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歌》课后反思

时间:2024-03-10 01:45:5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的歌》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教学设计重视整节课的音乐性,听赏、唱、编等环节始终贯穿以音乐。各教学活动体现音乐的“情感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活动等,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组织各项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同时还注重教材的整合和拓展,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课共三课时,下面我从教法、学习模式、流程三方面作以下反思。

  一、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体验法、实践法、探究法等进行教学。

  1、体验性音乐教学法。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小白菜》、《母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使学生在音乐的听赏过程中获得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爱护、疼惜我们的妈妈的情感。本教学法以音乐情感体验、感受为主,通过创设情景“妈妈的歌”,陶冶学生爱妈妈的情操,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安静的、投入的听赏音乐的习惯,提高其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实践性音乐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听赏歌曲体会母子深情;说――说说妈妈让你特别感动的地方;动――模仿妈妈辛勤的劳动;唱――唱唱疼惜妈妈的歌;编――情景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各项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其音乐的技能技巧,发展其音乐的表现力。

  3、探究性音乐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我设计模仿妈妈劳动,妈妈工作、学习,妈妈累得伏案而睡等,妈妈多伟大啊!

  二、学习模式。

  本教学活动涵盖的三个主要学习模式为:

  1、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参与――体验模式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模式之一。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欣赏《小白菜》,唤起思念妈妈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欣赏《母亲》,爱妈妈的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学唱、创编《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情感外化(创造)

  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是平等的,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突出了主体地位。

  2、情景――陶冶模式。运用音乐、语言、多媒体等,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利用音乐渲染、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等,创设情景――学生听音乐、唱歌、表演等,参与活动――学生领悟母子情深,情感体验内化

  本课时中,创设情景“妈妈的.歌”作为主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小白菜”没有妈妈孤苦伶仃,《母亲》中妈妈的孩子真幸福,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心智受到感染和启迪。情景教学不仅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且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获得主动发展。

  3、探索――创造模式。探索――创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本教学活动中,基本实施程序是:

  提出设想:创编的形式――探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创编:采纳成员的意见编排情景――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创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由创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也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流程:

  教学目标:

  1、对比欣赏《小白菜》、《母亲》,体会不同的速度、力度、声音等表现歌曲的情绪会不同,了解没有伴奏的合唱称无伴奏合唱、男子一个人唱称男声独唱。

  2、通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小白菜》、《母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妈妈的爱恋。

  3、初步学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轻柔、较慢的音乐风格,指导学生用轻柔、缓慢、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妈妈的歌》课后反思2

  昨天是周三,每个班的两节作文课,这次作文课,我们七年级以“三八节,献给妈妈的歌”为主题,用写信的方式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课堂上,我把写信的.基本格式讲给学生以后,孩子们开始写信,大部分学生都埋头写的时候,我发现有三四个学生,一直在思索,却不动笔……

  那时,我想是全班停下来再仔细讲讲要求,还是个别去辅导一下呢,出于有些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害怕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于是,我就走到这几个孩子的座位上,一一了解情况,一一辅导……

  原来有两个孩子,父母离异,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再见过自己的亲妈,自然不知道该给妈妈写点什么,有两个是想说的太多,一时间,无从下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了……

  经过我的简单指导以后,四个孩子开始写,在下课时按时写完了作文。

  这次作文课,反思自我,以后的课堂都要平心静气的去观察,悉心的辅导学生,静等花开,哪怕牵着蜗牛散步,也要耐心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收获,学习。

  在家庭教育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其实,学校教育合唱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