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阅读:54  2017-01-07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的一波三折的写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2.理解父母在送孩子时候的心理活动,感悟一家六口的不离不弃的挚爱深情;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爱意。

      教学难点: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父母送孩子的心理;

      2、学习小说一波三折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视频创设情境导入:

      放映《我的兄弟姐妹》的剪辑视频,教师讲述画外音:

      《我的兄弟姐妹》讲述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母亲咳血,父亲背着病重的母亲上医院,临走前嘱咐大儿子:“忆苦,你是哥哥,照顾好弟妹”,谁知,意外发生了,天黑路滑,父母跌落山崖双亡,留下四个年幼的孩子成为孤儿。大哥齐忆苦无奈之下把亲爱的弟弟妹妹们送给他人抚养,自己却流浪在外。当忆苦把最后留在他身边的大妹妹送给人家后,他一路狂跑,疯狂的叫喊弟妹仨人的名字,面对着充满寒意的阳光,他跪倒在茫茫的大雪地里,一遍又一遍的大声叫喊:“爸、妈,我对不起你们!思甜,齐天,齐妙,哥对不起你们……”这绝望的呐喊,那是一个略带童声的稚气的孩子、歇斯底里的呐喊,既是对弟弟妹妹们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又是向父母忏悔身为一个家庭长子没有承担好的责任落空,也是对老天命运安排的不满和控诉,更是一个孩子发泄诸多爱与恨的表达。

      导入:命运总是捉弄多难、贫穷的家庭。当一个家庭面临着分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更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亲情是血浓于水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去体会那血水深情。

      二、朗读课文

      合作朗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父亲的对白,女生读财主夫人、女佣、母亲的对白。

      朗读要求:

      1、正音

      褴褛(lán   )( lǚ ) 嗓门(sǎng )    一妥百妥(tuǒ ) 

      爹妈( diē  )        酬谢(chóu )     失魂落魄( pò )

      2、揣摩人物心理,带着情感朗读。

      3、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贵妇人的故事。

      三、构思探究

      1、“最终”只是故事的结局,这个故事,如果只是一句话,就没有感染力了。试梳理概括情节。

      送走大儿子——用次子换大儿子——用女儿换次子——要回女儿

      明确结构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想一想:如果文章一开始就写穷夫妇拒绝了财主夫人,不同意把孩子送给她,这样的情节安排与原文相比,哪个更好些?课文这样一波三折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一波三折的写法的好处:

      1、符合生活真实;2、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3、更富于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四、小组合作探究

      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情节找相应的表情词句品析,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心理活动。

      情节 表情词句 心理活动

      财主要求送孩子给她 十分犹豫 这样虽好,可是……还是和孩子妈商量后才决定吧。

      送走大儿子 眼含热泪 难分难舍,但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好好日子,自己的负担也要轻些。

      用次子换长子 无精打采 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

      拿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老大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把长子给人。

      用女儿换儿子 失魂落魄 次子也舍不得呀,也要将他要回来,怎么要?用女儿去换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很像,扔了就像扔了婆婆似的,这是不孝呀!

      要回女儿 痛哭失声 女儿太小,也舍不得。现在拿了她的钱怎

      么办呀?如数奉还吧,哪怕饿死也要一家

      六口在一起。

      五、走进作者,体会情感

      1、川端康成经历:1989年出生,两岁丧母,三岁失去父亲。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去世。所以,他特别渴望父母之爱。川端康成:日本文学大师,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和散文。其中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1968年因《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全文阅读

      2、读读他的作品选句:

      《十六岁的日记》

      “我自己太不幸,天地将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

      《文学自传》

      “我自幼是孤儿,受到人们过多的帮助。因此,我成了一个决不会恨别人,生别人气的人……”

      《致父母的信》

      祖父母去世以后,自己能活下来是不可想象的。在祖父母的爱抚之下,我有着一颗充满傻劲的赤诚的心,任性得如同发了疯一样,这可能是残留的一点爱的火焰吧。

      你们是不是想看看留在人世间的儿子?你们是不是毫不迟疑地安详地闭上眼睛?连你们的独生子也想不起你们了,故去的父母啊,安息吧!

      评论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爱心

      3、父母的心到底深含着什么?

      可自由说,围绕“眷爱子女之心”展开。

      4、放映《我的兄弟姐妹》结尾视频。画外音:长大之后的兄弟姐妹,随养父母出国的思甜成为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回国后寻找哥哥弟弟妹妹,哥哥忆苦因为在找思甜的过程中,因误会与人争执,在追赶的过程中,导致一人被车撞受重伤。哥哥因而被警察追击。演奏会当天,尽管忆苦在到音乐厅的路上被警察发现并逮捕,在恳求之下,在原先父亲创作的音乐中,齐家四兄妹又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他们是齐忆苦、齐思甜、齐天、齐妙。父亲生前所说,一家人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便再也分不开了。

      六、亲情分享

      1、  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两则故事,也可以是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与大家分享。

      2、  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继续运用这样一波三折的写法,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字数150左右)

      教学反思:

      此篇为参加区级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比的教学设计。因是第一次借班上课,对学情不熟,便有了诸多的担心。在设计上反复斟酌,终有定稿。明确了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小说一波三折的写法和品析表情词语从而理解父母的心理上。在课堂教学时,面对昆明十一中初二(五)班的学生,我有太多的纠结,终成了一堂有遗憾的课:

      一、 关于视频的启用。当初选用此视频一是为了在开篇吸引学生的眼前,预想通过画面及动情的画外音,让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亲人分离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二是为了渲染气氛,使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朗读时能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在送——换孩子时难割难舍的情感。三是想在结尾时呼应视频内容,兄弟姐妹经历千辛万苦终在一起,守护亲情的完整与父母不舍送走孩子终于团聚相一致,从而得出亲情的可贵——父母对子女的眷恋可以胜于一切。然而,实践中,设备的音响效果不佳,对开篇时的氛围渲染有所影响。好在我课前对学生有一定的沟通,加上我的极力描述,学生尚且动容,对朗读的效果确有些情感的促发。但终是效果不明显。最后的总结联系,也有些仓促,整体说来,这个视频所起到的作用没预设的好。对于视频的启用,因为是费劲周折找来,课前向刘翥师傅请教时,师傅曾建议我舍弃,但终因不舍,没能割爱。

      二、关于心理活动的揣摩。此环节在预设中,曾认为,给一定的示例,且带领学生找到相应的词句,讲解转述的方法后,应该能很快呈现。谁知,在给足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时间后,呈现并不完美。学生对心理活动的阐述局限在课本的词句,或是游离在课本之外。在做适时的点拨指导后,生拉硬拽将此呈现。现在想来,还是在于没能更清晰地讲解转述的技巧,单纯地将心理活动说成是以第一人称阐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真的不足以理解。示例的呈现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但对个别学生而言,依然二丈摸不着头。似乎他们的心思并不在课堂之上。这正是我应该深刻反思的地方。不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如果老师的课堂魅力足够存在的话,就不会存在没有吸引力。

      三、关于教学节奏的把握。每个环节的设计本是相衔接的,每个环节的推进,应该有层递性,可是预设和生成本不是一回事。在一波三折情节安排的好处分析时,本来在问题提出来之后,就有学生积极地想回答,并已经将其中的一两个要点说出来了。我有意的压了一下,想给其他学生表现的机会,就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在学案上写出答案。我在学生中巡视了一圈,学生的答案几乎和之前学生所说的一致,再无创意。大都是说,一波三折的情节更吸引读者,更有效的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深情。这便是人与亦云的效果了。好在终有一两个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最后还有一名学生能说出之前我都没想到的。“这样的安排能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不过这样的精彩答案出来已在我预设的时间范围外了。明知道在此环节浪费了时间,在后面的心理活动环节中又没能很快呈现,导致在品析川端康成的语言风格“淡淡哀愁、浓浓爱意”时就显得特别仓促,在主旨探究时也没能深入。最后还是拖堂两三分钟。

      当然,这样的课堂也让我收获了不少。课堂上,我尽量地照顾大多数学生,以达到教育的面最大化,虽然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尽力而为了。我很重视课堂的反馈,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并给以肯定。自认为,自己的情感投入较多,对于亲情类文章的教学,教学语言的风格是把握得较好的。

封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