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爱与爱之艺术——艺术类考生高考指导谈要 (高一班主任工作论文)

阅读:96  

  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对艺术提出了广泛的要求。正是 适应国家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大艺术院校和非艺术院校纷纷调整和增设艺术专业,为艺术类考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那么,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群普通高中学校里游离在文史和理工学生之外的特殊群体?如何引导他们平衡专业和文化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如何指导他们顺利通过专业和文化考试,脱颖而出?

      一.承认、尊重、发展多样性——“万紫千红总是春”

    社会是一个大花园。中学生正是花季少年,爱美、爱艺术正是其天性。高考中艺术门类广泛,仅我校历史上就有美术(含文史类美术、理工类美术)音乐(分声乐、器乐。声乐含通俗唱法、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器乐有钢琴、萨克斯、手风琴等)表导(表演、导演)舞蹈等等。我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入学成绩仅400多分),如果以此与省市示范高中竞赛纯文、纯理,其结果不言而喻。但省市示范高中一般不招艺术类考生(主要因为要求不统一,管理有难度)这正 给我们这类学校留下了发展空间。对那些专业起步晚、文化基础差的艺术类考生 不宜轻视、歧视。相反,我们要重视、引导、鼓励。对2003届学生,我从高一开始就主动、积极地诱导他们走艺术之路,发掘艺术人才。今年高考本科达线的七 名考生全是艺术类(音乐两名,美术五名)其中有两位是高一入学成绩仅200多分的扩招生。

     二、关爱、保护、张扬个性——“一枝红杏出墙来”

     矛盾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 复杂的人?更何况是年少活泼的学生?更何况是要求创新的艺术类考生?在不触犯校规、校纪的前提下,应当关爱、保护甚至张扬个性。因为,个性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新的条件,是艺术成熟的标志。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没有鲜明的个性就没有杰出的艺术。2003届罗其金说、唱、跳才艺俱全;刘帅性格暴躁、乖戾......对此,因材施教,适当引导、鼓励发挥才有丰硕成果。

    三、期望、肯定、鼓励成功——“到处逢人说项斯”

     对艺术类考生的教育、指导,必须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运用夹生土豆片法 则,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不吝表扬、善意批评(详见拙文《批评的艺术》,载《煤炭普教》1992年第一期)既前瞻目标,又脚踏实地;既 渴求天上的彩云,更瞩目眼前的玫瑰。正是树立了目标并不懈地为之努力,才有栾涛、周宏宇从门外汉到一枝画笔闯北京,现在已小有成就。

   

 四、思维、学习、做人方式——“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对艺术类考生的总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境界——学最美的,做最好的

    指导原则——“两条腿走路”,兼顾专业和文化

    思维方法——在普通高中就读的艺术类考生,专业要请最好的,文化课跟着 上;而在专业学校就读的则反之。文化课五科(数学仅少数设计专业按比例计分)宜依照“木桶理论”补缺补差

    学习技巧——专业宜勤,精益求精;文化课,科目抓最差的,知识点抓最重要的

    五、建立、巩固、优化联系——“为有源头活水来”

     1、多与专业学生交流,不当外行,至少学会欣赏,能够鉴赏更佳。这样, 更能培养共同语言,更能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尊重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庭的理解和支持。2003届刘x ,家长是文盲, 家境贫寒。但是,面对热爱艺术的女儿,听到老师赞许的话语,母亲毅然决然地为孩子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帅作为应届生考上了安徽科技工程学院。

     3、广泛联络艺术界朋友,熟悉不同风格、不同特长的专业教师,为艺术特 长生搭建一条条通往艺术天堂之路

     4、经常性的联系文化课老师,督促学生补缺补差,防止“瘸腿”,以杜绝 “5-1=0”的悲剧

     六、甘于、勇于、善于奉献——“衣带渐宽终不悔”

     教育是爱的事业,也是奉献的事业。教育家斯霞说:“爱之于教育,犹如水之于池塘。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奉献就是爱的集中表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一不想升官,二不能发财。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如,带学生到医院看病,自掏腰包。要瞄准目标,勇于奉献。如,委托专业教师专门指导,敢张口,不怕拒绝。要机智灵活 ,善于奉献。如,学萨克斯管的王琳琳 ,在我的帮助下,高二就考上了安徽大学 。爱与奉献不是施舍,而是一门“艺术”:不做金笼的编织者,要做翱翔蓝天的激励者;不做言行的监督者,要做驰骋思想的指引者;不做专业的评判者,要做求索真理的探路者。

    今年,一位金榜题名的学生请我题字留念——

     “永远充满希望地追求真善美!”

张纯枝

淮北四中 

张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