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系列(四) 叙事要写出波澜

阅读:688  

 高考作文抢分攻略:第四讲

叙事要写出波澜

周道宝

得分点

1、欲擒故纵式叙事写出波澜,

2、抑扬互用式叙事写出波澜,

3、尺水兴波式叙事写出波澜,

4、顺逆相间式叙事写出波澜,

5、巧反常情式叙事写出波澜。

【片段一】欲擒故纵式叙事写出波澜

考生作文《露一手》片段:

“这是代表高二年级参加学校英语演讲选拔比赛,一切论实力,而不是论某某名校的虚名,不要说我欺负新来的,有谁不服气就站出来比试比试。”刘小虎说完,眼睛不屑地扫视一下那位刚从省城外国语学校转来几天的王涵同学,自信满满地坐下去。

“王涵同学,你想应战吗?”班主任英语老师充满期待地问。

“赛一下,露一手!赛一下,露一手!”同学们起哄了。

王涵慢慢站起来:“这机会,还是留给这位同学吧。我刚来,情况还不熟悉,我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

刘小虎腾地站起来,用英语大声说:“Coward! Fictitious!(胆小鬼!徒有虚名!)”

“哦,哦——”同学们大声喊着。

“王涵同学,你——”班主任眼睛再次注视他。

王涵又极情愿地站起来:“这位同学说的没有错,我是有点胆小,是徒有虚名。让他参加比赛吧。”

刘小虎豁地站起来:“我先演讲,然后我们把这徒有虚名的人驱逐出我们班!”

刘小虎把演讲稿读完,同学们又开始“哦,哦”了。这时,王涵健步走上讲台,用纯正而流利的美式英语开始即兴演讲,因为语速较快,同学们根本听不懂,只能眼巴巴地盯着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临时充当王涵的翻译了。王涵演讲完,班里爆发雷鸣般的掌声,而刘小虎则低下了头,再也不说什么了。

【技巧点拨】

欲擒故纵就是故意让某人先充分表现一下,最后再将其制服。先纵后擒是叙事性文章组织情节、创造波澜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猫戏老鼠似的,这多擒多纵过程里常常波澜迭起,别有一番情趣。例如《露一手》片段,写两位同学比试英语演讲,考生作者实际上早知道刘小虎不是王涵的对手,但是,他有意让刘小虎咄咄逼人,三“纵”之后,一“擒”干脆利落。擒纵之处,看似闲笔,却又妙趣无穷,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也是擒纵手法的魅力所在。                                                              

【片段二】抑扬互用式叙事写出波澜

考生作文《好奇心》片段:

一辆大卡车停在了人群边,当然,司机居高临下能看到躺在地上老太太的情况。车门未开,几秒钟后,人们对这辆卡车失去了兴趣,头又转向老太太,有人指指点点地评说什么,最里边的人与老太太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让开…让开…!”司机下车向里边走去,边走边用手机“嚓嚓”拍照。人们一看,吓了一跳:这司机瘦得像个骷髅,支撑起的衣服被油等弄得脏得要命,两行鼻涕垂着,每喊一声“闪开”都要吸溜一下鼻涕。他从人们闪开的过道快步向前,抱起老大娘就上车。

“他和老太太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抱老太上车?要带她到哪儿去?要对老太怎么样?”每个人都被这种好奇心折磨着。

车开了!“赶快报警呀,这个瘦猴肯定是个坏蛋!”不知谁先把人们的共识说出来了。于是就不止一人打了“110”。有人跳上私家车,跟踪那个瘦猴坏蛋,并引导警车赶过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奇心驱使我上了电瓶车也跟着往前开。而那没车的人呢,头伸得很长,那是被好奇心牵拉的。

我是赶不上他们的。我边走边打听,等我终于打听到那瘦猴的去向,赶到医院的时候,警察正在医院的大厅向记者模样的一群人介绍那个瘦猴。好奇心让我挤进人群。只听警察说:“他手机里照片足以证明他的说的一切是事实,这是位见义智为者,是位热心肠的好公民,值得我们学习呀。目前老大娘已醒过来了,她说,她老毛病犯了,自己摔倒在路边的。”

【技巧点拨】

抑,就是向下按,压制;扬,就是高举,往上升。古人说:“凡欲文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委曲,故谓之抑。抑后以数笔振发,乃谓之扬,使文章有气势,光焰逼人。”抑扬互用叙事有两种情况,一是先抑后扬,这是一种欲褒先贬、似贬实褒的叙事手法,这种方法往往先写某人某事不好的方面,让人有错觉或成见,最后再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极力叙写其美好的一面。先扬后抑、欲贬先褒、似褒实贬则反之。抑扬互用叙事会使情节大落大起,波澜起伏。例如《好奇心》片段,这个司机刚开始出场时给人的感觉相貌丑陋,行为怪异,这是“抑”;最后通过警察的话,人们才恍然大悟,他是位热心肠的好公民,这是“扬”。文章就是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叙事手法,以“好奇心”作为一个线索,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写出了波澜。

【片段三】尺水兴波式叙事写出波澜

考生作文《绿色生活》片段:

黄豆适量,放入蒲包中,再有适量的水,适当的温度,黄豆便发芽,这就是豆芽。豆芽生在蒲包里,蒲包放在布袋里,布袋被人挑着,于是,吆喝声便起来了:“豆芽子,豆芽子……”

刘庚快二十岁,却已有两个儿子,他和老婆都会发豆芽,一家四口就靠发豆芽卖豆芽为生。一日,刘庚出村到集市上卖豆芽,就被抓了壮丁。刘庚老婆听说后大哭一场,就自己发豆芽卖豆芽,养活孩子。

刘庚不敢打枪,怎么学也不中,因为他会发豆芽,就做了伙夫。

几个月后,刘庚就随着败军来到海边,被逼着上了船,来到了一个叫台湾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刘庚领到一些钱,就从部队来到了民间,没有其他手艺,他就重新做起卖豆芽的行当,他用传统的办法发豆芽,绝不加什么催生素之类的东西,他也渐渐发了起来。

展开全文阅读他觉得海不是河沟,不容易渡过去的,就准备在台湾生活了。这年,刘庚25岁,经人介绍,又与一个没孩子的寡妇结婚。后又有了两个儿子。几年后,这个寡妇生病死了,他也在台湾靠卖豆芽,养活孩子。

日子过得很快,刘庚就上了年纪。他从电视上看到了大陆“毒豆芽”的新闻,内心就有了波澜,他把想法告诉两个儿子,儿子也就想了办法与大陆上的妈妈和兄弟联系上了。于是,刘庚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老家。

他和老婆都用传统的办法发豆芽,让孩子们和乡邻品尝一下,评判一下,谁的豆芽更绿色环保?人们品尝着,赞不绝口。

刘老爹说:“吃传统的办法发出来的豆芽,这是绿色生活。”

刘老太说:“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生活,这才是绿色生活呢。”

【技巧点拨】

“尺水”就是很小的水,喻指选材小;“兴波”就是兴起波澜,喻指叙事要有波澜。例如《绿色生活》片段,所谓绿色生活就是环保、健康的生活,环保、健康的生活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方面面,而“衣”、“食”、“住”、“行”、“用”几个方面中的那一个方面又包括很多内容,这位考生懂得“尺水”选材,选取了“食”中的“豆芽”, 豆芽成了该文的红线;选取了一个人命运——刘庚老爹,这就非常小巧,且有现实意义。怎么“兴波”呢?这位考生视野开阔,时间跨度从1949年一直到现在,在这时间跨度内,刘庚因出村去卖豆芽被抓壮丁,此一波也;因豆芽做伙夫,此二波也;因做伙夫去台湾,此三波也;因在台湾发豆芽而重新娶妻生子,此四波也;又因看到“毒豆芽”新闻而欲返乡,此五波也;最后老夫老妻重温发豆芽行当,此六波也。前边几个波澜主要反映刘庚老汉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反面扣题,文尾刘庚老汉的话是点题,而刘老太的话则一语双关,深化主题。

【片段四】顺逆相间式叙事写出波澜

考生作文《遭遇不公》片段:

 书打讲台,“啪”地巨响,随即一声怒吼:“统统给我滚出去!”

一个,两个,三个,战战兢兢地站起来,颤巍巍地走向教室门口。

“江峰青,你给我滚出去!”——仍是怒吼。

老师真的生气了,气得发疯了。眼瞪得圆大,眼珠像枚导弹,牢牢锁定我。他的头发原是平贴的,现在仿佛要站起来,变成鲁迅式。两手握着拳,我仿佛听到他手关节“喀嘣嘣”的响声。

霎那间,眼前这位老师我们不认识了。平日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亲切和蔼的老师哪去了?!平日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待生和气的老师哪去了?!“你们呀,个个都是绿豆芽,而且是温室里成长的绿豆芽;我呢,当然是阳光和风雨喽!只是风雨吹打不到你们。”——平日里,那位幽默风趣的老师哪去了!

我们这四个没交语文作业是因为昨晚参加学校的物理竞赛,老师是知道的,而刘峰、项霖雨是无故不做作业,就因为他俩是老师家的亲戚,就想方设法袒护他俩!

屈辱、愤怒,不平……不良情绪把我的胸膛堵得满满的,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我“豁”地站起来,提起书包就往外走——这学没法上了!

还没走出教室门,班主任老师将刚才三位同学和我都拦回来了。

 一转眼,语文老师不见了。只听班主任老师说:“这节班会课我和语文老师一起上。同学们,你们是高中生了,是快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了,当你们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你们是被权势吓倒,还是沉着应对,据理力争?你们抗挫能力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面面相觑。遭遇不公,面对挫折,我们该怎么办?这真还没想过呢。

【技巧点拨】

“顺逆”有两层含义,一是“顺势”和“逆势”,一是“顺叙”和“倒叙”。顺逆互间式就是把写人物的顺势和写人物的逆势交错安排,使文章波澜起伏。例如,选入课本的蒲松龄《促织》,主人公成名因蟋蟀之事的遭遇,他由逆势到顺势,再到逆势,再到顺势,顺逆之势相间,文章波澜起伏。顺逆相间式的另一种情况是,顺叙、倒叙、补叙、插叙等灵活地交错使用,这也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例如《遭遇不公》片段,开头就采用倒叙手法,把语文老师发火的情景先展现在读者面前,很能吸引人,然后补叙交代老师发火的原因。正当人们以为这个语文老师师德有些问题时,文章忽又转入班主任老师上班会课的内容叙述,读者到这儿才和学生一样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两位老师精心设计的现实版的“挫折教育”班会课。文章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顺逆互间式,波澜一下子出来了。

【片段五】巧反常情式叙事写出波澜

考生作文《三春晖》片段:

“梁锋,快,快跟我上县医院,接到电话,你妈正在县医院抢救!”班主任喘着粗气站在教室门口。

“!?”

我刚从家里来,几小时前她还好好的,怎么这会儿她已到县城医院抢救?但班主任的话我又不能不信。我匆匆走出教室,跟着班主任老师急忙向医院赶去,路上,昨晚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

“不要太熬夜了,吃了这碗鸡蛋汤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车上学呢”妈轻轻推开门把鸡蛋汤放在我的床前。

“妈,你心脏不好,快去睡吧,我把这本书看完就睡。”

“唉,你也不要太刻苦了”,妈一边轻带房门一边自言自语,“吃了苦中苦,方有甜中甜哪!你们这一代有学问啊,可不像你妈睁眼一大瞎呀!”

第二天清晨,天下起了小雨,从家到县城学校有三十多里,我还清晰记得车开动时妈妈向我挥手的情景……

走进医院大门,迎面走来同村的表叔:“哎呀,梁锋呀,快,快跟我来,你妈不知什么时候硬是从家走到县城边,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路又滑,她昏倒在路边,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了,唉,就为省那几块钱!要不是我们路过……”

妈妈经抢救已醒过来。当着班主任老师的面,她吃力地从怀里掏出两本书:“儿呀,你…你走得匆忙,昨晚看的这两本书…放在枕头底下…咋忘带了,我…我送来,不会耽误你上…上课吧…”

我头脑“翁”地一下,那两本书恰恰是学校禁止看的黄色小说呀,我瘫跪在妈妈的床头,声泪俱下——

妈!妈……

【技巧点拨】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但在特定情况下,人们却“趋害避利”,这种反映“趋害避利”情况、揭示其原因及实质的叙事方法,我们称之为“反常情叙事手法”。““反常情”可分有意反常情和无意反常情两种。明知对己有害却偏要去做,这种反常情叫有意反常情。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可这位卖炭翁偏偏希望天寒,这位卖炭翁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面,天寒了,他的炭才好炭,才能卖出好价钱,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我们体悟一下卖炭翁这种既悖情又合理的心理状态,我们能够感悟到卖炭翁是多么可怜、可叹,其生活际遇是多么悲惨!

另外一种是无意反常情。无意反常情是指由于无知、愚味、误解等原因,人们在做反常情的事,可他自己却并未意识到。例如《三春晖》片段,就是用无意反常情的叙事手法。按常理,对自己的孩子无心问学,看武侠、言情、黄色书刊,做母亲的肯定是要训斥孩子的,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位母亲却一反常情, 老大娘的反常情只是因为她不识字,只要儿子看书,她都认为看的是好书,在下功夫,很了不起。这位考生巧妙地运用了无意反常情叙事手法,使文章跌宕起伏,揭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主题,写得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新题演练】

认真审清下面三个作文题,然后写三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1)重塑

(2)绽放生命

(3)利己与利人

 

敬爱的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