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的思路结构 作文指导(高三)

阅读:754  

    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景一物,乃至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当然,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3)以事物的发展或以对事物的认识或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4)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5)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6)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散文的形散,往往是靠展开联想完成的。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章的神韵,表达到更深刻的道理。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纵向结构:(时间)如《背影》,《落花生》、《藤野先生》。 

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天山景物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③纵横交错结构(网状结构):如《土地》、《社稷坛抒情》。 

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荔枝蜜》。 

⑤流动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如《记念刘和珍君》 

⑥对比式结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杜鹃》。 

⑦特写式结构(集中写一个场面或片断):阿累《一面》。 

散文是以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为主的,因此它的结构形式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为内在线索。它所写的人、事、景、物虽有自己的时空和发展变化的顺序,但这只是文章的外在线索。因此,在一篇散文中,常常表现为:既有时间、空间顺序的外线,又有思想感情贯穿的内线。纵横交错,虚实相映。

在高考作文中,散文(特别是议论性的散文)是主要文体,因此,写散文的满分作文也就层出迭现。

高考满分作文实例一(福建卷) 作文点评

   苏轼的赤壁  福建考生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 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 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叟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情怀。

    “扬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的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茫四射。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故垒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抒胸中块垒。这是一段为中学生所熟知的文坛掌故,写进作文中本毫无新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赋予旧材料以新的思考角度,来抒写自己对苏轼的理解,这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语文的用心程度,同时也告诉了下届考生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积累,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足以应对高考作文了。

展开全文阅读   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衔接紧密,与文题 “苏轼的赤壁”照应自然;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嵌入巧妙,也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照应严密;由于有了上文对苏轼顿悟的铺写,李清照、柳咏、李煜的愁绪,便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这几处引用显出了作者的作文功力;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文章虽然在内容层面上略嫌不够充实,但能够如此娴熟地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难道不足以让这篇作文获得满分吗?

高考满分作文实例二(全国卷II) 作文点评

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

吉林考生

“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头缠白布、身着素衣的老者向我走来,默默微笑着,“我无法从春天的财富里为你送来一朵鲜花,无法从远方的云彩里为你送来一缕金霞,打开门向四周看看,从繁花盛开的园里采撷百年前消失的鲜花的芬芳记忆,让欢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光……” 

泰戈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 

在熹微的晨光里,叶儿轻轻晃动,飘摇在秋风里。“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说着,用手托住一片黄叶。叶儿一生的意义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风中,用一种辉煌的告别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为大地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报,它只是记住了大地对它的哺育之恩,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报答。正因为如此,叶子才得到了永生,飘散在诗人缠绵的笔墨里,一幅幅书卷里…… 

秋日的凄凉过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锦。那枝头含苞的花蕾,抑或层层叶片之间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竞相争艳着。“泥土饱受污辱,却以花朵作为回报。”你让我捧一坯土,我闻到了泥土里散发的阵阵幽香。 

土壤虽忍受着人们的摒弃,却毫无怨言,经历雨滴的拍打,冷风的肆虐,终于在和煦的春风里,吐纳一地的芬芳,在人们的心头弹奏着潺潺的乐章。也许,世间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们也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一直在为世间的美好而努力着。 

“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它时,才真正拥有它。”你依旧微笑着,向我讲述永恒的真谛。是不是世间万物亦如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只有在学会付出之后,才能够得到回报;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够予己方便。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奉献的时候,我们才会收获——收获喜悦与幸福,也收获他人的付出。此时,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拥有了它,不是吗? 

流连在繁花盛开的院落里,我采撷了一朵在奉献的雨露滋润下盛开的花朵,娇艳异常,我轻轻一嗅,闻到了鲜花的芬芳记忆,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时光…… 此文很有品位,其品位得自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作者充分发挥熟读泰戈尔的优势,借助穿越时空、与大诗人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奉献、对感恩的诗意理解。文中赞叶儿,叹泥土,目的都是为了说人生,为了阐明“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奉献的时候,我们才会收获——收获喜悦与幸福,也收获他人的付出”。 

在大量平铺直叙、少有意蕴的考场作文中偶然读到这么一首清纯自然、文字灵动的散文诗,就像酷暑天里忽然感受阵阵凉风,那种感觉痛快舒畅,精神陡然振作的阅卷教师,怎么会不打出高分呢?

高考满分作文实例三(天津卷) 作文点评

有句话常挂嘴边

我小姨天生丽质,毕业于名校,曾是当年小有名气的“才女”,我一直拿她当作偶像。但从去年冬天她婚姻发生变故,一个常把欢乐善良、阳光活力传染给大家的小姨彻底变了,变得我几乎不敢确认,而且最害怕听见常挂在她嘴边的那句“真没劲!” 

小姨跟妈妈是双胞胎,从小形影不离,姥姥姥爷最疼她们俩,浓浓地呵护到这姐俩大学毕了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快乐无忧的小姨总是用笑容显示着她的幸福。 

等我知道她丈夫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女儿,一套房子,一部车子时,她已经成了一个“真没劲”不离嘴的“怨妇”——神情恍惚,情绪极坏,满腔悲愤,怨天尤人。 

看见别人身着新衣,她就嘀咕人家“小妖精,真没劲”;看见别人说笑时,她骂人家“放荡货,真没劲”;看见新建成的生活小区的房子,她就诅咒说:“谁住这房子,地震就砸死他!”我简直惊呆了! 

这还是曾经教我背诵普希金诗歌的小姨吗?无论如何我也想不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哀怨……”的诗句曾是她的信仰。因为“真没劲”这句常挂在她嘴边的话彻底毁了她在我心中的形象。 

我劝她开心一点,否则对身体不好。她的身体也确实不好。口舌生疮就不说了,妇科病也常犯,并且是不能治愈的。她生活中的小麻烦也层出不穷,比如打坏了杯子,烫伤了手脚,丢失了东西等。作为至亲,我真心地希望她过得好些,走出婚姻不幸的阴影;作为晚辈,我又不敢说得太多,只能用普希金这首诗来劝勉她。 

普希金出身贵族,从优裕的都市被流放到寒冷贫瘠的西伯利亚时,他没有自怨自艾,诋毁人生。短短的几句诗,成了诗人在艰难时代里的座右铭。 

谁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做生意有赔有赚,种庄稼有涝有旱,买股票可能会被套牢,干工作可能得不到升迁,恋人可能分手,夫妻可能离异,朋友可能反目……但我们总不能因此而改变自己快乐的心情。 

人生的绝对一次性使我们不能放弃对它的珍爱。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可以仔细咀嚼,阴冷的日子我们需要镇静眷顾,更要“向往着未来”。因为当这一切过去之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都将会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恰如普希金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小姨,真希望你能重拾起往日的美丽,阳光的笑靥,明亮的双眸,大度的心……“真没劲!”绝不是你的生命标志。 

我一定要让“真没劲”这句话从小姨的嘴边消失! 这是一篇用心体会生活的佳作。以身边常人的真情实感来挖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的内涵,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刻画呼之欲出,不加渲染的修饰,没有矫情的铺垫。切合题意,紧扣中心,作者态度真诚积极,合理利用审题空间行文。选材有创意,个性表达新颖独到,全文结构紧密有序,叙议有度。引用的诗句升华了文学表现的技巧,而且不让人有游离感。语言顺畅,尤其是叙述中流露的语气更有一种感染效果,情意恳切,婉转中显露着一种爱恨分明的成熟。题意分析深刻、中肯,也为此文赢得了特征表现的高分。

 

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