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2016山东淄博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416  2016-06-13

2016年山东淄博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

1.(2016·淄博中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扒窃(pá) 联袂(mèi) 断壁残垣(yuán)

B.拂晓(fó) 文绉绉(zōu) 期期艾艾(ài)

C.晕船(yùn) 招徕(lái) 忧心忡忡(chōng)

D.佝偻(gōu) 醴泉(lǐ) 一叶扁舟(piān)

【解析】选

2.(2016·淄博中考)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枯槁 告磬 挖墙角 翻来覆去

B.地窖 鳌头 座右铭 如坐针毡

C.凛冽 取缔 通缉令 风靡一时

D.客栈 娴熟 顶梁柱 味同嚼蜡

【解析】选

3.(2016·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解析】选

4.(2016·淄博中考)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淄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可供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解析】选

5.(2016·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屠暴(残忍)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B.将军身被(通“披”,穿着)坚执锐 (司马迁《陈涉世家》)

C.尝贻(赠)余核舟一 (魏学洢《核舟记》)

D.非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解析】选

6.(2016·淄博中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诗歌的情感往往寄托在鲜明独特的意象上,通过意象营造出生动感人的意境。

B.杨绛先生于今年5月25日辞世。她在叙事散文《老王》中记叙了与老王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她对老王深切的愧怍之情,也表现了—个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C.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 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D.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课文《马》即选自其中。

【解析】选

7.(2016·淄博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读忠烈传,宜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解析】选

第Ⅱ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2016·淄博中考)默写填空。(7分)

(1)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蛾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蛾眉山月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5)自然的风景往往触动诗人的情怀。微雨拂面或骤 雨敲窗,都能被诗人听出无限的诗意。

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词:

, 。

答案:

9.(2016·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解析】选

10.(2016·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苏秦刺股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答案: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燧动而焰发 有地臆然而高

D.博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译文:

【解析】

答案: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4分)

答:

【解析】

答案:

三、理代文阅读(共30分)

(一)(2016·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2分)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 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 。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3分)

答:

【解析】

答案:

1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答:

【解析】

答案:

1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4分)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答:

【解析】

答案:

1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3分)

答:

【解析】

答案:

(二)(2016·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8分)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 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 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⑾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 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⑿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⒀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⒁“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⒂“不要钱。”我答道。

  ⒃“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⒄“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⒅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⒆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2014年第11期,有改动)

15.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3分)

答:

【解析】

答案:

16.阅读第11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4分)

答:

【解析】

答案:

17.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4分)

答:

【解析】

答案:

18.文章题 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4分)

答:

【解析】

答案:

19.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3分)

答:

【解析】

答案:

四、专题性学习(共6分)

20.(2016·淄博中考)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3分)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专题学习内容:

专题学习任务: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3分)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解析】

答案:

五、写作(共50分)

21.(2016·淄博中考)请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112.53.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