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曹文轩、父亲和《草房子》的故事(感恩父爱作文素材)

阅读:157  2017-04-07

曹文轩朗诵《草房子》,献给去世的父亲:

      桑乔带着桑桑住进了县城一家小旅馆,桑桑已经没有和父亲合用一床被子睡觉的记忆了,或者说,这种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桑桑借着灯光,看到了父亲的一双大脚。他觉得父亲的大脚很好看,就想自己长大了,一双脚肯定也会像父亲的大脚一样很好看。但,就在他想到自己长大时,不知为什么鼻头酸了一下,眼泪下来了。

      第二天,父亲带着桑桑回家了。

      路过邱二妈家门口时,邱二妈问:“校长,桑桑得的什么病?”

      桑乔竟然克制不住地在喉咙里呜咽起来。

      一个月后,桑桑的脖子上的肿块开始变软并开始消退。

      就在桑桑临近考初中之前,他脖子上的肿块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这天早晨,桑乔手托猎枪,朝天空扣动了扳机。

      桑乔在打了七枪之后,把猎枪交给了桑桑:“再打七枪!”

      桑桑抓起那支发烫的猎枪,在父亲的帮助下,将枪口高高地对着天空。

      当十四声枪响之后,桑桑看着天空飘起的那一片淡蓝色的硝烟,放声大哭起来。桑桑虽然没有死,但桑桑觉得他已死过一回了……

      桑乔因为工作出色,已被任命到县城边上一所中学任校长。桑桑以及桑桑的家,又要随着父亲去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桑桑望着这一幢一幢草房子,泪水朦胧之中,它们连成了一大片金色。

      鸽子们似乎知道了它们的主人将于明天一早丢下它们永远地离去,而在空中盘旋不止。最后,它们首尾相衔,仿佛组成了一只巨大的白色花环,围绕着桑桑忽高忽低地旋转着。

      一九六二年八月的这个上午,油麻地的许多大人和小孩,都看到了空中那只巨大的旋转着的白色花环……

      曹文轩:《草房子》写于父亲去世后,他是《草房子》的主角。爸爸他走了,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一种告别。大自然在告别的过程中完成季节的轮替,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其实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 :生死离别。

      《草房子》写实成分大于虚构成分,可以说,它是一部自传性小说。你们完全可以将作品中的男孩桑桑看成是我,而将那个叫桑乔的小学校长看成是我的父亲。《草房子》承载了我许多童年记忆,是我记忆的码头上存放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作品中桑桑与桑乔的父子情,便是我和我父亲情感的真实书写。写它,我有一种沿着宽阔的父爱之河顺流而下的感觉,这是一次感情复活,一次感情回放,也算是我对这种的感情的膜拜、深深敬意和纪念。

      董卿: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闹一味地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和智慧。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曹文轩并不陌生。即便是对曹文轩不熟悉,但也一定对他的作品很熟悉。

      他的《草房子》,中国儿童几乎人手一本。

      《草房子》光印刷就将近300次,销售数量超1000万册,可以说创下了中国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曹文轩的所有作品都是国际水准。由于其极高的文学性、艺术性,不仅在国内获奖无数,也获得了世界的赞誉。

      2016年,曹文轩获得了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也是到今天为止,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学家。

      曹文轩取得今天如此之高的成就,得益于他的父亲,是父亲创造了曹文轩的写作史。

      曹文轩的父亲曹桂生曾是一位小学老师,兼校长,早年自学成才,知识渊博。父亲热爱阅读,常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古典文学名著,家里也有一些藏书。后来他为了给学生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在学校建了一个小图书室,曹文轩便经常进去读书。

      书的数量其实并不多,也没有特别高的艺术价值。但对于当时的曹文轩,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比如胡奇的《五彩路》、邱勋的《微山湖上》等,直到现在,其中的故事情节,曹文轩仍记忆犹新。

      曹文轩在小学五六年级时,接触到了成人的文学作品,有《青春之歌》等,还有鲁迅的杂文。

      当时的曹文轩并不完全能理解其中涵义,但书中的故事和文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爱阅读的父亲引导曹文轩爱上阅读,不仅让曹文轩知道了外面世界的广大与深邃,也让他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

      父亲在当地的外号叫“小说家”。他说故事,不加任何表演,神态自若,完全凭借语言的力量、细节的力量、故事起承转合的力量,还有故事中暗含的道义的力量。许多故事即便说过许多遍,人们还是听得兴致勃勃。曹文轩写小说时,许多素材就是来自父亲当年的说的那些故事。而在潜移默化中,曹文轩的叙事能力也在父亲的说事中悄无声息地养成。

展开全文阅读

      曹文轩经常提到父亲“我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与父亲密不可分,是他创造了我的写作史,没有他也就没有这样一部只属于我的写作史。他的作用确实无法估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家长总说要让孩子赢在起点。可你知道真正的起点是什么吗?事实上,孩子的起点不是大量的辅导班、才艺班,而是他们的父母。

      教育专家乔艳坤曾说:父母是土地,孩子是生长在上面的花草树木。父母的高度是孩子开始的起点。有的父母是山谷,有的父母是平原,有的父母是高山,那么,长在高山上的草,也比长在山谷中的树高。

      曹文轩用自己的成长实例,验证了这一教育理论。(《草房子》中的桑乔原型就是曹文轩的父亲)

      倘若曹文轩的父亲不爱读书,学识浅薄,没有意识去建造一间图书室,他也不会讲故事给曹文轩听……那么,曹文轩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高度。

      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