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墓志铭

时间:2024-04-25 16:22:26 好文 我要投稿

经典墓志铭

经典墓志铭1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等到给王尧臣发丧时,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经典墓志铭2

  老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显。职方君三子: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悫:笃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 间:间或,断断续续

  C.举进士再不中 再: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除:授于官职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

  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

  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

  C.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

  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3分)

  (2)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3分)

  参考答案::

  5.(3分)C(再:两次)

  6.(3分)D (①是称赞苏洵的品行;⑥是苏洵的政绩)

  7.(3分)B (“责怪”错)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

  (3分,“举”、“称”、被动句式各1分)

  (2)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

  (4分,“足”、“ 悉”、“所为文”、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3)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3分,两个“以”“号”各1分)

  参考译文:

  蜀地有一个姓苏的君子,名洵,字明允,是眉州郡眉山县人。苏君的品行德义在家里修养而成,影响到家乡,闻名于整个蜀郡已经很长时间了。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文章流传出来以后,公卿士大夫争相传看。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而且都是很高的等第,也都凭借文学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赞。眉山县在京城西南数千里以外的地方,一天之内父子三人由默默无名而轰动了整个京城,而苏氏的文章于是传遍全国。苏君的文章言辞雄辩,宏大雄伟,读他文章的人都感到惊异而想见到他,等见到他以后,发现他是一位温和似乎不善言谈的人,等与他相处以后才发现,跟他相处得越长,就越感到他的可爱。他间或拿出写的文章给人看,越是问他越是发现他的学问无穷无尽。唉!可以说是一位纯朴贤明忠厚老实的君子了!

  苏君的曾祖父名叫苏祜,祖父叫苏杲,父亲叫苏序,朝廷追赠苏序尚书职方员外郎的官衔。这三代都没有在仕途上显耀。职方君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都凭借文学才华中了进士,而苏君最小,唯独(他)不喜欢学习,已经成人后还不知道读书。职方君苏序对他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感到奇怪。有人问他原因,职方君苏序只是笑笑而不回答,苏君也是依然如故。到27岁时才发奋努力学习,谢绝了先前交往的伙伴,关起门来读书写文章。一年后,去考进士连考两次都没考中,又考秀才异等也没有考中, 回家后感叹道:“这些都不值得我学习。”于是把自己先前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拿来烧掉,闭门读书越发用功,有五六年时间不动笔写文章,于是深入地探究了六经和百家的学说,在探究古今安定动乱成功失败的经验和圣贤的人仕途失意得意出仕隐居原因的时候,获得了它们的精华,涵养积蓄丰富,但抑制着不表达出来。这样很长时间后,自己感慨地说:“可以了!”顷刻之间下笔千言,文章纵横驰骋,思路开阖自如,必定达到深入细微的地方才停下来。大概是他禀赋深厚,所以才华表现出来得晚;他的心志笃实,所以学到的东西精深。从他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因为他们父子三人都很出名,所以称他“老苏”来区别他们。

  起初,我替他将书献给朝廷,皇上召见他在紫微阁考试,他推辞没有去。于是任命他做秘书省校书郎。恰逢太常寺编纂建隆年间以来的礼书,就任命他为霸州文安县主簿,让他领取朝廷的俸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一起编纂礼书,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还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确切时间是治平三年四月戊申日,享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消息后很悲伤,特地追赠他光禄寺丞的官衔,命令官吏准备船只运载他的灵柩回到四川。治平四年十月壬申日安葬在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苏君生在边远的地方而且又功成名就得很晚,常常叹息说:“了解我的人只有我的父亲和欧阳公啊!”既然如此,那么除了我谁还适合给他写墓志铭呢?

经典墓志铭3

  古语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这句话从来对中国动漫没用――自古华山一条路,然而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候,中国动漫永远做不成勇者,所以我们总是吞下失望的苦果。“哀莫大于心死,痛莫大于亡国”,多数漫迷的心已经死去,在动漫场上,我们已经近乎“亡国”,痛彻心扉!知耻近乎勇:这永远与中国动漫挂不上号!

  曾几何时,我们的长辈陶醉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温馨之中,陶醉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威风这中,这些五六十年代的动画片都成为了我们长辈的甜蜜回忆,可是80年代后,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却迷上了日本,欧美等国的动漫,我们这一代谁敢说他儿时,没看过《阿童木》《太空堡垒》《圣斗士》《变形金刚》等日欧动画?我们都沉醉于日欧动画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刺激与兴奋当中,而我们的长辈却说这是文化性质的侵华战争!说我们是中国跨掉的一代!可是事实却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那些从小陪伴我们的“朋友”它们带着我们走进变形金刚、EvA、十二国记等奇异精彩的世界。织贵香由里、鸟山明、北条斯、车田正美、小田健、尾田荣一郎、CLAMP、许斐刚、富坚义博、失泽爱、滕岛康介、山崎由绮琉、井上雄彦、新条真由、贞本异形(总之是所有的漫画大师们)他们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个我们渴望知道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在学校中永远不会了解的。比如:在历史课本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只是粗粗的一提。可是《浪客剑心》却告诉了我们倒幕派与幕府的斗争是多么艰苦。这些事例我已经不想再一一列举......

  很多象我这样80年代出生的人都说中国动画,最垃圾,太“予教于乐“但是偏偏没有半点思想性,垃圾,最烂了,成天摆弄的题材只有什么阿猫阿狗,始终不能够刻画人物,这就低了一个档次,再加上人物连基本的复杂关系都没有!更不要说过于肤浅的内涵(竟然也叫内涵),拖欠胶片的嫌疑,比如那个什么“烂猫淘气三千瘟”妄图借“最长”占收视率,简直是痴心妄想!都说死也不看中国动漫!那是给2岁以下的小孩看的过家家!

  还有就是中国动漫人制作水平偏低!人物脸谱化,好人和坏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思想还都停留在对动画中的人物就要好坏分的清清楚楚的层次。那被教育界人士称为阳光教育,而我却将其称为“回避教育”。

  再来就是故事情节单调乏味。现在国产动画不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哪吒闹海,没别的了,再来有个“烂猫淘气三千瘟”,本来我不想多说国产动画什么坏话,可是该动画我看了三分钟(包括主题歌)之后我就换台,我宁可看该死的新闻联播也不看它。

经典墓志铭4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子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次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于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予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勖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祐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退而次之曰 次:编次,撰述

  B. 生十八年归苏氏 归:出嫁

  C. 由夫人素勖之也 勖:勉励

  D. 比其没,家无一年之储 没:失去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 )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即罄出服玩鬻之以治生

  ⑤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 ①②③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洵在京城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告诉前去吊唁的司马光,他们要将父亲的灵柩送回四川老家安葬。

  B. 有人劝说程氏向苏家父母求得一些财物,而程氏认为虽然可以求得,但是害怕有人说自己的丈夫而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C. 苏轼和苏辙兄弟小时候,都是由程氏亲自教育的。程氏常常引用古人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后来他们同一年考中进士,又同登贤良方正科。

  D. 司马光认为女子如果能做到使家族和睦,善于治理家事,就已经很贤惠了,而程氏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勉夫教子,可谓见识高远。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D (没:同“殁”,死)

  2. A (④写其持家之才。⑤写其读书识义。⑥写其善良助人)

  3. B (应为向自己的父母求得一些财物)

  4. (1) 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何为”“独……乎”各1分)

  (2) 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死直道”“戚”各1分)

  (3) 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大意对、语句通顺得1分,“穷”、定语后置句式、“振”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

  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家。程家家境富裕而苏家极其贫穷。夫人嫁过来以后,秉持妇道,孝顺、恭谨、勤劳、节俭。同族人从各方面观察她,没发现她有丝毫不快、傲慢等可以指责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惠。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你父母对你的疼爱,假若你去向他们请求资助,应该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甘心吃这样的粗食呢,难道不能够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的。如果我向父母请求资助,父母确实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但万一有人说我的丈夫是向别人求取财物来养活妻儿的,那又将怎么办呢?”最终也没有向父母开口请求。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世,年老而性情严厉,家人经过堂下时,都非常小心谨慎,即便这样发出脚步声,他们也害怕被责怪。唯独夫人能顺从迎合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就高兴。

  苏洵到二十七岁还不知道学习,有一天,感情激昂地对夫人说:“我看自己现在还是可以发愤求学的。然而全家要依赖我生活,如果我求学,将会断绝生活来源,怎么办呢?”夫人说:“我很早就想说这件事了,只是不想让你认为是因为我才学习的!你如果有志向,就让我来承受生活的劳累吧。”于是拿出所有服饰器玩,卖掉它们来经营家业,谋求生计,没有几年就成了富裕之家。苏洵因此能够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夫人喜欢读书,能理解书中的大道理。苏轼、苏辙小时候,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他们说:“你们读书,不要效仿同辈人仅仅想要让人知道自己是个读书人罢了。”常常称述援引有关古人名誉节操的事例来勉励他们,她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什么忧愁悲哀的。”不久,二子同年考中进士,又同时考进贤良方正科。苏辙答辩语言尤其恳切率直,使人惊异,这都是夫人平时对他勉励的结果啊。

  先前,夫人看自家的财物已经有盈余,就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气吗?这种情况不停止的话,将会使我的子孙被钱财蒙蔽啊。”于是寻求生活困窘的族人和亲戚,都为他们嫁女娶妻,救济他们,使他们有产业。对于有急难的同乡人,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夫人逝世的时候,家中没有可供一年使用的财物储备。夫人于嘉祐二年四月癸丑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苏轼进入朝廷,夫人被追封为武阳县君。唉,作为女子,如果她的温柔和顺从能够使家族和睦,她的聪明才智能够治理家事,这就已经是贤能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还能启发开导教育帮助成就了自己的丈夫、孩子,使他们都能凭借文学才能被天下人所知、尊重,如果不是见识思虑高超过人,能像这样吗?古人说国君和士大夫们的兴盛衰败没有不来源于妻子的,今天从夫人来看,更可见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经典墓志铭5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欧阳修

  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记谷城狄君栗者也。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及其亡也,其子遵谊泣而请。呜呼!予哀狄君者,其寿止于五十有六,其官止于一卿丞。盖其生也以不知于世,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此予之所欲铭也。

  君字仲庄,世为长沙人。幼孤,事母,乡里称其孝。好学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荫,补英州真阳主簿,再调安州应城尉,能使其县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荐者称其材任治民,乃迁谷城令。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贪令,故省中私语,以一二数之,惜为奇货,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绳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于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辄封还。州吏亦切齿,求君过失不可得,君益不为之屈。其后民有讼田而君误断者,诉之,君坐被劾。已而县籍强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君笑曰:“是尝诉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吾岂挟此而报以罪邪?”因置之不问,县民由是知君为爱我。是岁,县民数万聚邑中,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仓赈之。有司劾君擅发仓廪,君即具伏,事闻,朝廷亦原之。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而使得岁免破产之患。逾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时予为乾德令,尝至其县,与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识廉吏者,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而继之者今君也。”问其一人者,曰:“张及也。”推及之岁至于君,盖三十余年,是谓一世矣。呜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君其可不惜其殁乎?其政之善者可遗而不录乎?

  君用谷城之绩,迁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则丁母郑氏忧。服除,赴京师,道病,卒于宿州。

  (选自《文忠集》,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诉之,君坐被劾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B.已而县籍强壮为兵

  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史记鸿门宴》)

  C.有司劾君擅发仓廪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D.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韩非子?和氏璧》)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狄栗爱民的'一组是 ( )

  ①往往诉于其上 ②君益不为之屈 ③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

  ④因置之不问 ⑤君发常平仓赈之 ⑥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为狄栗写作墓志铭,不仅是因为狄栗儿子的请托,更是为了让后人了解狄栗,并从其生前为官的德政中受到鼓励,积极为善。

  B.狄栗四十岁才因哥哥的功劳踏入仕途,不过,他颇有吏才,在他升任谷城令后,他曾治理过的安州应城县仍没有一个百姓做盗贼。

  C.狄栗所处的时代,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时,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卖官,以致富甲一方的邓、谷二县的百姓很少遇到清廉的官吏。

  D.狄栗在谷城县县令任上,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祭奠孔子,大兴学习之风,后因政绩显著,升为大理寺丞。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

  ⑵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仓赈之。

  ⑶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

经典墓志铭6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隰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媪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遽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闾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夺:强取。

  解析 D项,夺:改变。

  答案 D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解析 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心。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年少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解析 D项,“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答案 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

  (2)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

  (3)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参考译文】

  简肃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贷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中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名让给同乡人王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竟又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丞、莆田县县令,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未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因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加的谥号叫“简肃”。

经典墓志铭7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欲绳天下,无细大 绳:约束

  C. 太后疾不能言, 疾:痛恨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改变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疾告归其政,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B . 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蟹六跪而二螯

  C. 其在衮冕也 其可怪也欤

  D. 数以告,乃得还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 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 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16.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 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3分)

  ②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3分)

经典墓志铭8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对任何一位画家的赞美,又有什么样的语言,能胜过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精炼:“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伏尔泰,这位《哲学通信》和史诗《亨利五世》的作者,顺理成章的在专门迎葬伟人的先贤祠里占了一“席”,并受到这样的赞美:“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它应当是自由的。”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杰弗逊是和华盛顿、林肯齐名的美国三大伟人之一,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写的:“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美国空军颁发紫心勋章给麦洛维奇,表扬他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后来他被发现是同性恋者,于是被解除军职。其墓志铭为:“当我在军队时,他们因我杀害两个人给我一枚勋章,却因我爱一个人解除我的职务。”

  普希金:“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牛顿临终前曾说:“我只不过是在大海边捡贝壳的小孩”。然而,大异其趣的是,镌刻在这位英国大科学家的墓碑上的,却是:“死去的人们应该庆贺自己,因为人类产生了这样伟大的装饰品。”

  日本医学家野口英世,曾长期工作和生活在美国。为了探究肆虐在非洲的黄热病病源,声誉日隆、功成名就的他,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亲自深入疫区,终于殉职。在纽约乌兹德伦墓地上的他的铜板墓碑上,刻的是:“生于日本猪苗代,死于非洲哥尔多克斯,献身科学,为科学而生,为科学而死。”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对自己遗骸、“阴宅”的珍爱,似乎并不在著名的埃及法老之下,法老库孚墓碑上,有令人恐怖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冀’将在他头上降临。”而莎士比亚的墓志铭,据说是他自己撰写的:“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柩;让我安息者将得到上帝祝福,迁我尸骨者将受亡灵诅咒。”

经典墓志铭9

  一座旧城在风里漂泊,满满的回忆,沉淀淀的故事。

  老朽的枝桠斜倚着斑驳的城墙,将随着夕阳伸展向远方的影子困在城里。这是一座古城,古老的河流,古老的街市,每一块青石板上的裂痕都是岁月的皱纹,生长着岁月的故事。那个打马而过叫作清明的女子在这座老城里写下了她的墓志铭。

  一座老酒坊溢出满城的酒香,阳光与老槐树月下的亲昵,雨滴和屋檐的私语,还有草鞋和青石板磨出的爱意。穿着碎花布裙叫作清明的女子在雨中步履蹒跚,裙裾摇曳,兴许是柳岸边一瞥,温润如玉的公子,不是臆想中的那般惊为天人,毕竟只是擦肩而过,一个回眸而已,仅此而已。却不知,那书页中夹着的茉莉花瓣竟会有那日相遇的味道,清浅悠长。

  旧旧的书院,秋千摇晃的影子,老房子的炊烟,小雨的季节。

  柳絮飘飞的时候,老城像是下了一场大雪。看也看不到去也去不了的方向,渐行渐远。一见钟情的故事在这座老城里已不算是故事,没有人会在意。也许只有柳岸边的柳树知晓那个穿碎花布裙叫作清明的女子,总是望着远方,用泪水的光芒留在这个古巷里,打水,劈柴,织布,矢志不渝。是信念,是勇气,亦或是坚持和执念。

  信仰就是信仰,是所谓的情怀的种子,付出全部给了青春。

  听说,这座城生长着爱情。那些暮年的老人,沿着河堤,走在夕阳里。

  那个名叫清明的姑娘还穿着那件旧碎花裙,朝朝暮暮,等一个人是否要站成时光的雕塑。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来就是死亡。在那个孤独的时代,向未来,向过去,人们各不相同。在她的青春时光里,支撑她的是信念,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这片土地的忠诚。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泻,但是,她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把自己放在真空里自话自说,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顽固的深邃来的咄咄逼人。一切只是过程,一切都是过程。城池坚固,墙上旧时的标签,扁平的得如同性格。偶尔想到,某个时段的时光,一行人等,军备充足,粮草齐全。如同重新站回来起跑线,万事可重来的样子,只是再怎么清点,终是年少轻狂,抵不过繁华落后的苍凉。看上去比季节更冷,貌似没有比冬天更适合的安置。即使在竭力制造不同形态的消失,却更像是一场反复产生的质变,时光破碎的质感,苦等未果的宿命,都凝固在了这座荒芜人烟的回忆城里。

  其实,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的爱着,站在河中央的树,死亡前拒绝一切漂流,它想让青春明白,所有人的陪伴不在于你我,而在于自我超前和忘我意识的根深蒂固。拥有的把它视如珍宝,用圣洁的心灵去感受,洗涤灵光之后,满树繁花开;得不到的把它视为生命,用信仰去浇灌它的虔诚,使它不至于在经受暴雨的冲击后黯然失色。行走在虔诚的朝圣路,抬头仰望,处处都是天堂口。凡缪斯,必永远漂泊,唯有法利赛人才有安居乐业的福气。青春漫步的途中,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不要以为一个人因此而成为忧郁者,对生命仍然爱,只不过是另一种方式的爱。越是热爱生活,对青春的苦恼就会越深。通过高扬的斗志去战胜它,因为爱青春,所以爱青春中的酸甜苦辣。于此而言,夫复何求?

  老城老了,一场暴雨推倒了城墙。老城不再漂泊,安睡在一抔黄土之下。清明留下了几行字:初闻雁征蝉语凄,寒阁迟叩日已西。落樱花残人空叹,琴藏瑟哑音难齐。孤枫斜影怨旧姝,月里相思素颜希。

经典墓志铭10

  原文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译文

  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镇,为就便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因此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他被视为一党,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罢了。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系之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刚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经典墓志铭11

  王安石 原文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译文

  田况,字元均。年轻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志向,喜欢读书,书本不曾离手,没有他不读的书,也没有他不去记的东西。他写文章,拿到纸笔就立即写成,他的文章宏伟博大文辞华美绮丽被天下人称颂。初次考试就考中进士,被赐于同学究出身,他没有接受。以后过了几年,考中了甲科,补充担任江宁府观察推官,后来升迁为太常丞,在江宁府担任通判。

  正当这个时候,赵元昊造反,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说“我们才力浅薄,朝廷派遣的任务恐怕不能独力完成,请求让田况来辅佐我们”,(皇上)就让田公担任他们的判官,在集贤院值班,参于全面管理军事事务。自从真宗皇帝平息战争,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每次失败后都进行安抚,那些被世人称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计策。有一位想要全部出动几路军队攻打敌人的大将,朝廷也答应他了,田先生极力说这样做不行,才停止了。又上书用来治理边关的十四条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了。

  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担任成都知府,充任四川、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兵马铃辖。西南的蛮夷侵入边关,田况部署军队威慑他们并且以恩德信义来引诱他们,随即都下跪臣服。四川自从王均、李顺造反了两次,就被号称为容易变乱之地,以往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离四川,流转离散颠沛困顿,有因为这样而死去的人。田先生抚慰教导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养育那里的百姓,到了有非常严重的罪行的时候,才用法律来惩办他们。四川人敬爱田况,认为他是张忠定的延续者,都说田先生的延续治理是没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年成歉收大饥荒,田况就宽免赋税,减轻徭役,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因而没有受饿的人。事情被朝廷知道,赐书信褒奖。过了不久,就任命他做枢密副使,又凭检校大傅的身价充任枢密使。

  田况注重内在修养,为人宽厚如同长者,跟人谈话,柔和亲切恐怕不能够让别人满意,到了他有所坚持的时候,别人也不能够改变他的心志。从江宁府回来,宰相私下里派人招揽他,他推辞不去。等到他担任谏官时,对于一些近于事功的小事,就不上报,只是常常悠闲舒缓地对皇上说一些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罢了。范文正先生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朝廷任命为公卿的人,然而他们的职位和他们的才能并不相称,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所以文正先生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正当这个时候,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的。田况有所筹划,事情趋向于办好,功业期望于成功,根据才能任命优秀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定主意,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也就以上这些罢了。嘉祐八年二月乙酉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经典墓志铭12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时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

  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属:写作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 杜:关闭

  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发:发展

  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比冠,学通经史

  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⑥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苏轼,才高而自负;此后的苏轼,潜心读书,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年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书法造诣也很高,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

  1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l)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墓志铭13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溥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试题一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能:凭能力

  B.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坐: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

  C.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穷:穷尽

  D.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虽少年,已自成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A. B.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 免而归者且千人

  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C. D.

  一旦临小利,仅如毛发比 其俗以男女质钱

  8.下列语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于)江南

  B. 斥时(若)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

  C. 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故)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D.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亦)悉有法度可观。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急公好义,古道热肠。

  B. 柳宗元半生困窘,然而艰难的生活成就了他的文学辉煌。

  C. 作者在有限的篇幅中,不惜笔墨针砭时弊,是为了突出柳宗元的高尚。

  D. 本文开头写柳氏祖先,结尾写其亲友,是为了强化主旨,绝非闲笔。

  10.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今有三人行贾渡江失舟所载俱没二人者哭货亡竟倚岸毁瘠而死一人掉头不顾去复积蓄数岁货既俱乃贾于四方遂赢利十倍称大贾焉。

  参考答案:

  6、C(困窘)

  7、D

  8、D(“亦”字在文中没着落,与前文不存在同一意义的呼应关系。)

  9、A(“温文尔雅”在文中没表现,且与“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等内容不合。)

  10、今有三人行贾/渡江失舟/所载俱没/二人者哭货亡/竟倚岸毁瘠/而死一人掉头不顾去/复积蓄数岁/货既俱/乃贾于四方/遂赢利十倍/称大贾焉

  评分标准:错两处扣1分,共10处,5分。没有0.5分

  试题二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

  B?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 书:记下

  C? 免而归者且千人 且:尚且

  D? 虽重得罪,死不恨 重:再次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 ①且万无母子俱往理/②且焉置土石

  C? ①无辞以白其大人/②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D? ①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②淡妆浓抹总相宜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表示被动的一项是()(3分)

  A? 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

  B?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C? 是岂不足为政耶

  D?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17?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看出柳宗元身上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其所处环境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4? C(3分)15? B(3分)16? B(3分)

  17? 在穷途困窘、人生低谷中,仍旧勤政为民、笃于情义。(要点:政绩、情义、穷,前两点各2分,最后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庆,拓跋北魏时官至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镇,为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请求到江南去做县令。后来又因为不能迎合权贵,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职,直到那个权贵死了,才重新被用为侍御史。为人以刚直著称,所交往的朋友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

  子厚小时候就精锐敏捷,没有不通达事理。当他父亲还在世时,他虽然年纪轻,已经独立成人,能力考中进士,显露出超凡的气象,众人都说柳家有了个好儿子。以后又因博学宏词科考试合格,授集贤殿正字。他才能出众,端方坚毅,每有议论往往引据古今事典为证,贯通经史百家学说,识见高远,意气风发,经常使在座的人为之折服。他的名声大振,一时间人人都向往和他交游。那些公卿显要们,也争着要把他收到自己的门下,异口同声地赞誉举荐他。

  贞元十九年,他由蓝田县尉晋升为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出任礼部员外郎。这时遇上当权的人获罪,同被遣出京城做州刺史。还未到任,又一道被贬为州司马。居官清闲,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写作诗文,如江河泛滥,湖海蓄积,其造诣可谓精深博大无有止境,但只能恣意纵情于山水之间罢了。元和年间,曾将他和一道被贬的人召回京城,又再次一道出京为刺史,这次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初,他感慨地说:“这里难道就不值得实施政教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制定了劝谕和禁止的政令,赢得了柳州民众的.顺从和信赖。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作为人质相抵押,如不能按约期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钱相等时,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全都能把子女赎回去。其中特别贫穷实在无力赎取的,就让债主记下人质当佣工所应得到的酬劳,等到酬劳和所借钱数相当时,便要债主归还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下达到其他的州,等到一年,免除了奴婢身分而回归自己家里的就有近千人。衡山飞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以子厚为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指点而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

  当子厚被召回京城而又复出为刺史的时候,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遣放之列,应当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前面说到的那种人都是这副嘴脸。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被贬以后,又缺少有权有势的知己援引推荐,所以最终死于荒远穷困的边地,才能不得施展,抱负也未能实现。假使子厚在御史台、尚书省任职时,能够持身谨慎,像后来做司马、刺史时一样,也就不会遭受贬斥。假使遭受贬斥时,有人大力推举他,也将会重新得到起用而不致陷入困境。然而子厚被贬斥的时间如果不长,其困窘如果不至于极点,他即便有过人之处,而对文学创作来说,必定不会自强不息,从而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名传后世的业绩,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尽管说让子厚满足了个人心愿,可以使他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用那个交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人们肯定能分辨得一清二楚。

  子厚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他的灵柩于十五年七月一日归葬在万年县祖先墓旁。子厚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周六,才四岁;次子名周七,子厚死后出生。又有两个女儿,都还在幼年。子厚所以能归葬祖茔,全赖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出资相助。行立有节操气概,信守诺言,和子厚结交为朋友,子厚对他也曾尽心尽力,谁知到头来竟然全靠他出力料理。经手把子厚安葬在万年县墓地的,是他的姑舅表弟卢遵。遵,涿州人,生性谨慎,好学不倦。自从子厚被贬斥以来,遵一直跟他住在一起,直到他去世从没有离开过。送子厚归葬以后,还将要妥善安排子厚的家事,这样的人真可以说是一位有始有终的人了。 铭文:这里是子厚的墓室,既坚固又安宁,但愿一切有利于他的后嗣。

经典墓志铭14

  在一座叫做昆阳的南方城市,

  一个叫做斌的男人

  骑着一辆破旧的老式单车

  吃力的在郑和路上寻找生活的方向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就像母亲在产房

  分娩新生婴儿那种痛

  在斌的眼里

  多少英雄豪杰都和那辆破旧单车无关

  100年后,一群年青人也会丈量

  郑和路的距离,只是到那时,

  人们在月山上装饰写有自己名字的墓碑。

  注释:昆阳街道,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的一个乡镇

  郑和路,昆阳街道的一条街,也是笔者每天上班必经之地

  太阳

  人们从不知道太阳的光辉会照亮多少老去的人

  有时候,我们就像飞翔在天空中的蜻蜓

  总想借着风的力量飞到太阳的怀抱里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太阳的温度

  我承认,在我追逐太阳的时候

  自己的那颗太阳也在剧烈燃烧

  赤子

  追梦的世界,是那么的狂热

  一个乡下来的穷小子梦想成为掌控世界的巨人

  但是,现实是多么的浮躁

  金钱诱惑,美女诱惑,权利诱惑

  比比皆是

  在金钱面前,他成了撒旦的门徒

  在美女面前,他变成了一条宠物犬

  在权利面前,他彻底疯癫

  在20xx年

  穷小子的理想革命最终被无情击退

  不过,他始终奋斗在史书中

经典墓志铭15

  原文: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①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②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③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④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⑤,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⑥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铭曰:鼎也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闾⑦。佩玉长裾,不利走趋。只系⑧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⑨。钻石埋辞,以列幽墟⑩。

  注释:

  ①戾契:曲折倾斜。此指常轨以外的途径。

  ②四科:唐宪宗在进士、明经二科之外,另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

  ③张:张狂。

  ④阌乡:县名,今属河南。

  ⑤阿衡、太师:代指伊尹、姜太公。

  ⑥告身:授官的凭信,即任命状。

  ⑦闾:里门。

  ⑧系:关联。

  ⑨此句谓不合当权者要求,有才能也不能施展。

  ⑩墟:土丘,此指坟墓。

  译文:

  君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他见到功勋事业有其他道路随手可得,名节也可以另辟蹊径获致,苦于自己没有资历地位,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出人头地,这才去求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帝位,便另开四门制科来招募天下人才。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提着他所写的书,沿路边走边歌咏,去参加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已经到了,他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从此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喜爱才士,可以打动,就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两人谈得合意,从此王君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得很,鄙视那些按照规矩办事的人,想听无法无天的狂妄言论。有人把王君的生平告诉他,他立即派人拉拢招致王君。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李将军从此越发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对他言听计从。将军升迁为凤翔节度使后,王君跟着前往,改任试用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观察使判官等职。(他在任上为老百姓做好事),如同用梳子梳去污垢、搔摩痒处一样,使大家从重病中苏醒过来(清除积弊,解救疾苦,使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他任职一年多,好像有些不快活,有一天便毫不顾惜地用车载着妻子儿女到阌(wén)乡县南山去了。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经常写信询问他的情况,不过不能勉强他出来做官,就没有立即推荐他。第二年九月,他病了,病得很重,用车送到京城就医,同月某日去世,时年四十四岁。十一月某日,葬在京城西南长安县界内。曾祖名爽,曾任洪州武宁县令;祖父名微,曾任右卫骑曹参军;父亲名嵩,苏州昆山县丞。妻子是上谷的处士侯高的女儿。

  侯高本来也是个奇特的人,自比为伊尹、姜太公一类伟大人物,认为世人没有谁能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试为官吏,两次都发怒离去,后来发狂投江自沉。当初,侯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家里人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不得志,只有一个女儿,应怜爱她,一定把她嫁给做官的人,不嫁给普通平民。”王君说:“我选择妻子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合人心意,而且我听说他女儿贤惠,不能失掉这个机会。”就欺骗媒婆说:“我明经科考试及第,即将被选任官职,也就是当官的人了。侯老翁的女儿希望出嫁,你如果能使老丈把女儿许给我,我就用百金作为谢礼。”媒婆答应了。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的人吗?拿文书来。”王君无法,只好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老丈是位厚道君子,不疑心别人骗他。你弄一卷大致像告身那样的文书,我放在袖内带去,老丈见了,未必会拿过去细看,可能有幸会听我的。”于是王君就照媒婆的吩咐办。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相信不疑,说:“满意了。”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君。婚后生了三个孩子,一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三岁时就夭折了,长女嫁给亳州永城尉姚梃,小女儿才十岁。铭记说:鼎不可以拿来顶车,马不可以用来守门。戴着很多佩玉和拖着长袖,不便于疾走快奔。(人的命运)只取决于机遇,无关智慧或愚蠢。不符合当权者的要求,怀有才能也不能施展。把这些言辞刻在石上埋在地下,陈列于幽暗的墓穴。

【经典墓志铭】相关文章:

什么是墓志铭02-23

感恩父母的墓志铭05-05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文及翻译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