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分类的反思

时间:2024-04-02 14:38:33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玩具分类的反思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玩具分类的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玩具分类的反思

玩具分类的反思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重点与难点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四、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求同,分类—分组讨论—说出标准,转换标准—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

  说明

  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

  说明

  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会主动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时放错了,旁边的孩子也会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时也能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玩具分类的反思2

  活动目标:

  1.会找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

  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二)引导讨论,尝试摆放玩具——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观察摆放的玩具。

  2.讨论怎样摆放玩具。

  3.探索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请幼儿自主尝试将同样的玩具放在同一层玩具柜上(或玩具篓)。

  (2)让幼儿边摆放玩具边学说:我把“××”和“××”放在一起。

  4.分享共同摆放玩具的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整齐的玩具柜,分享一起摆放玩具的乐趣。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

  活动反思:

  《我会放玩具》是一个数学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其一,玩具是幼儿熟悉和喜爱,对于自己的玩具幼儿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可说。包括玩具名称、玩法、玩具的由来等等。活动材料是他们平时最喜欢接触的东西,应该活动起来没什么难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儿有摆放玩具的生活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玩具归类等。

玩具分类的反思3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在认知过程中,往往是无意识记忆占了优势,在记忆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和自己情绪的影响,有时教的东西记不住,无意中的东西他往往是学得很快,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意无意的学会分类知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常规教育融入教学活动。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玩晨间活动的'桌面游戏之后,收拾玩具,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在拼搭玩具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喜欢什么就把玩具拿到自己桌上来玩,而在收玩具的时候许多不同种类的桌面玩具都混合在了一起,今天的玩具分类,其实是一次常规教育,我把常规教育融入了数学活动之中,幼儿学得轻松,分得开心。

  二、标记融入分类教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看标记,分类玩具。在活动进行中,我是通过游戏“玩具回家”来让幼儿把同一种玩具和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我先让幼儿观察玩具的标志,然后提出要求,请孩子们摆放玩具,孩子们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找到了同一种类的玩具,高兴得举起小手给我看,我及时的表扬孩子,让孩子们把玩具放到有相同标记的篮子里。在按颜色分类时,我对孩子们说:“现在玩具想在教室里找一个好朋友,这个朋友的颜色要和玩具的颜色相同。想一想你手里的玩具应该找谁做朋友?”孩子们异常的兴奋,跑来跑去的找,细微的角落也不放过,找到了,拉着我的手非要让我去看看。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韵味。

  三、语言渗透数学教学。

  整个游戏中,我用一句话贯穿游戏的始终:“xx玩具宝宝,我送你回家。”通过这句简洁的语言,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加强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也增强了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玩具分类的反思4

  从今天的活动中也不难看出,对小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我们好好地开发和利用。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许多方面的兴趣,对于小小班的幼儿而言,玩具就是最大的兴趣之一。孩子们也十分期望能收到别人赠与的玩具礼物。在进行“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谈起过玩具的时候,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说:“我最喜欢玩毛毛公仔”,“我最喜欢玩超人”……五花八门的玩具往往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恩物。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从幼儿喜欢的事物入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我设计了小小班数学活动——“玩具分类”。

  本次活动“玩具分类”是根据小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幼儿喜欢的玩具做为数学活动的主线,让幼儿“玩具找妈妈”的游戏中学习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感受到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我在设计、安排活动时,首先从材料提供入手,用各种颜色鲜艳,大小不同的积塑玩具和胶花玩具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动手操作的愿望。其次,尊重幼儿认识依赖于行动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帮玩具找妈妈”的过程中分辨玩具的种类。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互相观察、互相纠错、共同提高。最后,幼儿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鼓励幼儿按玩具的种类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活动的乐趣。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因此幼儿在活动中觉得轻松、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层层深入。从按玩具的种类分类,并用恰当的设问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角度的观察与幼儿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体验学习。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结构(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在整个活动,我追求的不是幼儿分类的最终结果,而是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兴趣,学习分类的过程。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让小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总是充满遗憾的,在活动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对幼儿在活动中行为表现的观察不够细致,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二是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还不够突出,应为幼儿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发言。

  从今天的活动中也不难看出,对小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我们好好地开发和利用。

【玩具分类的反思】相关文章:

垃圾分类作文07-07

便秘的原因分类04-27

小学垃圾分类03-03

垃圾分类怎么分10-09

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10-14

垃圾分类作文【实用】07-13

(热门)垃圾分类作文07-08

农村垃圾分类倡议02-29

我的玩具作文09-09

我心爱的玩具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