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阅读:6087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地坛的关系,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母亲无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2. 揣摩肯切、深沉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思路和结构。 

2. 作者传达怎样复杂的情感。 

3. 理解“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联系。 

4. 对生命的思考。 

一、 导入 

在中国文坛上,史铁生,可谓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而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之一。感受智者精神的魅力,以及澄净的思和深切的悟带给我们的启迪和引导。一个被命运打倒而最终又站起来的人与一座古园的故事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板书课题、作者) 

二、 作者简介 

史铁生,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就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舞台效果》、《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三、 地坛介绍

老北京的“九坛八庙”的说法;地坛的正式名称叫做“方泽坛”, 嘉靖十三年,改名为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地坛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   

四、 字音字词

给加点字注音: 

剥蚀(    )      柏树(  )   恍惚(  )   隽永(  ) 

猝然(  )   坍圮(  )   恪守(  )   隽秀(  ) 

给加点字注音,并释词: 

熨帖(yù tiē):心里平静舒服。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宿命: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等都由命运或天命预先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 

恪守:严格遵守。 

亘古不变:(gèn):从古到今不改变。 

窸窸窣窣:(xīxīsūsū):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五、 1.文章作者分为两部分去写的,那么这两部分都写的是什么?

明确:我与地坛 我与母亲

2.起初“我”为什么要去地坛?(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3.“一个世界”指什么?“另一个世界”又指什么? 

  “一个世界”指嘈杂纷乱,充斥着异样眼光、冷嘲热讽的时间,我在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找不到。 

  “另一个世界”指可以躲避残酷现实的世界,地坛正是这样一个疗伤的世界。

4. 那么文章中写到的我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情况呢?而地坛有是个什么特点的地坛呢?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的处境: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摇着轮椅”“失魂落魄的人”“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也找不到了……”“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

地坛特点:

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如同一片野地、剥蚀了古殿浮夸的琉璃……淡褪了……坍圮了……又散落了……老柏树愈见苍幽……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园子无人看管……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两者关系:如果把地坛看作一个人的话,可以理解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类比关系。 

5. 荒芜冷落却富有生命力的地坛这个景,给于一个遭受重大挫折的“我”什么启示,从而使作者重新振作起来呢? 

荒废的地坛与残废的作者,有着相同的命运,但是荒废的地坛中的那些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和草木等一个个生命个体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述说着自己生命的美丽,从而启发了作者,也要按自己的方式顽强的活下去。 

6.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是什么意思? 

经历了400年的风雨,今日的地坛“荒芜冷落”“很少被人记起”,这不就是曾经指点江山,“最狂妄”,而现在残废,没工作,没出路,失魂落魄的自己,这是一种缘份,我一进入地坛就对它产生了依赖,这是一种宿命,相似的遭遇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园子饱经风雨,历经沧桑,但园里的小生命却以透明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顽强。所以,“我”虽然残废了,但不能颓废。 

这些语句的含义,实际上都可以从作者与地坛的精神交流角度来思考,从作者与地坛的“残废与荒废”这个共同的命运的角度来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熟读第二部分

(1) 当年“我”曾经给我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a.母亲理解自己的儿子,尊重自己的儿子,维护着他的自尊,送他去地坛,但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又无法不为儿子担忧。 

b.她希望儿子活着,希望儿子好好地活着,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自己地路,希望儿子能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但又没有成功的把握,他的内心一直被这个“难题”反复纠缠而整日整夜地处在痛苦,惊恐当中。 

(2) 他对母亲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在原文中寻找这一变化的句子?) 

从“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地难题”,到理解母亲,报答母亲,告慰母亲,怀念母亲。

展开全文阅读

(3) 母亲如何带给“我”生的启示? 

从三个角度

a. 母亲对我的爱: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 

b.母亲的苦难:儿子的不幸,强忍病痛的折磨。 

c.母亲的意志:默默忍受着活着不如离开人世的痛苦,表现 出坚强的意志和惊人       的毅力,她无私地奉献 出毫不张扬的母爱,以行动感染熏陶着残疾 

的儿子。 

4.总结第二部分 

  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示,使“我”懂得怎样生活。 

5.“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的联系 

  a.第一部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 

  b.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c.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六、板书: 

地坛(荒芜并不衰败)                残废不能颓废(为什么生) 

                       启发“我“ 

母亲(毫不张扬的爱)                在逆境中坚强(怎么活) 

   

七、写作特点研究    

  ①形散神聚。回忆漫长岁月的日常生活要理出一条思路来。《我与地坛》的这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  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至此母亲与地坛已经融为一体了。 

    ②写作,既要反映客观世界,也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八、作业 

    写一篇回忆性短文:       走进母亲的内心……

九、总结 

和史铁生相比,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都是完整而健康的人,我们的父母能够分享我们成长中的喜悦,所以,请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假如有一天你遇上了苦难,也请记得史铁生曾经说过:“无论多么痛苦,也要勇敢地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