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民间风俗

时间:2024-03-03 14:16: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冬的民间风俗

立冬的民间风俗1

  立冬的民间风俗

立冬的民间风俗

  1、暖炉会

  霜降后寒气是非常的重,因此各地的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10月初。《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的这一天才会把暖炉给撤去。

  暖炉一般就是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也会更加的坚固,后来就会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旁边,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10月有暖炉会。江苏昆山、安徽太平、湖北钟祥等地,也在月初的时候就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2、煎香

  香草是芳草中的一种,用衣袖在草上挥动就会芳香袭人,可缝制成香囊来进行佩戴。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以及驱除房屋中的秽气;佩戴香囊就可以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搽在发间可以辟秽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够祛黑斑,滋养容颜。兰慧一类的植物也属于香草类型的,都是味辛之物,具发散上达之气,足以辟除秽恶,润肌肉,散滞结。

  3、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但是它能够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霜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这个时候已入寒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可以用十片。遇到需要洗眼睛的时候,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睛上的病。其他如《普济方》《集简方》都记载有用桑叶治疗青盲眼、风眼流泪以及眼红涩痛的方法。

  4、冬泳

  有意思的就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在哈尔滨,立冬的时候,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来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的人,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的时候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和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不小心发生意外。另外,一定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立冬当天吃什么

  吃饺子

  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立冬为什么吃饺子?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吃咸肉菜饭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老苏州们的特定习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使用砖砌的炉灶,以稻草为燃料,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吃膏滋

  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在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为市民煎熬膏药,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讲究“一人一方”,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喝草根汤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捞去根块,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

  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韧韧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细细的,与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摆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的民间风俗2

  1.暖炉会

  后寒气是非常的重,因此各地的开炉日期,一般常在农历10月初。《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庐山白鹿洞,游士辐凑,每冬寒醵金市乌薪为御寒之备,号黑金社。十月旦日,命酒为暖炉会。”北平一般在十月初一烧暖炕,设围炉,称之为开炉节,到第二年二月初一的这一天才会把暖炉给撤去。

  暖炉一般就是用一种耐燃烧的矿物)砌筑,该物比矾石更白,轻暖也会更加的坚固,后来就会用薄铁做暖炉。《岁时杂记》称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旁边,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礼记·月令》记述10月有暖炉会。昆山、太平、钟祥等地,也在月初的时候就开始用火御寒,期间有卖糕饼供食或者饮酒举行暖炉会的。

  2.煎香

  香草是芳草中的一种,用衣袖在草上挥动就会芳香袭人,可缝制成香囊来进行佩戴。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以及驱除房屋中的秽气;佩戴香囊就可以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搽在发间可以辟秽污;以水酒煎制涂于面部,能够祛黑斑,滋养容颜。兰慧一类的植物也属于香草类型的,都是味辛之物,具发散上达之气,足以辟除秽恶,润肌肉,散滞结。

  3.采桑叶

  桑叶性苦,甘寒,但是它能够祛风清热,凉血明目,以老而经霜的为佳,取其气足力厚的特点。这个时候已入寒冬,得秋季肃杀之气,桑叶更能泄降肝胆郁热。《广济方》称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则多采十片,每次可以用十片。遇到需要洗眼睛的时候,用桑叶煎汤洗眼,能治疗各种眼睛上的病。其他如《普济方》《集简方》都记载有用桑叶治疗青盲眼、风眼流泪以及眼红涩痛的方法。

  4.冬泳

  有意思的就是,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在哈尔滨,立冬的时候,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来迎接冬天的到来。对于冬泳爱好的人,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的时候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和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不小心发生意外。另外,一定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通过翻阅日历可知,20xx年立冬是在11月7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初三。它是属于冬季的第一个时令,提醒人们秋天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要面对严寒的节气,不仅要给田里的农作物做好过冬准备,也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工作,以防因昼夜温差大而感冒。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11月7-8日左右,也就是太阳黄经到达225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北半球的地表热量越来越来,即使之前储存了一定的热量,随着立冬的时间推移,气温会越来越低,严寒的冬季已经不远了。立冬是冬季的.开始,“立”是建立、起始的意思,“冬”除了冬天的意思,也是收藏、储存的含义,表示将深秋丰收的粮食储存以备过冬。

  相传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湖南为官,在他辞官归乡的时候,看到南阳的百姓们饥寒交迫,甚至都冻伤了两只耳朵。此时正是冬季,伤寒流行,许多百姓衣不蔽体的,张仲景于心不忍,就地搭建了一个医棚,收治这些穷人。他用一些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一起熬制,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煮熟后分给穷人吃,吃完后,大家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立冬和冬至,人们都会把面皮捏成耳朵形状,包上馅煮汤吃,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立冬吃饺子的传统了。

【立冬的民间风俗】相关文章:

立冬时节的风俗活动及来历03-01

夏至时节民间风俗来历12-20

家乡的风俗02-27

苗族的风俗02-29

立冬饺子作文02-25

贵州结婚的风俗05-04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9

立冬该如何养生04-27

立冬吃饺子的由来03-03

立冬的农事活动与由来03-01