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文化偶像可以平起平坐

阅读:297  

                           北京娱乐信报  2003-07-25

 

 

  ■张国荣与鲁迅并列不能说侮辱国学大师们

■改拍“金庸剧”:我同意删节,但绝不接受增添

■我目前的兴趣是钻研学问,不是经营企业

■我没有资格写自传,内心秘密也不愿与公众分享 

前天,金庸先生抵达杭州。金庸此行是为杭州金庸书友会的成立和《金庸茶馆》杂志(《新读写》增刊号)首发造势。明天下午,金庸先生还将在杭州剧院为1800名“金庸迷”作专题演讲。担任演讲现场直播的新浪网提前预告了金大侠出山的消息,并征集网友提问,《金庸茶馆》总编万润龙从网友提出的千余个问题中挑选出11个尖锐问题请金庸作答,金庸欣然同意。

昨天(24日)下午,《金庸茶馆》收到了金庸先生的答复。本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这份“答卷”,从中选择了读者最为关注的八个问题,公布如下:

“文化偶像”可以平起平坐

一、最近您在“二十世纪的文化偶像”评比中仅次于鲁迅,您如何看待这次评比?

金庸:“二十世纪的文化偶像”投票是一种互联网的活动。我觉得这次活动具有下列特点:

1.这是年轻人文化活动,参加投票的主要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年。

2.候选人名单似乎并不严格限于文化人,例如雷锋、李嘉诚、邓丽君、张国荣、王菲等人。当然,唱流行歌曲也可说是一种文化活动。但和我们从严格意义上的解释有所不同。

3.所谓“偶像”,通常指当前精神上十分喜爱,愿意与之接近,欣赏他艺术上的成就,为他的表演而倾倒,并不是一种“价值判断”。张国荣得票多于梅兰芳,并不表示多数投票人认为张国荣的表演艺术高于梅兰芳,只表示“多数投票人喜欢张国荣的演唱多于喜欢梅兰芳的演唱”。金庸得票多于胡适,只表示“多数投票的青年喜欢金庸小说超过了喜欢胡适的著作”。显然,从文化上的意义来说,胡适和陈独秀这类文章的贡献和影响都远远超过了金庸小说。

既然是“偶像”,王菲、张国荣与鲁迅、陈寅恪平起平坐,并不能说是侮辱了国学大师们。金庸与李连杰平起平坐,并不表示我的武术功夫可与李连杰相提并论,李连杰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平起平坐过很多次。 

 

    下面是我所选十位“文化偶像”:鲁迅、胡适、陈独秀、巴金、蔡元培、王国维、梅兰芳、齐白石、钱学森、马寅初。这包括了“文化”与“偶像”两个因素,不但包含了对文化的贡献,还考虑到人格的因素。如果只论个人喜爱,则我喜欢鲁迅、吴清源、梁漱溟、巴金、齐白石、沈从文、钱穆、裘盛戎、王国维、朱光潜。

没人能写出真实的《金庸传》

二、已经有好几部《金庸传》,最近杭州傅国涌又写了一部,您是否看过?这些传记您是否满意?您是否授权给他们写“传”?今后您是否出一本自传?

金庸:所有的《金庸传》,最近出的(还没有详细看过)和以前出版的,都绝非授权,傅国涌先生和香港的冷夏先生我几乎可以说不认识。

我这一生经历极复杂,做过的活动很多,兴趣非常广泛,我不相信有人能充分了解我而写一部有趣而真实的传记。金庸为人所注意只是一个写武侠小说而相当好看之人而已,并无多大价值,不值得为他浪费笔墨,写自传似乎没有资格。我自己的内心秘密,不愿意与公众分享。我认识的人很多,但也不方便公开谈论别人。

三、听说您正在写一部《中国通史》,用白话文和故事的形式来写,不知这本书何时问世?您对该书的期望能说说吗?

金庸:中国通史是很难写的,我目前的学问和见识还不够,但正在努力之中,包括读书和思考。我想先写之后,送呈有学问而见解开明的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指教,等修改之后再发表。

金庸剧:有人“献丑”别人也没办法

四、目前内地拍的金庸剧被批评得很厉害,您却给予了好评,这是为了朋友的面子还是确实是您的真心话?

金庸:《笑傲》是中央电视台拍的,《射雕》是文联拍的。《笑傲》我不满意,因为改动太多。《射雕》我基本上满意,因为改动不多,相信金庸爱好者大致可以接受。我不十分满意“射雕”的编剧加了杨康和完颜洪烈很多戏,我同意人家删节我的小说来拍戏,但绝不能接受增添,因为迄今为止,所有增添在艺术上、文学上、戏剧上都不及格。

我的小说并不很好,打个七十分吧,但电影、电视编导先生们的增添改动,多数只打得三四十分,他们在侮辱金庸,看不起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其实就是“献丑”。你们如叫金庸上台唱京戏,我上台一鞠躬,说声:“对不起,我不会唱。”立刻就下台了,那是免得“献丑”,但有人喜欢“献丑”,大概别人没有办法吧。

喜欢阿朱、阿碧型的女角 

    五、您的小说人物非常丰富,不知您最满意谁?对女主角而言您最喜欢谁?

金庸:我小说中人物很多,有许多刻画得不好,例如陈家洛、袁承志、香香公主内心的活动就写得不够充分。女角色我喜欢的很多,多数不是主角,小龙女、香香公主、黄蓉、赵敏、任盈盈、阿九等等太好了,自觉配不上,从来不想拿她们当假想的女朋友或妻子。心中只喜欢一些次要的不太了不起的女角,例如阿碧、小昭、程英、阿朱、郭襄等等。

六、您的小说大都持一夫一妻制形式,为什么到了《鹿鼎记》却变成一夫多妻制,这与您本人的婚姻爱情是否有联系?

金庸:在《鹿鼎记》以前,我的小说都是浪漫主义的,理想的成分很重,我很重视爱情的坚贞,所以男女主角都是一夫一妻。《鹿鼎记》描写清朝康熙年间的实际情形,写实的成分多了,那时候男子多数是多妻,一夫一妻者极少。这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与本人的婚姻爱情当然没有联系。我也没有两个妻子。

展开全文阅读

与“金庸产业”无关

七、近年来您一直在出售小说的版权,最近又办《金庸茶馆》杂志、拍金庸剧卡通片,您是否已经将“金庸”当作一项品牌或者产业来运作?

金庸:与“金庸”有关的企业运作,我都是被动的。拍电影、电视、改编京剧、拍动画片、做电脑游戏、翻译成外文、把人物画成卡通放上移动电话、设立金庸游乐场等都是经营者向我提议要求授权。我目前的兴趣是钻研学问,不是经营企业。

八、您如何看待道学、老庄之学?您的作品中各种学问博大繁杂,令人叹为观止,不知是写作时一时的灵感还是生活的阅历?

金庸:我生活经历没有这么丰富,但兴趣广泛,对别人的活动我常会探头瞧一瞧,我曾向少林寺的高僧延王法师请教《易筋经》(不是自己练这项高深内功)。不久前永信方丈到香港,谈起少林寺中莫测高深的法师会点穴,我很仰慕。这位法师这星期来香港,我约好了去向他请教(了解真相)。我对道家之学只当是一门重要的中国哲学来稍加学习。(记者/刘易 沈国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