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教”的故事

时间:2024-04-22 17:51: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2

  孔子的学生们跟随他不辞辛苦地周游列国弘道,当有人诽谤孔子时,他们站出来为老师辩护,扞卫老师的'高尚人格,如子贡则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子路追随、保卫老师忠心耿耿,他们对老师的崇敬正如曾参所说:“老师的盛德好象纯洁的江水冲洗过,又象秋天的阳光照耀过,还象广阔无边的天地一样圣洁。”曾参继承、弘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坚定不移地推行仁政,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维护正义而直到永久,不是很遥远吗?”。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3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4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5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6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7

  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8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尊师重教”的故事】相关文章:

尊师重教作文09-23

尊师重教的作文10-14

[热]尊师重教作文11-03

关于尊师重教的作文07-13

(热门)尊师重教作文14篇11-19

尊师重教主题言稿(通用8篇)09-10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5-14

与书的故事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