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课文

时间:2024-03-14 13:50:37 好文 我要投稿

(实用)《神奇的克隆》课文

《神奇的克隆》课文1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神奇的克隆》课文2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萨勒发音时,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当夏天来临时,海伦在盲哑学校的课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说话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海伦回到家时,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1900年,海伦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神奇的克隆课文赏析:

  第一,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1、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2、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神奇的克隆》3、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第二,说明性文章知识性、科学性强。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根据其文本特点,老师抓住知识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第三、说明性文章一旦进入语文教学中,它就应由“科”改姓“语”。既然是语文课自然有别于自然、科学等学科。教学说明性文章,除了达成知识目标之外,应该还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激发科学的精神,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说明的方法,追寻课堂的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都应成为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目标。

《神奇的克隆》课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知道什么是克隆(以上为教学重点);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1)什么是克隆?(2)、克隆实验成功;(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四、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1、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2、任何一项科技发明都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能人类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查找有关资料,思考克隆会对人类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呢?

《神奇的克隆》课文4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类说明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神奇的克隆》一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找出体现克隆“神奇”的生动形象的语言。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回答来完成,学生纷纷找出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语段等,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激起兴趣,学习说明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的说明方法时,我先让学生从前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了克隆的定义,而后以一句话:“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可作者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迭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本段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从四个角度分别介绍克隆是什么,使克隆知识的介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好资料,活学活用。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介绍时,配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陶陶。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大大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再如,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内容,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还引导了学生交流从网络、书籍等地方了解到的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重要意义。

  4.激发思维,大胆想象。在认识到克隆是把“双刃剑”后,让学生天马行空想像,“假如我能克隆,我想克隆……”要求学生做到想法必须对人类有益。此处的设计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畅谈自己的想像,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更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最后谈谈我教本课的困惑:本课教学过程中,体悟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虽然也知道在读中体悟,在体悟中读,但是一到课堂上,要么缺少读书,要么体悟得不深入。看来,自己以后还要锤炼基本功,真正驰骋于语文天地,真正畅享到语文的乐趣。

《神奇的克隆》课文5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重难点:

  感受克隆的奇妙。

  我的学习过程

  预习板块:

  1、自读《奇妙的克隆》,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3、通过查字典读准下面生字新词

  4、文中有哪些词语很难理解呢?画出来查查字典,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5、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

  6、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7、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描红、临写。

  赏析板块: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1—4小节的有关介绍,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

  默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孙悟空说说什么是克隆?

  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汇报。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低等生物的克隆。

  2、读读第五自然段:讨论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3、克隆技术得到发展,它是怎样造福人类的呢?

  优良品种

  生态方面

  医药方面

  4、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

  拓展板块:

  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提出设想)

  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爪蟾),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

  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

  1995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利出世了

  20xx年,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

  20xx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

  运用板块: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正方:

  反方:

  反馈板块:

  1、看拼音写汉字

  kè lóng fán zhí xiān tiān jià jiē hōng dòng

  ( ) ( ) ( )( ) ( )

  jiā chù sì yǎng xiào lǜ xìjūn yòu rén ( )( )( )( ) ( )

  2、读课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关头一( )一( )

  繁殖( )( )一分( )( )

  ( )( )成效品质( )( )

  濒危( )( )免( )( )运

  积累板块

  1、记一组描写科学技术的名言:

  2、写话。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后的生活,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神奇的克隆》课文】相关文章:

《神奇的克隆》课文03-14

克隆的作文10-11

我被克隆了作文08-01

克隆世界作文08-02

克隆的梦作文07-19

克隆绿色作文08-04

克隆风波作文08-10

(优秀)克隆的作文10-23

我被克隆了作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