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阅读:829  2015-08-26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三首诗词,体味各首诗词的主要内涵和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2、 熟读成诵并理解出诗词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和艺术风格。

3、 领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味诗中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前两首诗,第二课时第三首诗加反馈练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秋佳节是中国合家团聚的日子,那是不是全中国的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呢?

(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刻苦求学的莘莘学子、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把酒言欢。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三位诗人在中秋之夜所作的咏月诗词。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1、介绍作者:王建 (约767-约830),字仲初,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一生困顿,晚景尤为凄凉。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2、注音与字词: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3、齐读诗歌,思考问题。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请看课文注释③: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4、再读诗歌,思考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他的秋思的?

答: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蕴藉深沉。

三、学习《水调歌头》

1、介绍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写作此词时,他正在山东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与弟弟苏辙也有七年没有见面。

2、注音与字词: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 què):宫殿。

不胜(shèng):承受不了。                                       绮户: (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琼(qióng)楼玉宇 

3、朗读诗歌,思考问题。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美妙的意境。把握文意,品味作者真挚的情感。

(1)明确诗歌中的实景和虚景,明确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答: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总结此诗有关内容和主题。

A、小序:交代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B、上阕: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C、下阕:望月怀人-------探求人生哲理,情景交融。

D、主题: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

5、对着画面,尝试背诵《水调歌头》。

四、学习《我的思念是圆的》

1、介绍作者: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2、自由朗读诗歌,思考此诗的结构特点和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展开全文阅读

3、齐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应该由不圆而圆。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答:渴望祖国统一、亲朋团聚之情。

(3)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首诗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1.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生动形象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2.作者由圆联想到西瓜、苹果,更进一步理解为团聚的欢乐和骨肉分割的痛苦。

3.是人的责任感集中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盼。使人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

4.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天涯海角的亲友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些许酸楚。

五、拓展延伸

1、自古以来,月亮总被文人墨客当成吟诵的对象,同学们知道有关月亮的别称么?

答: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

2、有关吟诵月亮的诗词歌赋太多太多,可为什么文人们总如此青睐月亮呢?他们想借此表达什么感情呢?

答: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六、欣赏体味

播放《春江花月夜》诗朗诵,给出画面,感受意境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完成《导学手册》第十三课。

后记:

    前两首古诗要求学生背诵,但老师如在课堂上领着背诵,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效果则会更好。

 

周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