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氓》中的复关辨疑

阅读:164  

朱正学

    《卫风氓》(现行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①。不见复关②,涕泣涟涟。既见复关③,载笑载言”处对“复关”①的注释是“卫国的一个地方”,“复关”②③的注释则是“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我认为此注解欠当,特此提出来,向专家请教,与同人商榷。

    第一,“复关”不是“氓”的住地。从上文“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二句看,氓是住在“淇水”对岸的一个叫“顿丘”的地方或经过“顿丘”的地方。这个交代已经很明确了,下文再冒出一个“复关”来,未免唐突,没有来由,且有重复啰嗦之嫌。

    第二,“复关”共出现三次,①处与②③处的解释不宜不同。对“复关”②③的解释在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1983年6月第一版)早有所论,中学课本亦沿用其说,但我觉得此注有些勉强,甚至牵强。《诗经》中特别是《风》部诗歌虽说较多地运用比兴手法,但整体来说表达思想感情是较为直接或直露的,以地名指代人这种方法并不常见,在此情此境中也无须指代。

    第三,“关”是女主人公所居之地。这种看法是基于对“关”意义的理解。“关”在古代是“关口、要塞”或“关卡、税卡”之意。首先,“关”是险要之地,屯军之所。“乘彼垝垣”中“垝垣”不论释为“倒塌的土墙”还是释为“高高的城墙”’都具有“关”的特征,或是“关”遗址。其次,“关”是商品集散、人口相对集中之地,是集市的雏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个“关”就为“贸丝”提供了可能性,为氓的前来约会找了一个很好的在别人看来合情合理的借口。这样以来,下文“以望复关”才有了着落。

    综上所述,三处“复关”都应解释为“回到关上来”或“回到关这个地方来”,“复”是“回来”之意。“乘彼垝垣……”六句可译为:“(我)登上那高高的城墙,盼望(你)回到关上来。没有看到(你)回关上来,(我)就痛苦不已,涕泪交流;看到了(你)回关上来,(我)满心欢喜,又说又笑。”

朱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