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后反思

时间:2024-03-14 08:55:38 好文 我要投稿

语文课后反思范例[15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课后反思范例[15篇]

语文课后反思1

  一、织好课堂纪律,是上好低年级课的关键。

  虽然也有过两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组织课堂纪律一直是我头疼的事。班级人数多,顾得了前面,顾不了后面,抓了第一组,落了第五组。也许平时偏心慈手软了点,也许虎头蛇尾,上课时厮声力竭,最后草草了事。学生如何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站直,声音宏亮,听的学生是否认真等,应多训练,一定要养成习惯。

  二、初读课文时,一定要做到读通,读顺。

  学生良好的语感,就是在平时的朗读中培养出来的。每一篇课文的初读,应从正音、不读破句、不读错入手,宁可多花点时间,也要落实到位。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以两则谜语导入,学生兴味很浓。通过贴图,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得到各不相同的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比较观察。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然后师生一起当蚂蚁搬粮食进一步体会“背、拉、扛、推、”等动词,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兴致很高。

  四、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我抓住契机,出示画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在阅读过程中教会学生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评价,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识字教学要扎实,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1、识字目标要明确,每个生字的音、形、义要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能看似简单而简要教学。

  2、运用多种形式和丰富的激励语言,让学生多读,读准字音,多观察,记住字形,多联系上下文,看图想象,理解字义,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3、指导书写时,先书空,观察每一笔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描红。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语文课后反思2

  《秋游》这篇课文叙写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活动,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动人秋色中的愉悦感受和欢乐心情。

  本课的`课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文本,再让文本走进学生。

  有两个自感觉较好的片段:

  让学生在把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时,让他们学着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如:第一自然段:金风送爽;蓝天,除了用“一望无边”,还可以用“无边无际”;云朵:千姿百态、变幻无穷;农田里,硕果累累;同学们尽情玩耍的场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让学生学着运用已经掌握的词语,真正理解所学的词语。

  第三自然段把三个颜色的词“黄、红、白”用作动词描写了农田里庄稼成熟的一派丰收的景象,我让学生结合《秋天到》这首儿歌里描写果园的句子自创一个小节:果园里,葡萄紫,梨子黄,枣儿红,柿子高高挂,像一个个红灯笼。学生读着自己写的内容就别提有多兴奋与自豪了!

语文课后反思3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一、 偏离略读教学轨道

  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此课的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文章分析和人文教育上。课前设计的那张表格也成了过场,没有好好利用。其实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学生对这张表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现在我回过来想想,要是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多点时间用15分钟来初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那么在接下来的反馈中也就可以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整个故事学完。然后再给他们点时间去回读全文,最后用2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学法,也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最后用5分钟时间去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阅读我课前给他们准备的《老牛》,再用5分钟给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巩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然而我从开课伊始就在看时间,总是把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案放在第一位,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读透读懂了。在品读课文时也一样,只关心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还是没能走出教案的框架。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理论知识只成了脑袋中的摆设,没能发挥出来。

  二、略读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不到位

  本课要交给学生的略读方法是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我在课上也就只给学生点出这一点。没有再深入指导,其实是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摆设,自己也从没去思考过,何为用较快的速度。所以当被问及这问题时我哑口无言。是呀!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缺少思考,自己都处于模糊状态,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呢,可悲呀!想来,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充分的准备时间,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又把略读当成精读来教。要是在备课时我能在略读方法上多思考一点,也许就能让学生知道用较快速度阅读也就是用默读来读。更可笑的是当我发现学生读书时声音较轻时还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想来都觉得失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总是游离在精读与略读的十字路口,既没达到精读的方法培养,也没达到略读教学的培养运用的目标。

  三、环节设计画蛇添足

  在略读教学中一般不提倡小练笔,而我在这堂课中让学生站在小狐狸、老狐狸和正太郎的角度去写话,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人文过足,工具欠缺。在略读课堂上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其次也浪费了太多时间,要是在最后能把这部分时间用在课外阅读《老牛》上,我想会更理想。

  在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有种挫败感,但我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次同课异构,精读与略读新课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触摸到了略读教学的一些门道。在其他几位上课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吴老师和阙老师的点评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略读教学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还学生一片略读方法的训练场。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在略读中成长起来。

  其次,略读教学要舍得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段时间里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法和任务。切记放任自由。教师用相对少数时间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略读教学其实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还是要学得精。

  第三,教师在方法的引导和运用时,要适时适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并非多多易善。

  第四,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读教学的三大任务:把握大意、学习略读、拓展延伸。

  关于略读教学虽然现在还很迷惘,但我相信在我们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肯定会有一片明朗的天地。

语文课后反思4

  《一面》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上课之前我认真读了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上课前,我让孩子们讨论:这篇课文学些什么?孩子们认为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教学中,我决定尊重孩子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去展开教学,并不从外貌描写的句子去展开教学。

  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孩子们交流的时候并不踊跃,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太少,对鲁迅先生也了解得太少。虽然在前两课学习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认识。学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实在是无法领悟文字里所蕴涵的那种凝重的感情。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文字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能领悟的东西,不能强求孩子们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理解的。

语文课后反思5

  本课利用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的心理,巧妙地利用临摹的借鉴功能,在“看着画”中保留“想着画”的一些特征,进行非复制性临摹,为学生开拓一个创造的境地。上课之初,我以《天国的神鸟》这个故事导入,并配乐曲《百鸟朝凤》,设置情景,让同学们感知神鸟的美丽。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神鸟变树》教学反思。借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神鸟》这幅壁毯画,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构图,进一步感知天国的神鸟。

  神鸟如何变树是本课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大家兴趣盎然,教学反思《《神鸟变树》教学反思》。同时让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有的同学说想画一棵圣诞树,有的想画一棵美丽的蝴蝶树,有的想画心中的房子树,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带领同学们一块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强调画面的大胆创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衬托等等。画一棵心中的神数是本课的重点,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彰显自己的才能。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时间把握不好,自己急于求成一股脑全说了。

  本课利用低年级儿童爱游戏的心理,巧妙地利用临摹的`借鉴功能,在“看着画”中保留“想着画”的一些特征,进行非复制性临摹,为学生开拓一个创造的境地。上课之初,我以《天国的神鸟》这个故事导入,并配乐曲《百鸟朝凤》,设置情景,让同学们感知神鸟的美丽。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像都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了。借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神鸟》这幅壁毯画,让同学们欣赏感受它的造型,它的色彩,它的构图,进一步感知天国的神鸟。

  神鸟如何变树是本课的趣味中心,我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大家兴趣盎然。同时让大家讲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有的同学说想画一棵圣诞树,有的想画一棵美丽的蝴蝶树,有的想画心中的房子树,大家七嘴八舌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接着我带领同学们一块欣赏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强调画面的大胆创新,以及黑色背景的衬托等等。画一棵心中的神数是本课的重点,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彰显自己的才能。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时间把握不好,自己急于求成一股脑全说了。

语文课后反思6

  在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一节教学中,这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三年级学生在以前的从来没有接触过,面对着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如何教?怎样教?我心里也没有底。感到一片茫然。

  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没有回避的可能性,只能迎刃而上。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千年的泱泱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如:陶瓷、剪纸、布艺、泥塑、戏剧、书法、风筝等民间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我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充分发挥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首先,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和图片,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什么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以富有启发性的导言,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事先所设置的情境中来。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静心的'倾听,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人,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些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吧!去领略她的无限的魅力和风采吧!

  接着我让同学们把事先收集好的资料拿出来,我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这些图片,大家在看这些图片中,有的聚精会神,有的在指手画脚,有的边说边笑。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能感受到这就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他把同学们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图片后,大家回到座位上坐好,我说:“刚才大家欣赏了具有祖国传统文化的图片,你们看后心情怎样?有什么想法?请说出来吧!”分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边听边想,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较好得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时,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进行展示,畅所欲言,无拘无束。我看到同学这种学习劲头,课前我所担心的问题看来都是多余的了。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全班交流阶段,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得较好的选手在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们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有的一边说还一边拿出图片进行展示,下面听的同学各个聚精会神的,不时发出阵阵的喝彩声,听后还对展示的同学给予评价。

  这节课成功之处就在于同学们能大胆的展示自己,同学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充分的体现了语文《新课标》中所说的探究性、主动性、合作性学习。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真正的感受到我们的祖国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伟大祖国而自豪。

语文课后反思7

  《乌鸦喝水》实际上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寓言通常能教给人发人深省的道理。一年级的学生在领悟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深层意思在我个人看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生字方面,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生字的规律,所以不需要每个字都讲解,只需要选择有难度的讲一讲就可以了。在教学生书写生字方面,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教,因为学生的写字能力还不稳定,所以还是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和指导。第二课时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关键。在课开始前,我先抽三到五分钟时间复习生字词,再引出课文。

  先指名读文,这样可以抽查出复习和朗读的情况,再将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例如:乌鸦找到水了吗?它喝了水没有?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水呢?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随时心情又会怎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既让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课文 ,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再体会乌鸦心情的同时培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语文课后反思8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让学生在读中学提问题。

  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想了些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想别人没想到的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到并读出“画师考画艺的结果”两句话后,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明白了什么,再读一读,想想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当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把问题进行归纳、合并,形成了“。

  (1)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大、二徒弟各是怎么考虑的?

  (2)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二徒弟的画,而称赞小徒弟的?

  (3)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4)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再组织对文本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但把内容读明白。更重要的是主动探索新知识,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故设疑问: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什么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锻炼学生的语言智能,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让学生拥有积极探索创新的激情。

  拓展延伸部分,要学生试着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等,这一环节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暴露,在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思维,他们在寻求答案获取新的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有效的促进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语文课后反思9

  自我评课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本课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在此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孔子名言,并搜集孔子个人资料,并请教或搜集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样的人。在课前并综合了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孔子名言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孔子名言及引用孔子名言,运用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这一课,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悟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只有谦虚好学,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我在教学中截断了语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我让人物语言闪亮登场。

  如、“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设计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名言。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如果三个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老师常常教育我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现在还是将来,为人都要谦虚好学,有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意思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老师告诉我们,每天早读时都要把学过的知识温习一下,我们常常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的表情,。每当这时,老师总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呀!(一天,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难题,刚讲完,老师问我们懂着没有,教室里整齐地回答:“懂着了!”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 类似的题,可是班上没几个会做,老师生气了。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我点拨了,这几句名言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作了精辟的论述,和本课孔子拜师的内容紧密相关,意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古典文化的精髓。随之我又出示几句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生对孔子的话算有点兴趣了,我将板书课题《孔子拜师》。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的是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在叙述中,线索非常清楚。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要带着对孔子和老子的敬重和佩服之情感去读,去拜读,注意语意的停顿,语速的缓急,语气的变化。读后说说孔子和老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这个环节,我给足学生时间读,加上有课前孔子名言的理解,学生完成很不错。有个女孩儿写:我读了课文,从孔子在求学时不怕路途艰辛和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有礼貌,不怕吃苦的人。我也从老子不顾七十岁高龄,到洛阳城外迎候孔子以及他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孔子,我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老子是一个有礼貌,爱护学生的好老师。)看了学生的读书体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理清课文层次:

  孔子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老子

  谦虚好学不怕吃苦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后作业第二题:(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才及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不怕吃苦,求知若渴的人。)

  对文本的理解已不是问题,自然词意在文本内容中能理解,对重点词语作“用词写话”的练习,生字认读与书写是过关的,在学习本课中,以下方面还是落到了实处。

  一、阅读中悟写法。这是语文学习中的支撑点,在本课中,就要抓住人物语言,在习作练习中,怎样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比如、本文对孔子和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主要进行了人物对话描写,而且在对话中作者能够准确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出示文中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孔子:“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怎样描写不同人物的语言呢?首先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然后要注意人物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语言也不同。最后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发展。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语言也不所变化。比如、描写懒惰的姐姐:妈妈让姐姐洗碗,姐姐不高兴地说:“听到啦!又叫我去沅碗。”接着,姐姐神神秘秘地对我小声说:“弟弟,你的字写起了吗?想去玩吗?你帮姐姐洗碗,姐姐一会儿陪你去玩!”我装着没听懂,只见姐姐又奇奇怪怪地说:“今天我借来了一本小人书,上面就是灰太狼的故事。”我忍不住了说:“姐姐,今天我帮你的忙……”(点拨、只要能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写好不同人物的语言。)这里安排了练习:“有趣的爸爸”“懒惰的爸爸”“爱节省的`妈妈”

  二、抓句子的理解也是本文的重点。作为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句子的生动与平泛是文章的技巧。比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的含义深刻,学生独自理解还是有难度的,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词的练习。我点拨了,这一句作者在讲孔子的旅途之苦,并运用了词语“相距上千里”,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生活艰苦运用了“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却运用“终于”一词来说明。(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对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可以先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联系词语的意思,想想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课外拓展,综合展示

  让学生自己完成,搜集资料、问家长等方式。

  四、习作练习“我的语文老师”(必须落到实处。)

  学完本课,我有以此反思,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教学态度,要真实地再现我们的课堂,不用动感的表演也能抓住人心,它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真的语文的一种朴实精神所吸引人。用老师朴实的教态,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创造一种纯朴的语文课堂。本课的亮点就是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在写作中,恰到好处的词语及语言的运用是文章的“精髓”。

语文课后反思10

  今天早晨我开始上本册书的第一篇课文《散步》,这个单元的文章全是有关家庭亲情的文章,作者用温暖的笔融细致的描写了家庭成员间和睦、互敬的亲情关系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到四件事,即“松、静、匀、乐”。我给孩子们说:上课时要保持放松的心情,要有安静的环境,要有均匀的气息,要有快乐的情绪。只要上课时经常要求自己做到这四点,你离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不远了。如果每天都用轻松悦快的情绪来对待学习,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们都十分认同我的想法,大家悦快的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是该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即: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能打动读者的地方。先让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学生读得十分投入,虽然不是声情并茂,但是我感觉已经够好了。因为他们读得很用心,很仔细。在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思考这篇散文美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在文章里划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生字词的教学完全由学生解决(到黑板上来做,然后再大家订正),所花的时间不多,效果也相对较好。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的思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几个学生主动的举手回答,说得一般,主要问题是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想说的话而不知道怎样表达。心里想得有,而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们说,这就是平时读书不够和锻炼较少的原因。只要大家积极阅读,主动锻炼,我们都回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能放弃,要积极的去适应,克服心理的胆怯和恐惧。之后,我谈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健康的躯体和高尚的灵魂的有机组合。健康的身体一般情况下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可以得到。而高尚的灵魂则需要知识和文化的武装,知识和文化就是从读书所获得的,主动的阅读和求知是获得知识和文化的主要途径。用高尚的灵魂去指挥健康的身体,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在教学中顺应课堂的流程我给孩子们讲了三国演义》里董卓、吕布和貂蝉的”美人计“的故事,大家听的很认真。

  最后,我引导孩子们分析文章之所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原因。有的孩子说:课文里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和蕴含着的生命的不尽活力。有的孩子说文章除了景物和语言优美外,还有的就是情感美。文中亲情的温馨让我们备受感动,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几代人的宽容和理解,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引导,孩子们懂得了家人和朋友间就应该相互宽容和理解。我想这不就是我这节课所想达到的目标吗?这不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吗!于是,我很认真的表扬和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进取。一节课的学习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就这样结束。我能看得出,学生很愉快,对我不反感,我想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从整个教学流程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许多不足,比如有时和学生吹牛就漫无边际,收不了边。还有在讲课时缺少激情,对学生的感染不够。课前准备肤浅,不够深入,层次不够丰富。自我感觉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整堂课的整体形象构造,这节课要给学生讲什么东西,课前思考不够清晰。因此,课堂结构显得有些混乱,没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有时甚至用了大量的时间来与学生闲聊,用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有时又感觉有些本末倒置,主题被冲淡了。但是,不论怎样,我相信学习就会进步,不停的往前走就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语文课后反思11

  八班,第一次教“8”这个数字的班级,心中有一点小小的期待。每一届的八班都有几名学生的语文功底特别的扎实,我希望我也能遇见。

  在八班,我们的确看见这个班级语文功底优秀的他们。本来想借这次学校公开课之后的宝贵教训,也找到了我教语文最大的`弊端——自卑。即想改变自己,也想展示孩子们的积极阳光的一面。

  可是在公开课来的这一天,孩子们精心的准备,让我也意外的是全班都看了这篇课文,即使很难懂仍然坚持看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面。当我看见孩子高高举起的小手,那是一个多么渴望展示自己的小手,不?这是大大的手,一个迫切想要表达的大手。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们,而我自己在心中还在希望你们要来安慰我。受伤的我是成年人,而受伤的他们还是未成年人,还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希望的时候却遭遇这样的打击,他们能够接受吗?我不知道。我心中很明白在孩子的心里已经留下了一道伤痕,不知道心中的伤何时才能修补。想到这儿,我心满含愧疚,孩子是我的失误,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去研读这篇课文,早点定下上课的思路,早点集体备课,也许孩子的心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了。

  我该怎样来安慰你——我的孩子:也许你们失去了这次机会,人生在世还有很多机会,我们可以好好争取。其次也许这堂课没有任何老师,但有我们前进的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留给我们自己,不求观众,我们就是自己最好观众。

  谢华与你共勉!

语文课后反思12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保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溢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俺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俺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俺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俺知道了小虾的`格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俺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俺。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干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示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师:确实它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招人喜欢,假如加上动作来读,那就更有趣了,愿意试试吗?

  生:扮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俺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动身。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 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俺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格斗。

  生:略

  师:是呀,这小东西还真厉害。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俺“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俺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保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俺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保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写一篇日记。

  课后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同学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同学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俺的东西,即同学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同学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不论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维护好同学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干真正成为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同学才干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干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语文课后反思13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双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我通过实例操作,得到以下启示:

  1、要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学习语文。在本节课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诸葛亮怎么能够做到让船顺风顺水,小组同学合作演示诸葛亮怎样掉转船头借到箭的。学生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智慧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以充分发展。

  3、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语文。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审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方式让学生体尝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那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在教本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没有试讲,在时间上把握不准,没能给学生大量时间去读书。在谈诸葛亮“笑”的这个地方,还没挖掘太深,没能让学生更好体会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使自己在业务上更上一层楼,希望校领导在教学上能给予更多指导。

语文课后反思14

  教学反思:

  一、收集资料,激发情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了解5.12大地震的概况,收集地震的相关的资料、图片和感人故事,以便课堂中交流。收集谭千秋老师的资料及纪念谭老师的有关文章、诗歌。5.12大地震轰动世界,学生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日子,收集资料的任务触动了学生的记忆和情感,许多感人的画面,故事涌上他们心头。这项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为课文的学习埋下情感伏笔,在第一课时的交流中,学生情绪激动,眼含热泪。

  二、紧扣题目,抓住细节,研读文本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的最后姿势。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研读这些细节描写有助于学生体会谭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人格。 课文中对地震发生时的场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这些场景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我通过指导学生感情这些句子,体会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在生死攸关之际,谭老师做出生命最后的抉择,用身体守护学生。他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

  为了立体的体现人物的品质,课文第三部分引用最有说服力的三位人物的话语,侧面烘托谭老师的英雄壮举。教学时我没有急于去提炼、总结人物的品质,而是让学生去读出自己眼中的'谭老师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最后的人生意义。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读了几首小诗,这几首诗分别以谭千秋老师的学生、妻子、女儿、母亲的角度去写的,我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去朗读,读着读着,我分明看到了学生感动的泪水,听到了哽咽的声音,我知道他们心中对谭老师的感动得到了升华。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们那感人的最后的姿势让学生震惊了,他们感动极了。我也感动极了,为那些英雄老师而感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感动,

  不足之处:

  1、课一开始,我没有让学生观看地震发生后惨不忍睹的一个个场面。这一情景的再现,可以很快的把同学们带回那次地震,使他们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在教学中,我虽然抓住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来组织教学,但没有扣住“撑” 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谭老师这一撑,撑出了什么?”的课文补白,如果这样去深挖文本的话,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更高大,这样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语文课后反思15

  一、播种好习惯

  教案设想:

  通过谜语让学生了解今天讲课的内容,引出习惯的概念。然后通过两个小故事让学习了解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以及好习惯带给人的积极的作用。提出问题:习惯好,运气就会跟着好,为什么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想到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并主动回答,可以抢答,也可以逐个回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然后给出习惯和好习惯的定义。接着填出表格即我认为的好习惯,我认为的坏习惯,我的好习惯,我的坏习惯,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的习惯,为后面的课程买下伏笔,并让愿意分享的学生分享一下。接着还是用故事讲课,让学生从故事中理解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一个道理:习惯成自然。然后通过一个问题:怎么能够让小链子拴住一头大象?接着用笑话调节气氛,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从小事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填写我的契约书:我希望改掉的坏习惯、我希望养成的好习惯、我可能遇到的阻碍是、我该怎么克服困难?并给出一些建议怎么养成好习惯,给出一个坏习惯减法表,减掉自己的.坏习惯。最后总结。

  课后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没有仔细考虑学生可能会回答的答案,使得上课时有些不是太顺利,但是总体效果还好。班级里总会有活跃的学生,他们会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是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那么快,这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就会有些多,课安排的有些满。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还是比较习惯看故事,故事的选择对于这节课来说是比较亮点的一个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不能单从自己怎么想的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程度。在导入方面,谜语的导入应该是比较好的,但是谜语的选择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本课谜语的选择就烦了这样一个错误,谜语的答案可以有很多个。课程设计也有些匆忙,没有给学生留太多的反应时间,使得学生的答案会受到影响。

  是真正的原创的课后反思哦

  二、畅游20xx

  课堂设想:

  课堂开始让学生先填写自己的十个优点,然后写出同桌的五个优点,这一步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也找到别人的优点,同桌之间互相分享先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的,以及在自己心里自己又是什么样的。然后放轻音乐放松气氛,为意象营造气氛。开始畅游。用意象指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始想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想想,然后分享。

  课后反思:

  在课堂开始时一切进行的都还可以,但是可能是由于我的设计原因,也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使学生不是太乐意去分享。时空畅游开始后学生也都能进入情境,有的学生确实顺着指导语到了20xx年,有的学生则没有进入进去。但是这也算正常,在意象进行中每个人都有排斥,在指导语进行中睡着时很常见的情况。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之后的分享,他们虽然有的学生学习不好但是他们也已经尽力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以后已经被安排好了,自己现在的努力没有太大的意义;有的学生说自己曾经想过自杀;还有的学生说自己会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回家遭到打骂。。。。。。学生的心里压力真的很大,只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我们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在初中阶段家长、老师、学校以及大环境还都没有真正的做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业上,放在了一些可以比较的方面。学生对于学校的分班制度是敢怒不敢言,老师的一些做法也在不经意间影响到学生的想法,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心理老师,任务艰巨。

【语文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课后反思03-10

语文课后的反思03-10

[精选]语文课后反思03-14

语文《渔夫的故事》课后反思03-11

语文课《春酒》课后反思03-11

语文课后的反思通用15篇03-11

语文《渔夫的故事》课后反思汇编【3篇】03-12

《白杨》课后反思03-09

《草》课后反思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