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教案(网友来稿)

阅读:1737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学习文言朗读技巧;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学习清晰的结构层次;

      4、赏析人物形象;

      5、体味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

      6、学习细节描写;

      7、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2、体味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

      3、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学难点

      1、“而”、“之”的复杂用法和“为”的读音和用法;

      2、体味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文言朗读技巧;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古语云:“一言兴邦,一言误国。”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舌头”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触龙是如何运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赵太后,换来齐国救援之师的吧。!

      2、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语一句六月寒。”的确,高超的说话技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中倍受宠爱时,每当看到父母们为给孩子谋求前程而不择手段时,我就会想起战国时期触龙与赵威后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触龙说赵太后》。

      二、赵太后

      赵太后就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

      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

      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

      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三、背景

      1、文字背景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65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还小,所以赵威后执

      政。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等人支撑,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攻赵,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齐国为什么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这在战国时期已形成一种制度,主要是由于盟国之间不够信任,才用“以人为质”的办法来巩固联盟。

      赵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事的呢?触龙又是怎样说服赵太后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2、图示背景

      四、初读感知

      1、正音(文注之外)

      日三四时,少益耆食。 (Shǎo或直接读“稍”音)

      太后之色少解。 (Shǎo或直接读“稍”音)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shào)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shào)

      必以长安君为质。 (wéi,动词,做、充当。)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wéi,动词,以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wèi,介词,替、给。)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wèi,介词,替、给。)

      2、朗读指导

展开全文阅读

      第1段:

      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的“强”读为qiǎng,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第2段:

      太后,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之中,读时要注意。

      “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二“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

      第3段: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有关切之情。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得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第4段 :

      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3、完成课后“练习一”。

      五、翻译全文

      1、教师示译第1段;

      2、学生完成2、3、4、5段翻译,教师点拨、指导、校正。

      六、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一)、本文重难点词句剖析

      1、敬词、谦词、委婉说法

      尊称:子、君、足下、执事、子大夫、媪、令尊、令母、令堂……

      谦称:寡人、老臣、仆、愚、贱息、贱妾……

      委婉说法:填沟壑、山陵崩

      2、“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

      “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3、“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又在者乎?”句的理解

      “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4、持其踵为之泣

      课本注释为“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样解释与情理相悖。哪有母亲送女儿时握着她的脚后跟不让她走的?实际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为不想离开她。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样注释:“持,制止意。踵,脚后跟。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还有多种解说,详见《教师用书》。

      (二)、积累

      1、一词多义(课后“练习二”中的“质”、“及”、“甚”、“少”、“异”、“为”外,再掌握“而”、“之”)

      而:○1、连词,表并列(“又”或不译)、递进(“而且”)、承接(“就”、“接着”或不译)、转折(“但”、“却”)、假设(“如果”)、因果(“因而”)、修饰(“着”、“地”或不译)。○2、代词(“你”、“你的”)。○3、复音虚词“而已”(“罢了”)。

      太后盛气而揖之。 连词,表修饰,“地”。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连词,表承接,“就”。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连词,表修饰,“就”。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连词,表转折,“却”。

      之:○1、代词,人称代词(“我”、“你”);指示代词(近指,“这”、“这样”)。○2、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的”)、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状语的标志(“得”)、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插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作全句的主语或宾语(不译);语气助词,调节语气,补充音节(不译)。○3、动词,(“去”、“往”、“到”)。

      太后盛气而揖之。 人称代词,“触龙”。

      不若长安君之甚。 批示代词,“这样”。

      太后之色少解。 结构助词,“的”。

      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 结构助词,插在主谓之间……

      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结构助词,插在主谓之间……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结构助词,插在主谓之间……

      2、古今异义

      曾不能疾走。 “走”,“跑”。

      年几何矣? “几何”,“多少”。

      窃爱怜之。 “怜”,爱。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男子。

      至于赵之为赵。 “至于”,“上推到”。

      3、古字通假

      文中注释认可的有:“耆”通“嗜”、“反”通“返”。

      4、词类活用

      日食饮得无衰乎?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其继有在者乎? “继”,动活名,“继承人”。

      质于齐。 “质”,名活动,“作人质”。

      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名活动,“称侯”或“被封侯”。

      没死以闻。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即“禀告”。

展开余文

      5、特殊句式

      非弗思也。 判断句,表否定判断。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语前置句,介词宾语前置。

      甚于妇人。 状语后置句。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状语后置句。

      日食饮得无衰乎? 固定句式,得无……乎,表猜测。

      七、课堂小结

      八、练习

      ——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清晰的结构层次;

      2、赏析人物形象;

      3、体味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

      4、学习细节描写;

      5、多角度理解主旨。

      教学程序

      一、清晰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说”的原因;

      第二部分(2、3、4): “说”的过程;

      第三部分(5): “说”的结果。

      二、体味纵横捭阖的游说艺术

      1、触龙说服赵太后用了哪些方法技巧?

      第一步,“缓冲法”──叙家常;

      第二步,“引诱法”──托幼子;

      第三步,“旁击法”──谈燕后;

      第四步,“直入法”──论历史。

      2、试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对象不同,游说方法不同,而结果相同。何故? ①、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②、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③、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根本原因:

      烛之武之所以能说退秦伯,是因为——于秦有利

      邹忌之所以讽齐王成功,-------王之弊甚

      触龙之所以最终打动太后,是因为——于长安君有利

      三、欣赏细节描写

      1、太后盛气而揖之。

      该句说明太后对触龙的来意早有戒心,她认为触龙在这个节骨眼上竟敢求见,真是太肆无忌惮、太不知趣了,太后气极,严阵以待,准备好了一口唾沫,随时都可能吐触龙一脸。

      太后旁白:这个老触龙,他竟充耳不闻(当做耳旁风)。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妇我放在眼里呀!好,你来吧,老妇等着,小心你的脸!

      2、入而徐趋。

      “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赵太后看到触龙这模样,感情上会有什么变化?

      太后独白:几天不见,这老触龙咋变成这样了?也难为他了。且看他怎样说吧。

      3、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闲聊会使太君怒气稍平?原来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丧夫,新君年少;众大臣不体察太后做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母亲的心情,只把她当成一国之后,强逼她交出爱子为质,无怪太后恼怒得要“唾其面”。而触龙却绝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对太后嘘寒问暖。这如盛夏中吹来一般凉风,给盛怒的太后一丝清凉的慰藉。

      太后独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关心我的身体。

      4、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会笑起来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

      一卫士之职,放松了警惕;二是触龙一大老爷们竟也懂疼爱幼子,简直与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了知音。这一笑是宽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5、太后曰:“然。”

      一个“然”字,表面上是赵太后同意触龙对自己对待女儿种种做法的理解;实际上,太后已经悟到自己不让长安君为人质是短识的。太后在说“然”的时候,应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样子。

      6、太后曰:“诺。……”

      一个“诺”字,道出赵太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告,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让长安君做人质。

      四、 赏析人物形象

      触龙:

      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劝说失败的情况下,出面劝说顽固的太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执。所以他见到太后,先谈健康问题,表示对太后的关怀,消除了她的怒气。继而谈爱子问题,用激将法,说她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逼着她吐露溺爱长安君的心事。然后又用赵王和诸侯的子孙为例,暗示太后的溺爱对长安君并没有好处,并最终打动了太后。他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

      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赵太后:

      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作为一个母亲,她又有着善良、慈爱的一面。疼爱幼子,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国家利益需要她作出暂时的牺牲时,她却不肯听从大臣的“强谏”,又表明她有自私和任性的一面。至于她“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声明,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统治者的顽固和专横。从“色少解”到“诺。恣君之所使之”,一方面从反面表现了触龙雄辩的论说才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她

      最终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说。

      五、多角度理解主旨

      1、站在赵太后的角度:

      ①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

      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摆正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做到克己奉

      公,将国家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站在触龙的角度:

      ①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

      聪明才智;

      ②说话办事必须找到使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讲究动机、方法和效果的统一。

      六、总结全文

      七、练习

      ——《绿色通道》中的习题。

      作者邮箱: lu.faf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