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清贫》教案 (北京版八年级上册)

阅读:422  2014-10-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 

能力目标:小组合作完成内容的分析

情感目标:继承和发扬清贫精神。 

重点 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 对于清贫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一直认为:语文有着独 特的魅力。因为它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在无形中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清贫》,会看到一个优 秀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作者方志敏。相信,他的言行,会让我们震撼;他的精神,会把我们感染。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方志敏:(1899——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1934年红军长征前,奉命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 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突围时,因叛徒出卖,于 1935年1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记实》等,1935年8月于南昌就义。

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山坞            矜持             奢侈            积蓄         

苟且            模样             金镯            抛掷           

企望            威吓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 思考: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在他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国民党兵士:抓到共产党的大官,自以为会发意外之财而热望破灭的故事。

方志敏:被俘后被国民党兵士搜身而令其失望的故事

3.你是如何评价他们的?结合文中语句或关键词语完成。

国民党兵士:蛮横、贪婪、凶恶、卑鄙

 方志敏:从容淡定、廉洁奉公、矜持不苟、坦荡磊落、舍己为公

4.讨论: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神态描写 。

在事件的选择上:主要事件和补充事件相结合。

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采用对比和侧面烘托相结 合。使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

5.文题《清贫》该怎么解释?

“清寒贫苦”,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贫困而有节操”的意思。文题反映和揭示了一个共产党员 的“清贫观”,这种清贫观既有物质上的贫困贫穷,更有精神上的清高淡泊。

6.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用文中语言回答)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 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 地方! 

“清贫”是共产党员自觉的生活态度,是植根于革命者心底的勇往直前的精 神力量。

7.清贫 精神自古有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现在,我们怎样理解这种“清贫观”?

注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方志敏这篇散文情 真意切、朴实无华,是生命的绝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正气歌,读它, 就是在涤荡我们的心胸;学它,就是对我们灵魂的滋养。愿我们将清贫精神传扬。

五、布置 作业:1.课下阅读《可爱的中国》2.在如今,还需要清贫观 吗?写300字左右短文。 利用情境,感染学生。

展示课前预习:

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不足的地方教师课件补充。

负责整理字词的小组将重点词语整理出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察、检查。

学生捕捉 文中的关键词语,圈画出来完成。

快速找到有关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分析。

教师适时点拨 。

找到自己的触发点说说。

回归文本,体味方志敏的清贫观。

播放《清贫颂》

课件显示

课后反思

板 书 设 计

国民党兵士----贪婪、蛮横、凶 恶、卑鄙

 对比︱                ︱侧面烘托

     ︱                 ︱

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廉洁奉公、从容淡定

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