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阅读:2849  

 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生活片断的学习,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感受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心与人心的关系就好像人与一座山一样,当你对着高山喊——“我爱你!”高山就会以“我爱你”来回应你。所以,我们要怀有一颗爱心帮助、关心别人。这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尤其当我们遇到命运比自己不幸的人时,就更应该伸出手来帮助他们。

作家杨绛的叙事散文《老王》通过写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向我们诠释了这一主题。

(苏奉林姆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好两本记录本,一本收获本,一本问号本。将在预习中读懂的问题记录在收获本里,如:对作者的了解、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了解等,收获一,收获二。不懂得问题就记录在问号本里,问号一,问号二。其实,这正是高中学生所应掌握的读书批注法。)

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杨绛。

(二)走近杨绛

杨绛,生于1911年,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妻子。(三)自读课本,掌握下列字词

伛(    )        攥  (    )      惶恐(    )    荒僻(    )    塌败(    )

骷髅(        )  取缔(    )      滞笨 (    )   愧怍(    )    蹬三轮(    )

(四)整体感知

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来了解一下这个底层劳动者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

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带领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思考:

1、 老王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      ____的人,表现在___            __                  _           _。”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本、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知道了老王是一个苦人、善人,这样,老王的形象就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明确:(1)老王是一个苦命的人。表现在

A、 谋生手段艰难: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

B、生理缺陷: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C、精神凄苦: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D、居住条件恶劣: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2)老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表现在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B、“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我们看病钱不够。

(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C、临终之前硬撑着送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作者夫妇是怎样对待老王的?这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品质?

(继续研读文本,感受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善待他人,关注弱势群体。)

作者夫妇对老王很好,表现:

(1)别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我”却常坐。(照顾老王的生意)

    (2)“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

(3)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品质:善良,有爱心。

(五)自主体验

本文最让你感动的片断是哪一个?为什么?

如: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这一环节可在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的基础上谈感受、悟真情,同时可顺带品味相关生动的词语, 如对老王的形神描写语句及“镶嵌”、“强笑”“攥”、“直僵僵”等词语,从而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同时,通过自主体验,学生对老王的认识也更加透彻,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善”与“愧”。原来,作者是在呼吁我们每个人都应同情关爱弱者。)

小结:

1、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同学们在写作时对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内容一定要详写。另外在送鸡蛋香油这一情节中作者尤其突出了老王的外貌、行动,以此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也是同学们写作时可以借鉴的。

2、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同情和关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纯朴,关心人,讲仁义,他需要钱,但他更重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

展开全文阅读

(六)合作探究

1、课文首段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而第六节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样写是不是矛盾?

讨论后明确:联系当时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几个字,杨绛不敢坐是因为当时坐人力车被视为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凌辱。这也从侧面也写出了老王不怕被牵累、真诚关心钱钟书夫妇的善良心地。

2、杨绛先生对老王是照顾有加,并没有剥削老王的行为,既没有在物质上亏待老王,也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为什么篇尾却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讨论后明确:

(1)在作者看来,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认为他们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因此算得上是幸运者。

(2)作为幸运者,作者认为自己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因此,幸运者有责任帮助不幸者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3)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我”时,不肯收钱,其实是想表达想和作者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的心愿,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这可能也加深了“我”的“愧怍”。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

(七)拓展延伸

让我们把思绪从那个非常的时代回到现实社会,结合自身经历回答下列问题(三选一)。

1、平时你是怎样对待周围的不幸者的?

2、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

3、你怎样看待人与人交往要首先付出爱的问题?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唤醒了通讯们对弱者的同情和关心)

讨论后出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教师小结: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纯真的情感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将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温暖,少一些残酷。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路。

(八)作业

1、假如时光能够倒流,请你为文中的“我”想一想:我将为老王做些什么?请以作者的名义把它描述出来。(课内)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请用文字把他(她)描述出来。不少于800字。(课外)

附:课外作文指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进行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

写好这类文章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写作对象。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有影响,和自己有交往,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特征的人。

(2)想一想哪些事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备选事例中抽出共性的东西来突出文章中心。

(3)从多件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并确定详略。如文中详写了老王离世前一天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来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4)考虑事例顺序,从什么角度人手,怎样收束全文,以及这些事例以什么为线索将其串连起来。

(5)带着情感下笔成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美观、实用。

板书设计:        

老王

杨绛

老王:善、苦 

作者:善、愧 

呼吁: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  

 

蒋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