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阅读:1195  

                                                      

一、导入:图片导入。以“1013广东佛山女童遭两车碾压事件”让学生讨论,面对比我们弱小的不幸的人,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他们?下面,我们通过学习杨绛的《老王》来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导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面对比我们弱小不幸的人应该要有同情心与爱心。

三、读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老王》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当时作者父母也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

四、检查预习,学生读生字词。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 ū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

五、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找出“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从本文来看你认为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幸运者:杨绛夫妇

不幸者:老王

3.观察插图,朗读课文1-4段,你认为哪些地方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看)

职业:人力车夫    家人:孤苦伶仃    外貌:田螺眼,夜盲症   居住条件:塌败的小屋         老王的生活就是一个字“苦”。

4.老王是一个生活上的不幸者,但他对生活对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快速阅读5--22段, 作者回忆了老王哪些生活片段?体现老王什么样的性格?

(1)、给我们带送冰块,冰大车费减半

(2)、“文革”时送我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担心我有没钱看病

(3)、给三轮车装护栏,为客着想

(4)、临终给我送香油、大鸡蛋以感谢      老王的为人就一个字“善”。

六、小组讨论:你认为作者及其一家是怎样的人?具体写到了哪些事情?

(1)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2)“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鱼肝油(3)老王再客气也付他应得的报酬 (4)“我”关切地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5)他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从中可看出作者及其一家对老王的态度如何?同情、关心、尊重。可看出作者及其一家都是善良,富有爱心、同情心,关爱和尊重不幸者的人。

七、思考探索:

1.如今社会上某些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作者一家在“文革”中曾遭受磨难,但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在他们看来人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对不幸者有爱心和同情心。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不管你幸与不幸,对人都应怀一颗关爱之心。

八、回顾课文结构:

              苦

     老王     善                不管你幸与不幸,都应对人怀有关爱之心。

    “我”    关爱之心

九、课外延伸:社会上还有很多像老王一样的生活遭遇的人,大家在生活有遇到吗?看图片,学生说感想。

十、小结: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陈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