烂归平淡”两句,是他一生心境的真实写照。

D. 陆谷孙的生活作风、人品性情深受父亲陆达成的影响,先生不喜“译界泰斗”这样的世俗虚名,却以“父亲的儿子”身份为豪。

展开余下试题5.下面对陆谷孙为人与治学特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陆谷孙生性乐观,“文革”浪潮中,被打成“逍遥派”,他却说“托四人帮”的福,这种知恩感恩的人生态度使他能以苦为乐。

B. 陆谷孙不为“虚名”所累,豁达开朗。尽管“译界泰斗”于他而言是实至名归,但他却不慕虚名,安心做学问,自得其乐。

C. 陆谷孙能倾注30年心血编纂完成《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这与他治学有恒、有强烈的学术使命感密不可分。

D. 陆谷孙性格孤僻,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别人打扰他的生活,他在自己的精神王国享受孤独,被人们称为“低调的老神仙”。

E. 陆谷孙上课严谨认真,教学艺术高超生动,深受学生欢迎,他关心学生.平易近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6.“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如何理解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请结合陆谷孙的生平,加以分析。(4分)

二、古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唆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 贵阳。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剖”亦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车按部 按:巡视

B.绐文焜移师 绐:欺骗

C.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

D.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5分)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5分)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喻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11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 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诃“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14.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8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借明月表达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以比喻来写出旅 途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动作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勾画激烈战斗场面,渲染沉重,紧张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

(6)《游山西村》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8)《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 )(3分)

①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晋商重信守约,一言九鼎,有诺必践,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商业价值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对后世影响深远。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写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B.奥斯卡金像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古龙的作品在武侠小说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不仅引入了戏剧、电影、诗歌等元素,而且融进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理。

D.研究发现,梵高的名作《向日葵》上炽烈的黄颜色已经改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向日葵》,压根儿就不是梵高当年画出来的颜色。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市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③① D.①⑤③④②

19.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D.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20. 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如李密《陈 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C.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D.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魏晋至明清或设 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彩色豆腐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种更好看、更有营养的豆腐。其实, ① ,都是以大豆为原料。不同的是,它在制作中加入天然蔬菜汁辅料, ② ,并且增加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保存了蔬菜中的纤维质,有利于人体吸收、消化。制作彩色豆腐的基本工艺与传统豆腐略同,关键工序是菜汁的加入。 ③ :如制绿色豆腐可选用芹菜、萝卜缨、红薯叶等榨汁;制作黄色豆腐,可用胡萝卜榨汁;制作红色豆腐,可用番茄榨汁。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曾经亲密无间的父子俩,随着儿子小关上高中、大学,父子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父亲老关感到已融不进儿子的生活,儿子的朋友圈也把他屏蔽了,觉得父子俩之间有了难以跨越的鸿沟。于是,父亲决定效仿儿子追星、打游戏、玩B站、看鬼畜,想要融进儿子的生活,并且在《都市快报》第五版整版刊登了一则“脱离父子关系”的声明,表示不再和儿子讲道,要和儿子称兄弟,从此一起“胡闹”,一起闯荡江湖。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三明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1.D (3分)  解析 “驱动文明车马前行的技术因素在不同文明体中,从各不相同逐渐趋同”错,参见原文“不同文明体中通过交流存在明显互动性,存在着 趋同现象”,变“已然”为“未然”。

2.C (3分)  解析 “但一直遭到学界的否定”错,应是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曲解文意。

3.B (3分)  解析 “小麦的大面积种植使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逻辑关系颠倒,应当是公共管理系统对水源进行分配与调节才能使小麦大面积种植。

4.D (3分)  “不喜‘译者泰斗’这样的世俗虚名”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意思可知“译者泰斗”是世人对其的评价,陆谷孙并未表示出喜欢与否。

5.AD (5分)  (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

( A项,“知恩感恩”理解错误,这是自我解嘲和以苦为乐;D项,“性格孤傲”理解有误,陆谷孙是不希望抛头露面,希望享受孤独,不是性格孤僻。)

6.(4分) 莎士比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只要是已经发生的事,都是过去的事。哲理就是不管过去的事是好是坏都不要惦记,而是要坦然的面对未来。陆谷孙不管获得了多大的成就,他所编辑的《英汉大词典》频频获奖,成为了联合国的必用工具书之一,他都不为“虚名”所累,豁达开朗,继续安心做学问,自得其乐。(解释分析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二、古诗文阅读(49分)

7.C (3分) (输,捐献)

8.D (3分)  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

9.B (3分) (“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错误)

10. (10分) (1)(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诣”“节度”“啖”“冀”各1分,被动句式1分)

(2) 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手书”“报”“效”各1分,“不之顾”宾语前置句式1分,大意通顺1分)

11.A D (5分) (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