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教学案(鲁人版高二选修)

阅读:334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3.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学习重点

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 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 

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定标自学】

二.相关资料 

1.人物简介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 

《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三、疏通文本(环节如下,提前布置预习)

1.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大意。

2.标出重要的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理解意义。

3.同桌互相交流合作,解决疑难。

4.文言知识整理。

四、具体落实过程

1.给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    深堑(qiàn)    垓下(gāi)   睢阳(suī)    縠城(gǔ)      乌骓(zhuī)

虞(yú)姬       数阕(què)  麾下(huī)  绐(dāi)曰       刈(yì)旗      自度(duó)     

披靡(mǐ)       瞋(chēn)目   辟易(bì)   舣(yǐ)船    十余创(chuāng)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3.语言积累(重点字词句可做成学习卡片)

(1) 通假字  

楚兵罢食尽        通“疲”疲惫           

辟易数里          通“避”退避  

(2)古今异义  

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面   今义:山东省  

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  

吾知公长者        古义:敦厚       今义:年龄大、辈分高的人  

(3) 一词多义  

乃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于是(连词)  

乃引兵解而东归     就(副词)  

汉军乃觉之         才(副词)     

乃有二十八骑       只(副词)  

及: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以及(连词)  

以故汉追及之          赶上(动词)  

及其死,鲁最后下      等到(介词)  

固:其不至固宜            本来(副词)   

今日固决死            一定(副词)  

展开全文阅读

独:今独臣有船          只有(副词)     

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副词)  

(4) 常见实词  

举九江兵           发动(动词)  

诣项王             往(动词)  

今可立致也         到来(动词)  

田父绐曰           欺骗(动词)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动词)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回头(动词)  

(5)常见虚词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趁着(介词)    

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假使(连词)  

则楚易败也            就(承接连词)  

请今进兵    请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表敬副词)  

莫能仰视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然今卒困于此          终于(副词)  

(6)词类活用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向东(名词作状语)  

亦足王也              称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往东走(名词活用作动词)  

令诸君知天亡我         使……灭亡(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使……为王(使动用法)  

(7)特殊句式  

此天亡楚之时也         判断句            

此项王也               判断句  

君王能与共天下         省略句            

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  

然今卒困于此           状语后置          

我何渡为               宾语前置  

【合作探究】

五、研讨探究 

1.梳理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 

   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过。  

             ①第三段:霸王别姬  ②第四段:东城快战  ③第五段:乌江自刎  

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

2. 项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编在“本纪”之中,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选取本课提到的几个经典场面,我们来开一个小讨论会。通过讨论让我们更加走近这个人物的内心。

(1)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战略的错误——“背关怀楚” 即放弃关中险要之地,而回到楚地,建都彭城,使刘邦得富饶之地以养精蓄锐,并最终灭了项羽。

政策错误——放逐义帝分封诸侯,这是违背当时求统一、重集权的历史大势的,故而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最终联合起来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性格错误——“自衿功伐”、“欲专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一生自矜武功,并企图以武力经营天下。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钜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残暴嗜杀,因此失去民心,导致最终失败。

(2)讨论:你怎样看待项羽的东城快战? 

说法1:我认为英雄就该如此,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不放弃自己的尊严,也应该乐观豁达,项羽此时毫无惧色,反而把性质非常严重的垓下之战当成一次痛快淋漓的发泄,把生死置之度外,真乃豪杰。 

说法2:我不认为项羽在战争中的表现是值得称赞的,在没有最后定局,他就认定自己必死,他输掉了整个国家,却还为一次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以拥护自己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人不配做统帅,只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 

易中天的说法:项羽是一个性情中人,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不是决战而是快战,决战有求胜的想法,而快战只求痛快一时,不过逞强示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作为统帅本应选决战,即使最后一刻,也不能轻易放弃胜利的希望,象项羽那样觉得胜利无望便自暴自弃,只求一个痛快一个漂亮的亮相和谢幕,太幼稚了。 

(3)古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在临死前的话才是最真实可信的,“乌江自刎”这节中项羽在乌江亭长要渡他过河时拒绝并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籍独不愧于心乎”这句话反映了项羽的什么内心活动?  

说法1:项羽因“虞姬死子弟散”心生惭愧,因而不肯过江,即便过江败局已定,于是不渡乌江,表现他的知耻重义。 

说法2:我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的内战使人们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快结束,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楚汉相争多年,民不聊生,连一向好战的项羽也对战争产生了厌倦,于是想结束战争。 

(4)项羽为何不渡乌江,但至今难有定论,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项羽的竞争对手刘邦及后来的文人政客是怎样评论项羽的? 

A 《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把自己和项羽的成与败归结为::“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解析:在刘邦看来,项羽败就败在其用人制度上的重大失策。 

B 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析:杜牧诗句针对项羽兵败事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不能做到能屈能伸,致使英雄大业失败,杜牧有政治思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杜牧写这首诗是借题发挥,自我激励,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 

展开余文

C 北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解说: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困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弟子还会不会在追随他,也很难说。王安石评价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D 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析:李清照后期适逢金兵入侵中原,大宋采取苟且偷安的政策。李清照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因此赞扬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以不肯过江东讽刺南逃苟安的宋朝统治者。 

E 现代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解析: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3. 综上所述,总结出项羽的思想性格特点。 

项羽是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力拔山、气盖世,声名显赫一时,但也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暴虎冯河的匹夫,特别是秦王朝被灭后,他目光短浅,策略失误,加之烧杀抢掠,逐渐丧失民心。也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又有儿女情长(项王别姬);既仁爱恻隐(思民苦),又残暴无情(坑杀战俘,火烧咸阳);既义重如山(与部下同甘苦,财共享),又吝啬小气(官印迟迟不分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中,不虚美,不隐恶,既有深刻的挞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人物形象:项羽 

既英勇善战,又儿女情长; 

既仁爱恻隐,又残暴无情; 

既义重如山,又吝啬小气; 

既果毅决断,又优柔寡断。

4.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请找出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的细节并分析其好处。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例如《药》中:“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这一连串动作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华老栓开的是小茶馆,积攒一包洋钱不容易,因此收藏也就特别小心,以至于华大妈要“掏”上半天!老栓“接”、“抖抖”地“装”、不放心地“按”,生动表现了在社会最地层的市民生活的艰辛。

 (1)霸王别姬: 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2)东原快战:如“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谓其骑曰:‘何如’”等细节的刻画,展现出了项羽恃勇而负的性格。

(3)乌江自刎:如“项王笑曰”一个“笑”字淋漓尽致地活画出了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形象。

另外:善于描绘各种场景,再现各种矛盾冲突,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

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烘托。

六、作业布置

写一段话评论课文三场景(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之一。要求语句通顺,有文采,每段不少于80字。

【分层训练】

A级 基础强化

1、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垓下(hái) 麾下(huī) 歌数阕(què)B、睢阳(suī)  辟易(bì) 骓不逝(zhuī)

C、縠城(gǔ)  绐曰(tái)  舣船(yǐ)  D、阳夏(jiǎ)  刈旗(yì) 自度(dù)

答案:B(“垓”应读“gāi”,“绐”应读“dài”,“度”应读“duó”。)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一项是(    )

A、诸侯  披糜  四面楚歌   B、揉践   面目     养虎为患

C、骏马  自刎  慷概悲歌   D、深堑   溃围     瞋目而叱  

答案:D(糜——靡,揉——蹂,概——慨)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营垒。     B .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答案:D(“属”这里应解释为:连续,引申为跟随。)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 .我何面目见之

答案:B(“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 .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 .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 .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答案:A (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 (“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B级 素质优化

7.请为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符号。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8.语句翻译 

(1)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 

(2)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3)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4) 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4.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5)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5.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6)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6.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  

(7)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8)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 

【素材运用之项羽】

1、话题“意气”:

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泯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电般划出的生命冲撞,在生命的天空挂起一道道彩虹,给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

是那穿越时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气啊!多少年来,“意气”以其丰富的内涵,给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给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荡涤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气吞残虏,你的眼泪融入乌江。于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利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对于你,众说纷纭:假使学着勾践“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忍辱负重,历史即会改写。但你只是挥挥衣袖:是男儿,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千年之后,乌江依旧荡起汹涌波涛。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啊,你可知:乌江水翻滚着的每一朵浪花,都饱含了人们对你的虔诚和景仰?帝王之椅没有为你留下位置。你却凭力能扛鼎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万世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

与这些伟人相比,我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着伟人的足迹,去继承那份属于中华人的“意气”。                           (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展开余文

2、话题“自信”:

项羽过于相信自己。大家都知道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他在战场上一向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别的暂且不说,只那以少胜多的钜鹿之战就令人惊叹不已。恐怕正因如此,项羽养成了孤傲的性格。无论什么都以己为尊,好像这天下除了他就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收拾了。独断专行使历史陷入了沉思,过分的自信也就铸下了这千年的遗憾。

(2004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刚愎自用的典型——项羽人物形象刍议》)

3、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乌江岸边,夜色如水。如漆的夜里张扬着狰狞,一支支闪烁的火把如一支支泛着幽蓝的眼睛。啊——是谁用凄凉的声音,在唱一首首熟悉的楚歌?是三千江东子弟不散的英灵吗?骓,僵卧在它曾经踏起飞尘的黄沙中,一朵冷艳开在虞姬如雪的粉颈上。呐喊依旧。如霜的冷刃上浸染着殷红的温暖,一具勇猛硕大的躯体缓缓躺在孕育它的大地上。在这个不灭的神话中,留下了千年的遗憾。亚父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剧的基础。鸿门宴,亚父频举的玉玦,不在你的双眼,项庄、项伯的舞剑成了千古的笑资。在你自负的笑声中,溜走了你的宿敌。我是谁?我是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刘邦小儿算得什么?他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自信与魄力吗?什么智勇双全的韩信求见,哼,一个胯下之父来到这里谋职,让他滚!我这里不缺谋士!一辆破旧的马车,蹒跚前行,浑浊的老泪在范增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一切都完了,为什么到临死的时候,你还怀着“时不利兮”的愤怒,冲不破自负的牢笼呢?

(满分作文《千年的遗憾》)

4、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5、话题“棱角”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之多边形,纵使有豪迈之气概,称霸之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之歌颂只能让滚滚之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之锐气,他之突兀,他之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之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之“力拔山兮气盖世”?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之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

(2005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棱角》)

6、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情感与理智同行,由沧海,至桑田。每天每年,我们在这样的战争中整编记忆;每日每月,我们在这样的同行中梳理我们总也凌乱的灵性。辨着火的脚印,水的足迹……他们似乎不共戴天。凌云壮志中夹杂了儿女情长,就好像总也难逃西楚霸王的悲剧,四面楚歌仍时时在历史深处回响;纯粹的情感中掺拌入世俗实务的因素,终将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坠入泥淖,红楼遗梦,终难掩那“原应叹息”之声。水,难与火同行……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热之中诞生。在火热的情感中锤炼,在静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复苏——淬火后,它获得了爱与美的涅槃,情与理的新生。                   (2003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与你同行》)

7、话题“脸”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其实,在敌人追求之前,他本可渡船过江,他日东山再起。可他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认为自己必须以死谢罪,于是,为了那张“脸”,那铮铮傲骨,项羽自刎乌江,孰不知江东父老是何等的悲恸万分啊!项羽虽然最终败在刘邦手下,可他的霸气和傲骨却永远刺刘邦于众人的口碑之下!孟轲有云:“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正因为人们有着自己的尊严和志向,所以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誉,“士可杀,不可辱”,是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05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只为了那张脸》)

8、话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多少的出人意料发生在情理之中呢?项羽、刘邦可谓一代枭雄,项羽正直守己、刘邦狡猾机智。鸿门宴上,项庄为项羽舞剑刺沛公,本可助项王成就一代伟业,然而,项王却因固守正直的洁名纵虎归山,以致日后项王兵败乌江。鸿门宴上刺沛公已在情理之中,岂料项王却甘愿保护自己日后的死对头,这倒是出人意料的。然而情理毕竟是人的主观理念,出人意料的事在历史上也非罕见。        (2005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我心飞翔》)

 9、成品展示:《题乌江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何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