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时间:2024-03-03 16:02:38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1

  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为兴趣总在鼓舞着你向未知世界挑战。"事实也证明,当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后,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兴趣是成才的起点和求知的动力。而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问问题,有些幼稚,又很可爱,因此,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一、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讲到“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

  2、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如在讲“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时,先让五名学生表演历史剧,再现历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又出示过图示说明: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这就形成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3、初中学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吴越争霸”时,结合“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学生只要发愤图强,吃苦耐劳,就一定能够成功。又如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教育了学生。第二单元学完后,组织学生举行讲故事比赛,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潜力,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体会也写得好,不仅得到了启示,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浓了。

  4、七年级学生天真、幼稚,该说的他们说,不该说的他们也说,有时课堂一旦放开,教师不易驾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自荐组长,组长负责讨论时推荐(自荐)代表发言、参与讨论。在上导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个内容。先由封面图引出话题,再结合第17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三幅图中三个陶俑的神态和动作猜猜他们的身份。学生讨论的很激烈,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5、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计有趣味性的课堂作业。采用分组或个人抢答等多种形式,最后对优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现代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心理上更注重别人对他们的感受。当他们感受到你的尊重时,他们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影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智”,发展学生的“能”。用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愿意去学,去探索,去求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2

  一、愉悦的情绪感染学生

  要让学生在愉快气氛中积极学习,教师首先就要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

  (1)灿烂的笑容。老师的微笑是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去上课,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2)亲切的语言。教师亲切的语言对学生的引导是积极的,只有老师、学生和语文课程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友好的动作。老师的动作不仅有强调、示范的作用,还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对小孩子可以摸摸头,热情地拥抱一下,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师的动作也要发生变化,不然会适得其反。对中、高年级的孩子可竖起大拇指,展示他们的作业,奖励物品等。

  二、学生评价激发进取热情

  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有裁定权,实质上是阻止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表现机会。教学中让学生评价是有目的性的,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对于回答问题表达流利,声音响亮的学生,找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去评价,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自觉自愿地去改进,不仅达到教学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进取热情。

  三、表演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模仿性强,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知识和娱乐完美结合,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

  1.语言表演

  例如,理解词语的意思,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效果又差。在教"吆喝"的意思时,告诉学生市场上小贩的叫卖声就是吆喝,让孩子们学叫卖声,在愉快的氛围中通比较、推敲,词意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2.动作表演

  (1)表演词语。对于近义词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学生才能领会到深层的`差异。教学表示"看"的词:盯、望、瞄时,先找同学表演,再评价、分析,达到理解词义的目的。

  (2)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即兴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3)感悟性表演。先根据理解表演,再通过评议、争议、琢磨,在不断完善中领悟知识。在讲"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这句话时,找瘦小的学生和结实、高大、精神面貌好的孩子同时表演,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4)比赛性表演。几个学生表演同一个角色,评议后选出优胜者,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还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莫高窟》时,学生仅凭文字,只能了解课文内容,很难真实感受到敦煌壁画的魅力。在讲"飞天"的意思时,视频中漂亮的仙女,如诗如画的背景图,优美的古典音乐,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讲彩塑、壁画时,通过下载视频,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敦煌艺术宝库的魅力所在。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学习情绪呈现最佳状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相关文章:

如何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09-07

怎样充分激发孩子潜能09-01

怎样激发部属的工作动力05-04

怎样能激发工作效率05-05

兴趣的作文07-21

兴趣小议作文08-03

兴趣来了作文06-03

兴趣与学业作文08-01

学业与兴趣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