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78  2017-03-19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水平测试

高三年级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B.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浏览完整试题C.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D.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

经济学家杨敬年在2016年9月4日结束了动荡而不悔的一生。

杨敬年1908年出生在湖南汨罗。那年,还叫“光绪三十四年”。但在他出生前一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新旧交替,整个国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动。

他的家庭又偏偏支离破碎。父亲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母亲在他10岁时改嫁。家境既贫寒又破碎,他不得不选择那些提供免费读书的学校。

到1932年,他几经周折考入了当时不缴纳学费的中央政治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江苏省民政厅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南开大学继续念书。皇天不负有心人,杨敬年在1945年如愿被选拔为第八届留英公费生,到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50%的淘汰率下拿到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当时,天津解放在即,他心中窃喜:“有所作为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1974年,他的妻子因脑溢血瘫痪。1976年,唯一的儿子又急病离世。“文革”结束后,到1979年获得平反,能名正言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杨敬年已71岁,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他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渴望把在动荡中浪费掉的时光追赶回来。

在被迫离开讲台的22年里,他坚持“以义制命”原则,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包括翻译7部经济学著作,校审、定稿180万字的联合国文件翻译。所有这些几乎都不能署名,很少甚至常常毫无报酬,“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

杨敬年将发展经济学引入国内,也是在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的人。该学科目的是通过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以寻求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近代来,中国面临的中西碰撞和差距,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对发展经济学的需求是可以想象的。

90岁时,杨敬年翻译了74万字的、被公认为现代汉语中最好译本的《国富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杨敬年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他在发言稿中讲述翻译历程,“用了11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从3点到7点连续工作四个小时,翻译大约三千字,下午校对”。到2016年已是第16次印刷,共发行了7.2万册。

杨敬年在晚年写的《人性谈》还对制度与人的发展做出了严肃的思考,探讨人性与各种社会制度的关系,提出世界一切动乱在于两个根本问题:政治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公平和经济方面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人性有善恶,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则让好人变坏。他肯定了制度对人的决定性影响,但不否认人的主体性。

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却始终在“以义制命”,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在一个变动的年代,我们个人究竟该怎样和自己、周围人乃至整个世界对话?活着时很清醒的杨敬年逝去了,而这样的人格却依然在为后世“醒”着。

“杨先生70多岁对我讲的那句‘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不仅是我的,而且已经成为我儿子的座右铭了。”学生赵津说。  

(摘编自罗东《“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王京雪《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等)

【相关链接】

杨敬年说:“我的年龄是100多岁,但在旁人看来我的生理年龄只有70岁,而我的精神年龄却只有30岁。”百岁之年,杨敬年又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学生们送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韦承金《尽心尽性智圆行方——追记杨敬年先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敬年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变动,家庭破碎,选择就读免学费学校,反映他求学生涯的多舛,也严重地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

B.天津即将解放之时,杨敬年内心涌出喜悦之情,表明他深恶动荡的时代,对工作无限渴望和热爱。这种情感因素也激励他要“有所作为”。

C.“文革”期间,杨敬年与很多人一样,也遭受迫害,而此时自己妻子瘫痪,儿子离世。面对家国的动荡,他没有过抵抗,只是默默工作。

D.杨敬年的学生们在他百岁之年送给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百岁之后。

5.请概括杨敬年的品质特征,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文本多处提到“以义制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与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细雨梦回》 王充闾

①想是夜间读书过于疲劳,一卷未终,便伏几而寐。醒转来,壁上的时钟已经敲过了十二下。不知从何时开始,楼外下起了雨,雨丝闪着一道道耀眼的光,透出一种朦胧、含蓄的意蕴。推开窗户,细雨扑上脸颜,痒丝丝的,了无寒意。夜风轻吻着头发,流荡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

②这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不待响雷的呼唤和闪电的指引,便蕴蓄着满腔的爱意,悄悄地降临人间。

③连日来,听到许多关于农村苦旱的讯息,到处都在翘盼着时雨。不知辽南果园中此刻是否同样普降了甘霖。

④春雨,唤醒了万物的生机,催动着人们丰收的热望。古往今来,咏赞春雨的诗章数不胜数。“杏花雨——仓里米”,人们总是把三春灵雨同花繁果富紧密地联系起来。

⑤雨催花发,昨天还是蓓蕾,今天便绽放出鲜花,几天以后就将结出小小的果实。久旱逢甘雨,是人间的乐事之一。“五风十雨升平世”,更是古代人民的理想境界。苏东坡在《喜雨亭记》中讴歌春雨,兴会淋漓:“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⑥出外旅游,逢着落雨,总有些大煞风景吧?也不见得。苏东坡早已说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极目青郊,烟雨中的杨柳、禾稼,显得分外朗润清新。

展开余下试题 ⑦落雨,是撩人思绪、引人遐思的时刻。雨能使人从躁动归于平静,从感性进到理智。面对着垂天雨幕,耳听着潇潇暮雨,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

⑧诗圣杜甫在长夜苦湿、风雨凄凄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浩叹,体恤民艰之情,跃然纸上。宋代诗人曾几,午夜梦回,听得雨声淅沥,认为是最佳音响,从甘霖普降想到稻香千里,大好丰年:“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而他的门生陆放翁,因为听到雨声,他那饱满的爱国激情,竟然冲出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泛溢到梦境中去:“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⑨当然,落雨引发的思绪,也并不都是奋发向上的,也有人从点点滴滴,淅浙沥沥,飒飒潇潇的雨声中,领悟到一种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悲凉意绪。最典型的要算宋末词人蒋捷了。他在一首《听雨》词中,通过追怀自己一生中的历程,着力渲染凄苦冷寂的意境,以暗托深沉的故国之思:“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⑩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对雨向来抱有好感。童年时代,每逢落雨,我都跣着双脚,跑到街头玩耍、嬉戏。有一次,在雨中摸鱼,因为贪玩,误了上课,老师带着愠色,让我背诵《千家诗》中咏雨的诗篇。当我吟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清丽诗章之后,老师轻轻问了一句:“朱淑真的诗,你可记得?”我猜想是指那首“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的,因为觉得有些败兴,便摇了摇头。老师也不勉强,只是轻叹一声:“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

7.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以“初春的第一场喜雨”作为切入点,思古连今,侧重自身经历,抒发了对雨惊喜赞叹的思想感情。

B. 不知是什么原因,作者对雨向来抱有好感,从童年到如今,这与苏轼、曾几等人对雨的感受形成对比。

C.宋末词人蒋捷用寥寥几笔,从少年写到壮年,最后写到晚年,主要以听雨为线索,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D . “雨,本来是没有灵性和知觉的。无情抑或有情,都在于人的感受”,因而在对雨的意象解读中带有个性色彩。

E. 在诗性的精神世界里寻觅,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诗意,是本文的鲜明特色,也彰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8.第⑦段中说“人们会萌动着种种饶有兴味的思绪”,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杜甫、陆放翁、蒋捷三位历史名人“饶有兴味的思绪”。(4分)

9.第段中老师“只是轻叹一声:‘还是一片童真啊,待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懂得人生了’”,可谓“语已停而情未了”,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懂得人生”与保持童真是否冲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

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10.下列文言实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果笃慎 笃:忠诚

B.从幸江都 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C.多所匡谏 匡:辅助,帮助

D.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 嗔怒:发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炀第: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B.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C.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D.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仕途多有起伏。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D.郑善果为官清廉。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

(2)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是纯粹的客观描写。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

展开余下试题D.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E.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15.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本诗中“乐忧”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 “ , ”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出其不意袭击敌人,于苦寒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   ,   ”。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直接描写剑阁险要地势的诗句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10位作家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②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③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忏悔录,以作警示。

④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3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⑤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⑥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印度《经济时报》8日指出,印度的军事装备,70%依靠进口,至今仍未能发展出完善的国防工业和先进的战斗机,印度同中国在国防工业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

B.莫言说:检查一个作家的主观愿望及其动机是否正确,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为(主要是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

C.网络悬疑大剧《老九门》自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二月红”的扮演者张艺兴俘获。张艺兴微博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猛增。

D.今日A股再次暴跌,截至收盘,沪指跌近6%,险守3500点。高速、铁路、机场、券商、船舶、保险等板块均受重挫,两市近千余股跌停。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B.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1)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2)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有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3)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21、提取四个关键词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5分)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菌素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如果我们滥用抗生素,那么有一天,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有可能都是耐药的,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结果是人类将重新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结核杆菌对抗生素很敏感,结核病控制的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多了,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这不但引起人体死亡率的不断上升,同时也增了治疗成本,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A项范围夸大。原文说“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而并未说这种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D“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无中生有。)

2.C(C对应原文可知是将“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而不是用它反衬生机。)

3.D(A项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且前后因果不成立。B项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C项前后并未构成因果。)

4.B(A项“严重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不准确,原文没有根据。C项对应原文是“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而不是没有抵抗。D项理解有误,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后半生,而不是说一百岁之后。)

5. ①淡泊名利,热爱工作。对自己的译著,没署名,很少报酬,他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2分)

②刻苦勤奋。翻译《国富论》时每天连续工作时间长。(2分)

③坚定执着。面对动荡的时代和破碎的家庭,他坚守自己对事业的热爱。(2分)

④热爱祖国。放弃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2分)

答对其中任何两点,即可得满分。

6. ①杨敬年虽年事高,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把在动荡中浪费的时光追赶回来。

②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一生追求学术)

③即便遇上动荡岁月,(遭遇挫折)他都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意思对即可。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7.AB(A项,“侧重自身经历,抒发了对雨惊喜赞叹的思想感情”错,文章主要通过不同的历史人物抒发了对雨的不同情感感受:B项,“这与苏轼、曾几等人对雨的感受形成对比”错误,苏轼、曾几也是通过雨抒发奋发向上的情感,这与作者的情感类似。)

8.①杜甫:兼济天下的雄浑。②陆放翁:奋发的爱国情。③蒋捷:而今看雨的凄苦冷寂。( ①②2分,③2分)

9.答案示例:不冲突,童真,代表了简单、快乐、喜悦、振奋的人生态度;懂得人生,代表明白了酸甜苦辣难以言明的复杂人生。作者思古连今,借历史人物抒发了对雨的不同认识和情感,或惊喜雄浑,或低沉哀婉,这其实也就是对生活及人生的认识,可见作者在对雨的思考中懂得了人生:与此同时,从小时候喜雨的童趣到如今作者对初春的第一场雨的惊喜可见,作者现在还是保持着难能可贵的童真童趣。所以两者并不冲突。(6分)

10、C(匡:纠正)

11.B(有的爵位可以世袭,宋代之后也有很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12.C(郑善果奉命出行担任招抚大使,因选举不平的原因被除名。)

13.(1)你是隋朝的大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