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诗韵优美满分作文的启示(教师中心稿)

阅读:2471  

            一篇诗韵优美满分作文的启示

          ——点击2003年高考佳作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张士先

无题 

陕西一考生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题记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 

  把整个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给你看 

  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 

  “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雾 

  那么当心它遮住了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月光 

  那么要知道 

  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 

  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 

  时常擦拭你的双眼 

  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诗歌写作,一直以来就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平时作文训练也很少涉及到这种文体。对学生来说,他们写诗(考试或平时作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他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自己的青春放声歌唱!自从高考语文不再“限制文体”,给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后,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每年都有诗歌佳作推出。今年高考阅卷刚刚开始,媒体上就推出了陕西一考生的一首仅209字的满分作文《无题》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这首诗紧扣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以阳光只有一种颜色为题记,用变色墨镜、雾、月光等现实中具体的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朦胧特征来说明感情这一抽象事物所具有的易变性和不可靠性,通过层层比喻阐述了感情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危害,告诫人们要用理智来判断事物的美丑,从而驶向真理的彼岸,非常确切和深刻。

诗的语言生动鲜活而富有很强的哲理性。诗中“时常擦拭你的双眼”“拉开窗帘/你是否看得清暗礁”等丰富“意象”的诗句含蓄地表现出“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显得形象、蕴藉。“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别总给理智放假”等语句凝练而有哲理,富于形象性且很有诗歌的韵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较为厚实的文学基础和灵活运用艺术方法的能力,这在考场作文中尤为难得。

全诗构思奇特,内容深刻,语言生动鲜活,打破了中学生的比较一般的语言模式,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理解和深厚的语文素养,被阅卷老师一致看好,评为满分卷,是理所应当的!

这篇满分作文无疑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考场作文应如何求新?“求新”是考场作文“发展等级”的核心,也是焦点。形式的“求新”无疑是解决焦点的有效途径之一。我觉得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一个比喻很有说服力,他说,考场作文怎样写才有新意?这正如秃子头上捉虱子,如果你想到的只是秃子头上的那个虱子,那肯定没有新意。如果你转到秃子的背后,发现秃子头上还有几根头发,那你就抓住了作文的新意了。这头发,既是立意的新颖,也指形式的清新。作为一名考生,如果你在考场作文所写的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东西,想得高分,肯定不容易。只有打破常规,别出心裁,才能踏进“求新”的门槛。但我认为还应该注意的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千万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免得弄巧成拙。为此,平时必须多读多写,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高考作文可以写诗歌,这给有些学生提供了机会,对阅卷教师却是一个挑战——你得有现代诗歌阅读的储备和敏感,你要能相当准确地判断出哪些诗歌写得优秀,该给高分,哪些则差强人意,不能给高分,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江苏省每年都有30万左右的考生,近几年却没有推出一篇诗歌类的高考佳作来,是没有考生写,还是确实没有佳作呢?是不是我们中学教师对诗歌写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深入的思考!据我所知,中学语文教师自身对现代、当代诗歌阅读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读现代、当代诗歌的人实在不多,能够写几笔的就更是寥寥无几。当我们布置学生写作文或在考场里,面对学生所写的诗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地址: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邮编:222300  信箱:jsdhz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