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课文

时间:2024-03-04 20:36: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时记趣》课文

《幼时记趣》课文1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童稚 藐小 拟作 项为之强

  素帐 徐喷 鹤唳 怡然称快

  凹凸 土砾 为壑 庞然大物

  拔山 癞蛤蟆 驱之别院

  二.解释词义。

  (一)解释句中的加点字。(没有加点字就解释整个词语)

  1、童稚 2、张目对日 3、藐小

  4、纹理 5、故时有 6、私

  7、拟作 8、所向 9、则

  10、或千或百 11、果然 12、项为之强

  13、素帐 14、徐喷以烟 15、作青云白鹤观

  16、凹凸 17、丛杂 18、土砾

  19、神游 20、盖 21、拔山倒树

  22、出神 23、数十 24、观之正浓

  (二)找出本文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同

  同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以】①徐喷以烟 ②以丛草为林

  2、【为】①凹者为壑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项为之强

  3、【而】①拔山倒树而来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其】①必细察其纹理 ②使其冲烟飞鸣

  ③常蹲其身 ④神游其中

  5、【之】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

  ③昂首观之 ④项为之强

  ⑤观之正浓 ⑥驱之别院

  6、【观】①昂首观之 ②作青云白鹤观

  7、【察】①明察秋毫 ②必细察其纹理

  8、【神】①定神细视 ②神游其中

  9、【时】①余忆童稚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四)词类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古今词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余忆童稚时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也

  三.句子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6、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2、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

  3、以 土 砾 凸 者 为 邱。

  4、盖 一 癞 蛤 蟆 也。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鞭数十,驱之别院

  3.徐喷以烟

  4.以丛草为林

  5.作青云白鹤观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四.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人,字 ,号 , 代 家。著有《 》。

  2.本文以 为中心,以 为线索,采用了 结构,从面到点的记叙了幼时的趣事。

  3.找出本文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

  (1) :

  (2) :

  (3) :

  4.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归纳本文所写的三件趣事。

  (1) (2)

  (3)

  5.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写出本文所描写的四幅画面。

  (1) (2)

  (3) (4)

  6.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7.文章第二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和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8.文章第四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和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快乐的生活。

  9.文章题目为《幼时记趣》,记趣是什么意思?包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

  10.反复体会文章朗读的情感和语调是怎样的?

  答:

  11.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得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答:

《幼时记趣》课文2

  《幼时记趣》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着这样的景象(专家翻译: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专家添加: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我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舞鸣叫,我把这景象当做青云鹤图来看,果真就觉得它们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沟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癞蛤蟆)的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后,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赏析

  作者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象,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又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现了物外之趣。同时也反映了“我”的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领略到书本上图画上所描绘的“青云白鹤”的实景。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里写“我”观察花台草木,“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神游其中,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驱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我”观察入神,而且还能表现“我”的真正可爱,天真无邪。

《幼时记趣》课文3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幼时记趣》课文】相关文章:

幼时记趣作文08-01

(荐)幼时记趣作文10-27

幼时记趣作文7篇01-05

幼时记趣作文大全[10篇]11-14

幼时记趣作文3篇(优选)11-04

幼时记趣作文7篇【实用】09-03

幼时记趣作文7篇【荐】01-05

瓜趣的作文11-10

春趣的作文11-11

冬趣的作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