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阅读:1115  

 课 题 1、藤野先生 课型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记叙。 

3、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2

教学手段(专业教室)

计 1、 藤野先生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相 处  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 别  神情 话语        多写文章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一、学习单元导读:

朗读单元导读,并提取出主要信息。

本单元所选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学习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寿镜吾,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三、 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所谓“正人君子”的迫害。

四、整体感知:

1、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相 处  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 别  神情 话语        多写文章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研读赏析: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  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白描)

展开全文阅读

   外貌:黑瘦 八字须 戴眼镜  

      学者形象 

      动作行为: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治学严谨  

      语言:抑扬顿挫               生活俭朴

 穿着:模胡 旧外套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不拘小节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 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小结: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3、作者回忆鲁迅先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和怀念之情

五、布置作业

抓住人物的外部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以“给我帮助最大的人”为题,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第二课时

一、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二、研读赏析:

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1、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写匿名信侮辱我,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匿名信事件)

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电影事件)  

前面我们阅读了作者弃因从文的原因,一件事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另一件事却与藤野先生无关,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2、 文中还有哪些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⑴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和学跳舞。 

      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可对文中的比喻夸张反语的讽刺描写做些提示) 

      ⑵去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写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是作者去仙台学医的主要动机。 

      ⑶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统领第一层,句中的副词“大概”表示推度、估计。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所给予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固然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表示,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作者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这里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副词“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意思是想不到前面说的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一般是不易安睡的,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达了作者对恶劣生活环境的不以为然。“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这段写初到仙台,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受到“优待”。这样写是为藤野先生出场前作准备,为后文要写的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起了衬托作用。

小结。  

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在仙台:受到优待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研读第一自然段: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 

小结主题思想。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

1、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救国救民的爱国之情。

2、鲁迅先生1937年去世之后,藤野先生写了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请上网查阅。

四、作业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画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张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