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

时间:2024-03-13 10:51:38 好文 我要投稿

控制论精选(15篇)

控制论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对衍生工具进行管理和控制成为企业利用衍生工具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1992年COSO发布的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已经被广泛的接受,成为企业开发控制系统以及评价其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可以考虑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管理和控制,用来帮助管理当局设计控制过程,尤其是为明确的表达风险管理政策提供指导,也可以为建设性的检查当前的措施和政策提供一些指导。

  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框架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构成既包括管理当局的哲学思想和经营方式,也包括正直、伦理价值和企业员工的能力。一个积极有效的董事会应当提供监督。应当认识到“高层的基调”和对待控制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到衍生工具的性质和内容。

  董事会应当复核管理当局关于衍生工具的战略计划以及头寸的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计划决策。比如,董事会应当查明过去结果的说明,以确定衍生工具有效的达到了其使用目的。审计委员会应当和内部、外部审计师一起工作,检查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的实施和不足。高级管理当局应当认识到他们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对企业有着普遍深入的影响。因此,高级经理应当理解他们的控制职责,只有在风险和预期的受益已经过谨慎的分析之后再授权使用衍生工具,并明确的沟通使用衍生工具的目标和预期。高级经理应当对衍生工具委托管理的授权程度做出明确的决策。管理当局应当具有理解衍生工具所需要的能力。参与这些活动的雇员应当具有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培训过程可以开发和提高衍生工具的职责和预期有关的特定技能。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对实现目标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它形成确定如何管理风险的基础。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使用衍生工具有关的企业目标应当与风险管理目标一致。应当存在识别和评价与企业特定环境相关的商业风险的机制。衍生工具的使用应当以这些商业风险的谨慎评价为根据。管理当局应当把使用衍生工具的受益和对使用衍生工具的支持与企业目标明确的联系起来。管理当局也应当了解员工、管理运行系统、估价方法和假设、文档资料等,并作为对衍生工具有关风险披露的管理能力进行识别和评价的基础。管理当局应当制定实现衍生工具目标的明确衡量标准,比如风险价值。衍生工具的风险分析过程应当包括识别风险、评估它的重要性、估计它发生的可能性等。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有助于确保管理指令得以实施的措施和程序。应归明确规定使用衍生工具的管理政策,并在组织内传达。风险管理政策包括识别、衡量、评价和限制商业风险的程序,应当把它作为使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的根据。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政策的各个方面应当包括与管理监督和职责有关的控制;衍生工具的性质和内容(包括使用衍生工具的缺点);以及报告过程和操作控制。这个政策应当规定对缺陷和及时准确的向风险衡量系统传送头寸的监督披露。它也应当规定对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包括对提供用来保持风险衡量系统完整性的资源的评价。

  (四)信息与沟通

  衍生工具的信息和沟通集中在有效控制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质量,以及有效交流所必需的报告上。沟通应当确保与衍生工具有关的职能和控制职责在组织中得到了解。应当存在数据获取、处理、结算与管理报告,从而,衍生交易可以有序、有效的方式进行。应当在适当的位置设计相应的机制,以获取和沟通衍生工具的相关信息。董事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获取充分及时的信息,以监督衍生工具使用目的的实现和战略的实施。

  (五)监督

  监督是评价系统实施质量和有效性的构成要素。应当监督与衍生工具有关的控制系统,以确保系统所产生报告的公正性。组织结构应当包括一个对衍生工具的独立监督职能,向高级管理层提供一个对衍生工具风险的了解,确认结果以及评价与已制定措施的一致性。

  相关方的职责与措施

  管理当局可以根据COSO框架中的五个控制要素的每一个评价衍生工具风险管理过程的适当性。应当谨慎构建风险管理政策,使风险管理过程条文化,并规定衍生工具的使用,以明确不同的事情由不同的人管理。使用衍生工具的确切原因通常不总是明显的,而且与特定活动和应用有关的风险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由于风险管理活动必须是什么没有标准的定义,因此,适当的控制意味着企业必须使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描述使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预期。相应的政策应当识别目标和预期的结果,清晰的定义术语和限制,识别并澄清允许的、禁止的、或者需要特别批准的活动和预期的结果。董事会和它的审计委员会,以及高级管理层有责任对整个风险管理系统提出鉴定性检查和评估,以确保风险管理系统运行适当,并且发挥预期的功能。

  (一)董事会

  董事会负责监督企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它管理风险和使用衍生工具的政策。从另一方面说,企业的监督和其他日常经营是高层管理当局的职责。董事会提供的'政策指导在确定衍生工具应用的性质和内容方面非常重要。董事会对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提出监督、复核和批准,并提出明确的责任委托和授权,比如,对管理当局实现目标的战略、经营计划和措施进行授权和批准。这种批准有助于确保作业层次的目标与企业整体的主要目标一致。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谨慎考虑有效使用衍生工具所需要的资源。他们应当保证所制定的政策要求聘用合格的专业人员按照它的风险管理措施来执行风险管理活动和战略,而且这些政策规定了什么时候依赖外部的咨询人员是适当的。进一步说,应当制定补充政策,以避免过度冒险的冲动。董事会应当有意识的对经理在使用衍生工具中的判断力做出明确的判定。

  (二)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应当了解内部和外部审计测试与批准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的复核性以及局限性,而且只有这些控制发挥了预期的功能,他们才会感到欣慰。审计委员会也应当对这些控制可能被绕过的风险保持警惕。

  (三)CEO

  CEO对制定衍生工具政策负全部责任,而且通常应当在制定政策和监督合规性方面获得某些高级管理人员的帮助,但是,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不是日常或衍生工具管理过程的人员。高级管理层应当明确制定并实施这些政策、控制和限制,以确保衍生工具的风险和操作方式与董事会的授权一致。

  (四)财务部门

  CFO也应当在制定企业衍生工具政策和监督其实施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总会计师负责对所有的衍生工具制定适当的会计处理制度。公司会计部,不是一个单独的企业单元,它应当制定并记录衍生工具的会计政策。公司会计部或独立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也应当通过记录、评价、以及衡量与公司适当的会计准则的符合性等职责,在实施这些政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负责推荐、批准和实施风险管理战略。各业务部门交易起始的分离和公司总会计师或公司其他独立部门的复核有助于对企业衍生工具政策和目标的符合性建立必要的控制。

  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所要采取的行动取决于相关各方的职位和角色。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有关各方可以考虑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1)进行对企业范围控制系统的自我评价,特别关注衍生工具运作最重要的方面。

  (2)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使衍生工具的管理完全的与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成为一体。

  (3)确保阐明衍生工具使用的政策目标得以清晰的说明和记录。

  (4)要求衍生工具的任何使用都应当明确的与企业整体的和作业层次上的目标相联系。

  总之,衍生金融工具将会继续作为企业控制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商业工具。随着新工具和新技术对实现风险管理以及其他目标的能力的改进和提高,它们的重要性预计会得到提高,有效的控制衍生工具的运作至关重要。把COSO框架应用于衍生工具的运作,可以有助于确保衍生工具的应用谨慎的与整个组织的控制系统融为一体,并且使无法预料和不希望发生的后果降到最小。

控制论2

  1建立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1.1针对付款和采购的控制及具体操作

  企业资金流动促使企业发展,在支付款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资金出入。具体的要点和操作有以下几点。第一,采购申请。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生产需求认真填写采购清单,清单应具体注明采购商品的各种信息。第二,采购审批。审批人根据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其相应职权对采购申请进行复核规范的审批。第三,验收入库。商品采购后,仓库管理员要以采购清单为基础认真进行验收工作,对商品的数量、规格、名称、到货时间进行检查的同时要编号入库。仓库管理员验收结束后,实事求是填写验李晋芳: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企业管理收单,并将根联以外的其他联交予采购员。第四,付款的申请与审判。采购员将付款申请交予会计,会计按规进行审核后加盖公章,并交由付款审批。第五,资金支付。会计审核通过后,出纳员根据规定办理资金支付,加盖公章的同时交予会计原始凭证。第六,存货管理。仓库管理员要对物资负责,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确保物资在安全使用范围内。财务部门也应对物资负责,进行不定期的物资检查,如果发现物资与账面不符应即刻查明原因,进行及时的处理。

  1.2针对收款和销售的控制要点及环节

  企业销售与收款的循环是企业产品输出、资金流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其具体包括接受订单、销售货物、办理银行存款等,具体控制要点和环节有以下几点。第一,销售申请。业务部门积极拓展企业订货,并根据订货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订货单,订货单要包含商品的各种具体信息。第二,销售审批。审批人以职权与程序为基础对订货单进行详细审核,并对符合的订货通知单进行货物调度。第三,发货。仓库根据订货单和运输凭证进行发货。第四,开票。企业开票员根据发货情况开具销货发货,并将发票交予会计。第五,编制凭证。会计以销货发票为基础编制凭证,并记录到账。第六,核对账目。会计定时对账目进行复核,并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全方位核对企业账目。对于客户拖欠的资金,会计应及时催促。

  2完善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不仅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同时还需要专业人员运行。小型企业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协调运行,需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2.1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起着引领企业向前发展的作用

  于小型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提升其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可见,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引领内部会计控制走向正确的方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管理、监督、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会计管理,加强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建设,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实效性。

  2.2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养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力量,对企业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的效率。因而,作为小型企业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规划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严格遵守企业规则,全面提升企业各层人员的综合素养。

  2.3财政部门应提倡企业严格建立账目体系

  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划分,建立岗位责任机制,确保企业人员合理分工,实现人员的优化分配。科学合理的人员分配对企业资金管理有着意义,能促进企业账目体系有效建立,同时政府财务部门要对企业资金状况进行科学审计。

  2.4对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及时监督

  对企业会计人员及时监督能有效确保内部控制的落实,同时内部控制能根据社会发展做出适时调整。对企业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道德培训,能有效提升员工综合素养,进而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控制论3

  1技术工艺优化

  1.1供应商分配设计

  油漆供应商的数量控制在2到3家较为合适,使其既有竞争,各供应商又占有一定份额,船厂在油漆的通用性、转换、送货退货等物资和生产管理方面占据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1.2油漆品种的选择

  单船所用的油漆品种尽可能的减少,特别是底漆最好3种以内,压载舱1种,其它空舱、货舱、外围1种,居住舱室和机械处所内部的底漆尽可能使用醇酸配套。面漆方面,在船东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引导船东使用在本厂正在用的颜色或油漆公司常用的标志色,这对消化库存和退货有很大的帮助,方便在建的不同系列船舶甲板面漆相同,可以相互使用。

  1.3膜厚的制定

  膜厚规范统一,例如压载舱320微米(PSPC要求),其它露天区域底漆250微米和一度面漆50微米。居住舱室和机械处所内部醇酸底漆80微米和醇酸面漆40微米。

  2物资和定额管理

  2.1价格

  在技术部将前期工作定好以后,涂装小组组织物资一起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就单价、总价、物流配送等统一商讨,集中比价选出最低价,然后再在单船总价的基础上商讨优惠条件。当然船厂也要积极帮助供应商在送货次数、频率等方面,合理排计划和使用情况,降低供应商的成本。如牲口船最初N392~395系列船每条船油漆总费用约373万人民币,而后续的N664/665费用经过物资部人员与油漆厂商商务谈判不断努力,相比每条船总价比前期少了近二十万。

  2.2定额细分和库存规范化管理

  技术部除了给生产现场下发分段涂装管理图(包括对应分段的油漆使用量)之外,还根据船厂的现场生产能力和经验制定一个目标或预期的全船油漆总定额表。在技术部的总定额下发以后,涂装小组会将总定额细分并在此过程中自我加压。细分主要是为将定额细分到各区域,将先后行的数据加以分析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数据直接体现在降低油漆消耗系数和单船油漆实际使用量上,从而达到降低油漆成本的目的。如LIVESTOCK系列船,因为以前有过4条船的成功经验,在后续船的建造中,虽然集团的油漆消耗系数目标是2.15,但我厂在内部将N664定在2.10,N665定在2.08。物资部严格按照技术部下发全船油漆定额表中各种物量购买,原则上不允许超定额购买。另外就是超定额增补流程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个别船或个别品种油漆超定额的现象仍然是存在的,但我们的超定额增补报告很严肃:要分析原因、澄清事实、做出预判,目的就是使全公司上下形成一种节约油漆的氛围。库存规范化管理旨在严格管理入库和出库,且物资仓库管理员每月将仓库内剩余物资列出一份报表给涂装小组成员清查。特别是清查已交付船舶的剩余油漆,清查哪些油漆需要退货,哪些可以转换到其它船舶上继续使用,对于不能退货且后续船不使用的剩余油漆涂装小组给出一个合理的处理意见,坚决抵制浪费。

  3现场管理

  3.1培训

  培训是个持续的进程,不管你是专家,还是刚来的,事物都是在变化的,所以培训也是持久的。涂装小组也一直把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作为现场的首要任务。

  3.2喷漆班(枪手)管理

  油漆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喷漆枪手。一个枪手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油漆的成膜质量,用量,以及后续工作量,我们对喷漆班的管理主要包括:喷漆前的准备,压缩空气的压力,枪嘴的使用和更换,分段或舱室喷漆路线的制定,枪手表现的月度评估等等。

  3.3现场膜厚的控制

  目前我们的膜厚体系化控制主要在分段阶段,因为一条船超过60%的油漆是在分段使用,加上分段阶段又是地面作业,工作环境,条件都很好,膜厚控制是最容易起到效果的。下一步我们的计划是向后行阶段推进。

  3.4现场油漆临时堆放点的清查

  施工队领出来以后没用完的油漆都会放在油漆临时堆放点,时间长会堆积越多,我们每月定期进行清查一次。由涂装小组组长带队,其它各单船或区域的检查临时组织。清查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油漆浪费,做到物尽其用,不能用在单船上的剩余油漆可以用做工装,舾装件临时保护等。既排除了安全隐患,又减少了浪费。

  3.5加大现场的巡查,监督和奖罚

  在现场营造一个全面的紧张的氛围,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奖罚分明,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4统计,总结,反馈和分析

  我们目前的机制是每条单船分三个阶段做以上工作,分段阶段、船台阶段、码头阶段。涂装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会议,进行月度考评,对做的好的继续保持,对不合理的提出改正——不回避问题。比如有些面漆定额较小,现场交船前需要翻新;还有有些面漆颜色独特,后续船又不可用,但现场控制不了那么精准,造成一些浪费,我们不能解决,就想办法尽可能降低浪费。特别是系列船,要放在一起做分析,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定额不合理的地方,对后续船的定额要进行修正,减少再次写同类型增补的麻烦,降低工作量。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从技术,物资,现场有问题,大家可以在群里第一时间都看,各个环节共同想办法共同解决,做到最大限度不影响生产。通过这近两年的管理从中感触很多,为此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将主要的几点分享如下:(1)重在坚持,涂装的成本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各个施工阶段的控制,单船到系列船的控制,都是一点一滴的过程。(2)技术、物资、和生产部门相互协作。以生产为主线,技术和物资围绕生产各司其责,降低油漆消耗的同时保证生产施工进度。(3)对临时油漆堆放点的定期清理很重要,我们现在形成月度常检和不定期突检的机制,技术部门指导施工部门合理使用剩余油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完整性不到位仍然是极需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处在产品的转型期,海工船的修改量很大,造成油漆破损点多面广。根据我们的经验统计,如果因动火烧坏0.1㎡,那么因火花,焊烟等造成的打磨面积将达到0.5㎡,而最后油漆修补,包括色差美化将达到1㎡,这是一个1-5-10的关系。其它工种对涂层的破坏是油漆返工的主要原因,所以其他工种对油漆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减少油漆破坏,我们建议,要将涂装前完整性和对涂层的保护作为项目组管理考核的一个指标,得到全员重视,形成长效机制。

  总之,涂装工程需要得到重视,各部门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方能有效控制涂装成本。

控制论4

  备件库存管理是企业日常维修活动和库存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地作用。如果备件储备数量过多,就会造成库存积压;如果备件储备数量不足,则会造成备件缺货,因此,备件管理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故加强库存管理研究,优化备件控制有其必要性。

  一、备件控制的特点分析

  1.备件需求量预测较为困难。

  库存零件主要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零件的型号和需求量通常是比较固定的,因此一般零件的库存管理也比较容易。在企业生产中,往往会涉及多种机器设备,那些易损的零件往往会有备件,但是一些不易损、较复杂的部件,企业通常未能及时意识到零件的损坏,因此在机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往往不能及时在仓库中找到备件,给维修工作带来非常大地困难。此外,备件的需求量往往没有规律性,备件的需求数量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维修状态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因此备件的需求量往往很难确定,这也给备件的库存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备件需求量与企业维修策略关系较大。

  备件的需求量与企业的维修策略也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维修工作可分为预防性维修、生产性维修以及事后维修等,而不同的维修策略也会影响备件的需求数量。预防性维修是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诊断,对需要更换的部件进行维修与更换,以减少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因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失的一种维修策略;事后维修是指在机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对发生故障的部件予以更换,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维修方法,这种维修策略无法预测故障的发生时间以及所需更换的部件的数量,往往不能对备件的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加大库存量来起到预防的作用。

  3.备件的库存管理需要与企业需要相适应。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往往不能允许机器设备的维修时间过长,这就要求备件获取速度必须要快。因此,企业备件的存放位置与库存数量规划需要具有科学性,并与生产部门的需要相结合,要对各类备件进行分类存放,在维修部门需要的时候,库存管理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备件存放的位置,并交给维修部门。这就要求库存管理人员科学规划库房的布局以及库存数量,使备件的库存管理与企业的需要相适应。

  二、备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对备件进行分类管理。

  许多企业没有对备件进行分类存放与管理,因此备件的管理缺乏针对性,备件的数量也不能准确的确定。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备件大量积压,不仅将占用了大量企业资金,还将影响企业的运行质量。

  2.备件引进存在盲目性。

  部分企业领导往往只注重生产部门的运行质量,忽视库存管理部门工作的科学性。也有一些库存管理人员担心备件不足,机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无备件,受领导责怪,因此在申报时申报过多,导致备件数量或者种类过多,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差距,造成企业大量备件积压。

  3.企业缺乏先进管理技术。

  许多企业对备件的入库、出库、预测、审批等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方法,造成备件库存管理工作存在混乱:也有的企业不能对备件的库存数量进行定期清点,没有采用正确地处理方法来降低备件的库存数量,造成备件大量积压。此外,有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与升级也缺乏科学性,不能对备件的库存数量进行综合考虑,也造成了库存备件的大量报废。例如,一些企业在进行技术改进时,没有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将原有备件的库存量降至最低,造成了备件的大量浪费;一些企业的技术改进具有较强的随意性,选用的新技术尚不完善,技术改造方案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便投入使用,在新技术投入后不久便进行新一轮的改进,造成了库存备件的大量积压;或是备件在引进之后又被快速淘汰,成为库存备件大量报废和积压的主要原因。

  三、优化备件控制的对策措施

  1.对备件实行分类管理。

  由于企业的备件种类较多、价格差异较大,且更换周期不能确定,因此,在备件的库存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设备正常运行影响较大的备件的管理,以最大化地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要将预测性维修与事后维修有效结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备件库存管理工作中,库存管理部门应对与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关联性较大的和价格较高的备件进行重点管理,企业应当把这类备件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设计采购方案。例如采购部门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定时进行对资金占有量较大的备件的采购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而对于企业资金占有量不大的备件,则可以采用增加采购数量的方式进行一次订货,适当扩大采购周期。同时,企业需要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核对备件信息,查看备件信息是否齐全,备件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设备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设备的管理是指将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组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管理,进而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控制。这种管理方法能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统一,最大限度保障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备件进行管理,通过对备件进行分类编码实现备件的统计、申报、查询、审批,更加方便快捷,也可真正提高备件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备件数量统计、出入库登记、采购规划等工作的统一,不仅能够将责任落实到相关负责人,而且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能够大大缩短统计预测工作的时间。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还具有分类编码、出入库查询和使用数量统计等功能,能够提高备件的采购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总而言之,备件库存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生产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从多方面减少备件库存积压。

  企业可以制定并完善废旧备件的维修与使用制度,通过出台相关的奖励办法来鼓励有能力的员工对废旧备件进行维修来,实现备件的重新利用,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维修技能,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设备维修成本。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能,鼓励员工通过继续学习或者出国深造的办法来掌握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设备的维修力度来减少备件的更换频率,有效减少备件的库存数量,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此外,企业可以采用增加社会库存的方法(社会库存是指备件供应商先将备件运送至企业仓库,在备件被使用之后再进行付费的一种采购方式)将备件的库存成本转移到供应商身上,以达到有效减少企业库存成本的目的;还可以采用增加联合库存的方式,与其他同类企业共同分担备件的库存成本,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四、结语

  备件的库存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于节约企业资本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的备件库存管理存在盲目性,而且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企业应结合实际,通过分类管理、增加社会库存、使用信息技术等方法来改进备件库存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备件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

控制论5

  摘要:

  煤炭一直都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高速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煤炭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些许风险,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干扰和不确定因素,对此,要做好煤炭企业在相关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尽量控制低风险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控制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中国从国外进口煤炭数量巨大,为了饱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煤炭需求,每年国内会通过与国外煤炭储存量较大的国家以贷款和交换的方式,与国外国家共同开采煤矿,互惠互利,而这对于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国来说远远还不能满足。对此,国内高新人才进行了很多的新能源的开发来取代煤炭在工业制造方面的作用,替代了部分,但在例如“炼铁”等方面,对于煤炭的依赖还是很大,所以,煤炭企业的发展会相应产生很多不确定性的变动,对此,我们需要进行精密的风险评估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确保财政方面的稳定,资金能够稳定的流通,把损失和不确定性降到最低。

  一、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所遇到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作为一种微观经济风险评估,在会计评估行业来讲,可以把煤炭企业风险评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企业进行资金筹集时所出现的波动,产生不确定性,另一种就是企业的财政收入和财务目前的情况的比例不成等比,对此,财务风险的评估是对于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处理,最大程度较小损失,保证后续资金流动稳定发展。在对于煤炭企业进行相关的投资、集资、分配相关利润等等的财务管理而对企业的盈利、发展这些地方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时需要详细的分析每一个步骤,把不必要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实,在财务风险进行相关的划分时,给出了不同的划分,有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分配风险、筹集资金风险、融资及现金等收支划分,而面对煤炭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于煤炭发展进行相关的调整,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未知的风险,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需要根据国家给定的管理制度和需求进行调整,并在财务管理方面给出最优的处理方法,控制风险。

  二、进行有效地财务风险评估及控制分析。

  在对于煤炭企业内部财务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完成后,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保证财政安全,能够在遇到风险之前快速的找到风险来源,及时的控制。在对于公司进行相关财务经营活动时,我们就需要在对于进行交易所面临的环境、内部经营机制范围、需求、资金运作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把控在经济形势情况下对煤炭所产生的影响,进而直接对公司财务发生威胁进行拦截。

  而对于投资项,也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包括投资人,投资公司发展及资金链路的稳定支出,投资人在公司管理方面的理念和该公司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每个小细节都会对投资产生影响,都会对公司财政管理产生动荡。而为了能够很有把握的去进行相关运作,需要在公司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在进行交易之前进行指标核对,把风险降到最低,构建完善的煤炭财务风险评估指标,在遇到有风险时,会自动进行预知管理,把风险评估报告自动转财政管理部门,进行财务调整。而这一系列的管理都要围绕煤炭企业的收支、债务来进行,进行各种分析,包括曲线分析、风险比率、趋势及其它分析法,要详细的计算对于煤炭企业所能保障的比率,债务保障,利息保障,资金额度保障,根据计算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形成平衡的财务。

  三、进行有效地财务评估,做好相应的措施。

  在对于煤炭企业财务管理评估阶段时,需要在风险来临之前进行通知,快速的采取有效地应急措施,根据风险所带来的最大化财务损失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筛选,根据实际市场情况,制定详细有效地控制计划,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的控制,把风险情况进行终止或是调整。煤炭企业在进行公司内部业务或是其它公司业务运营时,都是需要资金链的稳定管理作为前提,保障能够顺利的运行,在管理公司财政时,就需要制定相关流程,进行规范化,科学有效地进行持续性的发展,企业也就能稳健的运行。在通知风险评估的方式上,企业内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制定预警警报,能够第一时间把风险传至管理人员手中,再在预警风险分析过程中进行计算评估,利用相关数据作为依据,科学的根据公司财务管理标准来进行处理,确保企业在进行经营时稳定发展。

  四、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煤炭企业的风险拦截并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对于煤炭企业面向社会进行运营时,周边的环境,国家的国情,世界经融危机等等大事件是不可控制的,这些在对于人为上还是很难控制的,可作为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根本无法作为依据来判断,就像地震海啸这些天灾,不能为人为来改变实情,只能够根据事件发生时所带来的最大损失来进行分析,把最大损失降到最低,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也只能做到预警处理,发现情况时进行相关的财务评估,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数据进行管控,尽量降低损失,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预警分析机制的加强管理运营,能够事先发现风险,进行企业相关煤炭业务的管控,缩小交易损失,缩小运营范围,资金的合理分配,保障资金链的正常供应,资金最小化损失,把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排除,把控资金正常周转公司主要的业务,保障公司有条不紊的进行交易发展。

  五、财务评估风险损失报告。

  在进行煤炭相关的交易时,同时也就带有来自不同区域的风险,有盈利也就会出现亏损,而一套很好的风险管理机制将会对于造成不同的损失,对于相对应的损失,也就会在公司资金方面产生影响,这就是投资,时刻需要防止风险的产生,在对于不可挽回的损失局面下时,已经做不了什么来挽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该次风险评估,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本次损失所产生的因素记录下来,在公司运营管理方面所产生的动荡进行分析,总结这次损失的详细报告,进行存档,作为一次依据来进行建立一套类似风险的预警机制,在下次遇到此类风险,能够很快的找到相关处理的数据,仿照此次损失所进行的.处理机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逐渐的进行评估风险的机制强化、完善。在进行风险分析报告时,我们需要非常详细,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合作公司及企业、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因素、运行业务所遇到的有关财务管理的不当之处、社会煤炭交易发展的现状等,尽量做到完善,把每个会产生风险的因素都要考虑到,完整的写在风险报告中。

  六、煤炭企业内部管理。

  在对于财务管理时,企业内部的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发展迅速,公司内部消费也就跟着涨大,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资金来进行维持相关的机制,所以,公司需要进行很合理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最好是有一个监管部门,专门负责企业内部运行的稳定和分配的合理性,防止内部出现资金滥用,防范其它一些的不当行为造成公司财务的损失。所以,在内部会计管理方面,公司可进行相应的培训,把公司财务风险评估报告等相关知识重点在培训课堂上进行分享,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的自我管理和素养的提升,提高对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对相关风险进行分析处理,确保了企业资金的安全,确保公司财务记账方面的真实性,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加强过程中,企业就需要对公司内部职位及所对应的职责分清楚,从上到下,层层管理,每部分人负责相应的管理,形成很强的阻止架构,在人事管理方面需要很好的分配职责,能够物尽其用,在对财务进行运行时采取一定的流程来管理,例如“风险评估分析—提交报告—报告审计—资金分配—业务资金流程”等,一步一步来确保财务的使用得当。最终把此次业务所需要的最低资金通过分析管理来做个评估,确保后续企业运行正常。

  随着世界经济快速进步,煤炭的运作越来越大,煤炭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变得很大,包括煤炭勘测开采等相关的技术也越来越要求高智能,我们在进行运行时,就需要把握机会,能够得到更多的业务,在很多的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公司也会根据投标公司的相关情况以及公司的资金链的管理和饱和来进行招投标,符合相关开发的用户才会有机会进行投标。一套强有力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在公司进行业务办理时相对于顺利,在正式接管该项目时能够无后顾之忧,企业也能够产生很高的效益,所以,在企业进行投标之前,需要对投标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查看项目从进行需求分析到完工大致需要多少资金,能够以最有力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完工并保证质量的优化。七、结束语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估,需要从公司内部环境、业务管理机制、人员职责分配、财务使用流程审核再到外部运行环境的风险评估,整体找到合理的处理措施,把企业的财政用到实处,把不可控因素对财务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业务正常运行,公司内部正常管理。

  参考文献:

  [1]梁婧。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4(Z2)。

  [2]孙长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J]。市场论坛。2014(06)。

  [3]毋建冰。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04)。

  [4]赵春荣。煤炭资源整合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J]。会计之友。2012(22)。

  [5]马尚宏。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其内部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2(03)。

  [6]孟召德。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控制论6

  一、报业集团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原来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内部控制职能机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较为简单。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不恰当,对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造成损伤。有些企业管理混乱,不能贯彻不相容职务分开制度,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未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未分离。各业务部门对重大支出项目不咨询财务部门意见,不经过项目考察、认证、调研等前期工作,不从财务角度考虑项目的可行性,独断专行。有些单位负责人一支笔,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重大人事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不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选择性的执行财务制度,致使财务部门“红管家”的职能长期被忽视。

  二、完善报业集团内部会计制度的对策和方法

  (一)从上至下普及宣传内控会计知识

  首先由财务部门制定《内控会计知识年度学习计划表》,定期组织单位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业务经办人,对国家财经法规包括《会计法》、《税法》、《企业会计准则》、单位执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流程进行学习。外请行业专家授课,由本单位纪检、审计、财务部门,具有多年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会计师、审计师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为大家讲课。其次财务部门通过制作宣传栏、印制《单位财务制度手册》、编制财务工作报销流程示意图、财务岗位分工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普及宣传,引导员工坚持按章办事、依法办事、有法可依,形成单位内部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和谐氛围。

  (二)营造有自身特色的集团文化

  中央报业集团前身多是中央直属的官方新闻媒体。成立历史悠久,政治色彩浓厚,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针对此特点报业集团可以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领导层和各管理层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以自身多年的业务水准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感染和影响企业员工,主动参加内控学习,与员工互动探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其次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一个优秀的品牌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文化理念,品牌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关注企业发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奋斗。

  (三)加快内部会计控制组织建设

  首先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成立集团内部会计控制领导小组,财务部主任担任小组组长,业务和行政后勤部门主管为领导小组成员,储备财务干部可成为小组成员。由组长牵头组织梳理集团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给小组成员下达任务,各自负责完善分管业务的内部会计制度流程。编写内部会计控制方案,分为调研、讨论、试运行、调整、汇总等阶段,形成定稿后由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其次由报业集团独立的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成立内控监督小组。不仅对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内部监督检查,还要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进行验收,检查是否高效,有无漏洞。可定期安排中介机构对集团进行财务审计,税务审计,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对违法乱纪现象坚决做到不隐瞒,不迁就,不姑息。

  (四)提高财务人员各方面素质

  财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内控制度,财务工作要想干得出色其实是需要各种能力支撑的。首先会计人员要注重财务知识和技能的随时更新。新的财经法规陆续颁步,财务部门需要每月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旧法律、法规。由于计算机的运用,会计电算化成为新时代财务人员的工具,如果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的使用笔、纸的年代,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需要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在财务日常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其次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财务部门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会计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并妥善解决。会计人员除了记帐、算帐、报帐外还要与人打交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另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财经法律和法规严格要求自己的职业行为,知法守法,廉洁自律;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身处在掌握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环境下,职业道德有可能会动摇受到影响,此时更要加强对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塑造职业品质,陶冶职业情操。

  (五)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风险文化则决定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风险管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日常工作的.重点。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各个业务部门都要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各级领导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环节和流程的管理人员和业务经办人员应为培养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其次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企业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风险管理:收集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后续改进。最后是建立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理核心内容的培训。同时还与薪酬制度、奖惩制度挂钩,防止只追求业绩,忽视经营风险的行为发生。

  (六)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内控授权财务审批制度,对内控财务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建立内控财务责任制度,明确财务各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岗位分工职责和明确的奖惩制度。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建立财务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重点对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材料采购、财产保管和复核等岗位实行此制度,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三、结束语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中央报业集团所坚守的社会责任不会改变。在坚守社会责任的同时,中央报业集团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应该认识到集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

控制论7

  摘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前期工作薄弱、项目管理水平尚待提高。项目投资控制必须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才能得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项目建设。投资控制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建设项目存在着技术与经济相分离的状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只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进度控制,忽略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并未形成,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结算,即对竣工结算进行审核,对其他阶段的控制显得薄弱。实际上前期阶段的审核工作是很重要的,如何使工程造价的控制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实施有效的控制,以便使工程造价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笔者通过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提出一些看法:

  一、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不够完善,限额设计未得到全面推行。

  据统计,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可能性为40%~70%,由于工程设计原因所造成的工程造价的提高,占造价提高总数的70%—90%。设计单位基于实际利益和责任安全考虑,更多考虑技术层面问题,很少考虑经济测算,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设计保守、投资偏高、设计变更频繁。

  2、全面成本管理的观念并未形成,对于造价管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预结算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侧重于事后对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核。

  3、施工阶段现场签证多、设计变更随意性大。

  工程项目经过可行性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其工程造价应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额度内。但很多建设单位前期工作没做好必要的准备,在设计图纸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就匆忙进行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致使设计深度不够,缺乏优化设计而导致功能设置不合理,屡屡造成工程变更和设计修改。有的建设单位忽视额度的要求,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变更设计,增加较多的工程量。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缺乏监督,对变更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从而使工程建设突破规模。

  4、工程竣工后,图纸有的分部分项没施工,但建设单位未及时签证说明,未绘制竣工图,结算审核时,如果审核人员未到现场实地勘察,这部分减少的造价就可能没有核减,未能如实体现工程的真实造价。结算中工程量高估冒算,高套定额,虚报工程造价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的建议。

  1、对于政府投资工程,应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项目法人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地位,在法人组织内建立与工程造价紧密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2、建设单位应严格按发改部门下达的建设规模组织设计,按估算对初步设计推行限额设计,积极、合理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优化设计方案,认真编制工程概算,把施工图预算严格限制在设计概算之内,严格按概算对工程造价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3、加强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重视施工图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进行的变更签证和因图纸的错、漏、缺等现象而产生的计价失误。

  采用设计招投标、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从而择优确定最佳设计方案,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控制建设工程造价,提高设计质量。同时,勘察、设计合同中应有明确的对出现重大失误的勘察、设计单位和人员责任追究的相关条款和约定。要严格遵守建设项目招投标有关规定,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勘察、设计项目,要在项目立项时予以审批确定。通过推行设计招标,对工程设计的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取优弃劣,使工程的设计更具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经济性,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在施工阶段发生重大设计变更。

  (2)推行设计监理制度。

  设计监理是在设计阶段,监理的执行者依据委托代表业主对设计行为进行必要的协调和约束,虽然我国推行建设监理制,但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设计监理机制,设计监理工作还未强制执行,而各专业审查部门各管一部分,不利于投资控制。可以让具有设计经验的监理人员参与到设计阶段来,从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就参与进去,协助业主考察立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性建议。实行设计监理,可以减少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失误,提高设计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投资2?4强化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在施工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①加强合同管理严格合同审查。

  合同是拨付工程款项及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之一,合同形式和合同的约束条件如何确定将直接影响结算造价。施工方中标后,签订合同和招标文件规定应一致。同时要在施工合同中明确设计变更签证的程序,必须增强现场签证的控制意识,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些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做到既熟悉现场实际情况,又熟悉有关规定,把好现场签证内容关。

  ②应分清签证权限,加强施工变更签证管理,对施工方提出的工程变更、设计修改要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对施工方擅自进行的工程变更、设计修改要及时地、坚决地制止和纠正,同时明确所发生的费用和造成的损失由过错责任方负责。确保工程工期、质量和造价的有效控制。

  ③施工阶段的工程延误环节签证,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或停水、停电超过规定的时间范围。业主原因造成的延期开工、暂停开工造成工期延误的签证等,要及时、实事求是,对工期产生顺延要明确,以免在建设工程结算时发生扯皮现象。

  (3)工程竣工后,应及时绘制竣工图,严把工程结算关。

  ①审核人员应到现场实地勘察,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结算审核时,对重复签证、土方量失实、运距不符、抽水台班量虚假等现象,应从地质勘察资料、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日记及气象台的晴雨记录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剔除不符合实际的签证。

  ②应加强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时效性的分析,坚决剔除未按规定程序、规定时间办理设计变更、签证手续的项目,防止事后补签证、乱签证等现象,推进项目规范管理。

  ③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审查变更手续的合理、合法性,并按投标期间市场价格(或购货票据加运杂费)及投标优惠率合理确定价格,投标范围内的材料应严格按投标单价进行结算。

  三、结束语。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较重要的建设项目,应由造价工程师从立项、签订合同、现场管理、工程款支付、工程预结算、财务决算等全过程参与,使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在控制过程中,必须重点突出,只有抓住关键阶段,工程造价才能得到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

控制论8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含义及重要性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将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衔接关系以及持续的时间编制成进度计划,并且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环节还需要注意到实际进度的检查,确保其能够与计划的要求并行前进。一旦出现偏差,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通过市政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将不必要的干扰剔除,进而实现目标的全部活动。在市政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中,施工进度控制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市政工程而言,其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完美地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第一,拖延施工工期,会增加施工管理费用;第二,延期投产,会产生利息的损失;第三,拖延投产,会错失投资机会,进而面对巨大的损失。一直以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投资控制这三者的目标都是对立并且相互统一的,也就是说施工进度加快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但是工期加快也会提升投资效益;而加快了施工进度,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但是质量的控制对于进度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质量得到严格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出现,也会加快施工进度。所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做好进度控制,就是为了将三者之间的矛盾解决掉。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市政工程进度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需要分析制约的因素,研究进度、成本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计划与实际之间是否脱节,这样才可以将影响施工进度管理的问题分析得更为透彻。

  (一)制约因素偏多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给施工项目带来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劳动力的需求、管理水平、现场施工条件等。考虑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需要考虑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某一个因素直接带来共振效应,影响到其他方面。所以在事前就应该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合理制定应急计划,避免出现一旦有变就手忙脚乱的局面。

  (二)没有把握好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而言,进度、成本与质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理论上来说,加快进度就会增加成本;追赶工期,则会出现费用的消耗;进度与质量之间,进度会直接影响质量。另外,高强度的人工作业也会对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但是承包商在实际的施工环节对于三者彼此之间是否平衡考虑得很少,要么是追赶工期,要么是紧缩成本。

  (三)计划与实际工作脱节

  计划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可能是因为进度计划本身达不到要求,真实的施工情况得不到直接的反应;也有可能是因为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进度计划的施工同实际的施工之间出现差异。

  市政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

  (一)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施工进度控制目标的编制是为了确保在合同所规定的时间内,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施工,针对这一目标需要参照市政工程的经营方针,做好目标责任书的合理设定,并且明确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在施工目标的进度计划控制方面,作为项目经理应做好相对应的计划来控制目标,合理地编制进度控制计划,进一步分解目标。具体而言,又包含了总进度和单项进度两方面的控制计划。

  1.施工总进度计划

  总进度计划的合理编制,可以推动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由于市政工程本身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施工进度的控制就非常的关键。工程项目施工的总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进度目标、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合同等。在总进度计划之中,编制说明、资金的需求量、供应平衡表以及总进度计划表都是需要格外关注的。进度计划表作为总进度计划控制的核心,主要是做好各个工序、工期、项目等的合理安排,而供应平衡表和资源需求量则是按照施工设备、预制构件、材料等资源的供应关系来进行分析。

  2.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单位工程管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是针对单个工程。编制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包含了施工进度计划图、风险的控制、编制说明以及资源需求量等方面,是最直接的施工进度控制依据,其中,施工进度计划图的编制最为关键。在施工进度计划图中包含工程量、分项工程、每一天的`工作班数和日程进度控制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好施工进度控制计划图的绘制,才能确保每一项工序都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利用技术措施来控制工程进度

  为了保证市政工程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施工,做好预控处理,需要施工单位针对施工进度做好事前控制。在具体的控制环节,监理单位应该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实际要求,做好承包单位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审批;在审批过程中,应该包含年度、月度以及季度的施工进度计划;作为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还需要认真地检查与分析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当实际的施工进度满足计划进度时,就要求承包的施工单位做好下一期进度计划的编制,但是如果实际的施工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专业监理工程师就应该告知承包单位,要求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如减少技术的间歇、缩短工艺的时间、采用交叉平行流水的作业。

  (三)利用组织措施来控制工程进度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之中,为了满足工程施工进度的要求,在开始施工之前,就需要编制项目施工管理领导机构,按照市政工程施工的实际来划分管理职责和具体的任务,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序都有专人负责,确保市政工程能够顺利、保质保量地进行。在项目管理领导机构的编制中,应该注重协调施工和交叉施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因为这一部分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遇到需要进行协调施工的时候,首先由项目的管理人员举行会议,确保每一分项工程的管理人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在会议之中,针对影响进度目标的干扰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并且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影响因素,按照历年以来的统计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才可以针对出现的影响因素做好概率统计,同时也可以预测并计算进度拖延可能出现的损失值,最终才可以将项目进度受到影响的控制因素分析出来,进而监督施工单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四)严格监控进度的执行情况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监理人员还需要按照施工的实际进度做好监控,这是施工进度按时完成,同时还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市政工程的项目监控中,为了确保监理人员方便进行监控,将原本的工程细化成为若干个进度计划,之后再根据分部分项的工程,将其进一步细化,让各项施工进度能够更加具体,对于小的分项工程进行实时的监控,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工程的进度要求,同时还能强化对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控制,进而满足施工的需求。

  总而言之,对于市政工程而言,施工进度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包含的因素很多,作为施工人员不但要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同时还需要熟悉工程施工、预算定额以及工程劳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按照“进度计划先行,现场监督及时跟上,常常总结比较,善于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利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影响进度的因素逐一打破”的施工工序,这样就可以降低工作之中偏差对总进度计划带来的影响,最终满足项目总工期的要求,从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控制论9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将给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会。面临机会,中小连锁企业应针对物联网对物流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物流成本优化的途径。

  一、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中小型连锁企业发展迅速,而随着其快速的发展,就暴露了其自身的许多问题,而作为影响其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物流成本管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缺乏整体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大多数中小连锁企业,只是简单的将物流成本管理等同于物流成本核算,没有从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高度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整体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没有得到重视,使其物流成本无法得到优化。

  2.物流成本核算能力差

  物流成本要涉及到许多的物流活动和物流环节,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有没有物流成本这一会计科目。因此不同的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没有可比性。大多数中小型连锁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本身就不健全,面对复杂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从而缺乏对物流成本核算的全面认识。

  3.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成本包括物流管理、物流运输及库存等方面的成本。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互联网的发展既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物流运输方面的压力,使得连锁企业物流成本偏高。

  二、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

  1.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使得物品按照一定的互联网协议完成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交流与实时采集。物联网的目的是使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网络的连接得以实现,方便各种信息识别、管理与控制。

  2.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成本管理的影响

  (1)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综合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这其中库存成本占绝大比重。库存成本的下降,可以有效的降低物流环节的综合成本。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放散的,不同主体间的仓库有效的进行整合,使其可以进行库存信息的交换与调配,从而形成统一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存取和盘点,能够保证正确的发货退货及时的补货。它可以大大提高仓库的利用率,节省库存空间,降低库存成本。

  (2)提高物流整体的效率,降低物流总成本。物联网强大的信息整合功能,可以大范围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是资源可以在不同空间得到优化配置。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物流环节的整体效率。通过物联网与供应链各环节的集合,可以有效控制库存的数量,减少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而物联网的自动识别系统,能够完成货物的自动验货与检验。物联网还可以实时获取运输过程中的信息,优化运输工具的数量及运输路线。物联网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3)物联网的相关使用设备成本偏高。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应配合这相关的系统集成设备,通讯设备,数据处理平台等相关设备的'建设,这些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对于中小连锁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物联网背景下中小连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措施

  1.运输配送成本优化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对进行配送的运输工具进行数量、位置等多方面的监控,从而对运输工具的配送速度及效率进行优化。它可以通过网络优化计算对每次的配送货物进行统计,这些信息可以直达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可以根据实时的库存状态,完成订单的生成,从而完成运输工具以及运输路径的优化选择。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运输工具的在途监控,通过其运通途中传递的实时信息,获取运输工具的实时地理信息及其所处的环境,做出最优运输方案。

  2.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优化

  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入库、拣货、盘点及出库四个方面的控制完成对仓储管理以及库存控制的优化。通过RFID 阅读器的设置,形成数据库,将入库货物信息全部纳入,生成电子入库清单。通过条形码扫描仪与无线射频技术,对需要进行拣选和盘点的货物进行扫描,并将所获取的货物信息上传至数据库中,从而完成拣货与盘点的工作。而通过入库时的RFID阅读器的设置,可以直接从数据库调取货物清单,可以自动完成出库清点的对比,从而完成出库作业。

  3.服务管理与决策管理优化

  连锁企业可以将数据库中库存的动态信息及货物的基础信息与客户分享,从而使客户可以掌握货物的实时动态,满足客户对相关信息的需求。而连锁企业的决策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实时仓储信息及运输信息,尽快的掌握本企业的物流活动,从而能够迅速进行决策。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实施管理,能够随时发现本企业在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企业可以及时修正问题,从而可以树立企业高质量服务水平的形象。

  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主要是由于无法有效控制物流成本,造成其物流成本偏高的现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多方面,多环节减低中小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物联网的成本过高,中小连锁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适当的选择有效的设备,以真正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控制论10

  一、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

  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一般都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两种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

  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3.小结人物性格5′;4.归纳主题思想2′。

  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断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3.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4.重点片断讨论10′;5.归纳人物形象,小结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10′;6.归纳主题2′。

  很显然“安排乙”较为合理。“安排甲”中,整堂课以单调的逐段分析的形式重复,教学过程平直呆板,教材处理也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安排乙”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铺垫有高潮,有点有面,多种教学形式结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节奏。

  二、在教学态势的处理上,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节奏,做到起伏有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这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区域。在一堂课的开头,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当,于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要放在学生思维活动最积极的时间内进行;至于下课前几分钟,不妨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小活动,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较长时期处于较强烈的激动水平,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就会有干扰。因此在教学黄金时间内,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执教的《捕蛇者说》,“高潮”与揭示课文的立意是一致的,即论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为了达到“高潮”,前面又设计了几个“浪头”,作为“蓄势”:第一个“浪头”是揭示蛇之“异”,“黑质而白章”是色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是毒异,“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是用途之异;第二个“浪头”是捕蛇之利与害,利在可以“当其租入”,害在被蛇咬死者多;第三个“浪头”是赋敛比蛇还毒。

  三、在教学语言运用上,要注意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如教学《最后一次演讲》,则要根据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变化,或高昂或低沉,或充满激情或回肠荡气。惟其如此,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内涵,才能充分展示它的教育力量,形成鲜明的语言节奏。

  四、在教学的'情感把握上,要自然流露同频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情感节奏把握上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注重动静相生。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教师先点拨各诗句的关键词含义,然后鼓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像,之后因势利导展开“说美”“唱美”,男女生分组比赛,看谁能把西湖的美说得透彻,看谁能为此诗谱曲。“想美”为静,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说美”“唱美”为动,学生深刻领会全诗,且此诗套用《同一首歌》的曲调后朗朗上口,背诵如流。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原则,要求课堂教学的运动形式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的规律。此外,一堂课的节奏把握要综合考虑,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

控制论11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混乱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方案的制订提供有效的依据,只有进行科学高效的会计档案管理,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实现对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情况的比较,及时发现各种运行中的偏差。但是有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初期时缺乏系统的控制管理体系,并且企业认为采用电算化的形式有丢失会计资料的风险。手工与计算机并行的会计电算化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效率,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也极易造成内部会计档案管理混乱的情况出现。

  2.会计核算的各模块之间缺乏联系

  在进行最终的会计核算时,需要对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等各个财务模块进行核算工作,通过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能够实现企业的自主査询和转账等,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但由于软件的功能缺陷,导致核算工作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出现问题,数据不能顺利进行传递,从而阻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这种缺点’还会导致子系统直接建立在基础数据上的现象出现,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工作负担。在此过程中,一旦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计算机运行出错,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3.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部分功能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在电算化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软件可能会有一些赘余的功能,虽然一般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但是一旦操作出现问题或者程序受到篡改就会造成系统的失效,丢失系统数据,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导,并且还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造成企业损失。且由于企业对自己经济效益的重视,为防止盗版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或者加密设置不够完善,而导致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4.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断更新,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较高的技术要求。现有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必须不断进行学习,跟上时代发展,才能实现对电算化系统的良好应用,并进一步实现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促进企业发展。然而,在很多企业中,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实现这一点’造成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贯彻实施,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同时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还会造成违法行为的出现,这更加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二、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1.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操作制度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行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操作制度建立的前提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必须对相关操作内容有着全面的学习、认知和了解,并严格按照操作内容进行操作,在严格系统软件密码管理的同时,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定期更换密码。除此之外,在对系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禁止违规操作和越权操作的出现’加强计算机使用的管理,禁止操作人员在开机状态下离开操作岗位,造成损失。另外,在对计算机进行维修操作时,要保证对维修人员进的工作进行监督,切不可大意而造成损失。同时还要保证维修人员的证件齐全,维修工作必须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建立相关的操作记录制度,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计算机故障和维修进行记录,明确细节’保证系统安全。

  2.完善计算机管理制度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时,必须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因此计算机的管理也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房的干净整洁,排除安全隐患。其次,要对会计相关数据做好备份工作,防止由于计算机的故障或者操作失误而造成数据丟失,同时有效防止非法删除或修改计算机内容的操作而造成的会计数据的失真。在对磁盘等介质所存放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更要注意备份工作的实行,并且应当将备份好的.数据载体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失窃造成的数据丢失。再次,要注意计算机在维修和进行软件更新时一定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以保证系统安全。最后,为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正常工作,要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工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完善档案保存制度

  在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档案的妥善保存至关重要,企业内部对于所有的会计电算化的档案要进行分类,按照档案的重要性确定保密的级别,不同的人事级别对应不同的査阅权限。在需要借阅会计档案的时候,要严格审查借阅人的身份,确保借阅人具有相应的资格获取档案。

  4.慎重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

  在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不断推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好坏。因此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时,必须慎重。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工作,因此,在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时候要从实用性、安全性、便捷性、可靠性等方面出发,对各种软件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5.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1)做好考核机制

  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严格把关笔试和面试,保证弓I进人才的技术水平,为日后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良好进行打下基础。同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相关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的程度,确保工作人员知法守法。

  (2)进行定期培训

  企业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时,应当保证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大型企业的交流和合作,进行人才的洽谈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进行培训,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宣传,确保电算化工作的合法、合理、准确实施,避免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6.数据安全控制

  对系统进行加防处理,防止操作失误对数据造成破坏,并防止人为破坏数据;防止病毒人侵,防止无关人员随意进人;设置进入口令,子系统中也要设置相应的口令,防止非法访问和非法操作;采用日志的形式,对人员实行的系统操作进行记录和管理,日志中记录的项目包括查询数据的时间和查询的方式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当系统出现问题时,便于解决;对软件的数据结构形式、文档资料、源程序清单和程序说明书进行加密管理。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行,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来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电算化水平的内部控制力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推行和发展。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控制论12

  摘要: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具有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显著特点,导致现代企业存在双元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受委托经营者,从而引发现代企业面临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影响企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入手,对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旨在构建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推动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会计控制

  计控制指的是通过会计工作、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调节、指挥、约束、促进等内容,确保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意志体现形式。比如控制会计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质量。然而现代企业多据有双元控制主体,导致会计控制通常需要在控制目标、控制礼仪和控制地位不对等的条件下开展日常工作。这是因为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其最关心的投资收益性与安全性,实现资本增值和保值目标为此会计信息必须达到及时性、相关性和真实性等特征要求,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而对于企业受委托经营者而言,会计控制主要发挥着督促经营者履行受委托责任、力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关键作用。因此会计工作通常面临着“企业经营者会计”和“企业所有者会计”的双元主体控制局面,从而引发双元控制主体矛盾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控制。

  一、以协调为会计控制优化的发展目标

  针对现代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所存在的受托与委托关系,并由此引发的会计控制弱化与会计失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考虑到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现状,为此必须加强会计控制,约束二者的行为,从而改善会计失真现象,这就需要会计控制以“协调”为目标开展日常工作。企业会计控制的工作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其符合会计信息和工人会计准则的质量特征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影响和管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获利情况。然而由于现代企业具有双元控制主体特点,致使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与利益不一致等问题,这是因为企业所有者本质上希望通过企业经营达到资产增值目的`,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然而其却无法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仅能经过会计信息对企业进行间接控制;而企业经营者在直接管控企业的过程中会以生成和报告会计信息的方式,借此摆脱受委托经济责任,获取预期报酬,由此决定了双元控制主体模式下企业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在于协调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准确找到二者和谐共处的平衡点,从而实现企业会计控制的工作目的。

  二、落实约束与激励会计控制举措

  为了达到双元控制主体企业会计“协调”控制目标,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落实约束与激励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经营者存在隐藏信息和行动道德风险等问题,而企业委托人为了降低此类风险,可通过确立激励合同的方式,诱使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实际利益角度出发,选择对企业所有者最有利的经营方式。因此,如何达到此种会计控制效果就成为了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研究领域尤为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企业代理人追求自我期望效用最大化”问题,将企业经营者业绩与其报酬相挂钩就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和博弈论研究显示,尽管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对企业产生危害,但这并非意味着企业所有者必须采用禁止企业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方式去解决这一问题。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无法完全管控企业经营者的日常经营行为,这是因为企业代理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其能够根据日常处理事务中的相关信息,明确企业各个细节化发展情况,因此企业可能压制某一个机会主义行为,却无法有效解决全部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问题,即经营者机会主义行为从实际角度出发具有客观合理性。为了有效控制经营者此类行为,采用约束与激励的方式就成为了必然选择。此种模式主要通过使经营者获取与其为企业付出所相当的令人满意的报酬,然而人的欲望是无限,因此报酬满意度也会不断升级,为了达到会计控制目的,必须设置相应的越轨行为约束措施,使经营者能够理智权衡自我得失,从而引导经营者放弃自身非分之想,获取稳定。满意的报酬。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可知,产权≠所有权,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所有权重点强调课题归属关系划分,而产权强调归属定义中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权利。为了确保企业产权管理向着制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必须遵循公平、健全的控制理念,切实落实各项约束与激励控制举措。

  三、构建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

  为了实现协调、约束与激励的双元控制主体企业会计控制目标,必须构建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确保各项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制度化和程序化保障。现代企业层次化会计控制工作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明确企业各方权利与责任加以实现的,为了确保个人和每一个群体的行为均处于实施监控管制下,以防出现会计控制盲点和真空地带,必须创建层次化会计控制体系。第一,落实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机制,常用方法主要通过委派企业财务总监等方式,实现控制主体双方相互制衡的效果,与此同时所有者运用约束与激励对策可实现企业代理人经营行为的控制效果,确保二者目标一致,实现经营获利最大化效果。第二,财务总监形式会计控制权力,在日常工作中指导和监督企业全部的会计控制过程,通过控制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掌握企业会计系统运行情况,严格审批企业重大资产变动和交易事项,及时发现经营者和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解决。第三,落实会计人员和会计部门具体控制责任,不断健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完善原有的会计控制模式,华能集团构建了多层次控制体系,通过设立分级制度、明确业绩考评范围和内容、确立考评指标、标准和方法与建立激励制度的方式,奖金总额与企业管理者薪酬相挂钩,同时囊括了企业高层管理、中级管理和监督管理人员等绩效评估内容,从而有效提高了子公司经营业绩评价客观度,积极发挥了员工激励作用,有助于推动公司业务的稳步、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具有经营权和所有权相互分离的典型热症,而拥有企业经营权的代理人和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均为企业控制主体,从而极易引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矛盾,必须采取有效的会计控制措施,坚持以协调为会计控制工作基本目标,落实约束与激励举措,构建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从而促使双方达成共同的效益目标,建立双元控制主体构建良好互信关系,推动现代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雪萍。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中外企业家,20xx(12):50。

控制论13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除了要抓产品,还要抓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内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中应注重的问题。本文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做了相关的论述,然后分别论述了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成本控制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1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

  (1)财务管理。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永远的主题,其以投入少量成本为手段,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不断的积累差额中创造资产,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财务管理就成为了贯穿企业发展始终的核心环节。用加减法来代表企业的投入产出过程,其成本投入可用“减”来代替,其效益产出可用“加”来代替。其中,“减”代表了缩减投入成本,“加”代表了增加企业收益。进而,站在企业的大方向来看,其财务管理则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的管理,即减法管理和加法管理,而综合起来,则构成了当代企业的“加减法”财务管理理论。

  (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效益最大化而所采取的一些减少成本投入的手段。在当代,盈利是企业运营成功的主要标志,且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些企业用扩大市场份额来实现盈利目的,而有些企业则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盈利目的。但无论采取哪些手段,加强成本控制都是盈利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换一个角度探析,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而开展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即是加强成本控制。

  2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

  2.1如何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第一,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发展动向,适时的调整并完善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以符合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制度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制度保障企业的有序发展。第二,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仅仅要注重生产和经营管理,同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创建企业的文化环境,定期的组织学习,使员工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全面的了解企业文化,以此激发其工作的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护航。定期开展活动交流,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培养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员工能更愿意投入到企业的的发展中,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企业对于计算机设备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有必要时,对其进行更新换代。电算化会计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定期组织电算化会计的学习,创建企业财务工作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无障碍,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并最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第四,更新思想观念。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中,管理层要能够更新思想观念,摒弃传统的'守旧思想,以现代化的知识理念来武装头脑,对企业中财务管理要有重新的认识,全方位的理解,认识到财务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应该为财务管理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便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更新观念,跟上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强财务管理水平,重塑企业形象,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五,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企业中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发展命运息息相关,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有效的保障,所以企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员工除了要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和财会技能以外,同样还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企业中要定期的对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和素质的专业培训。只有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其岗位的职能,才能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科学、合理的利用资金,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人员,所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竞争就有淘汰,企业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要不断地调整发展模式,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同时做好企业的管理,其中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下从几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第一,加强人员配置。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企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人员的配置要应作为重要考虑内容。部门中要配置专业的人员,如生产部门,要配置技术型的专业人才,管理部门,要能够熟知部门管理职能,对行业的管理有一定的经验等,所以企业中人员的配置也要讲究其成本控制,并应将其作为核心的内容,只有配置合格的人员,才能发挥岗位的职能。第二,“软环境”构建。软环境企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国家环境、企业发展文化、企业的各项制度等,这些都是企业的软环境。如何构建软环境,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重视软环境,将成本控制体系建立在软环境的基础上,首先要能够使员工认识到软环境的内容,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文化内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等。企业“软环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保障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思想意识,使成本控制工作顺利有效的实施,最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全体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企业的成本控制,无论是部门经营业务成本,还是生产环节上的产品成本,其主体还是工作人员,所以工作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工作人员以及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生产环节、业务环节、经营管理环节,时时刻刻注重成本,以成本控制为前提,则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产生着最直接的作用。具体成本控制环节包含:产品初期的设计、工艺方法、设备规模、物流管理、加工环节、产品出厂、销售等,这些环节中都要注重成本的控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与此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成本控制的指标,以此为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实行激励机制,对于周期内能够完成成本控制指标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没有奖励,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是督促其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实现全员参与,共同为成本控制工作所努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第四,加强企业可控成本管理。企业中对于成本管理的内容有多个方面,有些成本的可控性不大,但是有的成本的可控性是可以人为掌握的,比如:差旅费、招待费、材料费、办公费用等,这些费用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控制,而企业对于这一部分的成本费用控制不够重视,其中差旅费是重要的成本控制内容,可以制定成本的标准,一旦超过标准,不予以报销,另外对招待费的成本控制也应该作为重点内容,公款吃喝现象一定要严禁制止。对于一些成本可控性不大的,如:设备损耗、保险等,这些的成本控制变化不大,所以前期要做好计划,科学合理的安排,保证设备资产的安全即可。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只有将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同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才能使企业得以长期稳步的发展。所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着手,只有两方面齐抓,才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霍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分析[J].中国商论,20xx(12).

  [2]王欢.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xx(12).

  [3]张海娟.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成本控制目标[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xx(7).

控制论14

  一、财务管理会计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授权度没有合理的控制

  财务的管理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要确保整个工作进行正常,合理的控制授权是必须的。相对法人代表来说,在确保其经济行为的廉洁性以及效益性的同时,也要其确保经营决策权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其中关键一点是权力的量度界定。由于不当的授权和控制的力度不够,盲目的投资都会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状况。在一个内控制度权力控制不力面前,直接制约内控制度效能的发挥一方面是由于授权的无“度”以及相形见绌的政策法律约束力,导致权力欲望的膨胀和约束力不够产生舞弊现象;而另一点,授权对于内控制度执行人员也有“度”的学问,根据不同的控制点要有不同的授权,这样才可以使财务内部控制正常进行,新的舞弊现象不容易产生。无论是哪个工作环节,在针对其授权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在确保管理制度有效贯彻,经营决策高效运行时,也能确保落实权力制衡。

  (二)没有发挥财务组织结构和制度的作用

  由于我国组织结构的存在缺陷,原来建立的组织结构的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都设立了相应的制衡制度。在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大方面:1、在经营实践中,经营决策者的专业性水平比较低,透明度也相应的较低,专业分析过程在经营中没有得到落实,经营决策起来欠缺科学性。2、没有切实发挥财务制度的作用。由于监督者缺少应有的独立性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及监督技能,财会制度已经成为一个摆设,使得制度对财务部门没有实施其监督的职能。3、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不够。在治理中财务部门起着枢纽的重要作用,首先账务部门代表所有者的利益,是代理人的所有者;其次,财务部门负责对经理层的激励以及监督,是经理层的委托者。在实际操作中,独立的立场上财务部门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由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精力以及专业水平等各方面受到限制,使得财务的运转没有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

  (三)没有体现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

  会计控制在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关系,会计控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作,它是各个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和相互协作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而现实中由于普遍存在的运营重经营、重发展、轻效益等思想和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的影响,会计控制把财务部门只当作是自己部门的工作,把财务部门作为大出纳,并没有把协调功能与综合管理进行全面的预算,同时综合业绩评价等控制措施没有有效的执行。

  二、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的方法

  (一)财务会计控制系统

  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依据《会计法》的规定来制订适合的会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监督,把会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行到位。

  1、会计工作岗位的合理设置。根据各个会计工作有员的岗位制定职责权限,在工作岗位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和监督。

  2、保管会计的资料。会计资料的保管要根据有关会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规定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会计资料不会被篡改、毁损,以达到其资料的安全。按时披露、定期编制和按规定保管的各项会计资料,准确地记录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整过程,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更能有效地了解经济业务的,并对其进行控制。

  3、会计凭证的控制。要合理的制定会计凭证传递程序,明确会计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人员的权限以及相应的责任,预先对会计凭证进行连续编号,把会计凭证及时送交财务部门人账,财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审查该会计凭证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控制、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不符合规定的经济业务。

  4、会计处理程序合理规范化。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进行办理,经营状况以及经济状况有效地得到反映,了解各项资产的缘由,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5、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重要的依据是会计账簿,这同时也是对会计审查时的重要根据,在财务中采用复式记账的方式,每项经济业务都能反映在两个以上相对应的账户上,达到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质量。

  (二)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体制

  工作人员的表现与业绩与工作人员的质量直接的影响,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的执行,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前提。管理者要引入高素质的员工,除了依靠人才市场外,更要配置有竞争的体制。由于管理者不同的素质,也就产生了对发展的不相同影响。财务管理者的素质不仅包括技能和知识,同时也包括道德观、操守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各方面。财务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控制的效果以及效率,要尽快提高财务管理者的素质。

  (三)财务不兼容职务之间的分离控制

  财务不兼容职务是指由一个人员或者部门担任可能发生的舞弊、错误,又可以掩盖其舞弊行为、错误的职务。财务不兼容职务之间的分离控制,是在根据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要求下,设置合理的会计相关工作职位,从而构成良好的制衡体制。不兼容职务分离在设计各个业务流程时要求管理人员,要规定各职务岗位的职责权限,确定不兼容职务是哪些职务,互相监督检查各个部门或人员,及时发现舞弊与错误,防止发生舞弊与错误。但同时要注意在采用时,杜绝有可能因为担任不兼容职务的职工之间的互相串通而导致失效。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财务管理会计的控制,合理的采用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内部的控制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营的运作,增加其效益。

控制论15

  1关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工程上,要进行严格并且先进的质量管理,一定要坚持质量是第一,因为要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还有企业负责。要以预防为主,对施工过程必须严格监管,要把问题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施工人员是质量的保证,只有发挥了施工人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2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2.1人员安排

  对于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资质,在工作中必须要持有工作证。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强的领导人来管理整个施工过程,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要由从事多年工程建设经验的人来做项目经理,而且项目经理必须持有相关工程的建造师职业资格证,不管什么专业都应该要有自己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专业知识还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也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

  2.2施工材料的安排

  在施工的工作上,合格的施工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在施工中,必须对施工材料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还有检测要求。对于工程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要求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全部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购买施工材料,在购买材料时采购人员应严格检测材料、构配件,所有材料都应具有合格证,没有经过检验的材料绝对不能使用,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也是禁止使用的,对于这些不合格的材料,施工的承包方应该及时的对它们做相应的处理,以免误用。

  2.3设备的方面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应根据当时的情况做相应的准备,要选择符合工程情况的设备,设备必须要先进并且性能可靠、安全、方便的,选择设备要从实际出发,如果是旧的施工设备,应该对设备做一定程度的检修,要在具备鉴定资格机构做检测并开出一个检修合格证才能投入使用。使用设备的工作人员也要对设备进行一定的维护。

  2.4工作的质量

  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还有活动的效果,这样才能控制到整个的施工过程,在事中控制上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在工序控制的过程中,要在地位比较重要的关键工序或者质量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设置一个质量控制点,要在问题出现前预防。在验收每到工序的时候都要严格遵守检查制度,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就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直到返回检修完成。

  3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业主单位质量上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以地方筹资为主,不过,国家也会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相应的.拨款,但是资金要准时到位这一点还是很难保证的,这使业主不得不在招标投标时过分压低工程造价,随便的就更改了设计的方案,这样一些有实力的施工企业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才会出现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资质低的情况。而且在项目的管理上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往往只追求缩短工期而不注重工程的质量,可是不能这样急功近利的追求业务指标,而是应该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3.2施工单位的质量

  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投入资金少,施工的工期也短,施工的单位只能用偷工减料和弄虚作假来降低施工的成本,这样施工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施工人员方面也是这样,因为资金少,就减少工作人员、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这样施工工地的管理力度就不够,如果施工工地出现什么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发现,施工方的管理力度得不到完善,就无法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3.3监管制度的问题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人来监管,但目前,中小水利工程的施工中监管制度还很不完善,监管市场还处于混乱,负责监管的人素质也不是很高,在施工中有些还是以业主为主,监管人员有时也不能真正发挥监管力度,还有前期勘测、设计不合理、施工的过程变化大都会影响监管人员的工作。

  4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要从各个部门落实,首先就是监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管意识,深刻认识到监管的重要性,这样指导水利工程施工才能提高施工单位的水平,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其次,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管理,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施工材料出现了质量不合格的,或者是材料了面混入了其他其他的杂物会直接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只有好的材料才能保障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分包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施工也很重要,只有明确的分包管理体系分包项目的质量控制才有保障;同时,要加强技术人员的素质,定期组织专业的培训,优化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

  5结语

  施工单位要树立明确、科学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工作质量。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施工工地出现什么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解决,不能盲目的追求业务指标,应该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控制论】相关文章:

控制论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