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

时间:2024-03-13 14:46: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

  (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10、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改的方法是实行启发式教学,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把钥匙。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打破旧课堂结构 运用新教学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初中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须在老师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才能把训练重点在教学中落实下来。以第一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本课训练重点是:①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②读书摘要。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文如何“生动”的说明事物。开头一段用了“次第”、“翩然”等优美的词语及拟人笔法,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第二段则用拟人手法,如布谷鸟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更有特色,说得更加生动。

  其次,要理解如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头三段说明的顺序是什么。显而易见,第一段以“春、夏、秋、冬”的时序来说明,第二段举的三个例子是以“耕、种、割、插”的农事活动先后为序,第三段则是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是从古代到近代。可见各段落里面的句序讲究条理性。

  而“读书摘要”,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把文章的重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由于学生初学编写读书摘要,要求不要过高,指导学生围绕课文“练习”的一、二小题,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波浪线,然后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这种由浅入深的练习,学生就不会觉得“读书摘要”茫无头绪了,也逐渐培养成习惯。

  2、结合预习提示:如果把课文内容比作一把锁,那么“预习提示”便是这把锁的钥匙。“预习提示”中包含文体、文学、篇章、读写听说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书理解或掌握生字、词。“预习提示”的文字学生几乎都看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关键词关系着学生能否真正地全面地领会“提示些什么”。例如《大自然的语言》的“预习提示”中,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让学生默读并思考它给我们提示些什么,引导他们明确第一句话中“比作”一词,既提示了本文标题采用的是比拟的修辞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第二句话,启示他们回答句中的“具体生动”、“条理分明”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写作特点;而句中的“说明了”又给我们提示了本文的文体是说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后,我的学生几乎都入了“读懂预习提示”的门。这样,讲究了教法,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法。

  3、结合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如何处理,是教学的一个技巧,却往往被忽视。我在教学中,首先打破先讲课文后处理练习的陈规,将课后练习分散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灵活处理,有的则置于课前,结合在预习中,或纳入布置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又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练习一,这一题给出了段落大意,只要求划分段落,理清层次,明确本文的条理性。我首先是要学生读题,并回答从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说明该问题的,二是让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这样也为做“读书摘要”作过渡。练习五的第1小题,则是揣摩一个分号和一个句号的用法,这一练习有助于区分这两种标点的不同用法,当堂揣摩解决。这种穿针引线的教法,既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有益于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习惯,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三利用”,即利用工具书、板书和《中学生助学丛书》。

  1、利用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教师离不开工具书,何况学生。学生的主要工具书是字典和词典。课文里的生字词,要教会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而且必须养成习惯,这就是一种能力。在课文“预习提示”里有使用工具书的要求,在课后练习题里也有不少训练题。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首先给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使用工具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使用工具书的兴趣,同时还要落实使用工具书的任务。

  2、利用板书:板书的设计,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美观,这是教师的共识,但实施却很难。我在设计板书时,首先精心考虑内容的科学,文字的规范简明,书写的'美观。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教师板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点明这种物候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而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木荣枯”的“荣”的语言文字信息:“萌发”、“开放”、“孕育”和第二段拟人化的“暗示”、“传语”;“枯”的表现则是“变黄”、“衰草”。“候鸟去来”的体现是“燕子归”、“布谷鸟唱”、“大雁飞”。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本文标题的用法。

  在突出“训练重点”的“生动的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教学时,则板书优美词句以体现“生动”;“有条理”则板书第一段体现时间顺序的“春、夏、秋、冬”四个字和第二段以农事活动为顺序的“耕、种、割、插”四个字。

  总之,精心的板书设计,要有科学性,要简明而美观,要体现教材作者的思路,也反映教材的特色,而且突出教学的重点。

  3、利用《中学生助丛书,初中语文练习册》。这本练习册,是唯一的省编与现教材配套使用的中学生助读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练习部分按教材课文或选段精心编排适量的练习题,作为教材习题的补充和扩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或掌握相关的知识。但是如何使用,则是一门艺术,也是教法和学法的问题。笔者在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利用助读读物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课堂使用,或课外练习;或集中使用,或分散使用;或利用训练丛书处理教材,理解教材,或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使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而且,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或间断穿插利用“练习册”进行课堂训练,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既可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乏味的形式,克服学生疲劳或不耐烦而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实践表明,“三结合”与“三利用”在教读课中的应用,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是符合新时期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使学生感到学语文轻松、有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3

  教学,作为一种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教学双边活动,课堂就是师生们活跃的舞台,如何控制好这个舞台高效有序的运转下去,需要的是一种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课堂组织教学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常用的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有:

  一、有目的的预防

  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的暗示或提醒学生,增强学生自我调控的心里准备和调控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还可以用语言来提醒或鼓励学生,如教师走进课堂就微笑着说:同学们这几天的表现令我很高兴。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随便说话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老师真是感谢大家!只是有时个别同学还不能坚持到底,我相信,这些正在进步中的同学一定也很想改掉这些毛病。从今天开始,大家都一起努力吧,看谁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伺机提醒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会交头接耳地讲话。针对这种学生的错误行为,如果采取大声训斥或批评方式,厉声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违反纪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学生不回答只能形成僵局,回答却只会让教师更加气愤。这样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强化了这种错误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伺机用眼神提醒学生,或者利用讲话速度的变化或适当的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学生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样即可以不中断教学过程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既增加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三、个别暗示

  教师发现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课来公开的批评学生,可以边讲课边走到他身边,悄悄的给他一个眼色或者轻轻指他的.书本、敲敲他的桌子。运用这些委婉的暗示方法,既不中断教学过程,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爱护,从而自觉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又不会分散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树立榜样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表扬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树立起榜样以制止违反纪律的现象。或者对课堂的纪律情况简单小结作出评论,肯定好的,批评差的。主要是树立榜样的作用,不宜过分的批语某个同学。比如说:大多数同学做得很好,李林同学做得特别好,但还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这个同学也正在改正了。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组织效果。

  五、采取多种形式适当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单一、连续的教学操练之后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很容易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课间活动,比如:听音乐、唱歌、做小游戏、讲笑话等等。还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幽默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重新打起精神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去。但应注意这种插曲式的课间活动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倡导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但有些教师由于过分强调民主,忽视了课堂组织教学,结果课堂乱到了教师无法控制的地步,严重地妨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懂得一些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既能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又能做到收放适度,动之有序。正如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不但可以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从而圆满地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4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具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许多地方小学教师,尤其是偏于地方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培训,导致诸多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与方法。第二,教师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上存在偏差,吃不透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的把握各个教学环境,也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科学的设置悬念,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能让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研究问题,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

  2.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1.教师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了不少概念,部分学生会像对语文知识一样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背诵记忆。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概念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讲解这些概念的来源,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记忆。有一些学生,即便理解了数学概念,但是运用时还是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如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一些实物如粉笔或者棍子摆设成为与除法相似的形状,之后为学生分析除法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对比加法、减法、乘法,进一步与学生共同对比讨论,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妈妈给了18个苹果,你与哥哥、姐姐共同分,大家得到相同的苹果,请问每一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设置这样简单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概念之后,更加清楚除法的作用。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垂直和平行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同一个平面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去了解知识。我们可在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玩魔方,让学生在玩魔方的游戏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境中初步感知了相同的面、不同的面、同一个面等抽象的,难用语言让学生较快理解、消化的数学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理解了知识。但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问: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教师紧紧扣住主体是否在同一个面这一核心问题,有效地设问,便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理解同一个平面这一教学活动中来,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独立探究的模块,为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挑战空间。这时,教师必须很好地应用这些模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教师要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位数乘法规律。这时,相信很多学生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已经研究出来的学生为没有研究出来的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令不明白的学生弄懂,还可以让明白的学生加深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充分感受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我们传统教学的观念、方法,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5

  1.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2. 直接抒情法: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3. 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4. 先叙后议法: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6

  我在20xx年6月14日至16日参加了《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理科)课程的培训。按照培训要求,现将三天来对培训的心得整理如下,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六位老师的授课我认为十分精彩的,而且风格各异,具有自己的特点。我始终认为,培训课也是一种授课,它同样是体现老师教学能力的平台,通过其培训课程的讲授,就可管中窥豹,了解其教学能力的虚实,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深感六位老师,实至名归。尤其是第一天上午的授课,内容翔实,观点鲜明,案例具体,语言平实,令我受益匪浅。

  综合本次培训,我学习并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大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什么?

  我以前认为,大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其有兴趣,渴望从其获得知识。因此,老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渴望。但是近十年的授课,我越发的感到,这点事不全面,因为,很多学生即使到了大学三年级也不见得在你上课之前就已经对其感兴趣,甚至都不知道你的`课将要讲些什么,更可能,根本也不想提前知道你将要讲些什么。

  可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天下午的女老师和第三天上午的老师在这点上对我很有启发。其实,我们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相比那两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学生素质差的很远,而且我一直“天真”的人为,在他们那样的大学中,给学生讲课一定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只讲精髓,绝无赘述”,而学生一定是对所学内容“了然于胸,批判式的接纳”,当了解到老师们在授课中采用了如此多的教学方法,也尽最大努力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时,我明白一个道理,一流的大学的确会吸引一流的学生,但一流的学生更是需要一流的老师来培养,一流的学生遇见一流的老师,才会有一流的大学。所以,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任何层次的学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2、大学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发展的方向。

  我刚当老师时,学校刚刚为每个教研室买了电脑,3年后为每个教室买了幻灯,从此多媒体教学在我校推广。如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其他教具所无可比拟的。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多样化,生动形象,对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但是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通过三天的学习了解到,在各个大学中,持同样的看法的同仁,不乏少数。作为大学老师应该多学些教学方法,然后将多种教学方法杂糅到一起,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甚至是本课程的不同章节的特点,任选一种方法,要方法为内容服务,手段为方法服务才是正确的理念。

  3、理科教师授课亦需的人文内容。

  第二天上午的女老师的授课让我想到了这一点,那天她开场的讲授,让很多理科老师有些“出乎意料”主持人也发了留言,让大家耐心听,前面是铺垫。其实这就是文理科老师之间的差异,理科老师更喜欢言简意赅的直奔主题,而文科老师更崇尚铺陈善诱,但是,仔细想一下,我们的理科老师的确在人文关怀方面是有欠缺的。我们理科老师更喜欢以学生是否通过我们的授课,听到了多少知识,看到了多个实验,学会解决了多少题,当作自己的成就。有时候想想,其实,知识是讲不完的,实验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解题只是一种技巧而已,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学生走上社会后,你所教的知识到底对其工作的意义,是未知的。所以,文科老师的观点真的值得借鉴,也许“人文”精神才是文理相通的啊。

  通过《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理科)的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收获良多。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7

  一、营造讲文明,守纪律,敬老师,爱同学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而且对人的思维方式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举例来说,一个在家教严谨的书香门第里长大的小孩与一个在单亲、贫苦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想法以及生活习惯肯定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外界的认知以及对事物的是非善恶辨别的能力是非常薄弱的。所以除了家长就是老师对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但如此,让小学生执行讲文明,树学风这一行为是很容易得到实现的。

  他们有着不足的自主思考还有从众的心理趋向,一旦老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讲文明,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于助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会一个个的朝着这个方向改变。有些同学或许并不想遵循这些,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不讲文明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可以说营造文明,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课堂畅所欲言与题目练习相互结合

  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处于天真活泼,积极好动的孩子们,如果一堂课下来都是强调练习题目的重要性,并强逼学生们不断的做练习,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语文学习厌恶的情绪,小学语文正是语文学习的伊始阶段,如果没有为语文的学习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不但对学生现有的成绩产生消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留下阴影。

  所以一味的题海战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毫无作用的。相反的单纯地对学生的要求放低,只注重兴趣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这样也是不可为的。小学毕业考试后毕竟要为自己的六年学习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六年级也是学习生涯一个有一定分量的.转折点,它是六年学习的节点,同时也是初中生活开始的起点。

  毕业考试考好了不光能让自己在中学进入一个出色的班级,而且能让自己在以后学习语文的道路上充满信心,积极向上。那么练习是非常必要的。总之课堂的畅所欲言的轻松学习状态需要采取,适当的练习题目,保证高分到手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与高分兼顾最重要的就是题目训练与兴趣激发双管齐下。

  三、指导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的毕业考试中写作占有很大的分量,写作不光是对学习能力的评价,还是对学生阅读量积累的考核。它需要学生对课外书的大量阅读,对生活的细心感悟,对语言的条理性组织,这种考核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作为小学生除非是非常热爱读书的,否则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能正确的,积极的进行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对许多字都不太熟悉,要想完整,流畅的阅读一本一般等级课外书是有些困难的。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本自己能力之外的書籍,很明显,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慢慢的打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老师就应该挑选在他们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书籍,同时给些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快速阅读的方法。这样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注重识字,强调复杂字体

  中国文字艺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学好中国字是我们的责任,而小学生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蕾,中国字的正确书写不光代表了个人的语文水准,更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素养。看拼音写中文字是考试中会出现的一道题目。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核非常有效。

  在学生六年的学习中肯定不停的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字,这些字对他们来说可能见过一两次,能认出来,但不能准确的写出来。这样但考试中就会非常容易的失分。那么在小学六年级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正是养成正确写字习惯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同学正确把握复杂字体,保证高分,首先,对小学六年学习的复杂字体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和梳理,把所有对学生来说比较复杂的都罗列在一起。

  其次,每天让同学对这些字体抄写一定的遍数,让学生通过练习对这些自已形成惯性。最后对这些字体进行听写,以此来使学生更加坚固的掌握这些字体。

  五、鼓励有问必提,开拓发散性思维

  在整个学习中,只要是在认真思考,积极学习的肯定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那么问题永远会成为问题,所以及时的提问,不但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养成谦虚好问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问题的不懂也许是遇到了某个思维死角,老师对他们的解答正好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8

  1.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推翻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传授的方法是否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2.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1精讲善练。精讲善练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处理教学时,对学生懂的知识不讲或少讲,学生不懂的适当多讲,边讲边启发,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阅读法。讲读、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几个环节,阅读是读写的中间桥梁。它们的训练手段各异,但殊途同归。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最初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从正规教育所获得,而是在听、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一个学生如果不读书,那么单靠教师讲“写作方法”是不可能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的。

  2.3赏析法。赏析法是指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一种教法,即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评价、体味作品等活动,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赏析的内容包括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意境风格、景物描写、写作技巧、题材、体裁等。

  3.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地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的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作文评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有时候学生写不出作文,老师就着急万分,在评语中帮他修改,安排好一个路子让他照着改,这样可能会造成是老师的作文,而不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一篇写校园的作文中,有个学生只写了校园的一个景物,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校园写完了,我在评语里这样写:“校园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用你智慧的双眼,到校园中走走看看,相信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老师愿和你一起分享。”通过这样一评,相信通过学生的眼睛他会看到和我们老师不一样的事物,写出来的校园可能要比老师带着他观察,指着某一种事物让他写要鲜活得多。

  5.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

  一堂好的语文课,除了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精神愉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学语文。如果做到这些,那么比单纯教学生理解几篇课文,记住一些语文知识要有意义得多。学生被教师吸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老师的学识、性格、口才等,这些因素带有先天成分,是无法用之前的教学设计改变的,但是有些能吸引学生的.因素,是可以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改变的,比如说控制好课堂的教学节奏。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聚焦于某一个内容,特别是中小学生,如果我们不能适时地转换话题,当学生注意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由于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不可能在一堂课内过多地转换话题,但是可以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配合老师不同的表达语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一堂课的内容始终保持兴趣。因此,运用课堂流程节奏上的变化,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有重要意义的。

  6.教师要更新思想,全面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要让语文植根于生活的土壤。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如生活交际中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在影视中学习人物表演与语言的艺术,了解服饰与历史的关系,了解社会万象,关注生活热点,拓宽知识视野;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句的鲜活与另类;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句绝妙的,纠正语句有病的;在各类活动中,不放过“表现”语文才能的机会,讨论时直陈己见,演讲时学一次名家,运动会、晚会中做一回主持人;帮商家起个店名,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写个小发明的说明书等。可以说,老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那么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只有把语文之根扎在生活的沃壤中,彻底摒弃烦琐的分析,机械地说教,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语文课堂才能“开源”,才能重现生机。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9

  很庆幸有机会参加了20xx年6月14日至16日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学习,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自身有了新的认知,很多以往迷茫的地方变得清晰了,很多过去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也找到了确切的答案。从总体上来说本次的培训学习的确是及时和必要的,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有很多的收获,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而高水平的学习平台

  本次培训学习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的进修学习,教育部为我们聘请了各个专业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用自己的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学识,用他们为人师的高尚品格影响和引导我们,让我们能拨开云雾看到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感觉到为人师的责任与快乐,让我们渐渐找到了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专家和学者带给我们的影响必将是长期的深远的。同时,我们也在本次培训学习中结识了很多的同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这让我们能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这种相互的借鉴和学习也将是长期和深远的。

  二、本次培训给我一个生命拔节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自从进入教育领域后,因为自身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加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本身变得非常的闭塞和迷茫。在教学中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缺乏这种变革的能力和条件,但是本次培训却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往不明白的.地方,让我找到了想找却没能找到的方法和手段,让我结识了想结识却没有机会结识的一些师长和同行。可以说无论是从上课的专家还是同行们的身上我都获益颇多。这其中既有彭林老师的教育是人格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理念的提出,也有魏钧老师的多种课堂教学手法的引证;既有黄建榕老师对教学心里的分析,对教育对象的人文人性关怀,也有蒙曼老师教学中的随性和睿智,对学生创新性的启迪,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还有谌卫军老师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先进想法。从几位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会尽自己所能虚心的学习和探索,努力让自己真正的做到教书育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分光和热。

  三、本次培训让我发现自身存在的许多缺憾

  参加本次学习之后,让我真切的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解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我想很多和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同仁们也会有同感。我们这些基础院校的教师缺乏这种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我们也很难有机会聆听高水平大师的教诲,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今后能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去丰富和提高自己,让我们学习和接受更多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进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我国的和平和和谐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0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一、设置情境,自学思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明确目标,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本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导入过程中把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可大大增强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基于课前准备、课堂导入和教学目标,再结合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时间的支配权;③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④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⑤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在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由“教”变为“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和延伸知识,提出较为深入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这需要借助课前查阅和整理的相关资料。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目前的高考动向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立足时事热点。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例如,在讲授“农业区位因素”时,我们从新闻上了解到:河南省是我国小麦大省,年产量全国第一,目前正在由以前的“天下粮仓”转变为“国人厨房”。从地理角度分析:①河南小麦种植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分析。)②为什么要将“天下粮仓”打造成为“国人厨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河南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丰富,将小麦加工成食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等部门建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知欲望。小组积极讨论,最终形成集体成果。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参与合作学习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集体感和凝聚力。教师要对各个小组成果做出科学中肯的评价:①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②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③情绪消极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三、精讲细拨、师生小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了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教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和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需要教师从学生解题的疑难处入手,重点讲解。教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授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关键。然后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以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疏漏。

  四、练习巩固,矫正补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保证高质量、高效率,抓住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训练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处理方法

  一、重组法——合理重组,构成知识网络

  (1)取舍。即对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取而用之,不符合者则舍而弃之(特别是选学内容)。

  (2)增补。即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比如讲到必修三《能源资源的开发》时,教材是以山西省为例来进行讲述的,但有些知识对于能源资源贫乏地区的学生来说显得过于遥远和抽象,这时就可以补充一些视频资料,比如中央台有一期新闻调查就是调查山西孝义煤炭开发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环境问题的,用在此处非常合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拓展。即对教材重点中表述不够充分或例子不够充足的地方予以扩展或充实。比如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时,传统工业区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德国鲁尔区,除了鲁尔区外,教材还简单地列举了其他三个传统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但是教材一带而过,为了让学生自己找出或者更深地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一般条件和基本特点,对教材简单提到的三个传统工业区的有关知识就需要适量拓展。

  (4)调序。即改变教材的原有陈述顺序,使之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的接受。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一节中,教材最后以我国野象在历史上的南迁来说明我国气候的变化,这个例子就可以向前提,因为课标是要求用实例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第一部分讲述气候变迁史,第二部分讲古气候变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第三部分讲近代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可以把最后野象分布的南迁用到第二部分,用来说明气候变化影响生物分布的变化。

  二、举例法——适当举例,增强教学效果

  举例,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必要的时候,举个恰当的例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高中教材理论观点涉及较多,一节课中只阐述枯燥的理论事实,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及知识的掌握。这时用一、二个生动的例子给理论以支持,学生的精神就会为之一振,理论也就更容易被接受。比如讲到全球气候变暖时我就举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南极企鹅数量的减少,让大家思考企鹅数量的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有一个例子是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面临灭顶之灾,这又是什么原因?而且用多媒体展示了相关图片,学生们的热情高涨,讨论很热烈。

  三、知识表格化

  某一重点知识,教材可能会以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一节中讲到气候的变化时,就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的知识,这时同学们把握要点,只通过简单地阅读教材是不够的,我们可以把知识转化成表格的形式,这样就换了一个角度,可以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这样学生无意中就把文字知识转化成了表格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表格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有利于比较。对于需要进行比较的知识,我一般倾向于运用表格。

  四、难点题目化

  对于教材的难点内容,适当地把它转化成题目的形式,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把难点知识转化成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改错题,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形式,关键是看知识的内容而定。比如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中有关于如何测定古气候变化的知识,其中的方法之一是用树木年轮来进行测定,这个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年轮的厚薄体现了气候的冷暖干湿,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知识显得有些抽象,这时我就设计了一个题目,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假定降水相差不大,让学生比较三个不同时间段气温的差异,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把知识掌握了。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等。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课堂点滴。

  一、类比式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专用的电脑术语,这对于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往往是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了理想。但是教师如果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学生年龄的特点 ,适当的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的语言来启发他们,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学会开机、关机这课的时候,我会请他们把爱睡懒觉的电脑叫醒,如此童趣的语言相信很受孩子的欢迎。把新建的文件夹比成是自己的书包,每样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要放好在书包里。避开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能很轻易的理解老师讲解的意思,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二、游戏式教学——化复杂为简单。

  由于小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时间比较短,例如:在指法练习的时候如果用单一的练习方式,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在实践中,我们整合了多种指法练习软件,使用儿童化、游戏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指法,如:“打飞碟”软件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击键来打落飞碟;“拼单词”软件和英语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正确拼出英语单词;“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较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这些软件一般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

  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也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学生的指法练习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练习输入汉字。开始时,让学生一节课只输入同样的一句话,把这句话的输入练习得非常熟练,达到盲打的程度。经过三四课时的练习,再开始使用网络讨论软件,展开一些网络讨论,话题诸如:你熟悉的城市、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等。学生饶有兴趣地和伙伴展开网络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增长了知识,指法技能更是大大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和“弹指神功手”等荣誉称号。

  三、互动式教学——化负担为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同学已经早早完成了任务,不在安份于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了,这时候如果教师视而不见的话,就很容易打乱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于是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很强的`表现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成果。

  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课文,我先让学生自学,动手操作,把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编到一组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评价、补充,然后大加表扬这些学生,再聘请这些“佼佼者”当小老师担任其他组的组长,负责帮助本组成员,以便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基础很差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增强了小老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既增强了其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培养了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们都盼望着自己能早日当上小组长,于是课前主动地预习课文,大大提高了积极性。这种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树立榜样的教学方法使“少数学生更好,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然后在大家都学会后,请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想知道什么?……”只要学生愿问、愿学,教师就不必拘泥于教学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内小组讨论解决,有的可以课外自己查资料解决。这样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对所学的知识才会理解深刻,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好地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新的悬念,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在此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探索。例如:我在教学“WORD”时,首先给同学们展示用WORD编写的一块图文并茂的文档,然后展示给学生们,我们看到的这块版面就是用WORD编写的,非常漂亮是吗?你们认真学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也能制作如此出这样漂亮的版面来。通过老师这样的启发,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到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2

  一、游戏趣味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最多、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于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不仅是一种先进的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是教师致力的一个方向。它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和“乐”的严格界定――教,必须是各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有的教育材料,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乐,必须有比较成熟的游戏法则,有很强的竞赛性和极大的趣味性,在一定的前提下,给学生较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游戏教学法中,教师融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于游戏中,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经过教师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游戏教学法因其独特的魅力长存于教学活动之中。因为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会了知识,同时又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等一些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同时,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

  英语是外来语种,我们目前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学习它,所以,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只有在课堂内形成一种语言环境,才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帮助。因为人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英语未免有些陌生,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有助于学生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听的一堂英语课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法的。由于教学任务是学会几个表示地点的英语单词:zoo、park、cinema、hospital,这位老师便请学生帮忙,她自己也身穿各种代表地点特色的服装,运用了一些有趣的教具,再配合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给学生上了一堂趣味盎然的英语课。

  一般来说,在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大都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方法。如表演教学法,让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表演文本中的角色,拉近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达到人与教材和谐统一的境地。又如故事演绎法,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故事演绎过程中,既学会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

  三、音乐是特殊效应

  由于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更贴近人的心灵,能够更直接地表现和激发人的情感。优美的音乐作用于人的大脑,可以改善大脑皮质的状态,使紧张兴奋的脑组织活动得到缓解,让听者变得冷静、平和和理智,并带给听者美的享受。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用音乐来辅助教学,能够使学生在音乐的熏染之下,获得一种良好的心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适当播放一段音乐,让音乐为教学效果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音乐辅助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每堂课开始后的一两分钟内就播放一段轻音乐。因为在课程开始时,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上课前的松弛变为上课后的紧张,学习很难进入良好的状态,如果立即就上课,不仅束缚了学生思想的自由发挥,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得不偿失。另一种是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播放音乐。因为在课程进行到一段时间后,会有不少学生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注意力下降,如果在此时播放一段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消减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营造真实交际情境,体现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教学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枯燥无味的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而抑扬顿挫、风趣诙谐的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音律性和幽默感。

  1、教学语言的音律性

  小孩子喜欢朗诵诗歌,充分说明了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对人的作用。那抑扬顿挫、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的语言,像哗哗奔淌的流水,调动了孩子们所有的感官,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掌握后也不易忘记。像牛津版课文中的Say a rhyme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背诵得比较熟练。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把一些枯燥的、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编成一段段富有节奏的顺口溜,再辅以丰富的表情、大方得体的教态,可以使整个课堂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如4B教材中学了食物单词后,教师可以将其编成一首儿歌教给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 I’d like a hamburger。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sandwich。 How about you? How about you? Some noodles, please。 Some noodles, please。 学生一边说一边打节奏,然后替换其中的食物单词,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和句型。

  2、教学语言的幽默感

  教学语言的幽默感也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幽默本身是一门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是道德的自然流露,是理智的具体反应,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它集中体现了智慧美,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塑造自己美的心灵和美的情操。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也更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学生就可能会在轻松的笑声当中对课堂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比如,在讲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则小幽默:一只母猫带着一只小猫到森林里去,他们看见一只狐狸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这时,母猫学老虎叫了一声,狐狸逃跑了。母猫语重心长地对小猫说:“孩子,你看,学好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这个笑话不长,却有一定的哲理性,学生非常感兴趣。

  五、板书不可忽视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的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的教学内容的载体,应当具有一种美妙诱人的艺术魅力,才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虽然现在多媒体手段已经大量运用了,但这并不代表板书过时了。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只要黑板一天不退出课堂,板书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其实,比起先进的多媒体,教师的板书更具有人性化味道,它展示了一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它是教师心灵抒写的一种表现,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而且好的板书不仅能够体现鲜明的层次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所以,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好的板书,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3

  自主课堂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因此,教师应努力把“独自制定教学目标”转化为“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直至“由学生独立制定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让它成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导学内容制定。每单元课文前都有一个导读,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导学要求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来制定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问题往往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原因,因而要引导学生把疑难问题列入学习目标,引导他们自己去深入探究。以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教材第二册《社戏》一课为例,课前预习提示上写道:“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伙伴们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浪漫、情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的生活经历。”根据这段提示,我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情节自定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把一篇长达40个自然段的课文通过对情节的划分很快理清了文章层次,避免了盲目性,并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而在学习第二课时的时候,我从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那另外两个要素是什么,让学生产生问题,并有急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于是学生会很快自主制定出学习目标是人物的刻画和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

  3、根据课后思考练习制定。每篇课文后的思考练习比较具体地呈现了本文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考练习有机地组合进自己的学习目标中。对学生自定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认识难度的深浅及学习的渐进性等,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判断,即自信心在某项任务中的具体表现。学生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自主学习,否则总是处于被动。自我有效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变量。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有效感:

  1、多作肯定性评价。语文课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发言具有独创性,但又不完全符合教参教案的答案。针对这一点,我采取的办法是对其合理有创意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而不是盲目的一味追求“标准答案”,使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加自主的学习兴趣。

  2、多做开放性评价。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可越俎代庖,同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做出不同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对发言水平高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以促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对学困生的发言,哪怕是一孔之见也要予以表扬,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理顺句子,使其能清楚地表达出来,逐步达到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训练学生朗读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一个同学读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通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3、多给予充分性表现。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各有所长,如有的学生善读,有的同学善说,有的学生善写,我在教学中抓住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尽可能多地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者要习得的新知识只有与旧观念结合起来,构成观念团,才能被理解和习得。

  1、激活内容,引导理解。如《社戏》一文,使学生理解月夜行船时作者所见、所闻、所感,体会作者急于看戏的心情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利用媒体教学,设计了课件——朦胧的月色,闪烁的星星,绿色的小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宛转悠扬的笛声,一只小船在水上行使,这幅画面先把学生置身于江南水乡的月色中,用动态的画面表现文字,让学生充分感知,为学习这段重点段落打下基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受到了好评。

  2、激活感情,引导体会。如果我们在教学时,有意激活学生头脑中积淀的情感,学生就容易进入情境,自觉地感悟体会。《社戏》一文的中心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其实,上学期学生已学过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于是,上课时我先带领大家一起回忆这篇文章,同学们便很快再现文中内容,自然的再现了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之也会进入新的情境,来完成《社戏》一文的学习。

  3、激活思维,引导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指明了路子。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进度,学生态度的端正、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掌握,这都由教师负责,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揭示教学活动中的实际矛盾,要有启发性。如,在教学《给颜黎民的信》一课时,教师只需提出三个问题,学生就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而且也能够领会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方法。如第一个问题:“学这篇课文你想明白什么问题?”这时学生会积极思维,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教师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的思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哪件事?”可组织学生讨论,并用自己的语句来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读、多思、多说,要放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可提出第三个问题:“现在你还想明白什么?”调整学生的认知策略,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自求其得。这一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允许差别,承认个性,培养了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提问是为学生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服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四、重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作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法的指导

  1、教法服从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引导是否得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不能总是那么几句话,不能总是那么一两种手段。 而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到善导”。如在教学《一幅难忘的画》时,采用“质疑”法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伊始,板书“一幅画”,马上有学生提出:“老师,课题写错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纠正了错误。这样就奠定了课堂质疑的氛围,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搭建了舞台。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质疑:“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为什么说是难忘的画?”教师随即引导学生读文、解疑,再质疑、读文、解疑——这样一层进一层的质疑活动,使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得益于教师引导的方法合理有效。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这是向学生传授学法的最好方法。从学生学会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设计,既要达到目标,又有达到目标的方法还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学中,学生按这样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能逐步达到学懂学会的目的。长此以往经过多次训练,这种教法逐渐会转化成学生的一种学法。

  2、教法渗透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文字内容的表层理解到文章内涵的真正领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切不可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一下拔得太高,这样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现象显然是“揠苗助长”。因此,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以读为主的课堂中,可分以下几个层次: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四、领悟思想意义;五、回读课文,总结升华提高。这样有层次地引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吃力的感觉,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保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法中渗透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练习强化学法。学生有了学习方法,还应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将习得的策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美国的布鲁纳倡导用发现法,苏联的赞可夫强调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教师教给学习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上。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第二讲榕树大和美,第三段讲鸟儿多和欢,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再找出榕树的特点,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然后看着挂图深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后听音乐展开想象,继而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方法。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可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一是自读课文,了解顺序;二是抓住特点,品析词句;三是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四是体会感情,弄懂写法。在学习第三段时,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按以上几步去读,而是激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读书方法,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自主课堂背景及意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停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审视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滞后,教育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教育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生命的灵气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限制了思维,束缚了思想,背离了学习的本意和目的,既不符合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能动性真正得到张扬和升华。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推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是新课改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和中介,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要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可见,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而“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被看成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助于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将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幸福的人。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教学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并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选用自主探究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改革者的心理需要。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而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自主探究式教学”便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4

  注重提高自身备课能力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备课是有序开展教学的前提,做好备课准备可以有效加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方面准备语文教学。备教材要全面钻研教材,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兼顾备课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实践中各种突发情况,预设各种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备教法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语文知识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了解每一种常用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适用情况。为进一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备学生就是要老师关注教育对象的独特性和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增强个人教学情感投入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调动语文课堂氛围积极性的重要力量,教师能否积极热情的投入与语文教学中,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增强个人的情感投入,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动机。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阶段的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堂更需要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更需要教育者潜移默化的情感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热情和个人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于细微之处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切实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活力。语言是表达个人情感的显性媒介,语文教师更应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善于借助于丰富的语言讲授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通过博大精深的语言展现个人的情感投入。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肢体语言的辅助和配合,语文教师要学会用形象丰富的肢体语言增强情感投入效果,借助于适当的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注重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

  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效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构建自主性、合作性的.教学方式。自主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受教育者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师生互动效果,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技能,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合作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在班级中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语文教学,逐渐改变传统师生间的单向互动交流路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分组科学合理,注重组内的差异性和组间的同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能全面互助合作,小组合作模式能使师生和生生之间有效地进行交流学习,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营造生动的语文课堂环境。

  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行持续性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师要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我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首先,教师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网络和书本教学资源,教师要选择合理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讨论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同时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契机,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全方位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要实时了解国家有关于语文教学的各项政策规定,归纳总结有利于语文课堂效率提升的策略,不断夯实自身教育教学技能,掌握丰富的语文教学技巧。最后,教师要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注重教学媒介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以形象的展现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15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2.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例如:我在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提出科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能够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强烈的冲突,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从而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当然,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创设。

  问题是智慧源泉,是产生学习欲望的根本原因。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可以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符合学生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产生科学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用图片、录像、演示实验、谈话等方法再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从而引发科学问题。

  2.利用有趣的现象引出问题

  兴趣是探求新知时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自主探索的最活跃成分。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甚至能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情境,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并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从而激活探究的思维。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电教媒体等来展示情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后,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来。

  三、让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其次,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三是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把“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新课改给我们每个老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更高的发展空间,快乐教学也并非一种形式教学,只要我们每个老师用心对待,用心探索,相信我们定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定会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课堂教学方】相关文章:

“一方”“八方”的作文08-02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作文08-03

方特之旅作文07-24

“方特”之旅作文10-24

方特游作文09-07

方特之旅作文09-21

好玩的方特作文08-10

在水一方作文07-30

一方乐土作文11-09

一方手帕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