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阅读:32  2016-10-1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4.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介绍俞孔坚。

  2、出示俞孔坚的两句名言,导入新课。

  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而具有独特个性的说明文。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自习基础上讨论:

  1题目和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足下的文化,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的。

  3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文章整体上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顺序?逻辑顺序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我们首先要把握文章大的结构,作者基本上是从问题入手的,面对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前四个部分都使用了“理解”一词,表现了设计师超前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态度。五个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达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研读思考部分时,要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这里往往包含了许多思想信息,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这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色,很能开阔眼界,对学生理解身边的景观、公共设施非常有帮助。

  研读方案部分时,要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去印证作者的设计思想。

  (另外:复习常见的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4、你最欣赏公园的哪部分设计,说说你的理由。

  老师欣赏: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性之真;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等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人性之真、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生朗读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5、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平常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真的思想。

  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6虽然是说明文,但作者的人文性理念和他独特的语言,使温暖时时冲撞并我们的心房。

展开全文阅读

  本文在语言上也有特色:本文语言表达自然流畅,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也有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

  三、联系实际:

  你的生活环境中,有你比较欣赏的景观、公共设施吗?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设计的?

  (大班讲台交流,电脑显示)

  周日,已经布置学生随笔内容:解读身边的景观设计。

  (学生已经做好准备,包括摄影和文字。可以一个整体的景观,也可以一个单独的景观)

  我也利用午休时间把我喜欢的校园景观拍好了两张照片,并写了对它的设计的解读文字,和学生一起交流:

  1 高大直立的松数,蔚然成林,刚好把青春动感活力的操场和静幽神圣的课堂美丽隔开。林下的石凳石桌留下了师生亲切的话语和温馨的背影,悠闲正是这样恰巧恰好界于紧张和张扬之间!

  2 四季常青的久远高大的香樟林,给魅力的校园带来沁人心脾的幽香,静静的椅子无言述说着青春的迷惘和美丽;人类与树木的交流与和谐正是暝暝之神赋予人类的神圣使命。

课后习题

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