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65  2017-03-19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测试题

第I卷(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暮色压顶的时刻,我在山脚前来回(徘徊/徜徉),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 。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一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我的思路稍见头绪。

这里的雕塑都有脉博和呼吸,挂着吟笑和娇嗔,千年不枯。 ,笔触奔放得如同剑戟。那个年代战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会合),流泄到了石窟的洞壁。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密?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撼 娇嗔(chēn) B.脉博 骠(biāo)壮

C.流泄 撷(xié)取 D.奥密 风靡(mǐ)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 一道 会合 B.徜徉 一道 会合

C.徜徉 一泓 汇合 D.徘徊 一泓 汇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吹得脸颊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B.脸颊被吹得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C.吹得脸颊发疼 如同立体的浓沉色泽

D.脸颊被吹得发疼 色泽浓沉得如同立体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厉行节约,这势必上行下效,形成人人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

B.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是观照历史、植根现实的不刊之论。

C.宋守友画鱼,既有工笔的细腻,更有写意的恣肆,用水草、莲荷托鱼,构图生动,平中见奇,令人大开眼界,拍手称快。

D.面对快递业的种种负面新闻,有关部门一直不以为然,这一次,缺乏监管的快递业最终闹出了人命,酿成了悲剧。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80℃的月球之夜来到之前,“玉兔”能否找到休眠点,决定着它在下一个月球之昼的安全唤醒。

B.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抬高了乳粉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强调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C.对新能源车叫好不叫座的状况,业界多归因于电池密度低、续航里程短、安全不过关、充电不方便等技术原因。

D.从新年第一天开始,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区范围内正式实施免费公交、15年免费教育、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 --8题。

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问,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林”,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浏览完整试题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争精神失衡的东西。王维创作的禅味诗,体现出了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在其亦官亦隐的日子里,在让他深为不满却又深感无奈与无力的现实面前,他只得将其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凭借其奉了大半生佛的直觉与经验,在其内在的精神境界里,为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创造、建构出了一种存在意义,即在诗的王国与信仰的殿堂里安顿生命、净化灵魂。同时,王维之所以那样做,也是一位有文化良知与文化人格、有着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的文化人在竭力追求争保护其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是其感性与理性相互撞击、相互渗透并最终是理性居了上风的结果。

(节选自刘建琼《论王维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有删改)

6. 下列对“王维禅味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因王维在诗歌创作时引入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而得名。

B.它是王维为丰富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等而创作的诗歌。

C.它的“空寂”“无我”特点在《酬张少府》中得到难以言说的体现。

D.它“敛势的空间体验”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情感、心态由大向小转变。

7. “王维禅味诗”的形成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家人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王维成为一名“习佛士”,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B.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有精力研究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从而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或灵感。

C.王维对当时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只能借助奉佛的直觉与经验,写诗来寄托信仰,抒发不满情绪。

D.王维有文化良知与人格,有高度正义感与使命感,禅味诗是他追求和保护个体人格的一种外在显现。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怫”之名,主要是因为他的诗作均能体现“禅味”,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B.“君问穷 通理,渔歌人浦林”借渐行渐远的渔歌,表现出王维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的痛苦无奈感受。

C.“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中“归”“闭”二字,体现出诗人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

D.王维将精神与注意力朝内转的做法,是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体现出了他柔性的人文精神特点。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 ,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剖”亦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按部 按:巡视 B.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

C.十年,遭母忧 忧:父母丧事 D.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展开余下试题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 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第Ⅱ卷(共87分)

四、(20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分)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春晚山 行

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 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注】殷遥,天宝间任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应该是相互结合的,“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当中认为 , 。

(2)苏轼的《赤壁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释人生哲理,其中两句 , ,客人以物自比,说明人个体的渺小。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两句 ,侧面描写人们听完演奏后,被琵琶女高超演技深深打动的情景。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

陆原

在眼前摇曳的一望无际的绿色,是棉田的青春,婀娜娇媚,朝气勃发,饱满的激情在田野上张扬。这是江南浓烈的春之景!

然而,这里不是烟雨迷蒙的江南,而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七月的阳光,在没有白云的过滤下,恣意而为,热浪汹涌,极尽夏日的威力,仿佛要证明它的无穷能量。

在太阳底下,无形的光线有如万千枚银针一齐刺在身上,焦灼的疼痛感从皮肤底下冒出来,使我极想躲到树荫下,以逃避阳光的暴晒。都说新疆夏季的阳光火辣辣的,紫外线特别强,这次我真的领教了。难怪我看到台州援建第一师阿拉尔市指挥长蔡文富和副指挥长林杰,都是满脸紫黑。来援疆前,他们是江南典型的白嫩脸色,没想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脸竟晒得这么黑,可见他们没少在援疆工地和援建的农业园区上跑。

我站在棉田里,站在火烈烈的太阳下,心想,任 何一种植物都经不起这样烈日的烤灼。

但眼前绿色的棉花在无声地回答着它们的可能。嫩绿的棉秆,挺拔纵横向上伸展,连枝秆上毛茸茸的细管也笔挺不萎。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万千片棉叶便像万千只奋举的手掌,让人感受到它们奋发的劲力、不屈的争取精神。这不禁使我心生感慨:棉花也是大自然里的一种生命,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

辽阔的棉田,有红花和嫩黄色的花在绿叶下探头探脑,也有的在枝头上迎风摇动,给棉田带来无限诗意。

经八团连队职工介绍,我才知道棉田里那些粉红、大红、紫红色的花,都是从嫩黄色的花朵蜕变而成。清纯的黄花无所顾忌地开放,如天真烂漫的孩童,惹人喜爱。当黄花经风经雨后,便成为娇艳的粉红色,展开的花瓣聚合而起,如青春少女,显得羞羞答答,仿佛知道世间荣辱美丑。粉红色的花朵逐渐变成大红色,然后再变成深红色,于是凋谢 于天地。棉花朵的色变,有如枫叶,待到叶红如丹,美丽的辉煌便是生命的顶峰。这像人生,大红大紫后,便走向沉寂,走向消亡。

虽然,棉花朵的生命凋谢了,但它孕育了新的生命。每一朵深红色的花朵都留下了一颗绿色的棉铃,棉铃在时光里生长万千根银丝,这是棉花朵美丽的希望。

风过处,棉田绿浪起伏。连队职工兴奋地介绍说:“再过十多天,整个棉田便会黄花盖顶,今年棉花丰收,已没有悬念了!”在兴奋之余,可他们又担忧今年的棉花价格继续走低。

但在台州市援疆副指挥长王若嘉的眼里,看到团场棉花丰收的前景,没有担忧,只有喜悦。他不仅是为兵团职工能有棉花好收成而高兴,更是为台州产业援疆的正确决策而高兴。

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林杰,是我的老乡和朋友,每一次我从老家给他打电话,他都忙着。我想象不出援疆工作有这么忙?这一次我到阿拉尔,才见证了他的忙碌。我在新疆的这些天,他想坐下来陪我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

前几天,林杰的妻子利用女儿的暑假,俩人不远万里,兴致勃勃来新疆探亲。她们满怀希望林杰陪她俩在新疆玩一玩,但她们想不到计划一个月的探亲假,只用了六天,便让林杰给画上了句号。

林杰跟我说,援疆指挥部工作太忙,实在没时间陪她们,不如让她们早点回去。

可以想象,在机场送别的那一刻,林杰一家三口 人的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有愧疚、有无奈、有酸楚,也有强颜欢笑的理解。

站在棉田里听他无意地聊起这段事儿,我仿佛听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传来 的涛声。这被谓为死亡之海的中国最大沙 漠,难忘丝路上清脆的驼铃、黄昏里宁静的梵音、不同种族人们的悠扬歌唱,难忘沙漠变成桑田的美丽现实。

像林杰一样,许多援疆干部都把援疆情谊置于亲情之上。这是因为他们自觉地把援疆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重大的工作职责,他们把援疆的一汪情感浇灌在苍茫的西部边陲上,要让这里的沙漠变成绿洲,再让绿洲成为宜居的富民之地,要让新疆成为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疆。

我聆听着沙漠阵阵涛声,这涛声,是沙漠对绿洲的向往?是沙漠对繁荣城市的向往?是沙漠渴望深埋的矿藏早日服务于建设的向往?

我相信沙漠也是有自尊、自强和奉献精神的,它们不愿意这么白白荒芜偌大的国土,它们也希望自己能为新疆美丽着、能让新疆骄傲着。

我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呼唤,会成为现实的。被全国人民浓浓爱着和深深爱着祖国的新疆,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光明日报》2015.10.9)

15.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赏析第五段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7.文中为什么要写林杰的妻子、女儿?(4分)

18.题目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涛声”,“涛声”在文中有什么含义?(5分)

六、(50分)

春桃娇艳,夏荷清丽,秋菊高洁,冬梅傲雪。他们在不同的季节里绽放着自己的精彩。物如此,人亦然。

请以“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2.D 3.A4.B (B.“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A.“上行下效”指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C.“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5.B.(A.不合逻辑,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B.“丰富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是禅味诗的效果而非创作目的。C.“难以言说”错。 D.“心态”错。同时,发生转变不仅仅由大向小,还应有由外向内、向深等角度)

7.C(“抒发不满情绪”错 )

8.D (A.“均能体现”错,王维的诗并非全都是禅味诗,原文是说“他也常能”。B. “痛苦无奈”无中生有。 C.“用外在情感的无穷大来消解自己心理的失衡”错,主客颠倒)

展开余下试题三、(每小题3分,共9分)

9.B(输,捐献)

10.D

11.B(“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错误)

四、(20分)

12.略

13.(1)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4分,每点2分。如从远近、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4分每点2分)

14.(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17分)

15. (1)题目为沙漠,第一段却写充满生机如江南一样的春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2)这样的美景是援疆人创造的,以此引出下文,衬托了援疆人的感人形象。(2分)

16. (1)运用了比喻手法。“一片片硕大的碧绿棉叶如掌托举”,以手掌喻棉叶,形象写出了棉叶挺拔的姿态。(2分)

(2)写棉叶也是在写人。在艰难的环境中,棉田展现出的奋发不屈的生命力量,也正是建设者的伟大力量。(2分)

17. (1)正面衬托了援疆人的形象,赞美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2分)

(2)说明边疆建设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人、无数家庭为边疆建设默默无闻地做出奉献。(2分)

18. (1)沙漠里听到涛声,表达了对眼前棉田美景的赞美;(2)包含着对边疆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是对历史传承的深情呼唤;(4)是对援疆人奉献精神的歌颂。(答出1点给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六、建议参照2013年山东省高考评分标准,以37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特别仰慕古代忠孝之事。初以官学生身份被授予兵部笔帖式。后多次升迁至礼部启心郎,屡次奉旨办事深称旨意。康熙初年,授任大理寺少卿,后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平,(甘文焜)上疏弹劾。朝廷议定让甘文焜兼管这件事,甘文焜说:“我自己检举这件事而又接管这件事,这是给自己谋好处。”坚决拒绝。康熙六年,他担任直隶巡抚,上奏请求恢复巡历的旧制。甘文焜单人乘着一辆马车巡视属地,恰逢保定、真定等所属诸县遭遇水灾,就上疏请求减免岁赋。总督白秉真认为赈灾的费用复杂巨大,请求任凭官府百姓捐献银钱粮米(来赈灾),甘文焜也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禄救助百姓。朝廷对其优良治绩加以奖励,任命他为工部侍郎。

康熙七年,甘文焜升任云贵总督,驻镇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意欲凭借边境上的争端巩固自己的兵权,谎报吐蕃康东入侵进犯,想欺骗甘文焜转移军队,又暗地里唆使凯里的各苗族武装趁机从后面袭击。甘文焜已经预测到康东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凯里却近在肘腋,不将其制服的话祸患将会滋长扩大,就先指挥部队捣毁了凯里苗族的老巢,斩杀了苗族首领阿戎。平定了祸乱之后,与云南的军队约定会合讨伐康东。吴三桂害怕诈谋泄露,只好说康东已经远逃,从此更加畏惧他。甘文焜巡行视察遍了云南、贵州的各个府州。康熙十年,母亲去世,朝廷命令他在任上为其母守孝。甘文焜又派兵攻击斩杀了臻剖的苗族首领阿福。上书请求回去为母下葬,朝廷准予休假,回家治理丧事。吴三桂(趁机)请求以云南巡抚的身份兼任都督,(吴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云南接受指挥调度,然后用好处收买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被自己利用。

康熙十二年,甘文焜官复原职,恰逢撤藩争议蜂起。吴三桂造反,杀害了巡抚朱国治,派遣他的同党直逼贵阳。甘文焜听闻叛变,派他的族弟甘文炯持奏书入京急报,又通牒命令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盘江。李本深已怀叛变之心,先用书信窥探甘文焜的本意。甘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希望他能仿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坚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李本深的军队已经收到了吴三桂的好处,纷纷溃乱不听从调度。甘文焜预计贵阳防守不住,(为不使家室遭受污辱)就命令侧室率领妇仆女儿七人上吊自杀,自己带着四子甘国城奔赴镇远,想召集湖北的军队扼守险要关隘,使叛贼不能向北进兵。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甘文焜到达镇远,当时的守将江义已归降吴三桂,拒绝并不接纳他。甘文焜渡河来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将吉祥寺团团围住。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两拜,拔出佩刀想要自杀,四子甘国城大喊请求先死,夺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后还给甘文焜,尸体才仆倒在地,鲜血溅到甘文焜的衣服上。甘文焜说:“这个孩子比我勇敢!”接着就自杀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叛乱平定,贵州巡抚杨雍建将甘文焜的为政成绩和为国而死的情状上报朝廷,朝廷准予从优抚恤,追赠甘文焜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果”。 (124.23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